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会计教程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君民,狄为,张学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7692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会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会计教程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会计的意义1
1.1.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
1.1.2 会计的概念3
1.1.3 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4
1.1.4 会计的本质5
1.2 会计的目的、特点与性质5
1.2.1 会计的目的5
1.2.2 会计的特点6
1.2.3 会计的性质7
1.3 会计的对象8
1.3.1 会计的一般对象8
1.3.2 资金及资金运动8
1.3.3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10
1.3.4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11
1.3.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11
1.4 会计的职能与任务12
1.4.1 会计的职能12
1.4.2 会计的任务13
1.5 会计的方法14
1.5.1 会计的方法依存于会计数据处理技术14
1.5.2 会计的方法15
1.5.3 会计核算的方法15
1.5.4 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方法17
1.6 会计学及其分支18
1.6.1 会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18
1.6.2 会计学的内容18
2会计前提和会计原则20
2.1 会计前提的意义20
2.2 会计前提的基本内容20
2.2.1 会计主体20
2.2.2 持续经营21
2.2.3 会计分期22
2.2.4 货币计量23
2.3 会计原则23
2.3.1 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23
2.3.2 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24
2.3.3 企业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24
2.3.4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和创新25
2.3.5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6
3账户和复式记账34
3.1 会计要素及其关系34
3.1.1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34
3.1.2 确定经营成果的要素37
3.1.3 会计等式42
3.2 会计科目48
3.2.1 会计科目的意义48
3.2.2 会计科目的设置48
3.2.3 会计科目的分类53
3.3 账户及其结构54
3.3.1 账户及设置账户的必要性54
3.3.2 账户的基本结构54
3.3.3 借贷记账法账户的结构55
3.3.4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的关系58
3.4 复式记账59
3.4.1 记账方法59
3.4.2 借贷记账法60
3.4.3 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63
3.5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65
3.5.1 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因65
3.5.2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66
3.5.3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66
3.6 试算平衡71
3.6.1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的编制72
3.6.2 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明细表的编制77
4成本、费用和营业收入、利润79
4.1 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79
4.2 物资采购过程核算80
4.2.1 物资采购成本的组成80
4.2.2 物资采购过程核算需要设置的账户83
4.2.3 物资采购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85
4.2.4 物资采购成本计算87
4.2.5 有关在途物资核算的说明89
4.3 产品生产过程核算96
4.3.1 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成本的概念96
4.3.2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98
4.3.3 生产过程核算需要设置的账户99
4.3.4 生产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100
4.3.5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106
4.4 产品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的核算108
4.4.1 销售过程的核算108
4.4.2 财务成果的核算112
5所有者权益118
5.1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构成内容118
5.1.1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118
5.1.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119
5.1.3 国有独资公司的投入资本122
5.1.4 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资本122
5.2 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123
5.2.1 普通股及其权利123
5.2.2 优先股的特点及类型124
5.2.3 股本的核算125
5.2.4 资本公积的核算128
5.3 股份有限公司留存利润130
5.3.1 公司利润分配的程序131
5.3.2 留存利润的有关业务及其会计处理131
5.4 其他经济业务135
5.4.1 银行借款的核算135
5.4.2 货币资金结算业务的核算138
5.4.3 固定资产售出、清理和投资的核算139
5.4.4 职工福利费使用的核算141
5.4.5 债务重组141
5.4.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43
5.4.7 无形资产146
5.4.8 资产减值147
5.4.9 政府补助148
6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149
6.1 存货核算的意义和方法149
6.1.1 存货的意义149
6.1.2 存货核算的方法149
6.2 实地盘存制150
6.2.1 实地盘存制的概念150
6.2.2 实地盘存制的优缺点150
6.3 永续盘存制151
6.3.1 永续盘存制的概念151
6.3.2 永续盘存制的优缺点151
6.4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51
6.4.1 先进先出法152
6.4.2 后进先出法153
6.4.3 加权平均法154
6.4.4 最后进价法156
6.4.5 个别计价法156
7账户分类159
7.1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159
7.1.1 概述159
7.1.2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159
7.2 账户按经济用途和结构分类159
7.2.1 基本账户161
7.2.2 调整账户165
7.2.3 业务账户168
8会计凭证174
8.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174
8.1.1 会计凭证的意义174
8.1.2 会计凭证的种类175
8.2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182
8.2.1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182
8.2.2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183
8.2.3 原始凭证填制的要求183
8.2.4 原始凭证的审核184
8.3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185
8.3.1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185
8.3.2 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185
8.3.3 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187
8.3.4 记账凭证的审核188
8.4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188
8.4.1 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意义188
8.4.2 会计凭证的传递188
8.4.3 会计凭证的保管189
8.5 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凭证190
8.5.1 会计电算化下的原始凭证190
8.5.2 会计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190
9会计账簿194
9.1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分类194
9.1.1 会计账簿的意义194
9.1.2 会计账簿的分类195
9.2 日记账的发展196
9.2.1 两栏式日记账196
9.2.2 分栏式日记账197
9.2.3 特种日记账199
9.2.4 多栏式特种日记账201
9.3 分类账的发展203
9.3.1 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203
9.3.2 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205
9.3.3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205
9.4 会计电算化下的账簿208
9.4.1 会计电算化下的日记账簿208
9.4.2 会计电算化下的分类账簿208
10记账214
10.1 记账的意义和种类214
10.1.1 记账的意义214
10.1.2 记账的种类214
10.2 记账的要求215
10.3 错账的更正方法216
10.3.1 划线更正法216
10.3.2 红字更正法216
10.3.3 补充登记法218
11对账和结账219
11.1 权责发生制和账项调整219
11.1.1 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与应归属期间219
11.1.2 收付实现制220
11.1.3 权责发生制220
11.1.4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比较220
11.1.5 期末账项调整221
11.2 对账的意义、内容及方法223
11.2.1 对账的意义223
11.2.2 对账的内容223
11.2.3 对账的方法224
11.3 结账的意义和内容225
11.3.1 结账的意义225
11.3.2 结账的内容225
12财产清查227
12.1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227
12.1.1 财产清查的意义227
12.1.2 财产清查的作用227
12.2 财产清查的步骤、种类和方法228
12.2.1 财产清查的步骤228
12.2.2 财产清查的种类229
12.2.3 财产清查的方法230
12.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236
12.3.1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236
12.3.2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236
13财务会计报告242
