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代巨匠 两宗祖师 永明延寿大师及其影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公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54202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永明延寿(904~975)-人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一代巨匠 两宗祖师 永明延寿大师及其影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缘起与构想1
一、本书的缘起1
二、本书的构想2
第一篇 传奇的人生,恢宏的著述第一章 丰富史料依据的梳理分析6
第一节 始源性的几种文献6
一、赞宁《宋高僧传》6
二、道原《景德传灯录》8
三、行明笔录、文冲编校的《智觉禅师自行录》和延寿《山居诗》10
四、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11
第二节 宋代其他传记类与笔记类文献12
一、契嵩《传法正宗记》12
二、苏轼《东坡志林》13
三、惠洪《禅林僧宝传》与《林间录》13
四、王日休《龙舒净土文》14
五、宗晓《法华经显应录》与《乐邦文类》15
六、昙秀《人天宝鉴》16
七、志磐《佛祖统纪》及宗鉴《释门正统》17
第三节 元明清的有关文献19
一、有关文献十分丰富,但少有新的内容19
二、大壑《永明道迹》19
三、有关寺志、山志、地方志21
第四节 现当代有关文献23
一、智学《永明延寿传记研究》23
二、冉云华《永明延寿》23
第五节 本书对史料取舍的原则及延寿生平叙述的思路24
一、对有关文献的基本印象24
二、取舍原则与基本思路25
第二章 辉煌而传奇的一生行迹26
第一节 吴越神童,金门献赋26
一、非常年代,降生吴越26
二、奋身仆地,感亲和合28
三、勤奋好学,博涉强记28
四、金门献赋,才华初显29
第二节 赎生罹法,出家遂愿30
一、熟读法华,群羊跪听30
二、成家立业,效力吴越31
三、官钱放生,罹法临刑31
四、获准出家,头陀苦行32
第三节 天台得法,雪窦转轮34
一、天台习定,尺鷃巢身34
二、参谒德韶,授记得法36
三、行法华忏,灵迹显应36
四、入住雪窦,初转法轮38
第四节 灵隐中兴,净慈大化40
一、主持灵隐,古刹重兴40
二、继席永明,法幢高树41
三、诸宗融合,诸法圆修41
四、建塔造像,力行万善43
五、法誉远播,海外归仰44
第五节 永明塔院,永垂千秋44
一、入灭之前,两大交代44
二、如愿生西,瑞相昭然46
三、身后骨塔,永伴湖山46
四、冥王参拜,人天共仰47
第三章 恢宏而精湛的等身著述48
第一节 延寿一生著述等身48
一、中国佛教史上著述最多的高僧之一48
二、《自行录》所载延寿著录49
第二节 延寿著述存佚状况50
一、关于许地山、冉云华的看法50
二、关于刘泽亮点校整理的《永明延寿禅师全书》51
三、笔者的结论53
第三节 延寿著述主要特点54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55
二、诗人情怀,文采灿然55
三、旁征博引,述而不作56
四、综合包容,融会贯通58
第四节 延寿著述若干问题58
一、关于延寿若干著述的先后顺序58
二、关于《宗镜录》版本及其“序”与“标宗章”60
三、关于《智觉禅师自行录》62
四、关于《禅净四料简》65
五、《临终生西偈》非永明延寿所作68
第二篇 融合的思想,精进的行持第四章 融合会通:延寿思想与行持的最大特色72
第一节 融合会通之背景72
一、契应“分久思合”的时代要求72
二、吴越国的殊胜因缘73
第二节 融合会通思想探源之一:佛陀本怀74
一、佛教本来一味74
二、延寿直示佛法一味的若干例证74
三、延寿著述广引佛说为依凭77
第三节 融合会通思想探源之二:先贤思想78
一、宗密对延寿的影响79
二、文益对延寿的影响82
三、德韶对延寿的影响84
四、法融对延寿的影响85
五、其他先贤古德对延寿的影响87
第四节 延寿的最大特色:融合会通90
一、全面彻底的融合会通90
二、贯串于实践的融合会通92
三、求同存异,淡化宗派意识92
第五章 融合会通思想的核心与具体展开95
第一节 一心为宗:融合会通思想的核心95
一、延寿著述无不以一心为宗95
二、以“一心”贯通诸法96
三、《唯心诀》首唱一心为宗97
四、《宗镜录》广说一心为宗98
五、《心赋》再唱一心为宗101
六、《万善同归集》会归万行于一心102
七、《观心玄枢》以观心为修行枢要103
八、诗偈赋咏不离一心为宗105
第二节 藉教悟宗:禅教的融合会通106
一、禅教一致:融合会通思想的基础和主干106
二、向“藉教悟宗”传统的回归107
三、禅教融合会通思想的反复申述110
第三节 神栖安养:禅教净的融合会通113
一、禅净会通之背景与必要性113
二、禅教净融合会通思想体现于延寿的多种著述114
三、《神栖安养赋》及其旨趣115
四、禅教净融合会通思想在《万善同归集》中得到集中体现116
五、《禅净四料简》是禅净会通合修思想最突出的体现118
六、《心赋注》、《受菩萨戒法》、《感通赋序》中的禅教净会通思想120
第四节 佛法一味:禅教净律密的融合会通123
一、律为共基:禅教净与戒律的融合会通124
二、显密齐备:禅教律净与真言密咒的融合会通128
第五节 万法一如:释儒道的融合会通130
一、释道儒三教皆一真心130
二、以佛教为本位融摄儒道133
第六章 融合会通思想的落实:精进圆修的行持137
第一节 融合会通的践履:精进行持,圆修诸法137
一、贵在行持:理事圆融、解行并重的典范137
二、一心万善:精进圆修的具体落实138
第二节 精进行持的两大阶段:自修证悟与弘法利生140
一、自修证悟时期140
二、弘法利生时期141
第三节 精进圆修行持的如实记录:《智觉禅师自行录》142
一、延寿“日行百八佛事”的真实义与如实解142
二、《自行录》所体现的融合圆修特色147
第七章 融合思想与圆修行持的拓展与延伸162
第一节 万善万行的开放性与普世性162
一、理事无阂与广行万善162
二、般若为导与众善万行163
第二节 佛教教育的创新探索:僧人素质提升与僧才培养165
一、延寿佛教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165
二、延寿佛教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探索167
第三节 护国佑民的菩萨行:促进华夏的和平统一169
