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及流域水资源核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及流域水资源核算
  • 王金霞,黄季焜,Scott Rozelle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330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经济制度-研究;流域-水资源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及流域水资源核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致谢3

上篇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农业生产和技术效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目录3

表格目录5

表1-1 中国不同时期的用水量及用水结构变化5

表1-2 中国不同时期的用水量增长倍数及年递增率6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9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11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12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我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的变革13

第一节 文献综述13

图目录15

图2-1 产权演变趋势15

图2-2 技术效率的衡量20

图2-3 随机边界生产函数21

第二节 我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农田水利的发展24

表2-1 建国以来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27

表2-2 我国不同时期有效灌溉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年均递增率28

表2-3 全国历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及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变动29

表2-4 不同时期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和基本建设总投资的年均递增率31

图2-4 水利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例32

第三节 水利产权制度的研究现状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32

图2-5 Strosser和Meinzen-Dick(1994)建立的分析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和地下水市场发育的理论框架35

表2-6 Meinzen-Dick对巴基斯坦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36

表2-5 Meinzen-Dick对巴基斯坦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36

第一节 理论框架40

第三章 理论框架、实证模型及资料来源40

图3-1 理论模型图示44

第二节 实证模型45

表3-1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影响方向47

表3-2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方向52

表3-3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方向52

第三节 资料来源53

第一节 产权制度创新的过程56

第四章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特征、地下水市场及水费56

表4-1 不同时期不同产权制度的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数量57

表4-2 不同时期地下水灌溉系统的结构59

第二节 产权制度创新中农民与政府行为的转变59

表4-3 不同产权制度下各县地下水灌溉系统的各种投资渠道的资金比例63

第三节 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投资来源63

表4-4 股份制产权的地下水灌溉系统中股东和股金的分布情况64

第四节 地下水市场的发育及水费65

表4-5 三县股份制产权的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股东及股金的分布65

表4-6 地下水市场的发育66

表4-7 股份制产权制度的用水对象及不同用水对象的水费的差异67

表4-8 分配水方法及农民对分配水方法公平程度的认知68

表4-10 不同收费方式下的水费分布情况69

表4-9 不同产权制度水费收取办法69

表4-12 不同地区水费均值比较70

表4-11 不同产权制度下的水费均值70

表4-13 水费决定因素的定性分析71

表4-14 影响农民对水费看法的相关因素72

第一节 样本县和样本村的基本情况73

第五章 样本点概述及调查数据的定性分析73

表5-1 三县不同时期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及农民人均纯收入73

表5-2 三县不同时期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井74

表5-3 三县不同时期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75

表5-4 三县不同时期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单产76

图5-1 肥乡、元氏和青龙县的年均降水量77

表5-5 肥乡、元氏和青龙县不同时期水利工程的供水总量与结构的变化78

表5-6 三县产权结构变化79

表5-7 三县30个样本村的基本情况80

第二节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因素80

表5-9 三县30个样本村不同时期年均地下水位的变化81

表5-8 产权制度创新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关系81

表5-11 三县30个样本村不同时期社区经济实力的变化83

表5-10 三县30个样本村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利用比例83

表5-12 产权制度创新与社区经济实力的关系84

表5-14 产权制度创新与社区人力资本和生存环境的关系85

表5-13 三县30个样本村不同时期水利投资结构的变化85

第三节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对作物种植结构和单产的影响87

表5-15 产权制度创新与政策因素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关系87

表5-16 非集体产权制度、作物种植结构和单产的关系88

第四节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因素88

表5-17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与成本的相关关系89

表5-18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关系89

表5-19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产权制度的关系90

图5-4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和集体产权机电井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91

图5-3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和集体产权固定成本的差异变动91

图5-2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固定成本和集体产权固定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91

图5-5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和集体产权机电井深度的差异变动92

图5-6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和集体产权产出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92

图5-7 同一村内部非集体产权和集体产权产出水量之间的差异变动92

表5-20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治理机制的关系93

表5-21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效率的关系93

表5-22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管理者经营能力的关系94

表5-23 1998年每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成熟度的关系94

第一节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决定因素和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95

