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的精神世界 《论语》思想的体系化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孔子的精神世界 《论语》思想的体系化解读
  • 赵维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648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儒家;《论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孔子的精神世界 《论语》思想的体系化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孔子生平述略1

一 孔子生活的世界文化背景:轴心时代1

二 孔子的家世2

三 孔子的生平2

四 孔子的影响5

五 人性、太人性化的孔子13

第二节 《论语》概况介绍22

一 《论语》的成书过程22

二 《论语》书名的含义23

三 《论语》一书的内容25

四 《论语》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26

五 《论语》的参考读本28

六 如何读《论语》29

第二章 孔子思想的总体特征——以人为本的世俗情怀31

第一节 关注现实人生,忌形而上的玄思32

第二节 注重躬身践行,鄙夷玄虚空谈35

第三节 孔子的天命论背后隐藏的世俗情怀38

第四节 孔子的丧葬祭祀思想的人伦旨归42

第三章 孔子的仁学思想(一)——仁学的基本精神48

第一节 “仁学”的基本精神之一:爱人、孝悌50

第二节 “仁学”的基本精神之二:泛爱众53

第三节 “仁学”的基本精神之三:忠恕之道57

第四节 “仁学”的基本精神之四:安仁与杀身成仁62

第四章 孔子的仁学思想(二)——仁学的扩展内容69

第一节 恭、宽、信、敏、惠69

一 恭则不侮70

二 宽则得众70

三 信则人任73

四 敏则有功75

五 惠则足以使人76

第二节 温、良、恭、俭、让77

第三节 仁学的其它内涵83

一 刚、毅、木、讷83

二 先难而后获84

三 当仁不让于师84

第五章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成仁的途径87

第一节 里仁为美91

第二节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94

一 克已复礼94

二 为仁由己96

第三节 能近取譬、见贤思齐、观过知仁97

一 能近取譬98

二 见贤思齐、观过知仁100

第四节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06

第五节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108

一 博学108

二 笃志109

三 切问110

四 近思111

第六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12

第七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12

一 志于道113

二 据于德113

三 依于仁114

四 游于艺115

第六章 孔子的孝道思想117

第一节 事之以礼:养亲、敬亲118

一 养亲、奉亲119

二 敬亲、尊亲123

第二节 事之以礼:“不违”与“致谏”——兼论孔子主张孝敬还是孝顺125

第三节 葬之以礼——兼论儒家的厚葬思想133

第四节 祭之以礼——兼论孔子祭祀思想的人伦旨归138

第七章 孔子的礼学思想139

第一节 礼是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140

第二节 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142

第三节 礼是社会成员的文明行为规范144

第四节 仪式的社会功能150

第五节 礼的法制功能与政治功能153

第六节 礼的理性节制功能155

第七节 礼的终极目标:社会的和谐158

第八章 孔子的乐教和诗教思想——兼论礼与乐的关系162

第一节 孔子的音乐爱好、造诣163

第二节 孔子对音乐情感力量的体认167

第三节 诗教——成仁的出发点169

第四节 乐教——成仁的最终完善——兼论乐教与礼教的互补关系174

第九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180

第一节 孔子的政治理想182

一 政在使民富182

二 共同富裕183

三 大同世界188

四 需要辨析的两个问题190

第二节 孔子的政治原则195

一 道之以德,齐心以礼195

二 正人先正己199

三 名不正、言不顺203

第三节 孔子的政治程序203

一 富之,教之203

二 足食、足兵、民信之204

第四节 孔子的领导学智慧207

一 先之、劳之、无倦207

二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208

三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11

四 无欲速,无见小利211

五 居敬而行简212

六 尊五美,屏四恶214

第十章 孔子的正名思想218

第一节 孔子正名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218

第二节 正名的意义222

第三节 正名的途径224

一 明确尊卑、贵贱、亲疏、长幼等差的天经地义性224

二 各安其位,各执其事225

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27

四 对正名思想须避免的两种误解229

第十一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232

第一节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32

第二节 教育宗旨:培养“内圣外王”之人才236

一 完善“内圣”之道德人格236

二 培养“外王”之经世人才239

三 学而优则仕240

第三节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245

第四节 教学态度250

一 循循善诱250

二 诲人不倦251

三 学而不厌253

第五节 教育方法260

一 因材施教260

二 学思结合264

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66

四 举一反三,引譬连类267

第六节 孔子的学习境界论271

一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271

二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273

三 上知与下愚、中人以上与中人以下276

第十二章 孔子的语言艺术观279

第一节 说话要看对象、时机280

第二节 批评建议的艺术282

第三节 言而有信、言之足征286

第四节 巧言乱德291

第五节 慎言慎行295

第十三章 孔子的处世之道(一)——为人处世的正、负原则299

第一节 处世的总原则:义之与比300

第二节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305

第三节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307

第四节 君子恶居下流310

第五节 克服人性的四大弱点314

第六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18

第七节 君子不器324

一 君子不器:多才多艺324

二 君子不器:士志于道327

三 君子不器:道器皆修328

第十四章 孔子的处世之道(二)——“三”字处世哲学331

第一节 君子三畏332

一 畏天命332

二 畏大人332

三 畏圣人之言335

第二节 人生三戒337

一 少之时,戒之在色337

二 及其壮也,戒之在斗338

三 及其老也,戒之在得339

第三节 人生三慎340

一 慎齐(斋)340

二 慎战341

三 慎疾343

第四节 人生三益、三损、三变、三能345

第十五章 孔子的处世之道(三)——进退俯仰之间351

第一节 知其不可而为之351

第二节 暴虎冯河,吾不与也355

第三节 有道则行则知,无道则藏则愚357

第四节 无道则隐而不孤傲清高363

第五节 孔子的人生历程自述对世人的启迪366

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66

二 三十而立367

三 四十而不惑368

四 五十而知天命369

五 六十而耳顺370

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71

第十六章 孔子的中庸之道373

第一节 中庸之道的基本内涵及其哲学基础373

第二节 尚中:品评人物、选才交友的标准376

第三节 中道:日常思想行为的准则379

一 行为符合中道379

二 情感符合中道381

三 思想符合中道383

第四节 中道:政治治理的基本方略385

第五节 时中与权变:中庸之道的灵魂和归宿386

一 君子而时中386

二 权衡而变通389

附录 本书未引用的《论语》言论翻译394

参考文献408

后记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