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变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证券市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国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315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资本市场(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资本市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之变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证券市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证券市场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1
一、2002年大势展望及投资策略1
1. 影响全年的六大不确定因素1
2. 对大势走向的预测3
3. 可能形成的市场热点和强势个股10
4. 投资理念及投资策略10
5. 拓宽B股与H股的投资思路11
二、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11
附文:2002年B股市场投资价值分析14
2001年中国股市的嬗变23
一、股价走热急剧变化24
二、开放步伐加快25
三、监管力度前所未有26
四、管理层转变决策思维28
五、投资理念发生转变29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2
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政策32
二、入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4
1. 对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影响34
2. 对投资者结构的影响36
3. 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影响38
4.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41
5. 对中介机构的影响43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几点想法45
1. 加强法律建设,强化自律意识45
2. 扩大证券公司规模,实行混业经营,开展特色服务46
3. 大力发展、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48
4. 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壮大市场规模50
世纪之交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格局的演变52
一、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52
1. 上市公司造假圈钱52
3. 中介机构从中舞弊53
2. 市场操纵日益严重53
4.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54
二、监管重心转向上市公司、证券机构55
1. 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稳定证券市场基石55
2. 强化对证券公司监管,提高其经营质量58
三、监管迈入法制化、市场化阶段60
1. 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性的证券市场环境60
2.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合理配置61
四、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宽度63
1. 开户总数:轻舟已过万重山68
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构成的变化68
一、投资者数量的变化68
2. 机构开户数:迅速上升69
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70
1. 券商、老基金和散户的“三分天下”(1991年到1997年)71
2. 机构投资者的“群雄逐鹿”(1998年到2001年)71
三、资金运作方式的变化78
1. 长线思想深入人心,持股时间不断延长78
2. 机构博弈,行情演变日益复杂80
1. 审批制产生的原因及弊端82
一、股票发行制度的变革82
走向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及新股发行方式82
2. 核准制的实施是我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84
二、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91
1. 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沿革91
2. 新股发行方式中出现的问题92
3. 发行方式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95
附录: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大事记96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最具潜力的三大行业--环保、通信、中药99
一、环保行业100
1. 通信行业总体评判103
二、通信产业103
2. 通信行业分类研究108
三、中药行业112
1. 我国中药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112
2.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析115
世纪之交时期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及其特征117
一、1999年5.19行情以来走势回顾117
1. 市况变化数据118
2. 市盈率的变化118
4. 成交量的变化119
3. 百元股票及高价股群的出现119
5. 投资者构成的变化120
6. 热点板块的变化120
7. 市场走势的变化121
8. 民营资本的介入122
9. 超级航母的出现122
10. 新经济改变证券市场的行业结构123
二、新经济行情产生的背景123
1. 宏观经济123
3.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124
2. 组织机构的不断健全124
三、新经济回顾与展望126
中国证券市场庄股现象剖析128
一、共性分析128
1. 选股标准128
2. 选股过程130
3. 做庄过程中的数据对比分析131
二、做庄风格异同132
(一) 按拉升方式可分为急拉型和缓升型132
1. 急拉型132
2. 缓升型133
(二) 按出货方式可分为打压出货和震荡出货等4种134
1. 打压出货134
2. 震荡出货135
3. 填权出货135
4. 除权出货136
三、理想状态的做庄过程137
(一) 经典案例分析:海虹控股137
1. 做庄格局分析138
2. 走势分析138
1. 选股139
(二) 理想做庄模式139
2. 拉高方式选择:以缓慢攀升为主结合急拉140
3. 出货方式:平台整理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配合消息、舆论141
4. 与上市公司配合141
5. 做长庄141
四、法律风险分析142
1. 做庄的有关法律介绍142
2. 法律关于做庄的论述143
一、新热点--集中四大概念148
1. 新经济概念148
