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用词汇语义学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章彩云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6171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词汇学:语义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用词汇语义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导论1
1.1语用词汇语义学提出的背景与缘由2
1.1.1提出的背景2
1.1.2产生的缘由3
1.2语用词汇语义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4
1.2.1语用词汇语义学的性质4
1.2.1.1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4
1.2.1.2开放性4
1.2.1.3动态性4
1.2.1.4非组合性5
1.2.1.5其理论原则要求5
1.2.2研究对象与范围5
1.2.3语用词汇语义学的意义6
1.2.4语用词汇语义学的方法论取向8
1.3语用词汇语义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9
1.3.1语用词汇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关系9
1.3.2语用词汇语义学与语义学的关系11
1.3.2.1语言学的依据11
1.3.2.2语用词汇语义学与语义学的不同功能12
1.3.2.3语用词汇语义学与语义学的相关性13
第二章 语用词义的界定及描述15
2.1词义分析再思考15
2.1.1词义分析15
2.1.2隐含词义17
2.1.2.1隐含词义的实质及类型17
2.1.2.2隐含词义与理性词义20
2.1.2.3隐含词义与语用词义21
2.2词义的动态性思考23
2.2.1结构主义对词义的静态研究23
2.2.2功能主义的词义潜能研究24
2.2.3现代语言学的词义动态性研究25
2.2.3.1词义的新概念25
2.2.3.2词义的动态性26
2.2.3.3运用对照产生词义26
2.2.3.4词汇的语篇意义27
2.2.4现代语义学研究新启示29
2.3词的语境义30
2.3.1词的语境义的性质30
2.3.1.1语用性30
2.3.1.2外部性30
2.3.1.3反常性32
2.3.1.4主体性32
2.3.2词的语境义的特征32
2.3.2.1量的特征33
2.3.2.2质的特征33
2.3.2.3范畴特征33
2.3.2.4表意特征34
2.3.2.5特指特征34
2.3.3词的语境义的范围35
2.3.3.1词的表层语境义35
2.3.3.2词的深层语境义37
2.4语用词义的相关描述39
2.4.1语用词义的概念及性质39
2.4.1.1语用词义的提出39
2.4.1.2语用词义的概念及性质42
2.4.2语用词义的类型及特点48
2.4.2.1语用词义的两种类型的界定48
2.4.2.2语用词义的特点53
2.5语用词义与词汇意义的关系59
2.5.1语用词义与静态意义之间的关联60
2.5.2语言交际中语用词义与词汇意义的关系62
2.5.2.1语用词义与词汇意义的表层关系62
2.5.2.2语用词义和词汇意义的深层关系63
2.6语用词义与词典意义的关系66
2.6.1语用词义与词典词义的差异性67
2.6.1.1两者的内涵差异67
2.6.1.2两者所处层面的差异67
2.6.1.3两者呈现特征的差异67
2.6.2语用词义与词典词义的关联性68
2.6.2.1意义上的言语平面与语言平面的一致性68
2.6.2.2语用词义与词典意义之间的关联69
第三章 语境与语用词义的推导72
3.1国内外语境研究的历史沿革72
3.1.1国外语境研究的历史沿革72
3.1.2国内语境研究的历史沿革75
3.2词语语境与词语使用语境的划分76
3.2.1语境的定性76
3.2.2词语语境的性质及特征80
3.2.2.1词语语境的性质80
3.2.2.2词语语境的特征81
3.2.3词语使用语境的划分89
3.2.3.1外显性语境92
3.2.3.2内隐性语境96
3.3语境对词用的影响102
3.3.1语境赋予词语的文化性102
3.3.2语境赋予词语的时代性103
3.3.3语境赋予词语的交际性104
3.4词义语境的结构分析105
3.4.1客体框架106
3.4.2主体框架107
3.4.3主体与客体的词义差108
3.5语境与语用词义理解110
3.5.1语境显示词义110
3.5.2语境延伸词义111
3.5.3语境赋予词语临时内涵112
3.5.4语境赋予词语修辞意义113
3.6认知语境与语用词义的理解115
3.6.1认知语境115
3.6.2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机制的发展116
3.6.2.1关联理论推理机制116
3.6.2.2认知语境与关联117
3.6.3认知语境对语用词义的解释和制约118
3.6.3.1认知语境使语用词义理解具体明确118
3.6.3.2理解语用意义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120
第四章 语用词义的形成机制122
4.1语用词义形成的基础和条件122
4.2语用词义形成的理据分析124
4.2.1词义系统自我控制的调适作用125
4.2.2心理机制深层诱导的转换作用126
4.2.2.1随机意向的导向作用126
4.2.2.2注意焦点的凸显作用126
4.2.2.3联想思维的中介作用127
4.2.3逻辑依据128
4.2.3.1相关关系128
4.2.3.2相似关系128
4.2.3.3矛盾关系128
4.3隐含词义对语用词义形成的价值129
4.3.1隐含词义的性质129
4.3.1.1非明确性129
4.3.1.2附属性129
4.3.1.3体验性130
4.3.1.4易变性130
4.3.2对语用词义形成的价值131
4.3.2.1为语用词义提供依据131
4.3.2.2为修辞手段提供来源132
4.4“合作原则”与语用词义的形成133
4.4.1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133
4.4.2语用词义的实现134
4.4.2.1违反数量准则134
4.4.2.2违反质量准则135
4.4.2.3违反关联准则136
4.4.2.4违反方式准则137
4.5意象图式与词义延伸139
4.5.1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139
4.5.2意象图式形成基础及结构组成140