第四节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共生172
第三篇 深远的影响,历久而弥显第八章 五代吴越与有宋一代175
第一节 概述175
第二节 吴越:以钱氏的护持与赞扬为例176
一、忠懿王钱弘俶对延寿的尊重、护持与赞扬177
二、曾以节度使领郡事的钱惟治赞称延寿为“法门领袖”179
第三节 宋代(一):宋王朝对延寿的推崇及其住持寺院之特别关注179
一、宋太宗对延寿及永明院的特别关注179
二、太、真、仁三朝对雪窦寺的特别关注180
第四节 宋代(二):延寿对缁素大德名流的广泛影响181
一、杨杰、沈振对延寿的高度评价182
二、延寿对省常、王旦结“净行社”的影响184
三、延寿对宗本、宝觉、惠洪、居简等禅师的影响185
四、《乐邦文类》中反映延寿影响的若干资料190
五、志磐将延寿推尊为莲社六祖192
六、西湖高僧阁为延寿立像与陆游为《注心赋》作跋193
第九章 元代、明代与清代195
第一节 概述195
第二节 元代:以对明本、维则、普度等的影响及《宗镜录详节》为例197
一、对普应国师中峰明本的影响197
二、对《净土或问》作者天如维则的影响201
三、对《莲宗宝鉴》作者优昙普度的影响203
四、《宗镜录详节》的编印流通205
第三节 明初:以对梵琦、妙叶、宋濂、道衍等的影响为例206
一、对“国初第一宗师”楚石梵琦的影响206
二、对《念佛直指》作者妙叶的影响208
三、对“延寿后身”、“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影响211
四、对曾为永乐帝心腹谋士的独庵道衍的影响215
第四节 明末(一):对晚明四大高僧的影响217
一、对莲池大师云栖袾宏的影响217
二、对憨山大师澄印德清的影响221
三、对紫柏尊者达观真可的影响224
四、对灵峰大师蕅益智旭的影响226
第五节 明末(二):对元津和临济、曹洞门下高僧及袁宏道等名士的影响232
一、对净慈寺高僧大壑元津等的影响232
二、对晚明临济、曹洞门下禅僧的影响236
三、对晚明著名居士李贽、袁宏道等的影响242
第六节 清代:以雍正帝的极力推崇为典型案例兼及其他248
一、雍正对延寿的极力推崇248
二、雍正推崇延寿的后续影响257
三、对雍正推崇延寿的简要评析261
四、延寿对清代缁素大德的影响266
第七节 拟话本小说及对民间的广泛影响272
一、杂剧《异方便净土传宗归元镜三祖实录》272
二、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272
第十章 近现代迄今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近现代:以1936年永明塔院重修及对太虚、谛闲、印光、虚云、圆瑛等的影响为例276
一、缅怀延寿的一次盛事:1936年永明塔院重修276
二、对太虚、谛闲、印光、虚云、圆瑛等的影响279
第三节 当代:以延寿1100周年诞辰纪念研讨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及当代著述为例295
一、纪念延寿诞辰1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95
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与延寿思想296
三、当代有关著述对延寿的热情推介与高度评价298
第十一章 对海外的影响306
第一节 对韩朝佛教的影响306
一、《朝鲜禅教考》中有关记载307
二、《朝鲜寺刹史料》中有关资料307
三、《朝鲜佛教通史》中的有关论述309
四、其他有关资料312
五、近年的有关资料与论述313
第二节 对日本佛教的影响314
一、《亚细亚佛教史》“中国编”的有关论述314
二、高雄义坚《宋代佛教史研究》有关论述315
三、延寿思想对日本禅宗的影响举例316
四、日本对延寿著述及延寿研究的重视319
余论322
第十二章 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人322
第一节 延寿: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人322
第二节 现实中的遗憾:不应忘却的忘却325
第十三章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意义及设想327
第一节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意义327
一、对当代社会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的意义327
二、对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329
三、对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意义331
第二节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设想331
一、延寿著述文献的整理与研究331
二、延寿思想行持的学习与弘扬332
三、延寿遗迹的保护与开发333
附录:永明大和尚与“和谐世界,从心开始”337
主要参考文献343
后记348
热门推荐
- 1674026.html
- 2397608.html
- 214838.html
- 3227833.html
- 3296110.html
- 1836755.html
- 3567811.html
- 837892.html
- 2544689.html
- 2260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8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0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9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3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9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7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6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