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师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圣苓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24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542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1596页
- 主题词:教师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师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辑说明1
师之典籍3
中国部分3
惟敩学半3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6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9
学无常师13
明其教令20
所染25
大宗师29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34
师术38
教化者不能违所宜4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46
尊师51
观师55
师有不忍之心59
心知规而师傅导63
师者,人之模范也68
圣人好己师74
人不可以不就师78
君子曷敦夫学82
勉学86
师说92
进学解97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1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106
信乎,其为师之重也109
为学之难112
真师116
先生之功在国家,其学术开拓千古119
精神不死,是谓不朽124
新教育的精神126
教育者之人格130
误教与无教133
北大之精神139
藤野先生14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50
第一流的教育家156
以教人者教己159
“谢本师”162
名师出高徒166
好老师 好学生171
有趣的教授175
师道严 学风勤180
经师易求 人师难得185
教师的立体美191
外国部分198
教育年轻人最好的方法是教育自己198
理想的学校205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214
做一个有教养的教师217
人的形成由于教育219
教师的使命224
把科学文化引进一切学校227
若不独立 人非为人235
教师的两个“卓越”239
你们是世上的盐242
培养智慧力量246
获得教养的途径249
教育与理想生活254
教师的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259
孤独的旅客266
教师,得以永生的事业271
伟大的日子275
人类命运取决于人的素质279
教师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286
什么是教育291
我是一神童299
教育即自然发展305
学校是伟大思想的故乡310
根据儿童理解力给以任务321
教育的四大支柱330
师之典章337
中国部分337
文命敷于四海337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338
师氏、太傅、少傅339
六德、六行、六艺342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343
大学之道345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347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350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52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354
各令随家法357
鸿都门学358
置学师令、行五经课试法令359
初立国子学361
大选儒生为小学博士令362
国子寺置祭酒364
置文学馆学士367
科举和学校教学369
潭州岳麓山书院记371
国子监、太学博士等省并诏373
师儒应遴选心术正者374
丽泽书院约规377
白鹿洞书院揭示379
象山书院章程382
诏立京师蒙古学385
令整顿各处教官387
东林会约388
谕礼部慎选国子学官敕393
谕国学师徒敕397
学宫“卧碑文”400
“三师”为一品官402
庄廷鑨《明史》案406
圣谕十六条407
训饬士子文408
绘《皇舆全览图》410
乡会试师生回避411
立书院以兴贤育才诏412
禁绝枪手代倩414
义塾规条415
“真正的”教会学校418
文会馆备斋课程表419
请整顿同文馆疏420
上清帝第五书421
停止科考诏423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章程424
江苏省教育总会通告各厅、州、县劝学所、教育会及各会员研究学部变通初等小学章程书427
检定小学教员章程431
检定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教员章程434
师范学校规程438
国民学校令445
中等学校教员职责及待遇案448
请大学院明令各省注重训练乡村教育师资案451
小学教员薪水制度之原则454
职业学校法456
中等学校教职员服务及待遇办法大纲459
