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手册 第1分册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分析化学手册 第1分册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1741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7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手册 第1分册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数据及表解1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SI)及其相关单位间的换算1

一、国际单位制1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4

第二节 分析工作中常用的符号及缩写字9

第三节 化学元素的基本参数14

第四节 离子的基本参数28

一、离子半径28

二、各种离子的活度系数30

第五节 溶液的基本参数35

一、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35

二、常用溶剂的基本特性53

三、常用酸、碱、盐溶液的浓度和密度90

第六节 生成常数和离解常数99

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99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105

三、酸和碱的离解常数105

第七节 金属离子配位络合物的基本参数153

一、金属络合物形成常数153

二、配位体的基本参数173

三、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的络合效应系数175

主要参考文献185

第二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86

第一节 分析用纯水的制备及检定186

一、分析用纯水的制备186

二、水质的检定189

第二节 器皿的洗涤190

一、分析器皿的洗涤190

二、常用洗涤液190

第三节 化验室常用器皿和用具191

一、常用玻璃器皿和一般用具191

二、玻璃滤器201

第四节 滤纸、滤膜的规格及滤纸浆、石棉浆的制备207

一、滤纸207

二、滤膜208

三、滤纸浆的制备208

四、石棉浆的制备208

第五节 玛瑙研钵和坩埚209

第六节 常用干燥剂212

第七节 常用致冷剂214

一、实验室用致冷剂214

二、使用液态气体做致冷剂 的注意事项216

第八节 常用加热浴物质216

一、常用浴的加热温度216

二、用于液体浴的介质217

第九节 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的提纯及制备方法218

一、无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218

二、有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227

第十节 气体的获得与纯化241

一、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241

二、常用气体的制备与纯化242

第十一节 贵重试剂(汞、银、铂、铀)及某些有机溶剂的回收与净化248

一、贵重试剂(汞、银、铂、铀)的回收与净化248

二、有机溶剂的回收252

第十二节 化合物重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254

一、熔点的测定254

二、沸程的测定255

三、沸点的测定261

四、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262

五、密度的测定(韦氏天平法)263

六、凝固点的测定264

七、结晶点的测定265

八、色度的测定266

九、粘度的测定266

十、比旋光度的测定273

十一、折光率的测定274

十二、软化点的测定275

十三、闪点与燃点的测定277

十四、玻璃化温度的测定281

十五、辛烷值的测定(马达法)284

主要参考文献303

第二篇 准备工作及试剂304

第三章 试剂和溶液304

第一节 一般问题304

一、化学试剂分类304

二、化学试剂规格304

三、溶液浓度表示方法305

第二节 普通酸、碱及盐类溶液的配制305

一、酸溶液的配制305

二、碱溶液的配制306

三、盐溶液的配制306

第三节 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308

一、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308

二、测定化学试剂杂质用标准溶液311

第四节 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19

一、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319

二、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320

第五节 缓冲溶液335

主要参考文献349

第四章 普通分析仪器的校正350

第一节 天平及砝码350

一、天平的类型和准确度级别350

二、天平的计量性能350

三、天平计量性能的检查352

四、砝码的分类与性能353

五、砝码的检定356

六、砝码的使用与维护356

第二节 容量器皿的校正357

一、容量器皿的校准357

二、玻璃量器的最大允许公差364

第三节 温度计的校正364

一、1990年国际温标(ITS-90)364

二、实验室玻璃温度计的校正367

第五章 各类分析试样的采集、保存与制备371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371

一、取样注意事项371

二、各类水样采集的一般方法371

三、采样和分析的间隔时间374

四、分析项目的确定376

第二节 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77

一、采样方法377

二、食品的采样量及注意事项377

三、样品的保存377

四、样品的制备378

五、食品样品的前处理378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80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380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381

