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古籍丛编 第5辑 北郭园全集、啸云诗文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台湾古籍丛编 第5辑 北郭园全集、啸云诗文钞
  • 陈庆元主编;萧庆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7736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159MB
  • 文件页数:682页
  • 主题词:古籍-汇编-台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古籍丛编 第5辑 北郭园全集、啸云诗文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北郭园文钞35

赋35

谦受益赋35

序38

汪韵舟少尉昱闽游诗草序38

论39

劝和论39

记40

北郭园记40

志文41

陈凤阿尊慈杨太孺人诔文41

北郭园诗钞43

卷一43

五言古诗43

感遇43

即事43

家大人诞辰书示二弟44

同黄雨生水部骧云泛舟西湖44

志懒44

感作44

示松儿44

书带草45

盆菊45

感叹(三首)45

北郭园即事勗诸儿45

感时46

赏菊46

草堂题壁46

警世46

有议析爨者,感作47

论青鸟法47

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47

明发泣怀47

自题泥塑小像48

排遣48

读《易》示诸儿48

即事48

观物49

咏瘧,为苏崑山上舍国琮作49

观孔雀屏49

谐言(三首)49

诸姪入泮,作此勗之50

示长孙景南50

达观50

解嘲50

闻雷50

叹老51

题陈育庭鞠我图51

闻有司置盗塚者于法,感作51

生辰值雨作51

闰五月七日儿辈续祝生辰52

七言古诗52

七年七月七日,景孙祀奎星,招七友为斯盛社,书此勗之52

齿落志感52

咏斋头自鸣钟52

北郭园新成八景答诸君作53

先慈遗服题示诸儿53

闻丁述安司马日健郡城购园亭,多植花木,亦分八景,书此寄之53

读东坡“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诗感赋54

和东坡石鼓原韵54

和汪韵舟少尉昱元日咏梅菊作55

题铁丐传后55

卷二55

五言律诗55

感慨55

唐升庵司马均卸篆,代者马敦圃司马庆钊,喜而作此56

禁米运出口56

慨时56

景孙读书鄰花居56

自题拙稿56

郊居即事56

鸩毒56

听春楼57

望屺亭57

凌虚台57

诸君赠诗,作此答之57

新春57

林鹤山观察占梅生子,和元韵57

鄰花居即事(二首)58

中秋日黄蜂集木兰花作58

景孙丧妇作58

秋夜感怀58

自夏至冬,得癢疾,夜辄不寐58

乙卯,奉曹怀朴司马谨、曹馥堂司马士桂栗主祀敬业堂,郑明经时霖捐金为祭品,诗以志之(二首)59

水田福德祠,余少时偕弟藻亭用鉴读书处,近渐废圮,命儿辈重新之,感赋(二首)59

不觉59

独坐59

冬至日女孙行纳采礼(二首)59

女孙归宁60

总戎曾蓝田姻丈玉明连日互相酬饮60

前岁,赖得力、罗庆庆两盗未获,吴水妹复在三叉河内山聚劫,升庵司马入砦议和,感赋60

红梅60

友人觅馆不得,书此志感60

韵舟少尉纳姬61

案头杂咏(四首)61

墨盂61

笔套61

帽架61

香盒61

感事61

卷篷62

叹衰62

读剑侠传题后(四首)62

五言排律62

咏闽儒三则62

李延平先生62

李伯纪先生63

蔡西山先生63

冬至后数日,斋中山茶红白一时齐开63

北郭园即景63

和黄寿丞上舍蕃云作64

虎邱泊船64

风气64

卷三64

七言律诗64

倣元人东阳十咏64

焦桐64

蠹简65

破砚65

残画65

旧剑65

尘镜65

废檠65

败裘66

断碑66

卧钟66

秋碪66

秋钟66

秋屐67

秋笛67

余年四十五,眼已花矣,近复能灯下作小楷67

自叹67

颂张焕堂司马启暄德政(二首)67

荏苒68

堑垣因粤匪掠争,民食不足。时适唐升庵司马赴艋,诸绅驰商禁口,从之。乃瓜代者至,惑于他说,旋开旋禁,感而作此68

警学歌者68

有感,寄述安司马69

堑垣普施南坛69

赠斯盛社同人69

闻延建诸郡捷音69

咏朱履69

再赠斯盛社同人70

朽蠧70

陈迂谷中翰维英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棲野巢”,赋此赠之70

又之茂才客游鹿港,富益斋司马谦邀同赴兰厅,道经堑垣赠诗,即和元韵(二首)70

