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新进展大系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新进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新进展大系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 刘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3983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影象诊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新进展大系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新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概论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发展简史1

第二节 影像学参与中医学理论研究具有独特优势2

第三节 中医辨证与影像学诊断的思维共性2

第四节 影像学在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3

一、补充信息,协同望诊,促进“辨证”客观性3

二、信息全面,辨证客观,提升“论治”有效性3

三、深化理论,发展中医,学科特征唯一性4

第五节 提高认识,加强交流,促进学科发展4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5

第一节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5

一、脑梗死5

二、脑出血8

第二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10

一、大叶性肺炎10

二、支气管肺炎12

三、肺结核14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

五、肺癌17

第三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20

一、心肌炎20

二、冠心病22

三、慢性心力衰竭24

四、高血压25

五、闭塞性动脉硬化症27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29

一、泌尿系结石29

二、慢性肾衰竭32

三、子宫肌瘤34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36

第五节 骨骼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38

一、颈椎病38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40

三、股骨头坏死42

四、类风湿关节炎45

五、强直性脊柱炎47

六、化脓性骨髓炎49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51

一、脂肪肝51

二、原发性肝癌53

三、消化性溃疡56

四、食管癌57

五、胆石症59

六、梗阻性黄疸61

第七节 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62

一、关于证型方面的争议62

二、辨证分型与影像表现的关系62

第三章 藏象的活体结构和功能学研究72

第一节 中医五脏与现代解剖、功能、影像72

一、心脏72

二、肝脏73

三、脾脏75

四、肺脏77

五、肾脏79

六、中西医学对五脏认识的差异81

第二节 中医六腑与现代解剖、功能81

一、胆81

二、胃83

三、小肠85

四、大肠86

五、膀胱87

六、三焦88

七、中西医学对六腑的认识差异89

第四章 经络与穴位的解剖与功能影像学研究94

第一节 经络、穴位的解剖学研究94

一、经络、穴位的现代解剖学和穴位组织学研究94

二、经络和穴位的理化特性97

三、中西医对经络、穴位认识的异同100

第二节 循经感传、经络和穴位特异性的影像学研究101

一、循经感传的产生机制与特性101

二、经络现象的影像学研究102

三、穴位特异性的影像学研究103

四、思考与展望113

第三节 “得气”的影像学客观化研究114

一、得气的含义114

二、得气的中医认识116

三、得气与针感的区别116

四、得气的现代医学解读117

五、针刺得气的影像学研究118

第五章 针灸镇痛的影像学研究126

第一节 针灸镇痛的历史126

一、针灸镇痛的起源126

二、针灸镇痛的理论基础126

三、针灸镇痛的延续发展127

四、针灸镇痛的近现代相关文献研究128

第二节 针灸镇痛的中医机制129

一、疼痛产生的中医机制129

二、针灸镇痛的中医机制130

第三节 针灸镇痛的西医认识132

一、外周神经的作用132

二、中枢神经的作用132

三、中枢神经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135

第四节 针灸镇痛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136

一、fMRI在针灸镇痛中的应用136

二、针刺镇痛与PET研究142

第五节 比较中西医对针灸镇痛的认识143

第六章 针灸在影像学中的应用148

第一节 针灸在消化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48

一、针灸在食管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中的应用研究148

二、针灸在小肠X线造影中的应用研究148

三、针灸在结肠钡餐造影检查中的应用研究148

四、针灸配合气或钡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研究149

五、针灸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149

第二节 针灸在泌尿生殖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49

第三节 针灸在骨骼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150

第七章 证型的客观化研究151

第一节 脾胃系统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51

一、胃脘痛151

二、噎膈154

第二节 肺系统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57

一、肺胀157

二、肺痨158

三、风温病160

四、肺痈162

第三节 肾系统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63

一、附骨疽163

二、腰痛166

三、水肿168

第四节 心系统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70

胸痹170

第五节 肝胆系统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170

一、积聚170

二、黄疸173

三、臌胀176

四、胁痛179

第八章 中医药在介入治疗学中的应用186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简介186

一、介入放射学相关概念186

二、介入放射学分类方法186

三、介入放射学的优势及应用前景186

四、介入放射学设备及常用器材187

五、介入放射学常用药物187

六、常用的介入诊疗操作技术188

第二节 中医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190

一、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190

二、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194

三、外周血管疾病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195

四、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197

五、脑血管疾病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200

六、其他疾病的中医药介入治疗研究203

第九章 中药在影像技术检查中的应用210

第一节 简介210

第二节 中药在影像技术检查中的应用210

一、中药在腹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210

二、中药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的应用210

三、中药在肠梗阻中的应用211

四、中药在加速消化道造影中的应用211

五、中药在胆囊功能方面的应用211

六、中药在胃超声检查中的应用211

七、中药在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212

八、中药在胃肠道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212

九、中药在盆腔检查中的应用212

第三节 中药在预防碘过敏反应中的应用213

一、碘对比剂种类213

二、碘过敏反应机制及其临床表现214

三、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易感因素214

四、碘不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及处理215

五、中药在处理及预防过敏反应中的研究215

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科研究方法学218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218

第二节 影像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最佳手段之一218

第三节 影像学是中医望诊的延伸218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范畴219

一、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219

二、中医理论的影像学研究220

三、经络学说和针灸作用机制的影像学研究220

四、中医疗效的影像学观察221

五、中医影像技术学研究222

六、中医介入放射学研究223

七、中药及其复方药理的影像学研究223

八、中医“治未病”的影像学研究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