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建设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国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1687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德建设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1
目 录1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2
一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统一4
二 道德建设中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10
三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17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结构20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结构的科学表述20
二 核心和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2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层次性23
第三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动作用2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能动作用26
二 既要重视个人利益,更要强调奉献精神28
三 紧紧抓住核心和原则,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31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提出及其理论根据35
第一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35
一 道德核心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36
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确立的必然性40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道德原则、基本要求和“三德”中的一根主线48
一 “为人民服务”贯穿在集体主义之中49
二 “为人民服务”是贯穿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主线51
三 “三德”建设与“为人民服务”52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4
一 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54
二 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56
三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60
四 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4
第二章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67
第一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历史必然与现实回归67
一 社会本位原则是社会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68
二 社会本位原则的历史扭曲71
三 社会本位原则的现实实现75
第二节集体主义辩证77
一 集体主义概念及其实践误区78
二 个人主义分析81
三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87
四 集体主义与社会公正94
第三节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103
一 权利义务的一般分析103
二 先在、自律的道德义务106
三 道德义务在社会上的道德权利回报109
四 建立奉献与回报的良性社会机制111
五 自我牺牲精神114
一 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价值导向120
第四节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道德建设120
二 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123
三 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6
第三章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30
第一节基本要求的意义130
一 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道德规范130
二 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特点133
三 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现实根据及意义136
第二节爱祖国138
一 爱国主义及其要求138
二 爱国主义中的是非辨析142
三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144
四 爱国主义教育147
第三节爱人民150
一 人民范畴的涵义151
二 人民与民主国家153
三 人民的权力与利益156
第四节爱劳动161
一 劳动及其意义161
二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164
三 诚实劳动与财富的公平分配165
第五节爱科学169
一 科学与社会进步169
二 科学与社会文明174
三 科学与个体的道德素质177
第六节爱社会主义180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180
二 社会主义的实践及教训184
三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188
第四章社会公德建设192
一 人的社会关系与道德关系193
第一节社会中的公共道德关系193
二 公共道德关系的历史发展195
三 现实社会公共道德关系的类型及调节198
第二节文明礼貌201
一 文明礼貌与社会交往202
二 个人仪205
三 公共场所礼仪208
第三节助人为乐211
一 共同幸福与个人幸福211
二 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214
三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216
第四节爱护公物217
一 公物是劳动的凝结218
二 爱护公物与感恩219
三 培养主人翁意识221
第五节保护环境223
一 中国环境与全球环境224
二 共同的航船227
三 保护环境与代际伦理229
第六节遵纪守法230
一无规矩不能成方圆231
二 公民的基本义务232
三 法纪的他律与公民的自律235
第五章职业道德建设237
第一节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237
一 职业角色和职业道德238
二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化244
三 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道德意识培养246
第二节爱岗敬业251
一 爱岗、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252
二 精益求精,以事其业255
三 坚守岗位责任259
第三节诚实守信262
一 诚信是为人谋事之本262
二 慎守诺言,以信济业265
三 诚实守信重在心诚自律268
第四节办事公道271
一 坚持原则是办事公道的指导思想271
二 祛邪胜私,维护公益274
三 正确处理办事公道与权变的关系278
第五节服务群众282
一 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282
二 只有尊重群众,才能服务群众285
三 服务群众的落脚点是方便群众288
第六节奉献社会290
一 职业行为与奉献社会291
二 奉献社会与个人幸福292
三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296
第六章家庭美德建设299
第一节家庭与社会299
一 家庭的社会意义300
二 家庭观念的变革303
三 家庭美德的内涵307
第二节尊老爱幼309
一尊老与孝道310
二 尊老与人口老龄化312
三 爱幼与家庭教育315
第三节男女平等321
一 向传统的女生观念挑战322
二 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326
二 家庭中的男女平等330
第四节夫妻和睦333
一 夫妻关系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核心334
二 夫妻的责任和义务336
三 影响夫妻感情的诸因素341
第五节勤俭持家347
一 勤俭持家与家庭经济风险意识348
二 树立适度消费观念350
三 勘俭是成家立业之本354
第六节邻里团结357
一 远亲不如近邻358
二 创造良好的邻里环境362
第七章市场道德建设367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领域中的广泛性道德要求367
一 传统市场与现代市场368
二 市场机制的伦理本质371
三 市场行为中的基本道德要求375
第二节义与利380
一 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主题380
二 义与利的对立和贯通382
三 社会主义市场的义利统一原则386
第三节竞争与协作388
一 市场的竞争特质389
二 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392
三 先富与共富396
第四节公平与效率399
一 国际竞争与社会主义的“球籍”问题399
二 公平标准与效率标准402
三 社会主义的公平效率统一观406
第一节社会道德风尚与道德建设410
第八章社会道德风尚建设410
一 什么是社会道德风尚411
二 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途径413
三 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目标418
第二节执政党的使命与社会道德风尚建设421
一 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道德风尚建设421
加强党风政风建设424
三 政府职能与社会道德风尚建设430
第三节窗口行业的新风435
一 窗口行业在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中的地位436
二 不说服务忌语438
三 “青年文明号”活动442
四 社会服务承诺制445
第四节雷锋精神与志愿者行动449
一 学 雷锋的时代意义449
二 志愿者行动的精神实质452
三 志愿者行动与社会道德风尚建设457
第五节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461
一 文明生活方式及其意义461
二 文明社区建设464
三 文明村镇建设468
四 开展公益活动471
第九章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477
第一节道德重在建设477
一 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78
二 道德建设重在实践481
三 道德建设重在创新与发展484
四 道德建设重在领导与管理486
五 道德建设重在形成机制489
第二节教育培养机制492
一 教育培养的实质和意义493
二 道德教养的过程及其特征495
三 教育培养的原则和方法499
四 道德教养的结果与现状504
第三节舆论引导机制506
一 舆论与道德建设507
二 舆论对道德的引导过程508
三 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513
四 舆论引导的现实经验516
第四节风习熏陶机制520
一 风习与道德520
二 风习对道德传承与建设的作用522
三 正确处理旧风习与新道德的关系527
四 时尚与道德建设的现实问题529
第五节行政奖惩机制530
一 行政、行政奖惩与道德建设531
二 行政奖惩的依据与基本原则533
三 建立和完善行政奖惩机制的基本途径537
第六节法律强制机制541
一 建立法律强制机制的理论依据541
二 法律强制的主要作用544
三 建立法律强制机制的途径549
第十章 全民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552
第一节人的素质与现代化552
一 人的素质是跨世纪的主题553
二 面临的现实555
三 提高全民素质的现代意蕴558
第二节全民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56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合理性563
二 经济增长的内在精神动力565
三 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基础569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内核572
第三节 全民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72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574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尺度576
第四节全民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579
一 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道德基础579
二 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预制584
三 社会主义法制的自律机制589
第五节 全民道德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592
一 人的解放593
二 德性本质596
三 塑造“四有”新人598
第六节加强全民道德素质建设601
一 强化道德素质的内在机制602
二 优化道德素质的外部环境605
后记608
热门推荐
- 2008104.html
- 1055718.html
- 3045973.html
- 1070798.html
- 2716584.html
- 3906942.html
- 547982.html
- 137207.html
- 2845979.html
- 3493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7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5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4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9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2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4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1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