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据通信 第4版
  • (美)William Stallings著;刘家康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84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信息与通信1

1.2 管理者的困惑1

目录1

1.3 商务信息需求的实质2

1.4 分布式数据处理3

1.5 信息传输3

1.5.1 传输与传输介质4

1.5.2 通信技术4

1.5.3 传输效率4

1.6 网络4

1.6.3 局域网(LAN)5

1.6.1 广域网(WAN)5

1.6.2 无线网络5

1.7 通信软件6

1.7.1 TCP/IP6

1.7.2 分布式应用7

1.7.3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内联网7

1.8 管理问题7

1.8.1 因特网上的商务活动7

1.8.2 网络管理7

1.8.3 网络安全8

1.9 标准8

1.10 因特网资源8

1.11 有用的出版物9

第2章 商务信息14

第1部分 需求14

2.1 语音15

2.2 数据16

2.3 图像19

2.3.1 图像表示20

2.3.2 图像及文件格式21

2.3.3 对网络的影响21

2.4 视频22

2.5 响应时间23

2.6 小结26

3.1.1 集中式组织和分布式组织30

第3章 分布式数据处理30

3.1 集中式处理和分布式处理30

3.1.2 导致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的技术趋势34

3.1.3 管理和组织方面的考虑34

3.1.4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37

3.1.5 Intranets(企业内联网)38

3.1.6 Extranets(外联网)38

3.2 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方式38

3.2.1 分布式应用程序39

3.2.2 其他形式的DDP40

3.3 分布数据40

3.3.2 复制数据库41

3.3.1 集中数据库41

3.3.3 分割数据库42

3.4 DDP的网络需求43

3.5 小结45

第2部分 TCP/IP与因特网48

第4章 TCP/IP和OSI48

4.1 一种简单的协议结构48

4.1.1 对协议结构的需要48

4.1.2 三层模型50

4.1.3 标准的协议体系结构53

4.2.1 TCP/IP层54

4.2 TCP/IP协议体系结构54

4.2.2 TCP和UDP55

4.2.3 IP和IPv656

4.2.4 TCP/IP的操作57

4.2.5 TCP/IP应用59

4.2.6 协议接口59

4.3 网络互联60

4.3.1 路由器61

4.3.2 网络互联的例子61

4.4 TCP和IP的细节64

4.4.1 TCP64

4.4.2 IPv466

4.5.1 模型67

4.5 OSI协议结构67

4.5.2 层69

4.6 小结70

第5章 因特网:寻址和服务73

5.1 因特网73

5.1.1 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介入76

5.1.2 用户准入政策(AUI)76

5.1.3 因特网互联要事77

5.1.4 万维网77

5.1.5 今日因特网概貌78

5.2 因特网寻址79

5.2.1 网络地址类79

5.2.2 子网和子网掩码80

5.2.3 域名系统81

5.3 服务质量84

5.3.1 因特网的业务量84

5.3.2 IPv4的服务类型字段86

5.4 综合服务88

5.4.1 综合服务架构89

5.4.2 ISA组件89

5.4.3 RSVP90

5.5 区分服务93

5.5.1 服务93

5.5.2 DS字节94

5.5.3 DS结构和操作过程95

5.6 小结97

第3部分 数据通信100

第6章 数据传输100

6.1 用于传输信息的信号100

6.1.1 电磁信号100

6.1.2 模拟信号105

6.1.3 数字信号106

6.2 传输损伤与信道容量107

6.2.1 导向介质108

6.2.2 非导向传输媒体110

6.2.3 信道容量111

6.3 小结112

第7章 传输介质114

7.1 导向传输介质115

7.1.1 双绞线116

7.1.2 同轴电缆120

7.1.3 光纤120

7.2 无线传输122

7.2.1 陆地微波123

7.2.2 卫星微波124

7.2.3 光纤与卫星通信之对比126

7.2.4 无线电127

7.2.5 红外线128

7.3 小结128

8.1 模拟和数字通信130

第8章 数据通信基础130

8.2 数据编码技术133

8.2.1 数字信息的模拟编码134

8.2.2 模拟信号的数字编码137

8.2.3 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139

8.2.4 模拟信息的模拟编码140

8.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41

8.3.1 异步传输141

8.3.2 同步传输143

8.4 接口144

8.5 小结149

9.1 流量控制152

第9章 数据链路控制152

9.1.1 停等流量控制153

9.1.2 滑动窗流量控制153

9.2 差错检测156

9.2.1 差错控制的必要性156

9.2.2 奇偶校验157

9.2.3 循环冗余校验(CRC)157

9.3 纠错158

9.3.1 停—等ARQ158

9.3.2 返回N帧ARQ160

9.4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60