第四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81

一、采样的一般原则381

二、样品采集量381

三、样品的采集方法381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382

五、含水量的测定382

第五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383

一、直接采样法383

二、富集采样法383

三、无动力采样386

四、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386

主要参考文献387

第六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与处理388

第一节 分析样品的准备388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391

一、溶剂或熔剂的性质391

二、溶解法分解试样391

三、熔解法分解试样392

四、增压溶样法393

五、有机试样分解方法395

六、试样的蒸馏处理397

七、金属在酸、碱中的溶解性质397

八、无机试样分解方法398

主要参考文献413

第三篇 安全知识414

第七章 分析实验室一般安全操作守则414

第一节 一般安全操作414

一、防止中毒414

二、防止燃烧和爆炸414

三、防止腐蚀、化学灼烧、烫伤、割伤415

四、其他方面416

第二节 使用煤气设备的安全守则416

第三节 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守则417

第四节 防火与灭火417

第五节 现场采样安全注意事项418

第六节 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419

一、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一览表419

二、化学物质环境标准462

三、化学致癌物质463

主要参考文献467

第八章 安全分析468

第一节 动火分析469

一、燃烧法测定可燃性气体总量469

二、爆炸法试验气体爆炸燃烧情况469

三、几种可燃可爆气体的动火分析方法469

第二节 有毒气体分析472

一、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72

二、几种常见有害气体的快速检气管472

三、气相色谱法测定气样中的有毒气体物质484

第九章 强氧化剂、爆炸性物质的处理与防爆486

第一节 一般概念486

第二节 遇强氧化剂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物质及其他危险物质489

一、能引起燃烧的物质489

二、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489

三、其他危险性混合物或物质490

第三节 醚中过氧化物的爆炸与控制490

一、乙醚的爆炸490

二、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与测定492

三、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阻化与抑制492

四、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除去492

第四节 三氯化氮爆炸的预防及三氯化氮的测定493

一、氯液排污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4

二、原料氯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4

三、液氯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5

四、盐水(或自来水)含铵量的测定495

第五节 高氯酸和高氯酸盐的处理496

一、高氯酸的性质496

二、对分析实验室中蒸发高氯酸用的通凤橱和管道的要求497

三、高氯酸的安全处理简则498

四、高氯酸盐对热和震动的敏感性498

第六节 实验室内发生爆炸的原因、爆炸情况与防爆措施499

一、爆炸原因和爆炸情况499

二、防爆措施500

主要参考文献501

第十章 气瓶(钢瓶)及高压气体的使用502

第一节 气瓶的结构与减压器502

一、气瓶的结构502

二、减压器的结构和作用原理502

三、在装卸和使用减压器时的注意事项503

四、减压器的故障及一般修理504

第二节 高压气瓶使用规程504

第三节 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及标志505

第四节 气体钢瓶的搬运、存放和充装508

第五节 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特殊性质和安全处理508

一、乙炔508

二、氢气509

三、氧气509

四、氧化亚氮510

主要参考文献510

第十一章 防毒和防放射性措施511

第一节 防毒措施511

一、毒物与中毒的一般概念511

二、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被吸收的情况511

三、预防原则512

四、防毒口罩与防毒面具513

五、汞中毒的预防515

第二节 防放射性措施517

一、有关名词的解释、特有的单位系统和换算517

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520

三、对放射性污染的处理523

四、对开放型入射性实验室的主要防护要求528

主要参考文献529

第十二章 不幸事故的急救与处理530

第一节 烧伤的急救530

一、一般处置530

二、化学灼伤的急救530

三、眼睛灼伤的处理531

第二节 创伤与中毒的急救531

一、创伤的急救531

二、中毒的急救531

主要参考文献541

第四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542

第十三章 计量检测与质量检验542

第一节 计量、测量、测试和质量检验542

第二节 计量器具及其检一542

一、计量器具542

二、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543

三、计量器具的非强制检定545

四、计量器具的校验546

五、对计量器具检定的法规要求547

第三节 标准物质549

主要参考文献550

第十四章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551

第一节 实验室组织系统551

第二节 实验室各岗位责任制度553

第三节 实验室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控555

第四节 实验室分析人员的素质556

第五节 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监控557

第六节 分析数据记录和检测报告的规范要求562

第七节 实验室日常工作制度563

第八节 实验室环境要求567

主要参考文献567

第五篇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568

第十五章 数理统计基础568

第一节 基础知识568

一、总体和样本568

二、真值568

三、均值568

四、中位数(M)569

五、精密度和准确度569

六、方差及标准偏差569

七、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570

第二节 正态分布572

一、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572

二、随机误差的分布573

三、标准正态分布574

四、对数正态分布575

第三节 t分布575

第四节 x2分布578

一、x2分布概率密度函数578

二、估计总体方差a2的置信区间579

第五节 F分布580

第十六章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586

第一节 测试数据分布类型的检验586

一、直方图586

二、正态概率图示检验法586

三、x2分布类型检验法588

四、夏皮罗-威尔克检验法588

五、偏度-峰度检验法590

第二节 离群值的检验591

一、3倍标准偏差准则591

二、狄克松检验法591

三、格鲁布斯检验法592

四、t检验法593

五、tR极差检验法593

六、实验室间离群值的检验594

第三节 均值的检验595

一、u检验法595

二、t检验法595

第四节 方差的检验596

一、一个总体方差的检验596

二、两个总体方差的检验597

三、多个方差的检验597

第十七章 方差分析600

第一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600

第二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601

一、无交互效应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601

二、有交互效应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603

三、双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04

第三节 多因素方差分析606

一、三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606

二、三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08

第十八章 回归分析法611

第一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611

一、回归方程的建立611

二、回归方程的检验612

三、回归线的精密度与置信区间614

四、两条回归线的比较615

第二节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617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19

一、回归方程的建立619

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621

第十九章 试验设计方法623

第一节 正交试验设计623

一、正交表623

二、正交试验设计步骤629

三、正交试验结果分析630

四、有交互效应的正交试验设计631

第二节 单纯形优化法631

一、基本单纯形调优法原理631

二、改进单纯形调优法633

第三节 均匀设计试验法633

一、均匀设计表634

二、均匀设计法试验安排636

三、数据处理、优化试验条件636

第二十章 测试数据统计处理计算机程序637

第一节 数据整理637

一、数据排序637

二、样本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638

第二节 常用分布函数和分位数的计算机程序638

一、正态分布638

二、x2分布640

三、t分布644

四、F分布648

第三节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程序652

一、平均值的检验652

二、方差检验程序661

三、分析测试数据分布类型的检验666

第四节 方差分析671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672

二、双因素交叉分组方差分析675

三、多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80

第五节 回归分析法684

一、一元线性回归分析684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88

第六节 正交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694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篇)706

索引7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