拟游淡江访迂谷,阻雨不果71

游棲野巢访迂谷,留饮赋赠(二首)71

鸡笼纪游71

和许荫庭明经鸿书、刘星槎茂才藜光题赠北郭园原韵(二首)71

再和荫庭(二首)72

北郭园即事72

述怀72

友人自豫章来,喜食蠏,云不尝此味十三年矣!作此赠之72

姪孙纪南入泮73

对菊73

自遣73

余主明志讲席,入都后,代者为藻亭弟,今春假还,仍主之,志感73

哭棨亭弟用钰73

即景73

新春74

苦雨74

偶咏74

壬子生日(二首)74

自叹74

荐阶茂才小饮北郭园赠诗,和原韵(四首)75

荐阶赠诗,再和元韵(二首)75

颂述安司马德政(二首)75

丙辰元日76

有感76

正月三日即景76

送神迎神作76

罗兼三登榜自豫章归77

叹老77

遣闷77

述德77

铁钱77

改葬先茔77

咏斋中梅柳78

元宵感事78

司马薛耘庐志亮、李信斋慎彝、曹怀朴、曹馥堂四公遗爱在民,余捐金奉栗主,与娄秋槎司马云同祀于书院敬业堂,诗以志之78

闲健(二首)78

卷四79

七言律诗79

盂兰盆词(十首)79

落叶(二首)80

白梅花80

五雅吟(五首)81

游金山寺81

送述安司马入郡82

碧纱?82

家恬波茂才祥和纳姬82

园居遣兴82

如兰、如金二姪入泮,书以勗之82

读书83

飓风83

乙卯秋,姻丈陈昙轩封翁克劝八十初度,余偕子妇赴祝,今秋复寄双孔雀赠之83

玉兔耳83

虎爪黄83

老来娇84

明志书院勗诸生84

感事84

明年五月为七十生辰,先期示儿子84

闻警(四首)84

景孙体弱,未严课而诗文日进,喜而赋此85

冬至祠祭85

女孙于归有日,途梗未通,曾蓝田总戎适携少君来迎,喜赋85

红梅85

除夕86

锺馗除夕嫁妹图(二首)86

即景86

迂谈86

斋居遣兴86

赠佐才姪廷扬87

丁巳春日柬述安司马(二首)87

和曾?云茂才骧见赠元韵87

叠前韵赠?云87

生日志谢88

同年富益斋别驾枉顾,赋赠88

望雨88

和?云见赠元韵88

和?云望雨原韵88

读?云诗寄赠89

示儿子89

?云将归里应秋试89

白桃花和?云作89

赠蓝田姻丈(二首)89

曾汝舟孙女倩云峰自彰携女孙归宁90

作诗90

七十自寿(八首)90

生辰得雨91

咏柳(二首)91

败将92

羸卒92

柝声92

机声92

琴声92

雁声93

蛩声93

鸡声93

蝉声93

卷五94

五言绝句94

新拟北郭园八景(八首)94

小楼听雨94

晓亭春望94

莲池泛舟94

石桥垂钓94

小、山丛竹94

深院读书94

曲槛看花94

陌田观稼95

七言绝句95

目力95

叹老95

盂兰会(三首)95

虚名95

童子普95

中元观城隍神赈孤(二首)96

安晚96

十年96

梁儿添孙喜赋96

戏作96

舂槟榔96

三月菊花(二首)97

小孙放风筝,志勗97

借菊97

凌虚台97

和迂谷题赠北郭园原韵(三首)97

感作98

杂咏(二首)98

孔雀生卵不自伏,以雌鸡代之(二首)98

斋柳为飓风所摧,以绳系之98

即事感怀98

不寐98

独坐无聊,为景孙评文99

老来娇(二首)99

冬至前二日大雨99

补悼亡作(十首)99

叹老(二首)100

感悟100

自解100

春晴望雨100

灯下口占101

自叹101

题曼倩偷桃图(二首)101

戏赠鹤珊101

消闲杂咏二十首101

吴宫教战(二首)101

高渐离筑102

游子吟102

班妃团扇102

忍冻敲诗(二首)102

避债台102

饯春102

龙王嫁女102

鸿门宴103

酒衣(二首)103

广平赋梅103

征边103

明妃出塞(二首)103

元旦新门神到任104

旧剑104

一纸炉(二首)104

征边将104

琵琶104

斗酒104

照身镜104

述谷堂制艺105

卷一105

论语105

我对曰:无违105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栢,周人以栗106

始吾于人也108

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至下。原思为之宰,与之粟10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10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111

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112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13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114

