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翻译机理研究 心智哲学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文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5017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翻译机理研究 心智哲学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翻译传承关系模式假设1
1.2 假设的理论基础1
1.2.1 关系论2
1.2.2 心理学3
1.2.3 系统论6
1.2.4 集合论7
1.2.5 结构主义9
1.2.6 心理模型理论10
1.2.7 生物进化论11
1.3 本研究假设的经验基础11
1.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19
1.5 本研究要解决的理论问题21
1.6 本研究的工作框架22
1.7 本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和语料来源22
1.8 本研究的文本结构安排23
第2章 文献综述25
2.1 引言25
2.2 摹仿关系论26
2.2.1 传统译论的界定26
2.2.2 传统译论中的摹仿论27
2.2.3 摹仿关系论的局限和贡献35
2.3 对等关系论35
2.3.1 对等的类型38
2.3.2 对等的范围和条件38
2.3.3 对等的目的39
2.3.4 影响对等的因素40
2.3.5 对等关系论的局限和贡献41
2.4 解释关系论42
2.4.1 哲学诠释学与翻译42
2.4.2 突出重点的解释46
2.4.3 突出女性主体性的解释关系47
2.4.4 突出后殖民主义特征的解释关系49
2.4.5 解释关系论的局限和贡献52
2.5 延异关系论52
2.5.1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53
2.5.2 解构主义学者“翻译”话题中原文和译文的关系54
2.5.3 Benjamin翻译话题中原文和译文的关系54
2.5.4 Derrida翻译话题中原文和译文的关系56
2.5.5 延异关系论的局限和贡献60
2.6 结语61
第3章 理论框架:心智哲学64
3.1 引言64
3.2 理论框架:心智哲学64
3.2.1 意识65
3.2.2 意向性69
3.2.3 感受质72
3.2.4 随附性74
3.3 核心概念:传承74
3.4 结语77
第4章 文学翻译与关系78
4.1 引言78
4.2 文学翻译即文学语言的翻译79
4.3 关系的语言学意义82
4.3.1 关系82
4.3.2 语言表达式中的关系83
4.4 关系与篇章建构85
4.4.1 篇章关系结构的一般描述86
4.4.2 篇章关系结构的生成90
4.5 结语99
第5章 工作框架:翻译传承关系模式101
5.1 引言101
5.2 实例观察102
5.3 传承关系模式的理论描写105
5.3.1 原文/译文关系体105
5.3.2 原文—译文关系体105
5.3.3 关系性108
5.3.4 传承110
5.4 结语110
第6章 关系化原则112
6.1 引言112
6.2 实例观察112
6.3 意向性116
6.3.1 意向性涌现116
6.3.2 意向性守恒117
6.4 关系化原则的理论描写117
6.5 关系化程度118
6.6 关系化手段119
6.6.1 拆分121
6.6.2 换序123
6.6.3 前置124
6.6.4 后置125
6.6.5 合并127
6.7 关系化的语义指向128
6.8 结语132
第7章 良序性原则134
7.1 引言134
7.2 实例观察134
7.3 良序性原则的理论描写136
7.4 良序性与增加137
7.5 良序性与省略142
7.6 良序性与直译/意译144
7.6.1 意译145
7.6.2 直译146
7.7 良序性的语义指向147
7.8 结语148
第8章 同感性原则150
8.1 引言150
8.2 实例观察150
8.3 同感性原则的理论描写152
8.3.1 感受意153
8.3.2 随附性155
8.4 同感性与神似156
8.5 结语158
第9章 结论159
9.1 本研究的发现159
9.2 本研究的发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62
9.3 本研究的局限和发展164
参考文献165
热门推荐
- 1359222.html
- 1590952.html
- 364658.html
- 3863341.html
- 284008.html
- 1694589.html
- 3440310.html
- 198294.html
- 2531177.html
- 216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8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1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7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2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5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3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9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