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管理 实施之步骤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产管理 实施之步骤与方法
  • 并木高矣原著 著
  • 出版社: 超越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932185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管理 实施之步骤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产的基本问题4

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管理4

〈1〉生产管理的领域4

〈2〉生产的机能5

〈3〉生产的构成要素6

第二节 作业与生产方式8

〈1〉加工方法的作业分类——以生产层面做行业分类8

〈2〉作业的目的别分类——作业时间的构成13

〈3〉依据劳动性质的作业分类——对劳力所需要的程度17

第三节 物品的流程与工程——调度加工的方式22

〈1〉分工的单位与工程22

〈2〉材料的种类与经营的意义26

〈3〉外包的利用方式28

〈4〉调度加工的方式与内制外包的区分29

〈5〉库存(盘点资产)的意义32

〈6〉数量管制的方式——工作的流程方法35

第四节 依靠生产形态的工厂性质37

〈1〉基本形态37

〈2〉从受订层面来看的形态39

〈3〉从生产量来看的形态41

〈4〉从工作流程来看的形态42

〈5〉生产形态所发生的问题44

〈6〉以营业形态来区分企业类型45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48

第二章 生产的分析与管理56

第一节 分析手法的体系56

〈1〉分析手法的分类56

〈2〉分析手法的适用阶段57

第二节 工程分析57

〈1〉工程分析表(Process chart)的作法58

〈2〉流程线图(Flow chart)的作成61

〈3〉加工经路图的作成62

〈4〉依工程分析的改善方法64

第三节 作业分析65

〈1〉作业分析的手法65

〈2〉时间研究的实施要领66

〈3〉依靠作业分析的改善方法70

〈4〉动作经济的原则71

第四节 动作分析72

〈1〉分析手法的种类72

〈2〉动作的分类74

〈3〉观测表单的格式76

〈4〉依据动作分析的改善方向78

第五节 其他的分析手法78

〈1〉搬运分析78

〈2〉停滞分析79

〈3〉品质分析79

〈4〉事务分析80

第六节 标准时间的设定法80

〈1〉标准时间的意义80

〈2〉标准时间的构成81

〈3〉依据时间研究求正纯时间的方法82

〈4〉标准时间的修正(增加)84

〈5〉熟练(工时递减)84

〈6〉作业方法的标准化——作业标准86

第七节 生产管理的内容构成88

〈1〉生产管理的基本构成89

〈2〉第一次管理的内容90

〈3〉第二次管理的概要92

〈4〉第二次管理的合理化方向95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96

第三章 品质管理104

第一节 品质管理的意义104

〈1〉品质管理的方向与态度104

〈2〉品质管理的适用范围104

〈3〉品质管理的目标105

〈4〉品质的定义105

〈5〉有关品质标准与目标之间的关系106

第二节 检查的实施方法107

〈1〉检查的种类(依据实施阶段的区分)108

〈2〉检查项目与检查标准109

〈3〉检查结果的处理110

〈4〉检查的方法111

〈5〉检查的负责者与组织113

〈6〉检查的合理化——不良品的减少113

第三节 引进统计性手法114

〈1〉资料的整理方法114

〈2〉管理图法119

〈3〉抽样检查121

第四节 广义的品质管理123

〈1〉品质管理的定义123

〈2〉决定经营方针——经营者的任务125

〈3〉设计的品质管理125

〈4〉材料调度的品质管理126

〈5〉制造的品质管理126

〈6〉包装、保管、运输的品质管理127

〈7〉销售的品质管理128

〈8〉检查合理化的方向129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132

第四章 成本管理140

第一节 成本管理的概念140

〈1〉标准成本的意义140

〈2〉短期性的成本管理——标准的维持140

〈3〉长期性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标准的改订)141

〈4〉成本管理对象区分明确化141

第二节 依据成本分析发现的重点141

〈1〉成本分析(费用分析)的实施要领142

〈2〉降低成本的重点142

〈3〉依据费用分析(详细分析)检讨144

〈4〉成本分析的注意事项——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144

〈5〉检讨单一制品的成本——成本比较145

第三节 降低成本的具体方法147

〈1〉降低材料费147

〈2〉降低劳务费148

〈3〉降低制造费用149

〈4〉减少不良品150

〈5〉材料与加工法的变更150

〈6〉内制外包的区分适正化151

〈7〉降低固定费——提高操作率151

第四节 依据经济计算制判其合理性153

〈1〉物的合理性转为价值的合理性153

〈2〉决定最低成本的方法——经济批量(成本最小点)的问题154

〈3〉决定最适当的加工方法——依据成本平衡点检讨156

第五节 设备投资的经济计算160

〈1〉设备投资的种类与性质161

〈2〉经济计算的方式——基本的概念161

〈3〉计算上应注意事项162

〈4〉合理化投资的目标金额(容许投资额)的决定方法165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167