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116

百姓足117

如知为君之难也118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19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120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22

子曰其然123

豈其然乎?子曰:臧武仲124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125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126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127

失言。知者不失人128

当仁1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31

卷二133

学庸133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133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134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135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136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138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139

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140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141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142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144

敦厚以崇礼145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146

孟子147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147

周公之过,不亦宜乎148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149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151

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152

兴曰153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154

予私淑诸人也155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156

操则存,舍则亡158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159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一)160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二)161

述谷堂试帖163

卷一163

东韵163

稼穑维宝163

铜为士行163

功懋懋尝164

土圭测景(二首)164

公生明164

谈笑可使中原清164

忧国愿年丰165

心中有心165

台笠聚东菑165

瑶琴一曲来薰风165

一月得四十五日165

荷风送香气(二首)166

状元红166

冬韵166

张藻画松166

高车高梱166

儿童冬学闹比鄰167

户外一峰秀167

未到晓钟犹是春167

南檐曝日冬天暖167

雉入大水为蜃168

江韵168

国士无双(二首)168

江上诗情为晚霞168

游山双不借168

荷香暗度窗169

支韵169

政如农功169

迨天之未阴雨169

好雨知时节169

山月随人归170

风约半池萍170

客路相随月有情170

点点杨花入砚池(二首)170

蟪蛄不知春秋171

海水知天寒171

劝君惜取少年时171

青灯有味似儿时171

陈肋草171

良弓为箕172

赋诗易芦被172

黄绢幼妇172

贾岛祭诗(三首)172

撚断数茎髭173

第一功名只赏诗(二首)173

会送夔龙入凤池173

荣鞠树麦174

菱熟经时雨174

左右修竹174

菊残犹有傲霜枝174

披榛采兰174

微韵175

学如鸟数飞175

五凤齐飞175

绿杨风外飐红旂(二首)175

杨柳依依175

菊花须插满头归176

似曾相识燕归来176

鱼韵176

大丙176

秋闱献艺初176

课读等身书177

郝隆晒腹177

异书浑似借荆州177

书贵瘦硬方通神177

疾风偃草177

心正则笔正(二首)178

胸中有万卷书178

谪居犹得住蓬莱178

通印子鱼犹带骨178

臣心如水179

鱼戏莲叶北179

江湖满地一渔翁(三首)179

种松皆作老龙鳞180

虞韵180

耕织图180

函夏无尘180

大雅扶轮180

桑麻铺棻180

水枕能令山俯仰181

唱酬佳句如连珠181

秋露如珠(二首)181

双凤云中扶辇下181

孤灯寒照雨182

梅妻鹤子182

南村诸杨北村卢182

花蘂上蜂须182

春驹(四首)183

齐韵183

阳律娶妻183

战马南嘶草木腥183

佳韵184

平淮西碑184

僧鞋菊184

灰韵184

六鼇海上驾山来184