师范学校法462
小学法465
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468
小学规程471
各省市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办法475
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工作大纲477
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481
师范教育改进案483
师范学校毕业生服务规程486
修正国立中学暂行规程489
教员服务奖励规则492
小学教员待遇规程495
教育部津贴职业学校专科教员及导工薪给办法498
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资格审查暂行规程500
教育部奖励师范学校教员进修及学术研究暂行办法503
教育部设置专科以上学校教员奖助金办法506
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办法509
师范学院附设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教员进修班暨函授学校办法512
国立中等学校教职员薪给表515
小学教员检定办法517
国民学校法520
中等学校训导人员、公民教员资格审查办法523
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525
学校教职员抚恤条例529
中学及师范学校教员检定办法532
边疆初等教育实施办法536
国民学校教职员任用待遇保障进修办法539
红色教员联合会暂行章程542
高级师范学校简章544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第三科科长联席会议决议546
师范学校暂行规程548
中等学校教职员待遇条例553
小学教师检定任用办法及小学教师服务章程556
暂行中学规程558
师范教育实施大纲562
中等学校暂行规程565
陕甘宁边区中等学校的方针、学制和课程567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57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573
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575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577
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579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师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58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86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5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5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04
残疾人教育条例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615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620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6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631
外国部分·外国教师规章关于培养新专家的改进措施634
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的法律638
中等普通教育学校章程644
改革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650
关于完善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的师资培养、业务进修以及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的措施的决议(述要)659
小学教员须知665
教育基本法668
关于师资培养制度的改善方略671
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基准676
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方略680
公共教育基本法684
帝国大学条例政令687
基础教育法691
初等教育法案695
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698
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702
教育职业道德准则705
外国部分·外国教师制度美国的教师资格制度708
美国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12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715
美国的师范教育716
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教师工资待遇719
