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书精华阶梯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高正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052772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四书精华阶梯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四书精华高阶1
《大学》3
第一条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3
第二条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8
第三条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9
第四条 故君子必诚其意10
第五条 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10
第六条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12
第七条 要能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13
第八条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14
第九条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14
第十条 君子有絜矩之道15
第十一条 民之父母与民同好恶16
第十二条 君子先慎乎德17
第十三条 忠信方能得大道18
第十四条 仁者以财发身18
第十五条〈格致补传〉19
《论语》22
〈学而第一〉22
第十六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2
第十七条 孝弟乃为仁之本24
第十八条 巧言令色,鲜矣仁25
第十九条 吾日三省吾身26
第二十条 治国之道27
第二十一条 为人弟子之职份28
第二十二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29
第二十三条 君子不重则不威30
第二十四条 慎终追远32
第二十五条 孝道32
第二十六条 可谓好学也已33
第二十七条 学要精益求精34
第二十八条 不患人之不己知35
〈为政第二〉36
第二十九条 为政以德36
第三十条《诗》以「思无邪」37
第三十一条 治以德礼,有耻有格38
第三十二条 为学顺序39
第三十三条 无违为孝40
第三十四条 善保身体即为孝41
第三十五条 不敬无以为孝41
第三十六条 和颜悦色事亲最难得42
第三十七条 回也,不愚43
第三十八条 知人之法44
第三十九条 君子不器45
第四十条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46
第四十一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6
第四十二条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47
第四十三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9
第四十四条 言寡尤,行寡悔49
第四十五条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50
第四十六条 人无信不立51
第四十七条 损益要与时俱进51
〈八佾第三〉52
第四十八条 人而不仁,如礼乐何52
第四十九条礼、丧宁俭、戚53
第五十条 绘事后素53
第五十一条 吾不与祭,如不祭54
第五十二条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55
第五十三条 入大庙,每事问56
第五十四条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57
第五十五条 事君尽礼57
第五十六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58
第五十七条 关雎得性情之正58
第五十八条 乐其可知也59
第五十九条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60
第六十条韶、武之别61
〈里仁第四〉62
第六十一条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62
第六十二条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62
第六十三条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63
第六十四条 恶不仁64
第六十五条 观过,斯知仁矣65
第六十六条 朝闻道,夕死可矣65
第六十七条 士志于道,不以恶衣恶食为耻66
第六十八条 义之与比67
第六十九条 放于利而行,多怨68
第七十条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68
第七十一条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9
第七十二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70
第七十三条 事父母几谏72
第七十四条 父母在,不远游73
第七十五条 不可不知父母之年73
第七十六条 勿轻易发言74
第七十七条 讷于言,敏于行75
第七十八条 德不孤,必有邻75
第七十九条 劝谏之道76
〈公治长第五〉76
第八十条 听其言而观其行76
第八十一条 子贡赞叹孔子之言性与天道77
第八十二条 子路闻善必行78
第八十三条 臧文仲不知78
第八十四条 甯武子,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79
第八十五条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80
第八十六条 左丘明所耻,丘亦耻之81
第八十七条 夫子之志81
第八十八条 见其过而能内自讼82
第八十九条 好学为贵82
〈雍也第六〉83
第九十条 不迁怒,不贰过83
第九十一条 父恶不掩子之贤84
第九十二条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85
第九十三条 贤哉,回也85
第九十四条 君子儒86
第九十五条 孟之反不伐87
第九十六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88
第九十七条 仁者先难而后获89
第九十八条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89
第九十九条 觚不觚90
第一百条 博文约礼91
第一百零一条 中庸之为德也91
第一百零二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2
〈述而第七〉93
第一百零三条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93
第一百零四条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94
第一百零五条 圣人之忧95
第一百零六条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96
第一百零七条 为学大要97
第一百零八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97
第一百零九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98
第一百一十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9
第一百一十一条 学易无大过99
第一百一十二条诗、书、执礼,皆雅言也100
第一百一十三条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00
第一百一十四条 我非生而知之者101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2
第一百一十六条 子钓而不纲102
第一百一十七条 多闻多见,知之次也103
第一百一十八条 我欲仁,斯仁至矣104
第一百一十九条 苟有过,人必知之104
第一百二十条 与其不孙也,甯固104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君子坦荡荡105
第一百二十二条 威而不猛106
