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
  • 周牧之,杨伟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945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变局的世界与变革的中国 周牧之1

一、三大革命与格局剧变1

1.电动化3

2.全球配套化3

3.IT化3

二、繁荣的要义和消长的变迁3

1.锐意改革4

2.创业创新4

3.开放国门4

三、危机与改革4

1.转换发展目标1

2.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1

3.构建再分配体制1

4.改革财政机制1

5.再造农村社会1

6.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1

7.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1

8.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1

9.营养和保护企业家精神1

10.共创东亚新时代1

第一章 探求科学发展新理念 杨伟民1

一、既要把握国情,也要遵循规律2

1.置遵循规律于首位5

2.把握国情须服从规律5

3.“小国情”服从大国情5

二、既要加快发展,更要科学发展5

1.科学发展是硬道理9

2.增长不会自动解决问题9

3.经济发展不是全部9

三、既要推动增长,也要扩大就业9

1.什么是首要目标11

2.扩大就业实现增长11

3.立足保就业促增长11

四、既要实施总体战略,更要构建主体功能11

1.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15

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15

3.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15

五、既要重视“三农”问题,更要重视推进城市化15

1.有助于扩大消费20

2.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0

3.有助于保护耕地20

4.有助于房地产业持续发展20

六、既要发展工业经济,更要发展服务经济20

1.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3

2.不要从本本出发23

3.以“四化”为方向发展服务业23

七、既要扩大外需,更要扩大内需23

1.全面把握对外开放28

2.认识外需作用的大小28

3.重视“比较劣势”28

4.培育内需导向经济区28

八、既要开发自然,更要保护自然28

1.确立生态产品理念33

2.根据自然特点开发33

3.依据承载能力发展33

九、既要推动增长,也要管理增长33

1.增长需要政府来管理35

2.管理增长要给政府减负35

3.管理增长的依据35

十、既要更新理念,更要积极行动35

1.深化改革也要抢抓机遇39

2.长远问题须从短期入手39

3.抓紧行动的重点任务39

第二章 实现内需型经济增长 范剑平39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特点40

1.最终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下降54

2.居民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54

3.居民消费增长低于政府消费增长54

4.农村消费增长低于城市消费增长54

二、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54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54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54

1.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64

3.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位64

4.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进城农民消费三、促进内需型增长的政策选择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64

1.加快投资体制改革79

2.推动向以直接税为主税制转型79

4.实现“就业型”经济增长79

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9

6.完善收入分配制度79

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79

8.实施分层鼓励消费措施79

9.发展和完善信用消费79

10.规范市场流通秩序79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第三章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杨宜勇79

一、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界定80

1.机制的含义85

2.居民收入分配85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85

4.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形式85

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现状和问题85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演变90

2.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现状90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90

三、居民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带来的问题90

1.收入分配不公98

2.收入差距过大98

3.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影响98

4.对于扩大内需的影响98

四、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98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国际经验107

2.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107

第四章 推进形成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杜平107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几次重大转型109

1.第一次地区经济转型113

2.第二次地区经济转型113

3.第三次地区经济转型113

二、三十年地区发展的主要特点113

1.经济迅猛增长与发展成本过大并存113

2.都有较快增长与地区差距扩大并存113

2.都有较快增长与地区差距扩大并存113

3.多样化与无序竞争并存119

4.地方发展能力增强与国家调控不健全并存三、新的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战略思路119

1.从宏观角度和战略视野上把握地区问题119

1.从宏观角度和战略视野上把握地区问题119

3.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119

2.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针126

4.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科学性126

3.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四、地区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及政策设计126

2.推行基于契约关系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126

1.构建国家区域政策体系框架129

3.突破性改革地方政绩考核制度和业绩测评体系第五章 创建新农村 马晓河 武翔宇129

一、经济社会转型与农村变革130

1.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137

2.农村的转型变化137

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的挑战137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41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141

3.农村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141

4.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步履维艰141

5.农村政治转型面临挑战141

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革思路141

1.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145

2.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变化145

3.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45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145