美国“选择性教师证书”制度721
英国的教师资格制度722
英国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24
英国大学教师聘任制727
英国的师范教育728
法国的教师资格制度730
法国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32
法国大学教师聘任制733
法国的师范教育734
德国的教师资格制度735
德国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36
德国大学教师聘任制737
德国的师范教育738
日本的教师资格制度739
日本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42
日本大学教师聘任制745
日本的师范教育746
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度747
韩国的教师资格制度749
俄罗斯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752
俄罗斯的师范教育754
苏联的教师资格制度756
苏联的教师工资待遇75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大会的教师典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758
中学教师的专业培训759
公共教育委员会760
特殊学校的组织764
农村教育的组织767
学校建筑立法771
现代语言教学773
学校督导776
中小学师资培训中的心理学教学779
古典语言教学782
小学教师的工资785
中学教师的工资786
学前教育的组织789
中等教育的机会均等792
中小学的卫生教学(健康教育)795
青年国际理解精神的培养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教学798
教育中心理服务的发展801
教师的国际相互交流804
小学教师的地位807
小学教师的培训810
中学教师的培训819
中学教师的地位821
学校督导827
小学师资培训人员的培训832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的组织836
单一教师的初等学校组织842
关于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短缺问题的两个文件847
扫盲和成人教育857
国外教师868
中学师资的短缺873
教育、培训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特别论及中等教育及其目的、结构和内容878
第比利斯环境教育大会宣言和建议883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889
扫盲:90年代的行动政策、战略与计划897
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906
21世纪议程911
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文件919
萨拉曼卡特殊需要教育宣言929
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933
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938
师之典范951
中国部分951
君王之师伊尹951
使教育人格化的傅说951
摆脱鬼神的姬昌952
执教胄室的姬旦952
开职业教育先河的管仲953
主张让学校议政的子产954
谈德论道的老聃954
创立私学的孔丘955
军事教育家孙武956
学行结合的子思957
送教上门的墨翟958
强调“壹教”的商鞅958
创造“教育”一词的孟轲959
以农为学的许行960
学而“知止”的庄周961
天真而执拗的公孙龙961
“最为老师”的荀况962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韩非963
综合百家之说的吕不韦964
深谋远虑的陆贾964
作为胎教第一人的贾谊965
传承诗教的毛公966
主张以礼义为教化原则的韩婴966
折中儒道的刘安96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968
翻译《尚书》的孔安国968
始创公学的文翁969
整理文献的刘向969
博学深思的扬雄970
重视人才能力的王充971
学无常师的班固972
发明“小学”的许慎972
绛帐授徒的马融973
劝人向学的王符974
遍注群经的郑玄974
审订教材的蔡邕975
调停儒法争议的荀悦975
徘徊于出世入世之间的仲长统976
身兼儒道的葛洪976
文人相“亲”的曹丕977
“才须学也”的诸葛亮978
操守化德的管宁979
谈玄论世的何晏980
“材性论”的刘劭981
主张人性异同的王弼982
力主“任之之教”的向秀、郭象983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984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的傅玄985
“事多审正”的陈寿986
“史书作注”的裴松之987
兼通儒佛的雷次宗987
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988
“形灭则神灭”的范缜989
精研“四声”的沈约990
“深得文理”的刘勰991
废除门第之限入学的萧衍992
既重“早教”又倡“晚学”的颜之推993
“问对育人”的王通994
