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icroStation 5.0从入门到精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Nancy A.Olson著;方 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4116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自动绘图-制图程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icroStation 5.0从入门到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零章简介1
0.1 MicroStation 5.0的特点1
目录1
0.2本书的阅读对象及使用方法3
0.2.1本书对初学者的帮助3
0.2.2本书对有经验的CAD用户的帮助3
0.2.3由MicroStation 4版升级的方法3
0.2.4由MicroStation 3版升级的方法4
0.2.5本书对任何读者的帮助4
0.3本书特点4
0.4本书的构成4
0.5每一章节的构成7
0.5.1查找特定功能的相关章节7
0.5.2 IM DISK的使用8
0.6.1练习9
0.6本书的约定及练习9
0.6.2注意、技巧和警告10
0.7使用本书时的必备之物11
0.8问题的处理11
0.9与New Riders出版公司联系12
第一部分 理解MicroStation14
第一章入门14
1.1安装例子文件14
1.1.1建立子目录15
1.1.2拷贝配置文件15
1.2了解MicroStation的输入方法17
1.2.1数据点和数据按钮17
1.2.2复位按钮17
1.2.3 临时点17
1.2.4命令点17
1.3.1 鼠标的缺省设置18
1.3输入设备的使用18
1.3.2数字化板游标的缺省设置19
1.4 启动MicroStation19
1.5在练习中使用按钮21
1.6 MicroStation GUI的使用22
1.6.1命令窗口22
1.6.2下拉菜单23
1.6.3对话框和设置框27
1.6.4工具板31
1.6.5 MicroStation工具34
1.6.6子工具板35
1.7视图38
1.8屏幕游标40
1.9获得帮助的方法41
1.9.1使用Contents(内容)表41
1.9.2通过标题进行帮助信息浏览42
1.9.3搜索Help Topics(帮助标题)43
1.10总结45
第二章用MicroStation进行初步绘图46
2.1启动MicroStation47
2.2屏幕设置48
2.2.1打开工具板49
2.3在网格纸上绘图51
2.3.1打开显示网格51
2.3.2锁定的介绍53
2.3.3 将光标锁定到网格上53
2.3.4保存设置54
2.4 画线56
2.4.1 用DI=命令继续输入办公室参数57
2.4.2观察大图形59
2.5放置块60
2.6移动元素62
2.6.1选择子工具板上的工具62
2.6.2拉下—菜单子工具板64
2.7拷贝元素66
2.8删除元素68
2.9撤消一次删除操作69
2.10结束一个设计会话71
2.10.1从设计文件中除去被删除的元素71
2.11完成一个文件72
2.12总结73
第三章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74
3.1对层的理解74
3.1.1使用层的优点75
3.1.2活动层75
3.1.3改变活动层76
3.1.4将元素置于活动层中77
3.1.5显示层78
3.1.6由键盘控制层显示78
3.1.7从SettingsBox(设置框)控制显示层80
3.1.8关闭活动层显示81
3.1.9 Do’s层与Don’ts层82
3.1.10命名层82
3.1.11使用层名86
3.1.12显示层设置88
3.2对设计平面的理解88
3.3对坐标系的介绍89
3.4定义工作单位90
3.4.1工作单位中的成员90
3.4.2主单位90
3.4.3子单位90
3.4.4位置单元90
3.4.5对设计区域的影响91
3.4.6确定精度91
3.5设置工作单位92
3.6将先前的工作内容备份94
3.7总结95
第二部分 学习二维制图的方法98
第四章设置绘图文件和工作空间98
4.1对工作空间的理解98
4.2在进入MicroStation后设置工作空间99
4.3建立一个新设计文件102
4.3.1指定目录102
4.3.2定义新的目录103
4.3.3选择种子文件103
4.3.4指定设计文件名105
4.4打开一个设计文件107
4.5结束设计会话109
4.5.1保存设置110
4.5.2进入另外的设计文件中110
4.5.3关闭一个设计文件111
4.6 在DOS和UNIX中当进入MicroStation时打开一个设计文件112
4.5.4退出MicroStation112
4.7定义一个新的缺省工作空间113
4.8从MicroStation中执行文件操作114
4.8.1文件操作114
4.8.2 目录维护116
4.9总结116
第五章放置一个简单的二维元素118
5.1找到指令118
5.2.1Place Line命令120
5.2放置线条120
5.2.2对布置的约束121
5.2.3 Place Line String命令126
5.2.4工具设置(Tool Settings)127
5.3在线条中加上有效线符(Active Symbology)128
5.4改变有效线符128
5.4.1 用下拉菜单来改变线符129