13.1 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242
13.1.1 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242
13.1.2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244
13.1.3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246
13.2 财务状况报告247
13.2.1 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247
13.2.2 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排列方式248
13.2.3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248
13.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250
13.2.5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256
13.3 财务成果报告260
13.3.1 损益表260
13.3.2 利润分配表264
13.4 现金流量报告268
13.4.1 由财务状况变动表转为现金流量表的原因268
13.4.2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269
13.4.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269
13.5 会计报表附注与合并财务会计报告277
13.5.1 括号注释278
13.5.2 底注278
13.5.3 财务会计报告的合并280
13.6 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283
13.6.1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目的283
13.6.2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主要方法283
13.6.3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中常用的指标284
13.7 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审核、批复、汇总和公证287
13.7.1 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287
13.7.2 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核287
13.7.3 财务会计报告的批复288
13.7.4 财务会计报告的汇总288
13.7.5 财务会计报告的公证289
14账务处理程序290
14.1 概述290
14.1.1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290
14.1.2 制定账务处理程序应遵守的原则290
14.1.3 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291
14.1.4 会计循环291
14.1.5 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293
14.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294
14.2.1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294
14.2.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294
14.2.3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294
14.2.4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295
14.3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295
14.3.1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295
14.3.2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295
14.3.3 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296
14.3.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总账的登记方法298
14.3.5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298
14.3.6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298
14.4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299
14.4.1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299
14.4.2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299
14.4.3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299
14.4.4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300
14.4.5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301
14.5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301
14.5.1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301
14.5.2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302
14.5.3 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302
14.5.4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302
14.5.5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303
14.6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303
14.6.1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303
14.6.2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303
14.6.3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304
14.6.4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305
14.7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305
14.7.1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305
14.7.2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306
14.7.3 会计基本模式的转变与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306
14.7.4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步骤310
14.8 账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311
14.8.1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举例311
14.8.2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举例334
15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337
15.1 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337
15.1.1 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337
15.1.2 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337
15.1.3 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338
15.1.4 会计模式338
15.2 会计机构339
15.2.1 会计机构的设置339
15.2.2 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340
15.3 会计人员341
15.3.1 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法律责任341
15.3.2 岗位责任制343
15.4 会计规范343
15.4.1 我国会计规范的分层343
15.4.2 制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343
15.4.3 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344
15.5 会计档案344
15.5.1 会计档案的保管344
15.5.2 会计档案的移交及销毁344
16会计电算化345
16.1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345
16.1.1 会计操作技术的发展345
16.1.2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345
16.1.3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346
16.1.4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346
16.1.5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347
16.1.6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348
16.2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348
16.2.1 会计信息系统348
16.2.2 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349
16.2.3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350
16.2.4 会计信息系统人员的配备351
16.2.5 会计电算化制度的配套与完善352
16.2.6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52
16.3 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354
16.3.1 定义354
16.3.2 计算机审计产生的原因355
16.3.3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与要求355
16.3.4 计算机审计模式356
16.4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358
16.4.1 网络化358
16.4.2 决策支持系统358
16.4.3 人工智能359
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
- 1789509.html
- 1268697.html
- 3518147.html
- 1496052.html
- 313217.html
- 3379953.html
- 310000.html
- 2521520.html
- 2170348.html
- 444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7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8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4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1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5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9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