“儒道兼通”的陆德明995
“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孔颖达996
“良臣明君重教化”的魏徵997
“大慧禅师”一行998
“日本文化的恩人”鉴真998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韩愈999
“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李翱1000
“化乎天下”的张籍1001
白鹿洞书院的奠基者李渤1002
为学“四正”的皮日休1002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1003
“发微春秋”的孙复1004
“分斋教学”的胡瑗1005
“尚统”思潮勇士石介1006
“教之本在于师”的李觏1007
追求“尽善之学”的邵雍1008
深究“教之之道”的王安石1009
“师友以解其惑”的曾巩1010
“迂叟”司马光1011
“开物成务”的沈括1012
“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的欧阳修1012
“澄清天下之志”的苏轼1013
“立人之道”的周敦颐1014
“尽人之材不误人”的张载1015
“以斯道觉斯民”的程颢1016
“从道不从君”的程颐1017
洛学弟子游酢1018
以诚为本的杨时1018
“学贵力行,不贵空言”的尹焞1019
默坐澄心的李侗1020
忧患“春秋”的胡安国1021
“确然自守”的胡宏1022
广交学友的张栻1022
“格物致知”的朱熹1023
“相兼相济”的吕祖谦1024
教人“学做人”的陆九渊1025
“不教之教”的杨简1026
“兴国在人”的杨万里1027
教人自强不息的黄榦1028
“教学明伦”的陈文蔚1029
为世人提供“迷途之指南”的陈淳1030
固守力行的程端蒙1031
“传德劝学”的真德秀1032
“开辟正学”的魏了翁1033
事功学派的首脑陈亮1033
道艺兼习的叶适1034
“持守脊梁”的饶鲁1035
贫贱不移的谢枋得1036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1037
崇儒兴学的耶律楚材1038
“义薄云天”的江万里1039
“厚生教民”的许衡1040
“以德为本”的吴澄1041
“去蔽复性”的金履祥1042
自得之学的陈苑1042
反对呆读死记的陈澔1044
“学为圣人”的许谦1045
首创教育阶段论的程端礼1045
倡导去恶存善学风的郑玉1046
拳拳兴学的杨士奇1047
“师道自任”的胡俨1048
廉洁自守的李懋1049
“先力行而后文艺”的薛瑄1051
从事“田园教育”的吴与弼1051
以经筵名世的谢一夔1052
“有叩无不告”的陈献章1053
开明代会讲之先河的胡居仁1054
“如精金美玉”的罗钦顺1055
“志笃而力勤”的湛若水1056
“起向高楼撞晓钟”的王守仁1056
以经国济世为务的王廷相1058
“即事即学,即学即事”的吕柟1058
强调系统教学的张居正1059
提倡个性自由发展的李贽1060
喜爱“小儿语”的大学者吕坤1061
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教育思想家徐光启1062
“为学之要,一诚尽之”的刘宗周1063
“明道理,做好人”的孙奇逢1064
重视实学的宋应星1065
“日本的孔夫子”朱之瑜1066
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前导黄宗羲1067
开近代教育思想之端的陆世仪1068
“来学之士,一以友道处之”的张履祥1068
以教为本的王夫之1069
“磨镜匠”魏禧1070
“反观自省”的李颙1071
以醇儒名世的陆陇其1072
“以活学代死学”的颜元1073
“颜氏学说”的传人李塨1074
学贵其化的戴震1075
“不傍门户”的全祖望1076
以为“六经皆史”的章学诚1077
热心文教的阮元1078
倡导有用之学的欧阳厚均1079
关注童子教学的王筠1080
“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1080
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魏源1081
“务为当世有用之学”的冯桂芬1082
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王韬108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容闳1083
“励才御侮”的李端棻1084
“中体西用”的张之洞1085
“义学为贫寒”的武训1086
享誉杏坛的爱国老人马相伯1086
提倡学以致用的王先谦1087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郑观应1088
“以设立学堂为先”的盛宣怀1089
我国大学教育的先驱张百熙1090
兴办新学的实践家孙诒让1091
“以教育改良实业”的张謇1092
最早介绍西方教育的严复1093
改良主义教育的杰出代表康有为1094
开女学风气之先的严修1095
“学校为立国之本”的孙中山1096
中国“义务教育”的前驱袁希涛1097
“学界泰斗”蔡元培1098
“真求学”的章太炎1099
“开民智为第一义”的梁启超1100
既为教师又当学生的蒋维乔1101
斥巨资兴学的陈嘉庚1102
提倡“保存国粹与适应时势”的范源濂1103
“允公允能,矢志教育”的张伯苓1104
民国革新教育的领袖经亨颐1105
主张“完全教育”的王国维1106
平民教育家徐特立1107
从严治校的吴玉章1108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拓荒者黄炎培110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1110
