图书介绍

地理学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科学活动回忆录 1940-199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理学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科学活动回忆录 1940-1999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266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理学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科学活动回忆录 1940-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从中国地理研究所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施雅风1

周立三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重建地理所工作中的重大贡献&施雅风6

十二年远景规划与地理科学发展&施雅风11

来科学院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施雅风14

编制《中国自然区划》&施雅风16

地理所筹建时期的回忆&李文彦18

《中华地理志》的来龙去脉&李文彦21

创办《地理知识》&施雅风23

地理研究所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黄坚25

地理研究所初期参加综合考察与迁京始末&郭来喜28

回忆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广州会议&郭来喜30

黄秉维先生谈人类生态学及其他&张丕远32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孕育过程的回忆&唐登银35

黄秉维先生创建中国第一个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于沪宁39

耀邦同志,“917”人怀念您&黄发崧43

国家计委与中科院对地理所实行双重领导的回顾&胡序威44

地理所实行“双重领导”背景片段&赵令勋46

遥感应用发展的摇篮&童庆禧48

中国GIS从这里升起!——跟随陈述彭先生在地理研究所发展中国GIS的若干往事&何建邦53

左大康先生开拓地理所实验遥感研究领域&张仁华58

怀念在地理所工作的那三年&巢纪平60

我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吴传钧62

回忆我给竺老当秘书的一段日子&李文彦66

我任竺可桢副院长秘书的前前后后&沈文雄68

“文化大革命”中我在地理所工作的回忆&杨生71

我与地理图书情报工作——忆地理情报网、文摘期刊与数据库的创建&郭扬74

严谨治学、献身科学、服务祖国的一代宗师——缅怀黄秉维先生&郑度76

感知黄秉维先生&唐登银79

黄秉维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杨勤业82

黄秉维先生指导我写博士论文&叶庆华85

忆吴传钧先生二三事&张青松88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陆大道90

创新思维人才梯队前沿基地——科学家成功的三要素——缅怀陈述彭先生&何建邦96

遥瞰全球 织绘大地——追忆导师陈述彭先生&周成虎100

我在陈述彭先生教导下成长&胡贤洪104

回忆罗开富先生二三事&汤奇成107

坚强不屈、提携后学的地理学家——缅怀赵松乔先生&郑度109

追忆静中&吴传钧111

回忆李秉枢同志&杨生113

良师益友左大康同志&郑长在117

我所了解的章申院士&唐以剑118

师从沈玉昌先生研究河流地貌&许炯心120

我和罗来兴先生的师生情缘&杨逸畴123

随汪安球先生从事华北平原盐碱地改造研究&王景华125

怀念汪安球&王荷生128

邢嘉明先生教我研究平原地貌&王景华130

回忆地貌室三位师长、室友的片断往事&尹泽生132

跟随黄秉维先生研究中国自然区划&杨勤业137

《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流产始末&杨勤业140

高山高原的召唤&张荣祖143

立足青藏高原 探索自然奥秘&郑度147

我与青藏考察&张青松151

实验地理学与地理工程学的30年&唐登银155

陈俊生禹城视察的追忆&程维新157

我的华北平原情结&程维新159

“北丘洼”变迁记&张兴权164

我与黄淮海农业攻关四十年&姜德华166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制研究&申元村169

我所参与的黄土高原和黄河课题&杨勤业172

土面增温剂工作回忆&唐登银 洪嘉琏 程维新175

参与增温剂研究的点滴回忆&逄春浩178

我国动物地理学的创造性发展&张荣祖179

地理所的生物地理组&王荷生182

我所从事的长江、黄河河流地貌研究&尤联元18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研究历程的回顾&陈永宗187

喀斯特地貌研究片断&陈治平189

我的四次南极考察&张青松191

黄秉维先生对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项目的支持和贡献&蔡强国195

初级实验室也能做出好成果——“古地理环境实验室”筹建感悟&高善明199

我与14C实验室&金力201

历史气候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张丕远203

海-气关系及其在旱涝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李克让205

海洋气候图集的编制与研究&李克让208

黄秉维先生和陈述彭先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李克让211

辐射组若干工作回顾&项月琴 周允华214

参与小气候试验研究40年&谢贤群219

地理所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回顾&刘昌明223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激情岁月&谭见安225

