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建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理建模
  • 吴国平,宋崇辉,汪煜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374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5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理建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理模型2

一、模型2

二、模型的特征4

三、模式5

四、地理模型的特点6

五、模型的用途6

六、地理建模与地理学7

第二节 地理建模7

一、地理建模过程7

二、地理建模方法9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10

四、模型效果的检验10

第三节 地理模型数据及其处理方法11

一、地理模型数据11

二、单位与量纲11

三、数据变换12

第二章 地理建模数学基础13

第一节 地理数据13

一、地理数据的来源14

二、地理数据的整理15

三、地理数据的种类18

四、空间地理数据21

第二节 地理调查中抽样方案的设计22

一、地理调查中抽样方案的设计23

二、调查样本规模的计算23

三、数据分组数确定23

第三节 地理数据统计特征值24

一、频数与频率24

二、平均值、数学期望、中数和众数24

三、极差、离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差系数26

第四节 地理模型要素的分布特征参数26

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参数27

二、相关特征参数的计算28

三、分组数据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计算28

四、地理系统要素统计量构造29

第五节 数据变换处理29

一、中心化变换30

二、规格化(极差)变换32

三、标准化变换33

四、对数变换34

第六节 空间分析地理模型数学基础35

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35

二、数值计算方法35

三、图论36

四、分形36

五、小波分析36

六、拓扑学37

第三章 相关与回归地理模型38

第一节 地理模型要素间的相关分析38

一、地理相关的意义和类型38

二、简单直线相关程度的度量39

三、简单非线性相关程度的度量40

四、多要素相关与相关阵41

五、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42

第二节 地理回归数学模型43

一、地理回归分析的意义和作用43

二、地理系统两要素的回归分析与预测44

第三节 多元回归地理模型的建立46

一、多要素地理系统分析与预测的线性模型46

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48

三、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检验49

四、预测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50

第四章 趋势面分析地理模型51

第一节 趋势面分析的原理和数学模型52

一、趋势面分析概述52

二、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52

三、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模型55

四、趋势面分析的拟合程度检验55

第二节 趋势面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步骤57

一、原始数据列表57

二、原始数据作图57

三、求解正规方程组57

四、研究区域变化规律57

五、进行拟合程度检验57

第三节 利用趋势面分析进行地理研究58

一、列出数据矩阵58

二、原始数据作图58

三、建立趋势面模型58

四、研究区域变化规律59

五、模型检验59

第五章 逐步回归地理模型61

第一节 导言61

第二节 逐步回归数学模型62

一、最优回归方程的选择62

二、引入变量与剔除变量的依据63

三、逐步回归分析数学模型63

第三节 逐步回归地理建模64

一、求解求逆紧凑变换64

二、逐步回归的计算过程66

第四节 逐步回归模型的应用实例67

一、计算变量均值,建立相关矩阵68

二、确定F-检验值68

三、逐步回归计算68

四、建立逐步回归方程70

五、显著性检验71

第六章 判别分析地理模型73

第一节 判别分析及其基本原理73

一、判别分析准则73

二、判别分析基本原理75

三、判别分析的分类75

四、距离判别76

第二节 两组判别分析79

一、方法原理79

二、两组判别分析计算步骤81

三、应用实例82

第三节 多组判别分析86

一、方法原理86

二、计算步骤87

第四节 逐步判别分析87

一、方法原理87

二、计算步骤87

第七章 主成分分析地理模型88

第一节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和原理89

一、正交变换89

二、新坐标y1Oy2的性质89

三、正交变换的意义89

四、主分量90

第二节 主成分分析的解法91

一、主成分分析的解法91

二、坐标旋转的意义91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地理建模91

一、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91

二、主成分分析计算步骤91

第四节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92

一、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回归模型92

二、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法92

第五节 主成分分析应用实例92

一、在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92

二、2000年全国各地区经济效益的主成分分析95

第八章 因子分析地理模型96

第一节 导论96

一、因子分析96

二、因子分析应用96

三、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比较97

第二节 因子模型97

一、因子模型97

二、因子模型的求解过程97

三、因子模型的构成99

第三节 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99

一、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99

二、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99

三、公因子Fj的方差贡献统计意义100

第四节 因子得分100

第九章 聚类分析地理模型101

第一节 聚类分析的方法及变量模型101

一、基本概念101

二、变量类型102

三、聚类分析方法102

四、两类聚类分析103

第二节 系统聚类分析104

一、系统聚类法104

二、距离和相似系数104

三、聚类方法106

四、系统聚类法的统一公式108

五、剩余信息的剔除109

六、谱系分类的确定110

第三节 动态聚类分析110

一、选择凝聚点111

二、初始分类111

三、分类函数111

四、主要计算步骤111

第四节 模糊聚类分析112

一、模糊聚类分析112

二、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112

三、模糊聚类分析的实质112

四、模糊聚类分析步骤112

第十章 地理系统线性规划与模拟113

第一节 地理系统线性规划概述113

一、线性规划建模113

二、运输问题线性规划114

三、线性规划模型模拟地理系统步骤114

第二节 地理系统线性规划与模拟114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特征114

二、线性规划的意义115

三、线性规划模型115

四、松弛变量116

五、线性规划问题需满足条件117

第三节 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117

一、图解法117

二、单纯形法118

第四节 地理系统的理论模型与工作模型118

一、环境生态—经济开发系统模型118

二、运输系统—产销平衡模型119

三、农场种植计划模型120

第十一章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122

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122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122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表现形式123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类型124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125

五、投入产出分析发展趋势125

第二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126

一、投入产出表的编制126

二、投入产出表的作用128

三、投入产出数学模型129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134

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记价问题134

二、反映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135

三、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136

四、实例分析137

第十二章 层次分析法地理模型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基本概念140

二、解题思路140

三、特点140

四、原则141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41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142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143

二、构造判断矩阵143

三、层次单排序144

四、层次总排序145

五、一致性检验145

第四节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146

一、幂法146

二、和积法146

三、方根法147

四、和积法实例147

第五节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149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149

二、判断矩阵C1-P150

三、判断矩阵C2-P150

四、判断矩阵C3-P150

五、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151

参考文献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