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地质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普通地质学
  • 黄定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589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特点1

一、现在是进入过去的钥匙1

二、现实类比与历史分析2

三、地质时空观2

第二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

第三节 地球系统和地质作用5

一、地球系统5

二、地质作用6

第四节 普通地质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6

第一章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8

第一节 宇宙起源与天体系统8

一、宇宙大爆炸8

二、银河系10

三、太阳系12

第二节 地球形成与生命演化19

一、地球的形成19

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21

三、生物圈的形成与发展22

四、地质年代表27

第二章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30

第一节 地球的密度和弹性30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30

二、固体潮与地球的弹性31

三、地球的振荡32

四、地球的黏性33

第二节 地球的重力34

一、地球上的重力分布34

二、重力均衡35

三、地球的压力36

第三节 地球的磁场37

一、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和地磁要素37

二、地磁场起源的成因假说39

三、地磁场反转与大陆漂移40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圈层耦合42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42

二、壳—幔耦合46

三、地核差异旋转47

第五节 地球的能量和地震48

一、地球的驱动力和地球过程48

二、地球内部的温度49

三、地球的能量50

四、地幔部分熔融51

五、地震51

第三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53

第一节 地球(地壳)中的矿物53

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53

二、矿物的分类56

第二节 地壳中的岩石59

一、沉积岩59

二、岩浆岩与变质岩61

三、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62

第三节 地球的化学组成62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62

二、地幔的物质组成63

三、地核的物质组成63

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64

五、地球的化学演化66

第四节 圈层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元素迁移富集66

一、不同圈层的能量交换66

二、不同圈层的物质交换67

三、地壳—地幔的元素迁移和富集68

第四章 风化作用71

第一节 概述71

第二节 物理风化71

一、冰劈作用72

二、温差风化72

三、盐类结晶和潮解作用73

四、干湿变化引起的胀缩作用73

五、层裂73

六、根劈作用73

七、人为机械破坏作用74

第三节 化学风化74

一、溶解75

二、水解75

三、碳酸化75

四、氧化75

五、生物化学风化作用76

第四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76

一、物理风化的产物76

二、化学风化的产物76

第五节 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79

一、岩石性质对风化的影响79

二、气候因素对风化的影响80

三、地形对风化的影响80

第六节 风化壳81

一、残积物、土壤和风化壳的概念81

二、风化壳的结构81

三、土壤82

四、风化壳的类型82

第五章 风的地质作用85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风的剥蚀作用86

一、吹蚀作用86

二、磨蚀作用87

三、风蚀作用的产物87

第三节 风的搬运作用89

一、风的搬运方式89

二、风的搬运特点90

第四节 风的沉积作用91

一、风的沉积作用特点91

二、风的沉积物92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97

第一节 地下水的贮存97

一、岩石中的空隙97

二、地下水的存在形式100

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100

四、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04

五、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106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特点106

第三节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108

一、机械冲刷作用108

二、化学溶蚀作用及岩溶地貌109

第四节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114

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114

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115

第五节 地下水的其它地质作用117

一、地下水在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过程中的作用117

二、地下水的成矿作用118

三、地下水在油气田形成中的作用119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122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类型和运动特点123

一、冰川的形成123

二、冰川的类型126

三、冰川的运动特征130

第二节 冰川的创蚀作用133

一、刨蚀作用方式133

二、刨蚀地形134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作用136

一、冰碛物来源和分布136

二、冰川搬运力、搬运量和搬运方式136

第八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42

第一节 地面流水的分类和运动特点142

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142

二、流水的动能142

三、水动力因素与底形(床砂形态)143

四*流水运动特点146

第二节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147

一、雨蚀作用147

二、面流的地质作用147

三、洪流的地质作用149

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150

一、河流概述150

二、河流的垂直侵蚀作用(下蚀作用)153

三、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156

四、河流侧向侵蚀作用157

第四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159

一、机械搬运作用160

二、化学搬运作用161

第五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162

一、河漫滩及其冲积物特征162

二、心滩及其冲积物特征164

三、三角洲及其冲积物特征164

第六节 影响河流地质作用的因素168

一、气候与地理因素对河流的影响168

二、地壳运动及海平面变化对河流的影响168

三、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171

第四节 冰川的沉积作用137

一、冰碛物特点137

二、冰碛地形137

第五节 冰水的地质作用139

一、冰水的来源与分布139

二、冰水的沉积物与沉积地形139

第六节 冰期和间冰期140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174

第一节 海水的动力174

一、海水的机械动力174

二、海水的化学动力181

三、海水的生物动力183

第二节 海洋环境分区184

一、滨海184

二、浅海185

三、半深海185

四、深海186

第三节 海洋的剥蚀作用186

一、基岩海岸的剥蚀作用186

二、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的剥蚀作用189

第四节 海洋的搬运作用190

一、进流、退流和沿岸流的搬运作用190

二、潮流和洋流的搬运作用190

三、浊流和风暴流的搬运作用191

第五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191

一、滨海的沉积作用192

二、浅海的沉积作用197

三、半深海的沉积作用201

四、深海的沉积作用202

第十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206

第一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206

一、湖泊的分类206

二、湖泊地质作用特点208

三、湖泊沉积作用209

第二节 沼泽的地质作用215

一、沼泽的分类216

二、沼泽的地质作用217

第十一章 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219

第一节 板块运动的发现219

一、垂直运动与槽台学说219

二、水平运动与大陆漂移220

三、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223

第二节 板块运动的基本理论225

一、板块理论的要点225

二、板块运动的威尔逊旋回225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228

第三节 板块运动的机制228

一、地幔对流229

二、质疑地幔对流229

三、热点的发现和解释230

四、超地幔柱模型231

五、内核偏移与圈层耦合模型232

第十二章 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235

第一节 构造运动及其一般特征235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235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36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证据237

一、测量证据237

二、地貌标志237

三、地质证据238

第三节 地质构造240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241

二、水平构造244

三、倾斜构造244

四、褶皱245

五、断裂247

第四节 地震构造251

一、概述251

二、地震的震级和烈度252

三、地震的成因类型253

四、地震发生的断层弹性回跳模型254

五、地震效应255

六、地震的地理分布258

七、地震的预防和预报258

第十三章 岩浆作用261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261

一、概述261

二、岩浆的基本特征262

第二节 火山作用264

一、火山喷发264

二、火山271

三、火山岩的产状275

第三节 侵入作用277

一、岩浆侵入的证据278

二、岩浆的形成和侵入279

三、侵入岩产状281

第四节 火成岩284

一、火成岩的简略分类和最常见类型284

二、火成岩的基本特征285

三、代表性的火成岩288

四、火山碎屑岩289

第十四章 变质作用292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292

一、变质作用的定义292

二、变质作用机制293

三、变质作用因素295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297

一、动力变质作用298

二、接触变质作用298

三、区域变质作用298

四、混合岩化作用298

第三节 变质岩298

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298

二、代表性的变质岩302

第十五章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304

第一节 环境地质系统的主要特性304

一、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与可持续发展304

二、研究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305

三、环境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306

第二节 主要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307

一、环境污染问题308

二、水资源问题309

三、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309

第三节 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310

一、地形因素311

二、地质因素311

三、气象因素311

四、人类工程活动311

第四节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312

一、滑坡312

二、崩塌315

三、泥石流317

四、地面沉降319

五、我国的地质减灾对策与行动320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323

参考文献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