记地方病地学研究:地球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前哨战&谭见安230

忆地方病研究岁月&朱文郁236

“官厅水库污染调查”开启环境保护研究之门&王景华239

我的科研生涯&张立城241

“土壤环境容量”研究经历&穆从如244

从原子吸收分析仪的更新换代看改革开放的变化&孟维奇247

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回顾&王丽珍249

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开拓与创新——兼述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编制的历程与成就&廖克251

《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开创了我所应用计算机制图技术的新时期&刘岳255

国家经济地图集的编制研究&刘岳258

我在地理所50年的制图研究生涯&钱金凯260

《地图制图自动化》创业回忆&梁启章262

遥感应用研究在地理所内孕育壮大&林恒章 周上益264

遥感应用研究是地理学的新支&林恒章268

我在地理所开展的遥感工作&张仁华272

京津唐地区规划研究的几段难忘经历&胡序威276

我的能源研究经历&李文彦281

在地理所学习工作几十年的零星回忆&陆大道283

回眸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十二年&毛汉英288

令我难忘又欣慰的两项研究工作&徐志康293

设市预测与规划推动我国设市工作科学发展&马清裕295

我的地理研究之路&张文尝298

回顾我的数量地理研究&姜德华301

1960年的两次公社规划&裘新生303

湘鄂两省土地利用典型调查&裘新生306

探索历史地理六十载&黄盛璋308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王守春311

半个世纪世界地理工作的酸甜苦乐&徐成龙314

旅游地理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郭来喜317

中国旅游资源、旅游区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纪事&尹泽生320

参与创建旅游地理学的往事&杨冠雄323

关于地理所党委抓重点课题的一些感受&孙惠南327

《地理知识》在风雨中重生&李志华329

珠峰的太阳——珠穆朗玛科学考察记&童庆禧332

雅鲁藏布江墨脱峡谷考察&杨逸畴336

藏北无人区史前人类遗存——石器的发现&李炳元338

藏北考察路线日记&李炳元 李明森 范云琦341

酒泉农业区划的回忆&杨勤业347

“禹城试验站”往事&张兴权351

1989——在中科院禹城试验站的日子&隋红建354

困惑和向往&张荣祖356

回眸流年——我的科研探索之旅&杨淑宽358

野外考察中两次意外遭遇&刘华训361

点滴回忆&蔡弋波363

遭遇沙尘暴&杜炳鑫364

腾格里沙漠的黑风暴——50年前一次难忘的经历&沈文雄366

治沙站生活点滴&屈翠辉368

沙山、海子、庙宇、古井——50年前考察在巴丹吉林沙漠&郑若霭369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杨逸畴373

野外考察回忆&李钜章376

点滴回忆&谢又予378

黄河晋陕峡谷考察记趣&景可381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金德生385

读研·曙光·赴美&金德生390

广西橡胶防寒工作记事&徐兆生394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海洋考察记事&徐兆生396

野外考察拾零&汤奇成400

黄河河口漂流散记&梁季阳402

牛车 自行车“巡洋舰”——地理所野外工作衣食住行的变化&李日邦404

火热的生活 难忘的记忆&唐以剑408

环境评价研究的回忆与思考&穆从如411

悠悠往事萦绕心头&李森照413

我在石景山区担任科技副区长的两年&毛汉英415

我在河南洛宁担任科技副县长&李森照418

我的野外考察经历&王丽珍421

川西考察感怀——万水千山总是情&刘苏峡423

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段回忆&陈秀容425

我的罗布泊情结&奚国金428

我与实验地理学结伴同行&孙晓敏432

参加中华地理志工作点滴回忆&梁仁彩437

西沙群岛考察记&李宝田 宋力夫 朱德祥440

西沙之行&朱德祥444

支边工作十年&朱德祥448

地理学在扶贫工作中可以大有作为&姜德华450

回顾与体验&叶舜赞452

1976年参加唐山震后重建规划工作纪实&张文尝455

有惊无险 逃过一劫——记冀东工业调查惊遇唐山大地震&赵令勋457

地理所对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贡献&廖克460

参与“国际妇女科学组织”活动的回忆&程天文463

中国援助博茨瓦纳测量与规划专家队的援外经历&姚鲁烽 张士锋 刘盛和 王秀红 成夕芳465

非洲博茨瓦纳探索的回顾&严崇潮468

后记&唐登银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