无情批判旧教育的鲁迅1111
民主办校的探索者马寅初1112
体育的化身和旗帜马约翰1113
拥有洋、中两种文凭的学贯中西的教育家周诒春1114
“教授治校”的马叙伦1115
力主教育应“中西合璧”的蒋梦麟1116
“终身以之”于教育的夏丏尊1118
“索我理想之中华”的李大钊1119
主张“通才教育”的梅贻琦1120
一代宗师陈望道1121
探索教育中国化道路的晏阳初112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1123
“六三三”新学制的创导者胡适1124
“做中学,做中教”的陈鹤琴1125
“新教育”的倡行者舒新城1126
新中国教育的领导者毛泽东1127
“教育即乡村建设”的梁漱溟1129
教育著作等身的孟宪承1130
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1130
红色教授杨秀峰1132
党的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建者成仿吾1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设计师邓小平1133
语言学界的宗师吕叔湘1135
语文教育界的学术领袖张志公1136
外国部分1137
运用“产婆术”教学的苏格拉底1137
培养哲学王的柏拉图1138
创导自由教育的亚里士多德1139
“德行为首”的昆体良1140
“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维多里诺1141
认为人通过教育才成为人的伊拉斯谟1142
“要使每一个儿童都接受教育”的马丁·路德1142
“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1143
在生活中陶冶德性的费希特1144
创导“绅士论”的洛克1145
“训导即教化”的康德1146
培养能履行公私职责的人的弥尔顿1147
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夸美纽斯1148
具有传奇色彩的富兰克林1149
强调适应自然教育的卢梭1150
百科全书派领袖人物狄德罗1151
“爱的教育”的提出者裴斯泰洛齐1152
杰出的教育改革家洪堡1153
重视教育培养性格的欧文1154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1155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1156
“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1157
“实科教育的奠基人”斯宾塞1158
强调教育机智的乌申斯基1159
科学教育的先锋赫胥黎1159
“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1161
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帕克1161
实用主义教育的泰斗杜威1162
幼儿园的改革家蒙台梭利1163
设计教学法先导克伯屈1164
“终身教育之父”朗格朗1165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克尔1166
“课程编制”的布卢姆1167
把“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加涅1167
倡导“不分级学校”的古德莱德1168
美国教育史大家克雷明1169
“非学校化社会”的创始者伊里奇1170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巴班斯基1171
“现代道德认知发展之父”科尔伯格1172
重视道德教育的博克1173
对“教养”有独到见解的克拉夫基1173
“教育唤醒”的斯普朗格1174
主张培养通才的赫钦斯1175
“天才教育”的科南特1176
“教学机器之父”斯金纳1177
提倡“发现学习”的布鲁纳1177
重视发展个性的沛西·能1178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沙茨基1179
“少年违法者”的良师马卡连柯1179
“智力发展阶段论”的皮亚杰1180
“活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1181
“实验教学论”的赞可夫1182
“全人教育”的小原国芳1182
强化教育社会学观念的克拉克1183
文化教育学的首创者的利特1184
“新人道主义教育”的雅斯贝尔斯1184
提倡“文化教学”的加塞特1185
提倡“友爱教学”的布鲁巴克1186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1186
“教育人类学”的博尔诺夫1187
名师与名生1189
孔子与子路1189
冀怀庆和司马迁1190
成连与俞伯牙1191
张旭与颜真卿1192
任渭长与任伯年1193
康有为与梁启超1194
蔡元培与刘开渠1195
蔡元培与傅斯年1196
闻一多与沈季平1197
寿镜吾与鲁迅1198
夏丏尊与丰子恺1198
蔡元培与黄炎培1200
胡适与吴健雄1200
胡适与罗尔纲1201
胡适与吴晗1202
胡适与苏雪林1203
陶行知与吴树琴1204
管叶羽与谢冰心1205
杨昌济与毛泽东1206
柳潜与毛泽东1207
孙良工与毛泽东1208
李叔同与刘质平1210
吴大猷与杨振宁1211
李叔同与丰子恺1212
钱三强与约里奥夫妇1213
胡沁园与齐白石1214
吕思勉与钱穆1215
陈垣与启功1216
王维克与华罗庚1217
周震鳞和徐特立1218
徐悲鸿与吴作人1219
曹靖华与龚人放1221