世纪之交时期市场热点的特征148
2. 国企蓝筹股概念150
3. 资产重组概念151
4. 次新股概念152
二、关联度--与国内外资本经济愈发密切154
1. 与国际证券市场联系越来越紧154
2. 与国内的经济形势联系越来越紧155
3. 原先的热点被注入了新的内涵156
三、运行的轨迹--上升时间和幅度较前增长158
1. 幅度差异比较158
2. 热点转换频率较前提高159
1. 与国际股市和世界经济的联动日益密切160
2. 与国内外基金的投资动向逐步关联160
四、市场热点的三大发展趋向160
3. 与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朝阳行业紧密相连162
技术指标在中国股市的运行与背离164
一、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分析中的由来和地位164
1. 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中的普遍性164
2. 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分析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65
二、技术分析在当前股市中的滞后与背离166
2. 股市操纵行为167
1. 技术指标本身存在信号失真167
3. 国家政策调控169
三、技术分析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实际170
1. 技术分析方法应与日俱新170
2. 技术分析不能奉行简单的教条主义171
3. 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172
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纪之交时期的并购重组175
一、并购大扫描175
1. 国际资本市场中此起彼落的并购浪潮175
2.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的历史回顾176
二、中国证券市场并购的主要特点177
1. 政府行为在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重要影响--特点之一177
2. 民营企业积极挺进证券市场--特点之二181
3. 并购动因的单一和手段的多样化--特点之三182
4. 促进了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的调整--特点之四184
5. 中介机构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特点之五185
三、并购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反思186
1.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186
3. 并购--上市公司应对入世的利器187
2. 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187
4. 期待更多的强强联合188
新世纪主导中国股市的五大资金流190
一、储蓄--平稳的具有风向标的资金流190
二、三类企业资金--受政策因素频频波动的资金流193
三、保险资金--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资金流196
1. 现状196
2. 前景197
四、证券投资基金--稳定的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流200
1. 现状200
2. 前景200
五、私募基金--潜力巨大,不可忽视的资金流202
2. 前景203
1. 现状203
B股市场的复兴206
一、B股市场概况206
1. B股市场历史回顾206
2. B股市场的现状208
3. 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后的市场变化209
二、B股市场复兴的背景210
1. 宏观经济环境210
4. 2001年2月20日以来行情数据210
2. 周边环境211
3. 政策动向211
4. B股的良好投资价值212
5. 外企上市和外资并购的良好机遇213
三、B股市场后市展望213
1. 宏观政策因素214
2. A、B股合并的预期215
H股市场的联动和海归现象217
一、海外上市公司现状217
二、对融资渠道的新的选择220
三、必须正视的差距223
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的联动效应227
一、中美股市十年走势的比较227
二、中国和周边地区十年收益率的比效231
三、2000--2001年中外股市的联动比较235
四、中国股市迈向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240
新世纪时期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和特征244
一、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244
1. 投资理念与策略的撞击246
二、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分析246
2. 从投资基金净值表现看基金投资策略248
3. 投资基金对行业投资的选择相对集中250
4. 平稳上涨、窄幅波动是基金走势的主要趋向253
三、开放式基金将与封闭式基金长期并存互成犄角255
1.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区别255
2. 开放式基金对股票市场的影响256
3. 开放式基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57
四、私募基金的产生使基金市场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58
1.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区别259
2. 我国私募基金现状260
3. 私募基金对市场的影响262
五、我国基金业的不足和发展方向263
1. 基金业面临的问题263
2. 基金业发展方向264
中国证券市场期待股指期货267
一、股指期货简介268
1. 股指期货概念及特点268
2.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269
3. 股指期货的功能269
二、中国股市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270
2. 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结构有所优化271
1. 证券市场初具规模271
3. 监管体系逐步形成,股指期货的研究基础更趋厚实272
三、中国股市需要股指期货272
1. 推出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意义272
2. 推出股指期货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278
四、如何让股指期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80
1. 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及相应的法规280
2. 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281
3.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282
4. 加强股指期货宣传,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283
一、国有股减持是必然趋势285
国有股减持步入投石问路阶段285