5.4.2用Element Attribute设置框改变线符130
5.5布置外形(Shapes)和多边形(Polygons)132
5.4.3确定元素类别(Element Class)132
5.5.1 Place Block(放置块)和Rotated Block(旋转块)命令133
5.5.2布置外形命令137
5.5.3 Place Orthogonal Shape命令139
5.5.4 Place Polygon命令140
5.5.5 PlaceIsometric Block命令142
5.6 总结142
第六章制图的观察145
6.1找到工具145
6.2视图操作145
6.2.1视图的打开与关闭147
6.2.2视图底部移到顶部147
6.2.3视图级联148
6.2.4视图并列148
6.2.5视图拷贝148
6.3改变一个视图的尺寸149
6.4给显示内容重新着色150
6.5改变视图的内容151
6.5.1观看大图片151
6.5.2移近与推远153
6.5.3 Window Area(窗口区)153
6.5.4窗口区的中心155
6.5.5在多视图下操作157
6.5.6切换虚拟屏158
6.5.7恢复一个视图操作158
6.5.8将所看到的内容旋转159
6.6移动视图160
6.6.1在视图上摇镜头160
6.6.2上下左右移动161
6.7控制所见到的内容162
6.7.1 View Attributes设置框162
6.7.2颜色表操作164
6.7.3颜色拷贝164
6.7.5连接一个新颜色表165
6.7.4改变颜色165
6.8改变元素的显示166
6.9保存透视168
6.9.1保存一个已命名的视图168
6.9.2重新调用一个命名的视图169
6.9.3删除一个命名的视图170
6.9.4观看一张三维绘图170
6.10总结170
第七章按一定精度制图172
7.1理解精度的第一层172
7.1.1试验点172
7.1.2捕捉锁定173
7.1.3捕捉锁定模式174
7.1.4捕捉锁定因子177
7.2在网格纸上绘图177
7.2.1网格的显示178
7.2.2网格的使用179
7.2.3定义/改变网格180
7.3使用另外锁定方法进行精确的绘图181
7.3.1轴锁定181
7.3.2单位锁定181
7.4坐标数据格式的控制183
7.5精确输入的使用184
7.5.1精确输入的绝对值法184
7.5.2精确输入的增量法185
7.5.3精确输入的角度和距离法186
7.6精度检查187
7.6.1 距离测量187
7.6.2半径测量190
7.6.3 角度测量191
7.6.4长度测量191
7.6.5面积测量193
7.7.2解除锁定195
7.7保护元素不被改变195
7.7.1锁定195
7.8总结196
第八章布置更多的二维元素197
8.1 圆的布置198
8.1.1按中心布置圆199
8.1.2按圆的周边布置圆201
8.1.3按直径布置圆203
8.1.4布置等轴圆203
8.2椭圆的布置204
8.2.1根据中心和圆周来布置椭圆204
8.2.2根据周边点布置椭圆206
8.3布置圆弧及部分椭圆206
8.3.1布置圆弧208
8.3.2布置部分椭圆210
8.4.1改变弧的半径211
8.4改变圆弧及部分椭圆211
8.4.2改变弧的角度212
8.4.3改变弧的轴212
8.5用元素选择工具改变弧、圆和椭圆212
8.5.1用元素选择工具改变圆弧213
8.5.2用元素选择工具改变圆和椭圆215
8.6圆倒角216
8.7使用阵列219
8.7.1矩形阵列219
8.7.2极阵列221
8.8总结224
第九章二维元素的操作226
9.1查找命令227
9.2删除元素227
9.2.1删除元素命令227
9.2.2元素选择工具Element Selection229
9.3.1 Undo命令230
9.3删错了怎么办230
9.3.2 Redo232
9.3.3定位标记232
9.4同时操作多个元素233
9.5元素选择设置233
9.5.1选取多个元素233
9.5.2定义选择的范围234
9.5.3取消对元素的选择236
9.5.4编组236
9.5.5选择所有的元素239
9.5.6图形编组239
9.5.7围栅242
9.6拷贝元素247
9.6.1拷贝元素命令Copy Element247
9.6.2拷贝成组的元素248
9.7.1移动元素(Move Element)命令249
9.7移动元素249
9.8平行命令(Parallel)252
9.9按比例对元素进行操作254
9.10元素的旋转与转动256
9.11元素的镜像操作259
9.12总结261
第十章修改二维元素264
10.2.1修改元素命令265
10.2变更或修改线条和闭合图形265
10.1查找命令265
10.2.2元素选择工具Element Selection267
10.3扩展线条268
10.3.1扩展线条命令Extend Line268
10.3.2扩展两个元素到交点的命令270
Extend Two Element to Intersection270
10.3.3 扩展元素到交点的命令Extend Element to Intersection272
10.4.1插进一个顶点273
10.4插入与删除顶点273
10.4.2删除一个顶点275
10.5删除指定元素的一部分276
10.5.1 删除元素的一部分命令Delete Part of Element277
10.5.2 截齐元素的命令Trim Element279
10.6改变元素的外观283
10.6.1改变元素属性的命令283
10.6.2 匹配元素属性命令Match E1ement Attribute285
10.7根据属性选择元素287