第五章 生产计画与制程管理175

第一节 制程管理的概念175

〈1〉制程管理的机能175

〈2〉确保与缩短交货期176

〈3〉三种管理的相互关连性177

第二节 生产计画(广义)179

〈1〉总合计画(经营计画)179

〈2〉基本计画182

〈3〉生产计画的种类(以期间别区分)183

第三节 细部性计画的进行方法——要素别的计画187

〈1〉顺序计画(制程设计)188

〈2〉工时计画190

〈3〉日程计画193

第四节 生产管制——日常的管理196

〈1〉管制的必要性——为何没有按照计画实施呢?196

〈2〉进度管理197

〈3〉数量的进度(累积的生产数)199

〈4〉现品管理(现物管理)202

〈5〉馀力管理203

〈6〉实绩资料管理203

第五节 制程管理的事务制度205

〈1〉事务制度的意义——必要性和效果205

〈2〉制程管理的事务制度与业务区分206

〈3〉现场管理业务207

〈4〉作业表单的种类——个别表单方式208

〈5〉管理架(派工架)的运用209

〈6〉装配作业与连绩生产时的表单制度210

第六节 改善重点与问题的解决211

〈1〉问题的意义与解决方法211

〈2〉从生产形态来看的制程性质(先天的性质)213

〈3〉从生产实绩来看的制程性质(後天的性质)215

〈4〉追查制程混乱的原因216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219

第六章 工厂计画与作业组织230

第一节 工厂计画的目的与方针230

〈1〉工厂计画的意义230

〈2〉决定计画的方针231

〈3〉工厂计画的实施阶段232

〈4〉对计画的评价233

第二节 工厂计画的进行方法235

〈1〉计画的内容235

〈2〉对于计画的限制条件236

〈3〉决定生产方式237

第三节 布置计画240

〈1〉布置计画的实施顺序240

〈2〉整体布置的进行方法241

〈3〉局部布置的进行方法243

〈4〉对于布置的评估245

第四节 现场作业组织的编列248

〈1〉作业组织的意义248

〈2〉作业组织的种类250

〈3〉现场的组成——大作业组织254

〈4〉作业组织的编列要点255

第五节 流水作业与输送带体系256

〈1〉流水作业的成立条件256

〈2〉流水作业的效率与生产线平衡257

〈3〉流水作业的间距与生产量259

〈4〉流水作业的形态260

〈5〉流水作业适用上的要点262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266

第七章 设备管理与搬运管理274

第一节 生产手段的意义274

〈1〉生产手段的种类274

〈2〉生产活动的主角(人工变成机械)275

〈3〉机械化的目的275

〈4〉实施机械化的方向276

第二节 生产方式的种类277

〈1〉工具类277

〈2〉计测器278

〈3〉机械设备278

〈4〉其他设备与设施279

〈5〉建筑物280

第三节 生产手段的管理——广义的设备管理281

〈1〉设备管理的领域282

〈2〉设备管理的体系282

第四节 手段的合理化——手段的计画和管理285

〈1〉生产手段管理的重要性285

〈2〉管理的基本目标286

〈3〉合理化的基本方向——管理的方法287

第五节 搬运管理的概念288

〈1〉搬运的本质288

〈2〉搬运动作的内容289

〈3〉搬运的实态调查289

〈4〉改善搬运的目的290

第六节 搬运方法的改善291

〈1〉搬运方法的改善实施顺序291

〈2〉个别搬运方法的改善——机械化292

〈3〉提高搬运的活性292

〈4〉要总合性且合理化293

第七节 搬运制度的改善294

〈1〉搬运的专门化294

〈2〉搬运的计画化295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296

第八章 生产的合理化302

第一节 合理化的基本目标302

〈1〉合理化的目标302

第二节 合理化的实施方法304

〈1〉合理化的推进组织304

〈2〉合理化的运作方式305

第三节 合理化的基本手法307

〈1〉标准化307

〈2〉3S(单纯化、标准化、专门化)309

〈3〉GT(团体技术)310

〈4〉依靠累积曲线把握重点—Pareto曲线(ABC曲线)311

〈5〉VA(价值分析)313

〈6〉省力化317

第四节 生产率的指标——效率的计数320

〈1〉生产率(效率)的计算式320

〈2〉运作率321

〈3〉其他效率的指数323

〈4〉确定原单位的生产率326

〈5〉标准和实绩的比较问题326

〈6〉间接部门的评价——管理指数的设定328

诊断的要点与注意重点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