4.5.3意象图式在词义延伸中的价值141
4.5.3.1词义在空间范畴内的延伸141
4.5.3.2词义从空间范畴向抽象范畴延伸143
4.6语用词义的形成机制146
4.6.1由静态到动态146
4.6.2由动态到静态148
4.7词义的语用变异因素及类型150
4.7.1词义的语用变异因素150
4.7.1.1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150
4.7.1.2词语所处的语境因素151
4.7.1.3相关的历史文化因素152
4.7.2语用词义的变异类型153
4.7.2.1语义内涵变异153
4.7.2.2修辞内涵变异154
4.7.2.3语义—修辞内涵变异154
4.8修辞与语用词义的生成155
4.8.1词义的超常规变体与语用词义155
4.8.2修辞与语用词义生成的关系157
4.8.2.1二者有共同的思维、心理基础157
4.8.2.2修辞手法与语用词义的修辞联想158
4.8.2.3语用词义修辞联想的主要类型159
4.9英汉词汇语义的语用多层转换163
4.9.1多层转换的条件及层次163
4.9.2多层转换的文化差异165
4.9.3多层转换的意义168
4.10词汇共时的语用运动形式与词汇规范170
4.10.1词汇共时的语用运动形式170
4.10.1.1共时的语用运动形式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70
4.10.1.2共时的语用运动形式表现的基本情况173
4.10.1.3发展前景174
4.10.2词汇共时的语用运动形式与词汇规范175
4.10.2.1关于词汇规范问题175
4.10.2.2词汇的语用运动状况是词汇规范工作的中心视点175
4.10.2.3词汇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178
第五章 语用词义与文化内涵180
5.1词汇的文化意义与文化词汇180
5.1.1词汇的文化意义180
5.1.2文化词汇182
5.1.3文化词汇研究184
5.2词汇文化语义的特征185
5.2.1词义文化的民族性185
5.2.1.1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在词义中的融合性186
5.2.1.2民族文化使词义产生独特性187
5.2.1.3词义的不同义项显现的民族文化差异189
5.2.2词义文化的动态性190
5.2.3词义文化的背景性191
5.2.4词义文化的隐含性193
5.3语备词义与语用词义差异的文化性193
5.3.1差异中语言系统的文化规则194
5.3.2差异中社会交际的文化制约196
5.4语用词义实现过程中的文化共建197
5.4.1预期结构197
5.4.2情境参物198
5.4.3语用连贯199
5.4.4语用移情与文化意象取舍200
5.4.5参与者的角色和文化共建203
第六章 语用义位的动态表现205
6.1语用义位的实质205
6.2义位的隐含义素分析208
6.2.1隐含义素的性质及类型209
6.2.1.1隐含义素的性质与条件209
6.2.1.2隐含义素的类型212
6.2.2隐含义素分析的模式213
6.2.3隐含义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216
6.2.4隐含义素分析的语用价值218
6.2.4.1隐含义素表义的提示作用218
6.2.4.2隐含义素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219
6.3语用义位常规变体的表现220
6.3.1语用义位的义素流动性特征220
6.3.1.1相关义位参照下的义素焦点220
6.3.1.2语境提示明显的义素焦点223
6.3.1.3语境提示不明显的义素焦点225
6.3.2语用义位变体中的偏移特指227
6.3.2.1单向偏移特指227
6.3.2.2双向偏移特指228
6.4语用义位非常规变体的表现230
6.4.1义位本体的整体变异230
6.4.2义位本体的某个义素变异231
6.4.3义位本体整体成为变体里的义素232
6.4.4义位变体中的个人主观义素235
6.4.4.1联想视点的个人主观义素236
6.4.4.2内涵视点的个人主观义素237
6.4.4.3色彩视点的个人主观义素238
6.4.5义位功能变异及其功能意义239
6.4.5.1义位常规功能本体、常规功能变体与词义240
6.4.5.2义位功能变体的功能意义特征241
第七章 语用词汇语义学的应用245
7.1词汇语用能力的培养与习得245
7.1.1语用能力245
7.1.2词汇语用失误248
7.1.2.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250
7.1.2.2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250
7.1.2.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252
7.1.3词汇语用能力习得254
7.1.4阅读语用能力习得256
7.1.5词汇语用能力与翻译258
7.1.5.1语用能力在翻译中的价值259
7.1.5.2翻译中语用能力应用举隅262
7.2语用词汇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266
7.2.1语用学系统观中的英语教学和教师266
7.2.1.1英语词汇教学:特殊的语用交际267
7.2.1.2教师,身兼二职的语用主体270
7.2.2语用词汇语义学理论和教学方法275
7.2.2.1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重心275
7.2.2.2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277
7.2.2.3语用词汇语义学理论与教学方法279
参考文献286
后记297
热门推荐
- 1202323.html
- 1962940.html
- 165448.html
- 451639.html
- 3070825.html
- 1919511.html
- 3808562.html
- 2120171.html
- 79681.html
- 3024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4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9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2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7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