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徽派篆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徽派篆刻
  • 翟屯建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580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篆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徽派篆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从实用印章到文人篆刻的嬗变2

一 因凭信而产生古玺2

二 实用印章的集大成5

三 裂变中的实用印章7

四 文人篆刻的产生与发展9

五 文人篆刻艺术体系的确立16

第二节 徽州雕刻传统对篆刻艺术的影响21

一 徽州的雕刻传统21

二 工艺雕刻与篆刻的关系26

第三节 徽派篆刻名称辨证30

一 关于徽州印派名称的几种说法30

二 徽州印派名称产生的历史演变31

三 界定“徽派”名称的内涵是定名的关键35

四 徽派篆刻的分期40

第二章 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41

第一节 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42

一 何震的崛起42

二 最早的篆刻流派50

三 明末印坛徽派的一统天下54

第二节 徽派篆刻的发展59

一 徽州考据学对篆刻艺术的影响59

二 徽商对篆刻艺术的支持63

三 众多的篆刻创作队伍66

四 徽派篆刻在清代早中期印坛上的主导地位75

第三节 徽派篆刻的后振79

一 “浙派”和“邓派”兴起对徽派的冲击79

二 黄士陵对徽派篆刻的振兴84

三 黄宾虹的印学成就88

第三章 徽派篆刻艺术特征与名家风格95

一 一以贯之的“崇古”思维96

第一节 徽派篆刻艺术特征96

二 注重学养的创作取向101

三 追求雅逸平和的审美意趣106

四 突出个性的印学理念111

第二节 徽派篆刻名家风格115

一 何震的猛利泼辣115

二 苏宣的典雅雄健120

三 金光先的浑朴静穆123

四 汪关的平和清丽125

五 朱简的生涩刚劲129

六 江皜臣的秀劲苍润132

七 胡正言的端重工稳135

八 程邃的凝重厚朴137

九 吴麐的狂狷劲涩141

十 汪肇龙的灵动古致143

十一 巴慰祖的工致挺秀145

十二 胡唐的遒劲清丽148

十三 项怀述的中正凝重150

十四 黄士陵的光洁挺劲153

第四章 徽派篆刻印谱与论著159

第一节 自刻印谱160

一 何震《印选》160

二 金光先《金一甫印选》160

三 汪关《宝印斋印式》161

四 吴忠《鸿栖馆印选》161

六 吴迥《珍善斋印印》、《晓采居印印》162

五 苏宣《苏氏印略》162

七 詹荷《明臣印谱》164

八 吴正旸《印可》164

九 朱简《菌阁藏印》164

十 吴曰章《翰苑印林》165

十一 程云衢《印商》165

十二 范孟嘉《印品》166

十三 胡正言《十竹斋印存》与其他印谱167

十五 陈辅嗣《印薮》168

十四 程齐《稽古印鉴》168

十六 程棣《望古遥集》169

十七 汪镐京《红术轩印范》169

十八 项怀述《伊蔚斋印谱》170

十九 巴慰祖《百寿图印谱》、《巴隽堂印存》171

二十 项泰增《松谷印遗》172

二十一 吴绂《唫香阁印谱》173

二十二 程芝华《瑶原十六景印谱》174

二十三 朱霞《古稀再度寿印》、《月潭胜景印志》174

二十四 范名旺《拜石山房印谱》175

二十五 金桂科《小竹里馆印存》177

二十六 黄士陵《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177

二十七 戴德瑞《奏新印存》177

第二节 摹刻印谱178

一 罗南斗《秦汉印统》178

三 程朴《印选》179

二 苏宣《秦汉印范》179

四 巴慰祖《四香堂摹印》、《四香堂印馀》180

五 程芝华《古蜗篆居印述》181

六 程椿《述古堂印谱》182

第三节 集印印谱183

一 汪启淑《飞鸿堂印谱》183

二 汪启淑《汉铜印丛》及其他集古印谱186

三 程鸿绪《浣月斋印谱》187

五 胡宗烑《松舫集名人印谱》188

四 罗聘《衣云印存》188

六 黄宾虹《滨虹草堂藏古玺印》189

第四节 徽州印人论著190

一 何震《续学古编》190

二 徐上达《印法参同》197

三 潘茂弘《印章法》200

四 朱简《印品》、《印经》201

五 汪维堂《摹印秘论》205

六 戴启伟《啸月楼印赏》208

七 黄宾虹《叙摹印》、《古印概论》210

八 汪启淑《续印人传》212

九 叶铭《广印人传》213

第五章 徽派篆刻与其他篆刻流派的关系215

第一节 “雪渔派”、“泗水派”、“娄东派”216

一 “雪渔派”与“泗水派”得名之由来216

二 徽州地区以外师从三派的篆刻名家219

第二节 徽派与“邓派”221

一 邓石如与徽州人的交往221

二 徽派名家印风对邓石如的影响225

第三节 徽派与浙派231

一 汪启淑对浙派形成的贡献231

二 浙派对徽派印风的承继和借鉴234

第四节 黄士陵与“粤派”240

一 黄士陵在广州的篆刻生涯240

二 黄士陵羊城传艺241

三 师承黄士陵的粤派主要印人242

一 吴麐印风的时代特征247

第五节 吴麐与飞鸿堂印人群体247

二 从飞鸿堂印人群体印风看吴麐的影响249

第六章 结论255

第一节 徽派篆刻在文人篆刻史中的地位256

一 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体系256

二 徽派篆刻始终影响着文人篆刻风格的发展衍变257

三 徽派篆刻对篆刻艺术创作的贡献258

四 徽派篆刻对篆刻艺术理论的贡献259

第二节 徽派篆刻对当代篆刻艺术的启示260

一 注重学养是提高篆刻创作水平的前提260

二 讲究用刀质量是提高篆刻水平的关键261

三 坚持“百花齐放”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方向262

附录一 徽派篆刻年表264

附录二 徽州印人名录282

主要参考文献290

后记302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