5.农村变革新思路145

四、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145

1.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转移153

2.改革土地利用制度153

3.改革农村金融制度153

4.改革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体制153

5.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153

第六章 探索土地制度改革——成都调研剖析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153

一、城乡差距扩大下的成都实践154

二、在征地模式内起步157

三、突破征地制度的尝试164

1.蛟龙工业港:从合理到合法180

2.三道堰的小城镇建设180

3.灾后重建推动制度创新180

4.锦江变法:集体土地的招、拍、挂四、“确权”、“产改”与还权赋能180

1.直面改革的风险191

2.确权是基础191

3.“赋能”高于“还权”191

4.政府职能的转变191

五、成都经验的启示191

1.“级差土地收入”是一所伟大的学校191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191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191

3.探索改革征地制度的途径199

4.找寻新的平衡点199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第七章 思考财税体制变革 徐林199

一、1994年以来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00

二、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及其影响201

1.不清晰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下移201

1.不清晰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下移201

3.收入划分格局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201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

2.税收制度改革滞后206

5.县乡财政普遍困难206

6.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206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206

1.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217

2.改革税制和税收体系217

3.完善分税制217

4.改革转移支付制度217

5.变革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217

6.健全预算管理制度217

7.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217

第八章 重构经济结构 朱晓明217

一、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新态势218

1.工业生产简单化225

2.新型工业集聚地的兴起225

3.服务业成为可贸易产业225

4.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的转变225

5.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225

6.国际分工新变化225

二、经济结构面临的突出问题225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29

2.消费率明显偏低229

3.劳动者报酬GDP比重持续下降229

4.集聚化与分散化势均力敌229

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229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232

1.提高劳动者报酬243

2.发展现代服务业243

3.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243

4.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243

5.调整税收政策243

第九章 走向创新型国家的抉择 张仲梁243

一、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244

1.技术创新的美国经验251

2.观念和文化传承251

3.制度的力量251

4.创新的建言251

二、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251

1.关于技术引进257

2.关于自主创新257

3.从外部技术到内部技术257

4.创新的建言257

三、技术突破和技术融合257

1.技术演进的路径262

2.关于技术突破262

3.关于技术融合262

4.创新的建言262

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62

1.诺贝尔奖梦269

2.关于基础研究269

3.关于应用研究269

4.创新的建言269

五、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269

1.“山寨”的力量274

2.关于过程创新274

3.关于产品创新274

4.创新的建言274

六、技术竞争和研发合作274

1.竞争环境的变化278

2.合作的价值278

3.影响合作的因素278

4.创新的建言278

七、结束语278

第十章 营造知识经济时代大城市群 周牧之281

一、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282

1.大城市群的发展291

2.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291

3.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291

4.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291

二、大城市群时代的课题291

1.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295

2.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人口大移动295

3.直面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社会295

三、知识经济与大城市群的发展295

1.工业产品贬值300

2.愈演愈烈的集聚和集中300

3.接触经济效益300

4.知识产权的保护效应300

5.大城市群能量的新源泉300

四、大变革重塑大城市群300

第十一章 全球经济大转移中的机遇与战略——香港案例研究 薛凤旋305

一、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的新局面306

1.第二次全球经济大转移314

2.世界新经济板块变异314

3.内需的作用314

二、香港经济面对的发展新环境314

1.与内地经济关联度的提高322

2.发展的正交叉路口322

三、香港的发展优势322

四、配合内地以谋发展324

1.发展现代服务业329

2.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329

3.中央政策和本地政策的互动329

五、结论329

第十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郑佳明333

一、救亡图存的急就章334

1.压缩的社会转型337

2.多重价值观转换337

3.时代对价值的呼唤337

二、转型殊途337

1.暴力革命的必然339

2.毛泽东思想的胜出339

3.革命与集权339

三、历史漩涡339

1.胜利与异化342

2.从夺取政权革命到巩固政权革命342

3.真理与价值的背离342

四、再突重围342

1.经济体制转型345

2.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345

3.从革命到发展的价值转换345

五、回归再出发345

1.拨乱反正348

2.探索创新348

3.价值传承348

六、发展的转型348

1.问题与挑战352

2.呼唤理性与科学352

3.反思历史经验352

七、百年升华352

1.新价值革命355

2.变化与进步355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355

八、转型和整形355

1.以人为本的执政观358

2.以人为本的市场观358

3.以人为本的社会观358

4.道德观、制度观和文化观358

5.历史观、时代观和自然观358

九、走自己的路358

1.中国的价值主体是谁?361

2.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是什么?361

3.如何看待传统价值观念?361

4.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关系?361

十、经济危机还是价值危机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