10.7.1根据已有元素设置选择因子290
10.7.2关闭Select By设置框290
10.8根据元素信息改变元素291
10.9总结292
第十一章高级的二维元素布置294
11.2对多线的理解295
11.2.1使用布置多线(Place Multi-Line)命令295
11.1查找命令295
11.2.2修改一个已存在的多线297
11.2.3保存多线定义303
11.2.4修改多线定义305
11.2.5激活已保存的多线定义309
11.3使用定制线型309
11.3.1定制线型的选项311
11.3.2定制线型与线型编辑器313
11.4布置流动曲线318
11.5点的使用319
11.6总结321
第三部分 增强最后的修饰知识324
第十二章模式和填充的运用324
12.1找到命令之所在325
12.2以图案装饰一个区域325
12.2.1使用Hatch Area327
12.2.2 eleting Area Patterns(删除区域内图案)329
12.2.3使用交叉阴影线填充一个区域330
1 2.2.4 使用Pattern Area命令331
12.3为有孔的区域加阴影线333
12.3.1放置孔元素333
12.3.2将元素改为孔334
12.3.3在孔周围加图案334
12.4有关Reviewing Patterning Hole(检查图案孔)的选项337
12.5结束关联图案方式338
12.6为线性元素加阴影线339
12.6.1放置线性图案339
12.6.2在线性方式加案图之后更改元素340
12.7显示图案属性340
12.8匹配图案属性341
12.9关闭图案显示341
12.10定义和填充复杂元素342
12.10.1建立复杂元素343
12.10.2从区域建立复杂元素345
12.10.3终止复杂元素346
12.11总结347
第十三章放置尺寸标注349
13.1找出命令之所在349
13.2选择设置351
13.2.1 Dimension Placement设置框351
13.2.2尺寸标注属性设置框353
13.2.3尺寸标注几何设置框355
13.2.4公差设置框355
13.2.5尺寸标注单位设置框356
13.2.6几何公差设置框357
13.2.7定制符号设置框357
13.2.8用户端点符设置框358
13.2.9工具设置框358
13.3.1建立一个尺寸标注成员组359
13.3建立和使用尺寸标注成员组359
13.3.2选择一个尺寸标注成员组363
13.4使用标注弧线和角度命令364
13.4.1标注角度大小364
13.4.2标注角度定位366
13.4.3标注线间角度367
13.4.4 由X轴标注角度367
13.4.5 由Y轴标注角度368
13.4.6标注弧度大小369
13.4.7标注弧线位置369
13.5标注长度370
13.5.1用箭头标注尺寸大小371
13.5.2用斜线标注尺寸大小372
13.5.3标注定位373
13.5.4标注定位(叠放式)374
13.6标注直径和半径375
13.6.1标注直径376
13.6.2标注直径(带延长的引出线)376
13.6.3平行标注直径377
13.6.4标注半径378
13.6.5标注半径(带延长的引出线)379
13.6.6放置中心标记380
13.7编辑尺寸标注380
13.7.1尺寸标注元素380
13.7.2作为原始元素标注尺寸381
13.8关联尺寸标注381
13.9改变尺寸标注的外观381
13.10总结382
第十四章文本的使用384
14.1找出命令之所在384
14.2放置文本385
14.3.1改变字体387
14.3选择和改变文本设置387
14.3.2改变文本大小388
14.4使用文本放置选项391
14.5用图形放置文本391
14.6编辑文本396
14.7取代文本397
14.8拷贝和增加文本398
14.9在绘图中匹配文本属性400
14.10使用高级文本放置类型和特性401
14.10.1放置键入数据域402
14.10.2填充键入数据域402
14.10.3拷贝键入数据域404
14.10.4放置文本结点406
14.10.5放置注释408
14.11建立和使用词汇集408
14.11.1构造一公共文本串词汇集408
14.11.2使用词汇集409
14.11.3编辑词汇集项目410
14.11.4以不同类型放置词汇集文本410
14.11.5打印文本410
14.12 总结411
第十五章打印用户设计图413
15.1建立第一个打印图413
15.1.1选择绘图设备413
15.1.2打印设计文件414
15.2了解绘图过程416
15.2.1绘图到文件中418
15.3打印全比例设计文件418
15.3.1 为线符设置比例以供打印421
15.4组织设计图以供打印421
15.5使用Plotting对话框423
15.5.1 由视图建立一打印文件423
15.5.2用围栅建立一打印文件425
15.5.3设置每页纸大小426
15.5.4设置页尺寸和起始点427
1 5.5.5将打印图置于中央并最大化428
15.5.6设置打印选项429
15.5.7为打印图加注释429
15.5.8打印扫描文件430
15.6打印用户绘图文件430
15.6.1并行口打印432
15.6.2 串行口打印433
15.7更改打印设备配置文件434
15.8总结439
第四部分 提高使用技巧442
第十六章建立和布置标准符号442
16.1找到命令443
16.2定义一个单元库443
16.2.1建立一个单元库444
16.2.2连接已有的单元库445
16.3观察一个单元库446
16.4建立用户自己的第一个单元447
16.4.1布置和选择元素447
16.4.2确定单元的起始点449
16.4.3建立单元信息450