9.4.1 HDLC帧结构161

9.4.2 HDLC工作过程162

9.4.3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协议165

9.5 小结166

第10章 传输效率168

10.1 对传输效率的需求168

10.1.1 多路复用的促动因素169

10.1.2 数据压缩的推动因素171

10.2 频分复用172

10.3 同步时分复用176

10.3.1 TDM机制176

10.3.2 数字载波系统178

1O.3.3 SONET/SDH180

10.4 统计时分复用181

10.5 数据压缩186

10.5.1 游程长度编码187

10.5.2 V.42 bis压缩和ZIP188

10.5.3 视频压缩标准190

10.6 小结191

第4部分 网络196

第11章 网络联网方法196

11.1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196

11.1.1 广域网197

11.1.2 局域网(LAN)197

11.1.3 城域网(MAN)198

11.2 交换技术198

11.3.1 基本操作200

11.3 电路交换网200

11.3.2 路由选择203

11.3.3 控制信令204

11.4 ISDN207

11.4.1 ISDN的原理207

11.4.2 用户接口208

11.4.3 传输结构209

11.4.4 ISDN的作用211

11.5 分组交换网络211

11.5.1 基本操作212

11.5.2 交换技术214

11.5.4 拥塞控制216

11.5.3 路由216

11.6 X.25217

11.7 传统广域网的替代形式219

11.7.1 广域语音网220

11.7.2 广域数据网220

11.8 案例研究——斯德丁岛大学医院223

11.9 小结224

第12章 广域网227

12.1 广域网的备选方案227

12.1.1 公司新的策略227

12.1.2 广域网备选方案228

12.1.3 广域网体系结构的演变229

12.2 帧中继231

12.2.1 帧中继协议体系结构233

12.2.2 用户数据传输235

12.2.3 帧中继呼叫控制236

12.2.4 拥塞控制237

12.3 异步转移模式(ATM)238

12.3.1 虚通道和虚通路238

12.3.2 ATM信元240

12.3.3 ATM传输和拥塞控制242

12.4 案例研究——奥尔森雇员服务公司244

12.5 案例研究——佛罗里达能源与照明公司245

12.6 小结247

13.1 移动电话250

第13章 无线网络250

13.2 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251

13.2.1 频率划分251

13.2.2 空间划分252

13.2.3 移动设备253

13.2.4 基站收发信机253

13.2.5 移动交换中心253

13.2.6 操作254

13.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255

13.3.1 特性255

13.3.2 系统综述255

13.3.3 频谱分配256

13.4.1 码分复用257

13.4 多址技术257

13.4.2 使用哪一种接入方式259

13.5 第三代移动通信260

13.5.1 无线应用协议(WAP)261

13.5.2 WAP编程模型261

13.5.3 无线标记语言(WML)262

13.5.4 微型浏览器262

13.5.5 通信协议栈262

13.5.6 无线电话应用程序(WTA)262

13.5.7 配置实例263

13.6 卫星通信263

13.6.1 同步卫星263

13.6.2 低轨和中轨卫星264

13.6.3 应用265

13.7 铱系统——第三代卫星通信系统265

13.7.1 服务266

13.7.2 卫星与轨道266

13.7.3 通信267

13.8 案例研究——ALOHANET267

第14章 局域网技术270

14.1 背景270

14.1.1 个人计算机LAN270

14.1.2 后备式网络和存储式网络271

14.1.4 骨干LAN272

14.1.3 高速的办公室网络272

14.1.5 工厂LAN273

14.2 局域网的配置273

14.2.1 分级局域网273

14.2.2 应用场景274

14.3 拓扑结构及传输介质275

14.3.1 拓扑结构275

14.3.2 拓扑结构的选择279

14.3.3 传输介质的选择279

14.3.4 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280

14.3.5 结构化布线280

14.4.1 局域网标准结构282

14.4 局域网标准282

14.4.2 逻辑链路控制层284

14.4.3 介质访问控制285

14.5 网桥286

14.6 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机287

14.6.1 集线器288

14.6.2 第二层交换机288

14.6.3 第三层交换机290

14.7 小结292

第15章 局域网系统294

15.1 高速局域网的出现294

15.2 以太网295

15.2.1 传统以太网296

15.2.2 快速以太网298

15.2.3 千兆以太网301

15.3 令牌环网303

15.3.1 介质访问控制303

15.3.2 IEEE 802.5传输介质选择305

15.4 光纤通道305

15.4.1 光纤通道的组成单元306

15.4.2 光纤通道协议结构307

15.4.3 光纤通道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308

15.5 无线局域网309

15.5.1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309

