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拟思维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虚拟思维论
  • 桑业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198973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思维方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虚拟思维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一)选题的背景1

(二)选题的意义3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5

(一)本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6

(二)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7

(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评析9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12

第一章 虚拟:意识能动性的高度体现15

一、虚拟技术带来的革命15

(一)认识中介系统的革命17

(二)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22

(三)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28

二、何谓虚拟32

(一)虚拟的定义纷争32

(二)虚拟含义的哲学界定37

(三)虚拟的根本特性45

(四)虚拟:一种不容忽视的主体能力49

三、反思、建构:虚拟和现实的对立与融通55

(一)虚拟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发展56

(二)虚拟是现实的悖论59

(三)虚拟与现实的融通62

第二章 虚拟思维的独立化道路67

一、表现在宗教神话、文学艺术和科学创新等活动中的虚拟思维67

(一)宗教神话活动中的虚拟思维现象68

(二)文学艺术创造活动中的虚拟思维现象分析71

(三)科技创新中虚拟思维的运用74

二、哲学史上对虚拟思维的认识77

(一)从《易经》、莱布尼茨到比特:二进制思想流变78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观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存在论83

(三)哲学的语言学转向87

(四)黑格尔与马克思对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论争90

三、虚拟思维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93

(一)规则文明93

(二)数字化平台95

四、从行为思维到虚拟思维98

(一)行为思维——不是思维的思维99

(二)语言文字符号思维——思维是思维101

(三)虚拟思维——思维是行为103

第三章 虚拟思维:一种重要的现代思维方法106

一、“行为的式”与“逻辑的格”:虚拟思维的实践本质107

(一)回顾:实践形态的更替与思维方式的变更107

(二)虚拟现实与当代实践形态的新变化109

(三)虚拟实践与人—机新感性112

(四)虚拟思维的简明定义114

二、虚拟思维的结构和感知机制116

(一)虚拟思维的主体、客体和中介116

(二)虚拟思维主体对客体的感知机制:信息的数字化编码与合成123

三、虚拟思维的本质特征127

(一)虚拟思维是一种侧重“如何是”的思维127

(二)虚拟思维是一种代码合成性的思维129

(三)虚拟思维是一种具有超越现实性、指向不可能的可能性的思维131

(四)虚拟思维是高度个性化的思维135

四、从虚拟思维与现实性思维的关系看虚拟思维的本质136

(一)思维与思维方式的再分类137

(二)现实性思维的特点与局限性、虚拟思维和现实性思维的区别139

(三)虚拟思维与现实性思维的联系145

第四章 认识论视野中的虚拟思维147

一、认识运动中的虚拟思维147

(一)哲学认识论的反映符合论与局限148

(二)虚拟思维是认识运动中的重要环节。虚拟思维和实践理念150

二、虚拟思维和实践思维154

(一)由“实体型”思维方式到“关系型”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155

(二)走出传统实践概念理解的误区。实践思维随着实践发展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58

(三)虚拟思维是对实践思维方式的发展162

三、虚拟文化165

(一)文化存在形式的数字化趋势166

(二)文化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虚拟文化的本质167

(三)虚拟文化的社会效应的二重性: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例175

参考文献180

后记1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