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社会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社会主义
  • 孙承叔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8062753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亚细亚生产方式(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1

第一节 旷日持久的亚细亚之争1

第二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4

基于西方的发展模式4

解开东方社会之谜5

一种普遍的生产方式7

第三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8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经济特征9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政治特征10

原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11

次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12

历史过程多样性起源于原始社会14

第四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农村公社的三种原生类型14

(l)亚细亚所有制形式15

(2)古代所有制形式16

(3)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17

农村公社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8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次生阶段的三种不同类型20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印度社会21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社会23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中国社会25

第六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31

历史单位32

历史环境39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历史过程的多样性41

三大社会形态与历史过程的统一性44

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49

资本的文明面52

三大历史阶段56

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60

新的视角一交往方式62

现实社会主义的正确定位66

第七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70

马克思晚年的沉思70

第一阶段:五十年代72

第二阶段:六、七十年代73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74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78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的思考78

第二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列宁最初的社会主义实践78

1894年:事情正在起变化79

不要盲然搞“国家社会主义”82

第二节 二十世纪的最初争论84

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性质84

1906年:“亚细亚复辟”86

第三节 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实践88

1917年:“国家垄断制”89

1918年:“消灭自由贸易”89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92

回到“亚细亚”97

第四节 新经济政策道路98

“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99

社会主义观念的飞跃100

第五节 列宁晚年的思考102

走东方社会主义道路103

经济改革思路103

文化改革思路104

政治改革思路108

无尽的思念111

第三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中国建国思路113

第一节 中国是亚细亚社会吗?113

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之争113

抗战时期:中日之争116

改革初期:重提“亚细亚”117

第二节 最初的觉醒——建国大思路反思之一119

第一个建国纲领120

伟大的七年(1949-1957)126

1956年的思想解放129

第三节 二十年反思133

“左倾”端倪133

偏离重心135

急于过渡139

本质还是社会主义问题142

第四章 唯一正确的建国思路154

第一节 深沉的历史反思——邓小平建国思路的形成154

对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155

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161

对亚细亚封建主义传统的深沉反思163

对世界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反思167

对苏联模式的反思168

对市场经济的反思170

第二节 坚定的改革实践——邓小平建国思路的拓展176

对思想路线的反思176

重提价值标准177

以民为本180

不屈的实践185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191

第三节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第四次飞跃194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晚年的沉思194

第二次飞跃——恩格斯晚年的沉思196

第三次飞跃——列宁晚年的沉思199

第四次飞跃——邓小平晚年的沉思201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210

第五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代中国210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之争211

亚细亚经济传统与现时代212

亚细亚政治传统与现时代213

亚细亚文化传统与现时代216

亚细亚传统与“左”倾建国思路220

第二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潜优性225

民族性格226

中华民族性格229

中华民族性格与中国现代化237

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249

社会主义股份制道路253

附录:马克思恩格斯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