15.4.4 光纤通道的发展前景309

15.5.2 无线局域网的要求312

15.5.3 IEEE无线局域网标准313

15.6 案例研究——摇滚乐名人纪念馆和博物馆314

15.7 案例研究——利瓦伊·施特劳斯(Levi Strauss)316

15.8 小结319

第5部分 应用322

第16章 分布式应用系统322

16.1 电子邮件322

16.1.1 公用与专用电子邮件324

16.1.2 单机和多机电子邮件324

16.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326

16.1.4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MIME)330

16.2 电子数据交换(EDI)334

16.2.1 EDI标准336

16.2.2 EDI系统的组件338

16.2.3 第三方网络服务339

16.2.4 EDI—因特网集成340

16.3 企业应用集成(EAI)340

16.4 小结342

第17章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内联网计算344

17.1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的成长344

17.1.1 什么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345

17.1.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的发展348

17.2 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349

17.2.1 数据库应用350

17.2.2 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的分类351

17.2.3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353

17.3 中间件353

17.3.1 中间件结构354

17.3.2 消息传递356

17.3.3 远程过程调用(RPC)358

17.3.4 面向对象的机制359

17.4 内联网359

17.4.1 内联网Web360

17.4.2 其他的内联网技术362

17.5 外联网363

17.6 案例研究——威斯康星自然资源部364

17.7 案例研究——ING人寿保险公司366

17.8 小结367

第6部分 管理问题370

第18章 在因特网上做生意(电子商务)370

18.1 安全套接字层和传输层安全(SSL/TLS)370

18.2 电子支付系统371

18.2.1 在线支付系统的特征372

18.2.2 安全电子交易(SET)373

18.2.3 电子现金376

18.3 电子商务基础结构378

18.4 案例研究——佛罗里达经营管理业务部门382

18.5 案例研究——石王集团386

19.1 网络管理需求388

第19章 网络管理388

19.1.1 故障管理389

19.1.2 账户管理389

19.1.3 配置和名称管理390

19.1.4 性能管理390

19.1.5 安全管理391

19.2 网络管理系统391

19.2.1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391

19.2.2 IB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和NetView393

19.3 技术控制397

19.3.1 部件级技术控制398

19.3.2 网络技术控制系统398

19.4.1 部件级的性能监测400

19.4 性能监控400

19.4.2 网络监测系统402

19.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403

19.5.1 基本概念404

19.5.2 协议说明406

19.5.3 SNMPv2408

19.5.4 SNMPv3410

19.6 小结411

第20章 网络安全413

20.1 安全威胁414

20.1.1 被动攻击414

20.1.2 主动威胁415

20.2.1 传统加密417

20.2 加密方法417

20.2.2 公钥加密421

20.3 加密管理423

20.3.1 加密设备的位置423

20.3.2 密钥分发424

20.4 数字签名426

20.4.1 数字签名的使用427

20.4.2 公钥的鉴定428

20.5 网页安全428

20.5.1 网页的弱点428

20.5.2 怎样维护你的网站安全429

20.5.4 网页安全——公司的责任430

20.5.3 网络安全产品430

20.6 虚拟专用网和IPSec431

20.6.1 IPSec431

20.6.2 IPSec的应用431

20.6.3 IPSec的益处433

20.6.4 IPSec的功能433

20.6.5 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433

20.6.6 密钥管理434

20.6.7 IPSec与VPN435

20.7 案例研究——黑客就在我们身边435

20.8 小结438

A.2 标准和规则441

A.1 标准的重要性441

附录A 标准及制定标准的组织441

A.3 制定标准的组织442

A.3.1 因特网标准与因特网委员会442

A.3.2 国际标准化组织444

A.3.3 ITU电信标准化部门445

A.3.4 ATM论坛446

附录B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447

B.1 网络体系结构447

术语表451

缩略语460

参考文献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