〈泰伯第八〉106
第一百二十三条 至德矣,泰伯106
第一百二十四条 君子贵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107
第一百二十五条 以能问于不能108
第一百二十六条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09
第一百二十七条 兴于诗110
第一百二十八条 民可使由之111
第一百二十九条 不可骄且吝111
第一百三十条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112
第一百三十一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13
第一百三十二条 学如不及114
第一百三十三条 大哉!尧之为君也115
第一百三十四条禹,吾无闲然矣115
〈子罕第九〉116
第一百三十五条 子罕言利116
第一百三十六条 子绝四117
第一百三十七条 子畏于匡118
第一百三十八条 吾少也贱119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120
第一百四十条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121
第一百四十一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21
第一百四十二条 好德如好色122
第一百四十三条 学贵有恒123
第一百四十四条 后生可畏123
第一百四十五条 法言贵能改,巽言贵能绎124
第一百四十六条 匹夫不可夺志也125
第一百四十七条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125
第一百四十八条 知者不惑126
第一百四十九条 共学、适道、立与权126
〈先进第十一〉127
第一百五十条 先进于礼乐127
第一百五十一条 鲤死,有棺而无椁;颜渊死,不宜有椁128
第一百五十二条 冉求,非吾徒也129
〈颜渊第十二〉130
第一百五十三条 克己复礼为仁130
第一百五十四条 四勿131
第一百五十五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1
第一百五十六条 何谓明且远132
第一百五十七条 君臣父子133
第一百五十八条 君子成人之美133
第一百五十九条 政者,正也134
第一百六十条 君子之德风134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交友宜忠告而善道之134
第一百六十二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35
〈子路第十三〉135
第一百六十三条 名正言顺135
第一百六十四条《诗》贵能用136
第一百六十五条 其身正,不令而行137
第一百六十六条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137
第一百六十七条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138
第一百六十八条 君子和而不同139
第一百六十九条 君子易事而难说139
第一百七十条 君子泰而不骄140
第一百七十一条 刚毅、木讷,近仁141
第一百七十二条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41
〈宪问第十四〉142
第一百七十三条 邦有道,谷142
第一百七十四条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142
第一百七十五条 邦有道,危言危行143
第一百七十六条 有德者,必有言143
第一百七十七条 四贤各尽所能,为命详审精密144
第一百七十八条 谲而不正与正而不谲145
第一百七十九条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146
第一百八十条 古之学者为己147
第一百八十一条 思不出其位148
第一百八十二条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9
第一百八十三条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9
第一百八十四条 老而不死,是为贼150
〈卫灵公第十五〉151
第一百八十五条 君子固穷151
第一百八十六条 言忠信,行笃敬151
第一百八十七条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2
第一百八十八条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153
第一百八十九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4
第一百九十条 颜渊问为邦154
第一百九十一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6
第一百九十二条 厚于责己,薄于责人156
第一百九十三条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7
第一百九十四条 君子求诸己157
第一百九十五条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8
第一百九十六条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8
第一百九十七条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9
第一百九十八条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159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仁不让160
第二百条 有教无类160
第二百零一条 道不同,不相为谋161
〈季氏第十六〉161
第二百零二条 不患寡而患不均161
第二百零三条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62
第二百零四条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63
第二百零五条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164
第二百零六条 君子有三戒165
第二百零七条 君子有三畏166
第二百零八条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6
第二百零九条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167
〈阳货第十七〉168
第二百一十条 性相近,习相远168
第二百一十一条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68
第二百一十二条 君子学道则爱人169
第二百一十三条 六言六蔽170
第二百一十四条 宜学《诗》171
第二百一十五条 周南、召南172
第二百一十六条 乡原,德之贼也173
第二百一十七条 患得患失173
第二百一十八条 天何言哉174
第二百一十九条 君子居丧之道174
第二百二十条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175
第二百二十一条 年四十不可见恶于人176
〈微子第十八〉177
第二百二十二条 君子无求备于一人177
〈子张第十九〉178
第二百二十三条 知新而温故178
第二百二十四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78
第二百二十五条 君子学以致其道179
第二百二十六条 小人之过也必文180
第二百二十七条 大德不踰闲180
第二百二十八条 哀矜勿喜181
第二百二十九条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182
第二百三十条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182
第二百三十一条 惠而不费183
〈尧曰第二十〉184
第二百三十二条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184
《孟子》186
〈梁惠王上〉186
第二百三十三条 何必曰利186
第二百三十四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87
第二百三十五条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即为王道189
第二百三十六条 率兽而食人191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仁者无敌192