第六章 实证模型的计量估计结果95

表6-1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决定因素及影响(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的计量估计结果)97

表6-2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决定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99

第二节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和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100

表6-3 验证产权制度变量外生性的统计检验结果(假设检验一)101

表6-4 验证产权制度变量外生性的统计检验结果(假设检验二)102

表6-5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和技术效率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1)103

表6-6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和技术效率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2)104

表6-7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和技术效率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3)105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108

第一节 总结及结论108

第二节 政策建议109

下篇 滏阳河流域及灌区的水资源核算和管理113

第八章 滏阳河流域和灌区的基本特点113

第一节 滏阳河流域的地理位置113

第二节 滏阳河流域的气候和水文条件113

表8-1 滏阳河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114

表8-2 河北省和海河南系的年均降水量114

表8-3 河北省及滏阳河流域各地区的年均受旱和水涝面积115

图8-1 艾辛庄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变化(1957~1998年)116

表8-4 河北省和海河南系的地表水平衡116

图8-2 三个水文站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1980~1998年)117

表8-5 滏阳河流域一些地区的深层地下水位变动117

表8-6 石家庄地区漏斗要素变化118

表8-7 滏西平原、滏阳河山区和滹滏区间1998年的排污量和污水处理能力119

第三节 滏阳河流域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119

表8-8 中国、河北省及滏阳河流域各地区年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比例120

表8-9 滏阳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比例121

表8-10 河北省及滏阳河流域各地区的年均机电井数量和增长率122

表8-11 滏阳河流域机电井的发展122

表8-12 滏阳河流域大型和中型水库的位置、建设年份、投资和最大洪峰123

表8-13 滏阳河流域水利工程供水量124

表8-14 滏阳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水涝面积125

第四节 滏阳河灌区的基本特点126

表8-15 滏阳河流域的作物播种面积126

表8-16 东武仕水库的自然径流和跨流域调水127

表8-17 邯郸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年均播种面积、单产129

第一节 降水量和典型年份的选择130

第二节 水资源核算的方法130

第九章 滏阳河流域和灌区的水资源核算130

表9-1 滏阳河灌区典型年份的基本特点130

表9-2 按照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邯郸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值(mm)132

表9-3 按照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邢台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值(mm)132

表9-4 按照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石家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值(mm)133

表9-5 按照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沧州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值(mm)133

表9-6 按照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衡水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值(mm)134

表9-7 滏阳河流域正常年份(1993年)的水资源核算135

第三节 滏阳河流域水资源核算的结果135

表9-8 滏阳河流域湿润年份(1996年)的水资源核算136

表9-9 滏阳河流域干旱年份(1998年)的水资源核算137

表9-10 滏阳河流域主要作物标准生产总值的计算138

表9-11 典型年份不同部门水资源的供给和利用(百万m3)139

第四节 滏阳河灌区水资源核算的结果140

表9-12 滏阳河灌区湿润年份(1996年)的水资源核算141

表9-13 滏阳河灌区干旱年份(1997年)的水资源核算142

表9-14 滏阳河灌区正常年份(1998年)的水资源核算142

表9-15 滏阳河灌区主要作物的标准产值143

第十章 滏阳河灌区的绩效评价和管理145

第一节 滏阳河灌区的绩效评价145

表10-1 滏阳河灌区主要作物的标准产值147

第二节 滏阳河灌区的管理方式148

表10-2 滏阳河灌区的绩效评价148

表10-3 地表供水总量和分配150

第三节 滏阳河灌区的地表水资源分配150

表10-4 1990年滏阳河灌区工业发展和它们的主要特征152

表10-5 滏阳河灌区地表水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分配153

表10-6 地表水灌溉面积及粮食和皮棉的单产154

表10-7 滏阳河灌区各年的总投资和投资来源155

第四节 滏阳河灌区的财政和价格改革155

表10-9 滏阳河灌区投资结构157

表10-8 滏阳河灌区各时期的总投资和年均投资157

表10-10 滏阳河灌区的收入和支出(人民币)159

表10-11 滏阳河灌区的收入和支出(美元)161

表10-12 滏阳河灌区水价162

参考文献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