16.4.4存储单元451
16.5使用第一个单元453
16.5.1激活一个单元454
16.5.2布置被激活的单元454
16.5.3关联单元布置455
16.5.4交互单元布置456
16.6使用其他的特殊目的单元命令456
16.6.1布置当前单元矩阵456
16.6.2识别单元457
16.6.3选择和布置单元457
16.7.1在设计文件中的操作单元458
16.7.2解除单元状态458
16.7单元的操作458
16.7.3操作单元库中的单元459
16.7.4编辑一个单元的信息459
16.7.5替换一个单元461
16.8使用共享单元462
16.8.1布置共享单元462
16.8.2解除共享单元设置464
16.8.3替换一个共享单元464
16.8.4尺寸驱动单元464
16.9总结466
第十七章增强用户使用功能468
17.1定义一个工作空间468
17.2理解配置变量469
17.2.1定位配置文件和工作空间470
17.2.2设置一个缺省的工作空间470
17.2.4检查和改变配置变量471
17.2.3检查当前有效的工作空间471
17.2.5分配工作空间成员475
17.3使用功能键476
17.3.1拷贝一个功能键477
17.3.2修改一个功能键478
17.3.3在一个功能键上加上多个键入命令480
17.4使用键入命令浏览器481
17.5 回到DOS或UNIX下483
17.6建立一个脚本文件484
17.7设置与修改种子文件486
17.8从已有的成果开始设计487
17.8.1拷贝文件488
17.8.2用围栅中的内容建立新的设计文件488
17.9改变按钮的功能配置490
17.10连接菜单491
17.11 总结493
第十八章参考其他的制图495
18.2观察别人的设计工作496
18.1节省磁盘空间496
18.3参考多个设计文件497
18.4剪切引用文件497
18.5追踪项目细节498
18.6查找工具499
18.7连接一个边界文件499
18.7.1建立连接500
18.7.2连接制图边界502
18.7.3选择设置504
18.8断开参考连接510
18.8.1使用工具板来分离一个引用文件510
18.8.2用设置框分离一个引用文件511
18.9文件的排列512
18.10将所看到的内容旋转和生成镜像514
18.10.1将显示内容旋转515
18.10.2镜像显示515
18.11提早开始下一步工作516
18.12保持引用文件的信息更新517
18.13追踪细节内容517
18.14在引用文件上打印519
18.15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文件520
18.16总结520
第十九章改变MicroStation的显示情况522
19.1检查工作空间成员522
19.2设置用户界面525
19.2.1兼容性选择526
19.2.2会话字体选择527
19.2.3显示选择(只用于DOS系统)527
19.2.4 GUI选择项选择(只用于DOS系统)528
19.2.5帮助选择528
19.2.6操作选择530
19.2.7引用文件选择531
19.2.8 Text选择532
19.2.9工具板选择533
19.2.10窗口选择535
19.3构造用户界面536
19.3.1建立读者自己的个人用户界面…………………………………………53?19.3.2改变下拉菜单的情况538
19.3.3改变工具板545
19.3.4改变对话框552
19.4总结555
第二十章建立绘制标准557
20.1达到绘制标准557
2 0.2使用设计与目录命名的标准558
20.2.1 目录558
20.2.2文件扩展名559
20.3共享文件559
20.3.1文件可以有哪些被共享的内容560
20.3.2如何共享文件560
20.4.1选择一个种子文件561
20.4建立工作单位561
20.4.2改变工作单位562
20.5定义一个设计文件特征562
20.5.1粗细与类型563
20.5.2层563
20.5.3颜色564
20.5.4设置组564
20.5.5设置组的程序设置法569
20.6使用单元,共享单元以及符号572
20.6.1共享单元572
20.6.2符号字体573
20.7使用定制线型574
20.8使用引用文件575
20.9文档与备份575
20.10总结576
第二十一章词汇集577
热门推荐
- 3888235.html
- 1892271.html
- 3730056.html
- 3443247.html
- 666773.html
- 799199.html
- 1131340.html
- 296137.html
- 1389451.html
- 1238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8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5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7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1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0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0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9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