第二百三十八条 君子远庖厨193
第二百三十九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93
第二百四十条 发政施仁乃王天下之本194
第二百四十一条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196
〈梁惠王下〉198
第二百四十二条 与民同乐198
第二百四十三条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199
第二百四十四条 与民同忧乐201
第二百四十五条 优先照顾鳏、寡、孤、独202
第二百四十六条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202
第二百四十七条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203
第二百四十八条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204
第二百四十九条 请玉人治玉,却不请贤人治国205
第二百五十条 出尔反尔206
第二百五十一条 强为善而已矣207
〈公孙丑上〉208
第二百五十二条 行仁政即可王天下208
第二百五十三条 我四十不动心210
第二百五十四条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210
第二百五十五条 持其志,无暴其气211
第二百五十六条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12
第二百五十七条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213
第二百五十八条 心勿忘,勿助长也214
第二百五十九条诐、淫、邪、遁之辞皆生于其心215
第二百六十条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217
第二百六十一条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217
第二百六十二条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218
第二百六十三条 心有四端,犹人有四体220
第二百六十四条 充扩四端,足以保四海222
第二百六十五条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223
〈公孙丑下〉225
第二百六十六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25
第二百六十七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26
第二百六十八条 以尧舜之道期勉齐王227
第二百六十九条 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227
第二百七十条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229
第二百七十一条 古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229
第二百七十二条 贱丈夫230
第二百七十三条 舍我其谁232
〈滕文公上〉232
第二百七十四条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232
第二百七十五条 有为者亦若是233
第二百七十六条 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234
第二百七十七条 仁政,必自经界始234
第二百七十八条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36
第二百七十九条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237
第二百八十条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238
第二百八十一条 用夏变夷239
第二百八十二条 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240
〈滕文公下〉241
第二百八十三条 非其招不往241
第二百八十四条 大丈夫242
第二百八十五条 不由其道而仕,不为也244
第二百八十六条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245
第二百八十七条 守先王之道246
第二百八十八条 予岂好辩哉246
第二百八十九条 知我、罪我者其惟《春秋》乎247
第二百九十条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248
〈离娄上〉251
第二百九十一条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251
第二百九十二条 徒善不足以为政252
第二百九十三条 圣人,人伦之至也253
第二百九十四条 得天下也以仁,失天下也以不仁254
第二百九十五条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254
第二百九十六条 天下国家之本在身256
第二百九十七条 不得罪于巨室257
第二百九十八条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257
第二百九十九条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258
第三百条 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259
第三百零一条 自暴自弃261
第三百零二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262
第三百零三条 眸子不能掩其恶264
第三百零四条 父子之间不责善265
第三百零五条 一正君而国定矣265
第三百零六条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267
第三百零七条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68
第三百零八条仁、义之实,孝、弟是也268
第三百零九条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270
〈离娄下〉271
第三百一十条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271
第三百一十一条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272
第三百一十二条 人乐有贤父兄也273
第三百一十三条 人有不为,方有可为274
第三百一十四条 仲尼不为已甚者274
第三百一十五条 大人者,惟义所在275
第三百一十六条 不失赤子之心276
第三百一十七条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276
第三百一十八条 深造之以道277
第三百一十九条 学有所本,原泉混混277
第三百二十条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278
第三百二十一条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280
第三百二十二条《诗》亡,然后《春秋》作281
第三百二十三条 予私淑诸人也282
第三百二十四条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283
第三百二十五条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284
第三百二十六条 君子以仁、礼存心285
第三百二十七条 君子有终身之忧286
第三百二十八条禹、稷、颜回同道287
第三百二十九条 朋友有责善之道288
第三百三十条 勿违道而求富贵利达289
〈万章上〉290
第三百三十一条 大孝终身慕父母290
第三百三十二条 君子可欺以其方291
第三百三十三条说《诗》要以意逆志292
第三百三十四条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293
第三百三十五条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293
第三百三十六条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295
第三百三十七条 伊尹将以斯道觉斯民也297
