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证据制度的传统与近代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证据制度的传统与近代化
  • 郭成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990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302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证据-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证据制度的传统与近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论1

第一节 证据通论1

一、社会环境与生成背景1

二、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思想和表现5

三、证据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18

四、证据功能与证据价值27

五、证据形式与证据获取30

六、中国古代证据通论与学说36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嬗变41

一、先秦时期证据制度的滥觞41

二、秦汉时期证据制度的确立46

三、唐宋时期证据制度的发展49

四、明清时期证据制度的完善55

五、证据制度的近代化62

上编 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传统与近代化69

第一章 先秦时期刑事证据制度69

第一节 证据理论的萌发69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70

一、取消神证,确立物证与人证的地位70

二、证据效应不及于无辜亲属71

三、依证定罪,不得推定72

四、实行五听心证的裁量制度73

五、确立判例在事实认定上的效力75

第二章 秦汉时期刑事证据制度78

第一节 秦汉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原则78

一、秦汉刑事证据理论的客观性表现78

二、秦汉刑事证据理论的主观性表现84

三、秦汉刑事证据理论的综合性表现90

第二节 秦汉刑事证据的种类95

一、言词证据96

二、物证104

三、司法函调爰书108

第三节 秦汉刑事证据在司法中的运用110

一、起诉与证据110

二、勘验中的证据采集120

三、庭审中的质证124

四、据证判决127

五、审判监督中的证据运用132

第四节 秦汉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137

一、为后世历代王朝完善与发展刑事证据规则奠定了重要基础137

二、为后世完善与发展勘验取证制度积累了经验140

三、为后世运用刑事证据进行诉讼审判提供了基本模式142

第三章 唐宋时期刑事证据制度143

第一节 唐宋刑事证据的理论原则143

一、刑事证据主观性方面的表现143

二、刑事证据客观性方面的表现146

三、刑事证据理论的综合性表现149

第二节 唐宋刑事证据的运用制度152

一、起诉中的刑事证据运用制度152

二、勘验中的取证制度与技术规范153

三、质证制度166

四、据证判决168

五、俱证奏谳制度172

六、验证复审制度173

第四章 明清时期刑事证据制度177

第一节 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理论177

一、明清刑事证据理论的综合性177

二、明清刑事证据理论的客观性177

三、明清刑事证据理论的主观性178

第二节 明清刑事证据的分类184

一、言词证据184

二、实物证据191

三、查验结论194

第三节 明清刑事证据的收集195

一、言词证据的收集196

二、实物证据的收集208

三、查验结论的收集210

第四节 刑事证据在诉讼审判中的应用219

一、准理案件中证据的使用219

二、审判中证据的使用221

第五节 刑事证据在复审复核中的应用227

一、刑事证据在复审复核中的应用227

二、会审中的证据应用231

第六节 小结235

第五章 清末民初刑事证据制度的近代转型237

第一节 变化动因237

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237

二、人权思想的确立与西方法学理论的影响239

三、近代中国的法律改革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积极推动241

第二节 刑事证据理论的变化244

一、刑事民事证据的分立244

二、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245

三、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246

四、维护公权与民权并重247

第三节 有关刑事证据的相关立法249

一、《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249

二、《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制定250

三、《法院编制法》的制定251

四、《刑事诉讼律草案》的制定252

五、民国初年有关证据立法253

第四节 刑事证据制度内容的变化253

一、从据供定罪到据证定罪253

二、确立自由心证制度256

三、从亲属之间的拒证义务到拒证权利257

四、刑事证据种类的变化258

第五节 小结260

下编 中国民事证据制度的传统与近代化265

第六章 先秦时期民事证据制度265

第一节 民事证据的理论与原则265

一、证据的客观性原则265

二、证据的关联性原则266

三、证据的主观性原则267

第二节 公证及其证明效力268

一、社会管理方面的公证文书及其证明效力268

二、管理订立婚约与解除婚姻方面的公证文书及其证明效力269

第三节 私证及其证明效力270

一、证人证言的证明作用270

二、书证与物证的证明作用271

三、青铜铭文的证明效力271

第七章 秦汉时期民事证据制度273

第一节 证据的理论与原则273

一、证据的客观性原则273

二、证据的关联性原则274

三、证据的主观性原则274

第二节 公证及其证明效力275

第三节 私证及其证明效力277

一、物权证据及其证明效力277

二、债权交易的证据及其证明效力278

三、婚姻契券及其证明效力282

第四节 证据在司法中的应用283

一、证据在查封财产中的应用283

二、证据在遗嘱执行中的应用284

三、证据在诉讼审判中的应用285

第八章 唐宋时期民事证据制度290

第一节 民事证据的理论与原则290

一、证据的客观性原则290

二、证据的关联性原则291

三、证据的主观性原则291

第二节 唐宋民事证据种类292

一、公证文书类别292

二、私证文书及其证明效力303

第三节 唐宋时期民事证据在司法中的应用327

一、证据在物权争讼中的运用328

二、证据在债权争讼中的运用336

三、证据文书在婚姻争讼中的运用351

四、证据文书在继承争讼中的运用353

第九章 明清民事证据制度359

第一节 民事证据制度的形式、原则与特点360

一、民事证据制度的形式360

二、民事证据制度的原则364

三、民事证据制度的特点377

第二节 民事证据方法研究386

一、民事人证制度386

二、民事物证的实践399

三、民事书证制度409

四、民事勘验制度431

五、民事鉴定实践444

六、当事人陈述448

第三节 证据运行456

一、起诉与受理阶段的证据456

二、明清民事诉讼中的刑讯466

三、证据收集的其他方式477

四、证据的审查与判断484

五、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491

六、事实认定495

七、疑难案件的处理505

八、伪证责任516

九、二审中的证据524

第四节 影响证据法的因素529

一、传统证据制度与实践529

二、诉讼人员535

三、诉讼制度540

四、民事习惯544

五、家族伦理554

第十章 清末民初民事证据制度的近代化转型564

第一节 变化动因564

一、清朝统治危机与政治变革565

二、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社会阶层多元化567

三、西学东渐与法观念的改变568

四、传统诉讼法制的弊端和司法腐败576

第二节 民事证据理论的变化578

一、民事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579

二、举证责任580

三、自由心证主义581

四、证据保全581

第三节 有关民事证据的立法582

一、《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582

二、《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制定586

三、《民事诉讼律草案》的制定590

四、《民事诉讼条例》的制定594

第四节 民事证据的分类及其变化598

一、证人598

二、鉴定602

三、书证605

四、勘验607

第五节 民事证据制度在司法活动中的应用608

一、收集固定证据608

二、提出证据609

三、质证610

四、认证612

第六节 小结615

结语617

一、传统社会的复杂关系对证据认识的影响617

二、传统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原则618

三、研究中国传统证据制度的重要价值6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