1. 减持是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286
2. 减持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功能287
3. 减持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88
二、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89
1. 减持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表现290
2. 减持价格是对二级市场股价冲击的核心因素293
三、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303
1. 终止非流通股增量,保持新股发行和减持原则的一致性303
2. 坚持配售为主的多元化减持方式和市场定价的减持原则304
3. 合理把握减持的比例、速度和时机305
处于难产期的创业板市场308
一、创业板历史308
二、创业板市场简介309
1. 概念及特征309
2. 创业板的三种模式311
3. 创业板与主板的关系311
4. 创业板拒绝的十类上市企业313
三、发展创业板是必由之路314
1. 经济发展的必然314
2. 风险投资需要创业板315
3. 建立二板市场是我国发展高新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317
4. 为主板市场提供借鉴318
四、创业板现状及问题320
1. 世界创业板现状320
2.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320
走向国际化、规范化的中国上市公司--1996--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323
一、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324
1. 总体财务指标的变化324
2. 从主营业务利润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327
3. 从现金流量看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328
二、上市公司亏损情况研究332
1. 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333
2. 亏损上市公司的特点334
3. 亏损的原因及对策335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象研究336
1.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偏好股本扩张337
2. 股利分配往往与二级市场炒作相联系338
3. 股利分配与再融资关系密切338
中国券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340
1. 资本规模差距341
一、直面中外券商的差距341
2.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差距343
3. 在经营业务上的差距345
4. 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的差距347
5. 在人力资源上的差距348
二、着力强化人力资源优势、培育券商第一竞争力349
1. 充分认识证券业竞争中人力资源的作用349
2. 构建中国券商新世纪人才战略351
3. 构建我国券商人力资源的制度保证353
1.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356
三、通过增资扩股、兼并得组、全面创新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我国券商综合实力356
2. 大力推进增量扩张,力争取得突破性成绩358
3. 存量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迎接大兼并时代来临360
4. 加强全面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实力362
中国期货市场的演变368
一、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阶段368
二、期货市场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370
三、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向373
股评人士的现状分析377
一、股评人士的演变377
1. 股评业初始阶段的“先天不足”378
2. 投资咨询业的规范379
3. 证券分析师制度的引入是我国股评业走向国际化的标志381
二、目前知识层次、资历及分析水平383
1. 股评分析深度不够383
2. 股评分析定位有偏差384
3. 股评可信度低384
4. 专业性较差385
三、不足和发展385
1. 目前存在的问题385
2. 监管是股评队伍发展的基石386
3. 几点建设性意见387
附录1388
外资并购概念股一览表388
香港H股、红筹股公司与境内上市公司存在集团控股关系情况表389
1998年以来居民储蓄与股市开户表390
新股平均发行价、市盈率、收益率一览表391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0年来募集资金情况表391
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流通市值的变化391
印花税率变动历史情况一览392
沪深10年以来历次下跌时段长度一览392
沪深交易所会员总数394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394
2001年底沪深两市股份结构394
1991--2001年世界主要证券市场股价指数涨幅比较395
1992--2001年沪深两市换手率一览表395
中国证券市场9年来上市公司分配情况一览表396
1996年以来连续分红的31家上市公司一览表396
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概貌398
2001年证券交易情况399
1996年以来股市市场规模400
1996年以来股市筹资情况400
1996年以来股市指数情况400
1995年以来投资者数量增长情况401
2001年沪市新股基本情况一览401
2001年沪深两市增发新股情况403
历年降息情况与股市反应405
2001年全球主要股市升跌幅405
中国证券市场流通市值及基金、股票成交量情况405
沪深两市两个支点上的平均股价与总流通市值406
附录2407
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407
热门推荐
- 2867399.html
- 675090.html
- 789455.html
- 3067161.html
- 1585518.html
- 2889982.html
- 148881.html
- 3869854.html
- 2793026.html
- 3041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2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8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9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7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7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8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3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