第三百三十八条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299
〈万章下〉300
第三百三十九条 孔子,圣之时者也300
第三百四十条 朋友相交,不可有挟302
第三百四十一条 孔子出仕之道303
第三百四十二条 悦贤之道304
第三百四十三条 天子不召师305
第三百四十四条 尚有古人306
〈告子上〉307
第三百四十五条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307
第三百四十六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307
第三百四十七条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308
第三百四十八条 人之有仁义之心,犹昔日牛山之木尝美矣311
第三百四十九条 一暴十寒,未有能生者也313
第三百五十条 专心致志,学乃有得314
第三百五十一条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15
第三百五十二条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16
第三百五十三条 养小体为小人,养大体为大人317
第三百五十四条 心之官能思,先立乎其大者,则为大人318
第三百五十五条 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320
第三百五十六条 人人有贵于己者321
第三百五十七条 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323
〈告子下〉324
第三百五十八条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324
第三百五十九条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325
第三百六十条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327
第三百六十一条 以仁义存心则王,以利存心则亡328
第三百六十二条 伯夷、伊尹、柳下惠虽不同道,其趋一也330
第三百六十三条 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331
第三百六十四条 巡狩、述职与讨伐332
第三百六十五条 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334
第三百六十六条 富桀与辅桀337
第三百六十七条 大貉小貉与大桀小桀338
第三百六十八条 禹以四海为壑,不以邻国为壑339
第三百六十九条 乐正子好善340
第三百七十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1
〈尽心上〉343
第三百七十一条 存心养性以事天343
第三百七十二条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345
第三百七十三条 无耻之耻,无耻矣346
第三百七十四条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347
第三百七十五条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348
第三百七十六条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349
第三百七十七条 仁言不如仁声,善政不如善教350
第三百七十八条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351
第三百七十九条 君子有三乐352
第三百八十条 仁义礼智根于心353
第三百八十一条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354
第三百八十二条 利与善之间355
第三百八十三条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356
第三百八十四条 饥渴未得饮食之正356
第三百八十五条 无伊尹之志,则篡也357
第三百八十六条 君子使人君安富尊荣,使其子弟孝弟忠信358
第三百八十七条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359
第三百八十八条 居使之然也360
第三百八十九条 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361
第三百九十条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363
第三百九十一条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364
第三百九十二条 有所挟而问,皆所不答365
第三百九十三条 其进锐者,其退速366
第三百九十四条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367
第三百九十五条 知者急先务,仁者急亲贤367
〈尽心下〉368
第三百九十六条 不仁哉,梁惠王也368
第三百九十七条 舜随所遇而安之369
第三百九十八条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370
第三百九十九条 民贵君轻371
第四百条 去国之道372
第四百零一条 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373
第四百零二条善、信、美、大、圣374
第四百零三条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376
第四百零四条 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377
《中庸》379
第四百零五条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79
第四百零六条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381
第四百零七条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383
第四百零八条 至诚无息384
第四百零九条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386
第四百一十条学、问、思、辨、行,人一己百,人十己千387
第四百一十一条 言顾行,行顾言389
第四百一十二条 君子之道,鸢飞鱼跃390
第四百一十三条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392
第四百一十四条 愚而好自用,烖及其身393
第四百一十五条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394
第四百一十六条 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395
第四百一十七条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398
第四百一十八条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399
第四百一十九条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399
第四百二十条 在下位而能获乎上之道401
第四百二十一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401
第四百二十二条 衣锦尚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403
热门推荐
- 1830071.html
- 1797500.html
- 2437778.html
- 685110.html
- 1049953.html
- 1332257.html
- 3279610.html
- 2225027.html
- 1235550.html
- 291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0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5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4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6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