春从何处来184

最难风雨故人来185

诗债敲门不厌催185

平明闾巷扫花开185

杨柳楼台185

鵰盼青云倦眼开186

且向百花头上开186

酿梅天气不多寒186

梅妻186

探梅吟罢带花回186

橹摇背指菊花开187

真韵187

黄羊祀竈187

老去怕看新历日187

闲思往事似前身187

春晚绿野秀188

斗指两辰间188

未到晓钟犹是春188

春草碧色188

春水绿波(二首)188

政在养民189

须知痛癢切吾身189

士伸知己189

组织仁义189

寸辖制轮190

苹鹿燕嘉宾190

人淡如菊190

文韵190

多文为富190

以文会友191

心游万仞191

牀上书连屋191

止戈为武191

青云在目前191

火云犹未敛奇峰192

山云润柱础192

青云羡鸟飞192

何可一日无此君192

元韵193

地逢雷处见天根193

棋局消长夏193

花气袭人知骤煖193

寒韵193

欲换凡骨无金丹193

业精于勤194

陈诗观风194

奉扬仁风(二首)194

鹏抟九霄194

霜高初染一林丹195

小欄花韵午晴初195

满堂风雨不胜寒195

鹦鹉惊寒夜唤人195

删韵195

安得广厦千万间195

颜鲁公乞米帖196

一览众山小196

山远行不近196

白日依山尽196

石可攻玉197

花落讼庭闲197

云合山馀一发青197

山藏小寺远闻钟197

带水屏山197

卷二198

先韵198

颜渊李198

四十贤人198

其动也直198

焚香告天(二首)198

先中命处199

先器识后文艺(二首)199

金铸贾岛199

诗家眷属酒家仙200

诵得数篇黄绢词200

一年容易又秋风200

渴不饮盗泉水200

邑有流亡愧俸钱200

春江壮风涛201

红树青山好放船201

萧韵201

果然夺得锦标归(二首)201

凤鸣朝阳201

花朝扑蜨202

铜雀春深锁二乔202

鱼苖202

肴韵202

赏雨茆屋202

君子之交淡如水203

山童隔竹敲茶臼203

豪韵203

冬岭秀孤松203

万古云霄一羽毛203

人在金鼇顶上行203

鹤从高处破烟飞204

绿槐高处一蝉吟204

歌韵204

政成在民和204

海不扬波204

孝弟力田205

数问夜如何205

畏人多言205

伏波铜柱(二首)205

相观而善206

含睇宜笑206

荷花生日206

菱荷声里孤舟雨206

麻韵206

孔李通家206

读书声里是吾家207

地暖花长发207

春寒犹勒数枝花207

桃花红似去年时207

人家四月焙茶天208

且看黄花晚节香208

地罏茶鼎烹活火(二首)208

寒与梅花同不睡208

看到梅花又一年209

雨墙蜗篆古209

浔阳琵琶209

阳韵209

祥开日华209

羲皇上人209

黄绵袄210

防意如城210

海旁蜃气象楼台210

纸作良田210

诗王211

姜肱大被211

瘦羊博士211

刘郎不敢题?字211

密干曡苍翠211

一府传看黄琉璃212

柴门临水稻花香212

好竹连山觉筍香212

晚凉看洗马212

荷净纳凉时213

涉江采芙蓉213

青草池塘处处蛙213

紫樱桃熟麦风凉213

千林嫩叶始藏莺213

岸容待腊将舒柳214

庚韵214

以礼制心214

由庚214

正谊明道214

闰月定四时成岁215

人情以为田215

寰海镜清215

天晷仰澄215

方隅砥平215

净洗甲兵长不用216

海城台阁似蓬壶216

月明见潮上216

月明垂叶露216

老见异书犹眼明217

心清足称读书子217

春华秋实217

琴声三曡道初成217

山水有清音217

诸葛一生惟谨慎218

诗成灯影雨声中218

九日春阴一日晴218

兰芷升庭218

既雨晴亦佳219

夏雨生众绿219

绿波如画雨初晴219

天青雁外晴219

老枝擎重玉龙寒219

松月生夜凉220

小欄花韵午晴初220

朽麦化为蜨220

青韵220

束带迎五经220

西蜀子云亭221

游鳞萃灵沼221

风约半池萍221

蒸韵221

六年春王正月221

率土称臣221

新数中兴年222

人间文武能双捷222

海不扬波222

万马定中原222

直如朱丝绳223

青灯有味似儿时223

尤韵223

逊志时敏223

尚书为喉舌223

诸葛武侯上出师表223

陶侃取樗蒱投江224

卖剑买牛224

圯上进履224

当避此人出一头地224

黄河入海流225

瀛洲玉雨225

一年容易又秋风225

山雨欲来风满楼225

翦得秋光入卷来225

一夜扁舟宿苇花226

惟有江心秋月白226

红蓼花疏水国秋226

枫叶荻花秋瑟瑟226

疏帘巧入坐人衣227

蟋蟀俟秋吟227

侵韵227

竹解虚心是我师227

成连移情227

布衾多年冷似铁227

苦吟僧入定228

江心铸镜228

与人一心成大功228

又展芭蕉数尺阴228

一径绿阴三月雨229

覃韵229

宵雅肄三229

三笔六诗229

曝背谈金銮229

三入凤凰池229

兴酣落笔摇五岳230

人语中含乐岁声230

蒸棃230

盐韵230

长官斋马吏争廉230

户映花枝当下帘231

华岳峰尖见秋隼(二首)231

咸韵231

嗜好与俗殊酸鹹231

竟达空函231

十年尘土青衫色232

断云一片洞庭帆232

神麯(二首)232

蛎房232

附录233

一、诸家序文233

北郭园全集序&林士傅233

北郭园全集序&林鸿年234

北郭园全集序&林振棨235

北郭园全集序&王有树237

北郭园全集序&郑世恭237

北郭园全集序&梁鸣谦238

北郭园全集序&杨浚238

北郭园全集序《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序239

北郭园文钞序&杨浚240

北郭园诗钞序&杨浚240

述谷堂制艺序&杨浚241

述谷堂试帖序&杨浚241

二、墓志、年表242

郑用锡墓志铭&朱材哲242

郑用锡年表244

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