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碰撞与交融 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绍东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50089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农业-传统文化-中国-战国时代~秦汉时代;游牧-民族文化-中国-战国时代~秦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碰撞与交融 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战国秦汉时期农耕游牧文化密切接触的背景1
第一节 人类早期生产方式的演变与农耕生产方式的形成1
一、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的产生1
二、混合生产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3
三、农耕生产方式对混合生产方式的排挤与破坏6
第二节 畜牧经济的起源与发展7
一、原始畜牧业的起源7
二、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的互补与竞争11
三、从原始畜牧业到游牧业的发展16
第三节 农耕生产方式主导地位的确立与专业化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17
一、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使用与农耕生产方式主导地位的确立17
二、专业化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21
第二章 战国时期农耕生产方式的推进与扩张26
第一节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君主集权国家的出现26
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6
二、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29
第二节 赵国对北方戎狄部落的扩张与兼并40
一、赵国建立前期的发展策略与民族关系40
二、赵国向南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受阻43
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7
四、赵国的领土扩张与农耕文明的北上推进52
第三节 燕国对北方游牧地区的扩张与战争56
一、燕国的始封与早期向北扩张56
二、战国时期燕国与东胡的战争59
第三章 秦的历史发展及对游牧地区的兼并与战争64
第一节 秦统一前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戎狄部落的兼并与扩张64
一、秦人的早期生存环境与发展历程64
二、商鞅变法后秦国对戎狄地区的兼并71
第二节 秦朝北击匈奴战争若干问题辨析74
一、秦始皇北击匈奴的战争性质辨析74
二、秦朝北伐匈奴并非选择了恰当的时机84
三、秦朝对匈奴的战争加速了其灭亡步伐86
四、秦汉时人对秦朝北击匈奴的认识与评价91
第三节 秦朝对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及其历史影响95
一、设置郡县,将河南地纳入农耕生产方式的管理体系95
二、建立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96
三、移民开发98
四、秦开拓北疆的历史影响101
第四章 秦文化与游牧文化104
第一节 秦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04
一、崇武尚战、勇悍坚韧的民族性格104
二、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念106
三、不讲宗法,注重才力的用人思想109
四、重实地、求数量,无限度、无止境的扩张方式115
五、独立自傲、寻求超越的心理特征116
第二节 游牧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与秦对游牧文化的整合120
一、秦文化是以游牧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体系120
二、游牧文化深刻影响秦文化的原因122
三、秦对游牧文化的整合与改造125
第三节 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秦”128
一、关于秦历史人物的争论129
二、关于秦统治思想的辩驳131
三、关于秦朝边疆政策的探讨133
四、关于秦兴亡原因的分析135
第四节 汉代“过秦”思想的历史局限139
一、重其亡而忽其兴139
二、扬道德而非法治143
三、笃于义而薄于利146
第五节 “亡秦之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50
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152
二、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153
三、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155
四、民族问题上的羁縻政策158
第五章 汉初及武帝时期西汉政权与匈奴的战和关系162
第一节 匈奴游牧帝国的形成与白登之围后的汉匈关系162
一、匈奴游牧帝国的形成162
二、白登之围后的汉匈和亲——无奈局势下的正确选择165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对游牧民族地区的征服174
一、汉武帝时期对游牧民族政策的变化174
二、汉武帝时期用兵游牧民族的沉重代价187
三、轮台罪己诏——汉武帝对其民族政策的反思与修正199
四、汉代人对武帝民族政策的否定与批判207
第六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文化与游牧文化216
第一节 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修筑216
一、对长城起源、类型、作用等问题的认识216
二、战国时期的燕国长城221
三、战国时期的赵国长城224
四、战国时期的秦国长城227
第二节 秦长城与汉长城的修筑229
一、秦始皇万里长城229
二、汉代长城的修筑及利用231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长城的多重功能236
一、防御功能237
二、开拓功能239
三、隔离功能241
四、融通功能244
第四节 关塞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248
一、关塞对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重要意义248
二、山脉与游牧民族的生存发展256
第五节 评判长城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剖析264
一、长城非“中国古代中原政权边界”论265
二、长城非“中华民族封闭、保守象征”论272
第七章 战国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278
第一节 战国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地位278
一、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280
二、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地区281
三、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282
第二节 从“新秦”与“新秦中”名称演变看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开发286
一、“新秦”、“新秦中”在史籍中的出现286
二、“新秦”之名的来源及其使用288
三、“新秦中”名称的来源及其使用290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区域文化294
一、战国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特点294
二、战国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多元文化类型299
第四节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移民306
一、秦汉时期在内蒙古地区移民的类型及方式306
二、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移民情况324
三、秦汉时期的移民对内蒙古地区的影响330
第八章 战国秦汉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若干问题再探讨338
第一节 对战国秦汉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若干问题再认识338
一、先进与落后338
二、文明与野蛮344
三、防御与进攻349
第二节 匈奴族史学研究355
一、匈奴族历史概述355
二、匈奴族史学的表现形式357
三、汉族史家对匈奴历史的记述与研究364
四、匈奴族史学的特点370
第三节 昭君文化研究377
一、历代悲悯昭君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377
二、故土文化与昭君出塞385
三、昭君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392
第九章 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游牧民族的历史贡献397
第一节 秦汉时期中原统治者对游牧文化的误解与贬低397
一、中原统治者对游牧民族误解与贬低的基本内容397
二、中原统治者误解与贬低游牧民族的原因402
第二节 从“闻匈奴中乐”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410
一、游牧文化在物质生产层面上的人文精神412
二、游牧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人文精神415
三、游牧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人文精神419
第三节 论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426
一、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426
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类型428
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30
四、缓解了中国的人口压力431
五、发展和丰富了军事战术与技术432
六、增强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433
七、保留了一片绿色生态环境435
八、促进了祖国的大一统步伐436
参考文献439
后记459
热门推荐
- 3794858.html
- 51591.html
- 1602714.html
- 2080597.html
- 2047855.html
- 688606.html
- 2389967.html
- 271868.html
- 1793608.html
- 34886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6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1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8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9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0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