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革命的社会指向 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传播学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语言革命的社会指向 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传播学考察
  • 黄华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8008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汉语史-研究-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言革命的社会指向 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传播学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2

一、为什么是语言?3

二、语言和社会建构10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和问题意识14

一、学术史的回顾14

二、问题意识及研究思路29

上篇 过渡时代之“快”媒介(1895—1911)50

第一章 汉语的陷落50

第一节 语言的防线50

第二节 “平等”的语言交往56

第三节 发现“方言”:传教士的罗马字运动61

第二章 切音字运动的生成动力66

第一节 四民社会中的知识和教育66

一、识字率的证伪66

二、庶民的识字之途70

第二节 汉字、切音字的属性之辨73

一、识习之“快”和“慢”75

二、信息的开放和区隔76

三、偏意和偏象78

四、承载“道”之不同80

第三节 社会情境中的切音字83

第三章 汉文的自我改造92

第一节 输入新名词:观念的扩散92

一、新名词的辗转流入92

二、观念变革的力量95

第二节 寻求富强之捷径100

一、取道日本100

二、革命的滋生地106

第三节 改革文言文:新文体的建设108

一、报人与报刊文体110

二、翻译文体的渗入112

第四节 “白话”和晚清白话文118

第四章 “声音”与国家的建构124

第一节 天下观和汉字·汉文125

第二节 天下观和“声音”130

第三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政治维度132

一、声音中心主义的“是”与“非”132

二、“国语”之浮现136

第四节 清末学制改革和“学生”群体的兴起139

一、教育作为重塑国民的途径139

二、教育改革的无意图后果143

第五节 声音的归化:从“黔首”到“新民”146

一、无差异的“国民”146

二、被争夺的“声音”媒介148

三、“新”民的两歧性154

下篇 运动媒介:再造文明的“法门”(1912—1928)163

第五章 黑暗中的摸索:从“政治”到“社会”163

第一节 王照的“愤怒”163

第二节 吴稚晖的“表白”168

第三节 从“政治”到“社会”171

一、社会能量的积蓄171

二、从“群”到“社会”176

三、意义的混杂:梁启超的“社会”179

四、从“政治”到“社会”:该走向何处182

第六章 语言革命:白话文的运作和媒介特质188

第一节 异域的引爆189

第二节 被“运作”起来的《新青年》、白话文192

第三节 白话文的媒介特征200

一、不避俗字俗语201

二、“言志”的新载体204

三、庶民的话语权势208

四、线性和分割:加注标点,横视左右212

五、意义的明晰与精确215

六、科学主义的指向219

第七章 白话文与边缘知识分子223

第一节 白话文与青年226

一、青年“在场”的尴尬226

二、夹缝中的边缘知识分子232

第二节 与一般之人生出交涉236

一、典范的叙事与遮蔽236

二、表达的欲望和实现238

第三节 白话文“活”起来了241

一、自救与救国241

二、离散与漂浮244

三、出版界的“变身”248

第四节 边缘知识分子的流动和归属252

一、流动的空间:断裂与区隔252

二、白话文与知识权力的重构259

第五节 白话文在低处传播263

一、“移动”的媒介263

二、戏剧白话化268

三、审美政治化271

第八章 “国语”的确立:隐匿的政治276

第一节 文字与声音的较量277

第二节 国语运动中的权谋与纷争283

第三节 语言民族主义的内部撕扯290

结语298

一、原生和建构: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298

二、语言、国民与国家的建制议程301

三、矢量的变化:精英和大众307

四、媒介学的思考:语言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发生315

参考文献322

后记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