洪彦远与苏步青1222
郭任远与童第周1223
文玉笙与王思治1224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1225
拉丁尼与但丁1226
巴罗与牛顿1227
赫尔德尔与歌德1227
康德与费希特1228
茹科夫斯基与普希金1229
戴维与法拉第1230
孔特与伦琴1231
亨斯洛与达尔文1231
福楼拜与莫泊桑1232
居里夫人和施士元1233
安东尼娜·杜派丝卡与玛丽·居里1234
蒂莉·布朗与查理·罗斯1235
恩里科·费米与埃米里奥·塞格雷1236
刘易斯·阿克利与欧内斯特·劳伦斯1237
赛莫菲与田长霖1238
师之典故1243
中国部分1243
“一饭三吐哺”1243
杏坛讲学1243
师未必知弟子1244
学琴“得其为人”1244
因材施教1245
子贡尊师1245
日三省吾身1246
墨家之法1246
赴火蹈刃,死不旋踵1247
孟母三迁1247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248
专心致志1248
扁鹊学医1249
拜荆如参师1249
孺子可教1250
“多连博贯”1250
励夫求学1251
刮目相待1251
当惜分阴1252
破例收徒1252
答问养志1253
《师说》赠徒1253
交以为师1254
“早教”为上1254
磨杵成针1255
太傅识人1255
布衣教官1256
不徇私情1256
“惊起卧龙”1257
慎始善终1257
严讷宴请仆从1258
定名“几何”1258
人品高于诗品1259
持钱买水不如凿井而饮1260
出人头地1260
鹅湖之会1261
苏湖教法1262
尊师无向背1263
程门立雪1263
忠臣孤子1264
“诗画退兵”1265
鼠赐之功1265
赠物偷儿1266
心送友人1266
真人不露相1267
称病谢官1267
送布鞋做寿礼1268
巧治孽子1268
愿学生强于老师1269
清贫自守1269
礼遇剃头匠1270
为学一丝不苟1270
治学不可含糊1271
妙对索球1271
微服私访1272
直面世界1272
耳环换书本1273
借钱赔偿卖菜翁1273
茅以升剪辫1274
曾国藩打发亲友1274
秉公办事1275
优礼留学生1275
牛角挂书1276
公款不可滥用1276
“当学生没资格就来当教授”1277
“章疯子”冒险出京1277
杨昌济劝学1278
善待害群之马1279
教子勤俭1279
辞富而居贫1280
认准自己是一名教师1280
当众折烟杆1281
善诱“打油诗”1281
拜“一字师”1282
不做官,要做事1282
“孔夫子开运动会”1283
出外读书去1283
不让外国人无理取闹1284
长跪为办学1285
击鼓骂总统1286
对骂促成师生谊1286
夏丏尊借长衫1287
校长让铺1287
逃婚求学1288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1288
服务他人为乐1289
慈父严师1289
勇开先例1290
助生留学1290
听取茶客的批评1291
拒投友人票1292
让学生先过河1292
迷书不觉蜈蚣咬1293
王力喜获赠书1293
穷而有志1294
拯救数学天才1295
不只是要博士文凭1295
从“笨蛋”到“第一”1296
谢绝谋私1296
一箱“金子”1297
不拿外国学位1297
善待“问题学生”1298
萝卜汤里的秘诀1298
教授被锁书库1299
中国人的骨气1300
抱女讲课1300
特殊的诺言1301
萧长华荐徒1301
华传浩拜师1302
脱衣去鞋端茶1302
“毛估比不估好!”1303
校长室里的小课桌1304
外国部分1305
受难的先觉者1305
斯芬克斯之谜1305
金苹果1306
龟兔赛跑1306
狼来了1307
把羊群交给狼看守1307
雅各的梯子1307
粉壁上的字迹1308
披着羊皮的狼1308
荆棘冠1309
赤裸的真诚1309
躺在桂冠上1309
天天画线1310
清白的一生1310
苏格拉底式的糊涂1310
吾爱吾师,而尤爱真理1311
没有画完的圈圈1312
宁死不屈1312
斯巴达式的问答1312
条条道路通罗马1313
祖国比天堂还大1313
人的第二天性1313
“你先画蛋吧!”1314
炼狱1314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1315
把苹果擦亮1315
全才人1316
提携年轻学者1316
临终师训1317
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光1317
“我爱知识,也爱怀疑”1318
喜剧家的悲剧1318
道尔顿和他的瞎子老师1318
“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1319
感官是学习的仆役1319
灰姑娘1320
山鲁佐德的智慧1320
开门吧,芝麻!1321
擦亮阿拉丁神灯1322
瞎子摸象1322
知识就是力量1323
浮士德式的人物1323
康德和“康德之路”1324
以独生子为教育实验1325
摹仿家庭1325
我思故我在1325
用教师的话发誓1326
“生活学校”1326
1848年革命和教师1326
用点老式大学的方法1327
与狼同穴者被狼同化1327
不合世人口味的鱼子酱1327
把小孩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1328
点亮他的灯1328
定义即否定1328
戴博士帽的傻子1328
诚实的林肯1329
时间就是金钱1329
真理同谬误仅差一步1329
地球还是在转着1330
发现新大陆1330
英雄交响乐1331
厌倦的“睡觉”是一种批评1331
“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1332
巧荐肖邦1332
师生分享奖金1332
中毒醒来之后1333
“您永远是我的老师”1333
