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儒学比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外儒学比较研究
  • 张立文,李苏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0902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儒学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儒学的产生、发展与定型13

第一节 儒学生产的根源13

一、儒学的界说14

二、神道中的人道觉醒17

三、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22

第二节 儒学的创立23

一、孔子:仁学体系的诞生24

二、孟子:仁政理想的阐扬30

三、荀子:礼与法的融合34

四、《易传》:形而上的探讨38

五、《大学》、《中庸》:综合与总结40

第三节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43

一、百家综合的趋势43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5

三、纲常伦理的天命论证47

四、儒学的经学化50

第四节 儒学理论体系的完成与定型52

一、儒学与玄学53

二、儒学对佛教的批判与借鉴56

三、伦理本位的理论建构59

第五节 理学儒学的延传与分化63

一、绝对理派的超越63

二、主体理派的自觉66

三、客体理派的求实71

第二章 儒学的危机、演变与现代化78

一、历史巨变的冲击79

第一节 儒学的危机79

二、西方文化的挑战82

第二节 儒学的批判87

一、价值观念的批判88

二、思维方式的转型90

三、人道主义的兴起95

第三节 儒学的复兴101

一、伦理本位的弘扬102

二、新底形而上学107

三、析儒佛之违而会其通114

四、儒学思想的新开展120

第四节 儒学的现代发展126

一、儒学在现代中国大陆127

二、儒学在港台的发展130

三、现代新儒学的终结137

第三章 朝鲜儒学研究143

第一节 儒学思想在朝鲜的传播及其影响143

一、儒学在朝鲜的传播143

二、朝鲜儒学的发展144

三、儒学对朝鲜的影响148

第二节 中朝朱子学比较149

一、朝鲜朱子学的发展149

二、中朝朱子学的异同152

三、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156

第三节 中朝阳明学比较157

一、阳明学在朝鲜的传播发展157

二、中朝阳明学的异同160

三、阳明学对朝鲜的影响163

一、朝鲜气学的发展164

第四节 中朝气学之比较164

二、中朝气学之异同168

三、气学对朝鲜的影响173

第五节 中朝实学之比较175

一、朝鲜实学思想的发展175

二、中朝实学思想之异同177

三、实学思想对朝鲜的影响182

第六节 儒学与韩国现代化184

一、儒学是朝鲜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184

二、韩国儒学的现状186

三、儒学在韩国现代化中的作用188

第四章 日本儒学研究192

第一节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192

一、早期儒学的传入192

二、朱子学的兴盛196

三、阳明学的崛起198

第二节 中日早期儒学比较200

一、中国早期儒学的特征200

二、日本早期儒学的发展及其特征202

三、中日早期儒学之殊异205

第三节 中日朱子学比较206

一、客观经验理派207

二、主观道德理派212

三、中日朱子学之殊异214

第四节 中日阳明学比较217

一、熊泽阳明学217

二、佐藤、大盐阳明学219

三、幕末阳明学222

四、中日阳明学之殊异224

第五节 儒学与日本的现代化228

一、德川儒学与日本社会变革229

二、明治儒学与日本社会发展229

三、战后儒学与日本现代化231

第五章 东南亚儒学研究235

第一节 新加坡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35

一、新加坡儒学文化传统236

二、朝野共同倡兴儒学238

三、颇具特色的新加坡儒学241

第二节 泰国儒学的影响与研究246

一、泰中早期交往与儒学的传入247

二、泰国文化对儒学的吸收与融合249

三、泰国儒学研究及其特点252

第三节 印度儒学研究概况257

一、印中两国文化交往257

二、印度的儒学研究259

第六章 欧美儒学研究(上)262

一、“天”与“上帝”263

第一节 儒学最初印象263

二、太极·理·气266

第二节 儒学之无神论本质273

一、理的观念与上帝的观念274

二、理与上帝的思想实质276

三、对上帝的本性的辩驳278

第三节 理的至上性与完满性280

一、“理”与“上帝”之间的同一性281

二、破“原始物质说”282

三、生成的本原284

四、精神实体的秩序286

第四节 儒学的理性288

一、儒学之为理性的宗教288

二、儒学之自然法则290

三、儒学之政治伦理292

四、对专制政治理论的批判294

第五节 儒学的蔑视297

一、《易经》思想的感性特征298

二、儒学之为国家的宗教299

三、儒学之为道德学说302

四、儒学之本质303

第七章 欧美儒学研究(下)306

第一节 儒学的宗教伦理306

一、儒学作为一种宗教307

二、儒学的宗教取向309

三、儒教与新教311

第二节 儒学与科学315

一、儒学的人文主义316

二、儒学的怀疑主义318

三、儒学的有机主义321

第三节 儒学与意识形态325

一、儒学研究的视角325

二、儒学的治国之道327

三、儒学的人文主义330

第四节 儒学的自由主义传统334

一、黄宗义的启示335

二、儒学的自由主义传统337

三、关于自由主义的界定343

第五节 儒学第三期发展345

一、儒学传统与儒教中国346

二、文化认同349

三、儒学第三期的发展351

第六节 近世儒学伦理356

一、出世与入世的转折356

二、儒家近世伦理358

三、中国近世商人精神362

结束语365

后记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