“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1334
期待学生超越老师1334
时间的“富裕户”1334
人生太短暂了1335
“我丝毫不想要勋章”1335
大科学家与他的学徒工弟子1336
李斯特女弟子1336
抓住时间老人的额发1337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1337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1337
十万个为什么1338
光明使者1338
天才学生与天才老师之间的对话1339
儿童处于学校的中心1339
自愿学习论1340
面向3%的英才1340
师弟绝交1340
愤怒的青年1341
狐狸尾巴1341
“智力美德”1342
马卡连柯的“爆炸法”1342
师之典义1345
中国古代师之典义1345
老师1345
教师1345
师1345
师氏1345
最为老师1346
师言1346
师表1346
师父1346
师法1346
家法1346
师门1347
家门1347
师承1347
师训1347
师傅1347
傅父傅母1347
师道1347
师道尊严1348
师范1348
师儒1348
先生1348
先1348
生1348
老先生1349
博士1349
国子博士1349
宗学博士1349
四门博士1349
教授1349
四氏教授1349
祭酒1350
尊师重道1350
尊师重傅1350
博习亲师1350
严师为难1350
宗师1350
大宗师1350
人师1350
经师1351
业师1351
业儒1351
硕师1351
大师1351
名师1351
明师1351
塾师1351
西席1352
闾里书师1352
小学教师1352
大学教师1352
太学博士1352
真师1353
夫子1353
子1353
师长1353
师保1353
师友1354
师友从事1354
师友祭酒1354
翰林侍读1354
翰林学士1354
翰林内教坊1354
翰林学士承旨1354
翰林兼国史院1354
磬师1354
掌教1354
学堂总理1355
总教习1355
教习1355
教谕1355
教官1355
监督1355
督学1355
监学1355
教席1355
教职1356
教无常师1356
教养1356
教学相长1356
教泽1356
教鞭1356
考1356
考官1356
考格1356
大考1357
大比1357
大成1357
至圣1357
至圣先师1357
杏坛1357
亚圣1357
大士1357
孔门1358
大学问1358
弟1358
弟子1358
弟子员1358
学生1358
学生子1358
学子1358
学民1358
学长1358
学儿1359
学徒1359
门人1359
门下士1359
门下客1359
门下晚生1359
门生1359
门生故吏1359
门弟子1359
门徒1360
门孙1360
生子1360
生员1360
生徒1360
生童1360
生儒1360
后生小子1360
后生子1360
后生可畏1360
后来人1360
后起之秀1361
后学1361
后儒1361
童子郎1361
童生1361
四士1361
四子书1361
孔门四友1361
四氏学1361
四先生1362
四拜授业1362
四配1362
四书1362
四诗1362
四学1362
及门弟子1362
及第1362
私门生1363
私淑弟子1363
桃李门墙1363
桃李春风1363
桃李满天下1363
莘莘学子1363
博士弟子1363
博物君子1363
博学鸿词1363
博览五车1364
庠1364
序1364
校1364
西周的学校考核1364
学在官府1364
学在四夷1364
私学之兴起1365
文化下移1365
儒分为八1365
墨离为三1365
有教无类1365
四教1365
学而优则仕1366
不愤不启1366
因材施教1366
不耻下问1366
学思结合1366
忠恕之道1366
立志有恒1366
改过迁善1366
克己内省1367
学不厌,诲不倦1367
兼爱于人1367
躬行实践1367
稷下之学1367
仁义道德教育1368
磨砺意志1368
专心有恒1368
以法为教1368
以吏为师1368
独尊儒术1368
三大文教政策1369
以教化为大务1369
鸿儒之教1369
问难穷究1369
惜时勤学1370
考试升格1370
登龙门1370
“千里马”说1370
交以为师1370
“三教”融合1371
书院的兴起1371
书院的“门户开放”1371
“三”“百”“千”1371
隋唐以来的诗文、名物教学1371
太学“三舍法”1372
教之之道1372
存天理,灭人欲1372
“温故知新”新解1372
学校八禁1372
八股文1373
心学1373
学必经世1373
以教为本1373
漳南四斋1374
教会学校1374
京师同文馆1374
最早的出国留洋学生1374
“八股”三罪1374
学堂的兴起1374
大同世界1375
科举制度的废除1375
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改革1375
打倒孔家店1375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376
中华职业教育社1376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376
湖南自修大学1376
新学制1377
儿童教育的兴起1377
近现代教育和教师观念教育1378
教学1378
教养1378
宏观教育1379
微观教育1379
传统教育1379
现代教育1379
教育趋势1379
教育层次1380
教育手段1380
教育机智1380
教育艺术1380
教育途径1380
教育动态1380
教育模式1380
教育因素1380
教育活动1381
教育媒体1381
教育过程1381
教育主体1381
教育客体1382
学校教育1382
社会教育1382
家庭教育1382
教育本质1383
教育现象1383
教育规律1383
教育功能1383
教育职能1384
教育结构1384
启发式教学1384
注入式教学1384
优秀教师1384
模范教师1385
骨干教师1385
特级教师1385
实习教师1385
见习教师1386
中学三级教师1386
中学二级教师1386
中学一级教师1386
中学高级教师1387
小学三级教师1387
小学二级教师1387
小学一级教师1388
小学高级教师1388
导师1388
博导1388
教授1389
副教授1389
讲师1389
高级讲师1390
助教1390
教师资格1391
教师资格制度1391
教师节1392
教师法1392
教师权利1392
教师义务1392
师德1392
师德教育1393
师德修养1393
师德评价1393
当代教师典义1394
学习型教师1394
反思型教师1394
课程超市1394
教师文化1394
教师专业素质1394
教师角色1395
教师身份1395
教师专业化1395
教师专业发展1396
新教师入职辅导1396
教师职前培养1396
教师在职培训1397
教师校本培训1397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1397
教师职务聘任制1397
解聘教师1398
教育功臣1398
名师工程1398
教师定期交流制度1398
跨世纪园丁工程1398
专家教师1399
新手教师1399
教师评价1399
“绿色证书”教育1400
课程1400
课程包1401
课程类型1401
微型课程1401
天才1401
天赋理论1401
本能1402
先天1402
内化1402
外化1402
发展1402
个体发展关键期1403
发展阶段1403
个性1403
新世纪的新教师观1403
教师素质现代化1404
教育创新1404
素质教育基础观1404
人才观念现代化1405
现代通才教育1405
教师的终身学习观1405
创造性学习观念1405
教师职业道德之特点1405
教师专业道德规范1406
教师生活道德规范1406
教师语言道德规范1406
教师交往道德规范1407
教师的表达能力1407
教师的童心1407
教师人格与真善美1407
教师的情感智力1407
教师的自制1408
教师的诚意1408
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1408
教师科研成果的多元评价1409
教研显示教师的综合能力1409
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1409
教师撰写科研论文1409
教师知识的信息化1409
教师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1410
网络与网络社会1410
网络媒介的优势1410
网络社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1411
网络的教育功能1411
网络与教育便利1411
网络与学习创新1411
网络与教育现代化1412
网络与学生空闲时间1412
网络教育与青少年成才1412
网络素养1412
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1413
网上学校1413
网络与学校教育环境比较1413
电脑游戏与儿童学习内容1414
电脑游戏与儿童思考能力培养1414
电脑游戏与社会能力培养1414
电脑游戏与成就感1414
网络知识库1415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权利1415
网络教育中的权威1416
学习行为的主动性1416
学习行为的交互性1416
学习行为的创造性1417
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地位1417
网络社会的学习是资源型学习1417
教育思想流派1418
全民教育1418
终身教育1418
全纳教育1419
结构主义教育1419
进步主义教育1420
改造主义教育1420
永恒主义教育1421
要素主义教育1422
存在主义教育1422
主智主义教育1423
人文主义教育1423
自由教育1423
人本主义教育1424
教育万能论1424
教育无能论1424
教育独立论1425
学校消亡论1425
愉快教育1425
情境教育1426
创造教育1426
合作教育1427
成功教育1427
跨文化教育1428
发展性教育1428
附录1431
附录一 人类教师文明编年纪事1431
附录二 教师语类1510
后记1543
热门推荐
- 398593.html
- 2625724.html
- 410319.html
- 3880618.html
- 2455214.html
- 2223333.html
- 2508312.html
- 3626420.html
- 3224841.html
- 2219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2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3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0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0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1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2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9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