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郑玄语言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玉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621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郑玄(127-200)-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郑玄语言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当前有关郑玄语言学的研究现状1
二 对郑玄的语言学进行专题研究的必要性3
三 本书的研究目标、重点和难点4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5
第一编 郑玄的训诂学研究9
第一章 郑玄对训诂的总体认识9
一 明确描述“训诂”1次9
二提到“诂训传”2次9
三 单独提及“诂”4次10
四 单独提及“训”11次10
第二章 郑玄的训诂原则12
一 以往学者提出的训诂原则13
二 郑玄笺注中体现出的现代训诂原则23
本章参考文献32
第三章 郑玄的训诂内容35
一 解释词义36
二 注音38
三 串讲文意(句、节、章意)38
四 分析句读39
五校勘文字40
六 阐述语法43
七说明修辞48
八诠释用典49
九叙事考史49
十记述地理51
十一发凡起例51
十二 阐发思想52
第四章 郑玄的训诂方法53
一据古训56
二 搜集排比用例基础上的归纳法58
三 审辨字形58
四 根据词义引申系列探求词义60
五 因声求义61
六 明避讳64
七考异文64
八审文例65
九 通语法71
十方言佐证72
十一异语求义法72
十二 名字求义法74
十三 文化求义法75
十四 声形合义法76
十五 同义词辨释法77
十六对比法77
十七 历史佐证法79
本章参考文献79
第五章 郑玄的训诂术语82
一 某,某也83
二 曰、为、谓之84
三 谓、言85
四 犹、亦87
五犹言、犹云90
六 变言、变……言90
七 之为言、之言91
八 貌、之貌94
九属(之属)、之别、之类95
十之称、之名97
十一辞、词、语助98
十二 读如、读若、谓若100
十三 读为、读曰103
十四 假借字105
十五 字之误106
十六声之误107
十七 当为、当作108
十八某与某音声相似(近)类术语110
十九其他类术语111
第六章 郑玄的训诂方式114
一 词训114
二 句训119
三 综合训释124
第二编 郑玄的文字学研究129
第一章 郑玄对汉字构形的研究129
一 郑玄的“象形字”观130
二郑玄的“会意字”观132
三 郑玄的“转注字”观133
四 郑玄的“处事字”观138
五 郑玄的“假借字”观139
六 郑玄的“谐声字”观140
本章参考文献144
第二章 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46
一 引言146
二 郑玄分析谐声字的全部材料14条147
三 对郑玄分析谐声字材料的总结153
四 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对后世形声字分析观念的影响155
本章参考文献157
第三章 郑玄从历时角度对字际关系的沟通——以《周礼注》为例159
一 “故书”类(共211例)163
二 “今书”类(共3例)164
三 “A,书或作B”类(共2例)164
本章参考文献169
第四章 郑玄从泛时角度对字际关系的沟通——以《周礼注》为例170
一 读如类171
二 读为类175
三 读曰类179
四 之言类180
五假借字类182
六 字之误类185
七 声之误类187
八 当为当作类术语188
九 某与某音声相似(近)类术语192
十 其他类术语194
本章参考文献198
第五章 郑玄对“正”“匹”字际关系的说明及其意义200
本章参考文献206
第六章 郑玄的“正”“匹”形近而误说与东晋时期有新兴量词“邊”说209
本章参考文献213
第三编 郑玄的语源学研究219
第一章 引言219
一 郑玄的语源学研究概观219
二 郑玄语源学观念的研究方法221
第二章 郑玄《毛诗笺》探源材料及形式223
一 明确体现郑玄探源意图的表述材料223
二用探求名源的专门术语“之言”“之为言”来说明事物、字词的名源225
三 使用一般释义形式的材料244
第三章 郑玄《毛诗笺》探源观念总结252
本编参考文献253
第四编 郑玄的语法学研究260
第一章 郑玄对词语的研究260
一 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260
二 对单音词、复音词的区分280
三 对词类活用的说明282
四 对词的兼类现象的关注285
五 对同义词连用现象的解释286
六 辨析同义词286
第二章 郑玄对短语的研究289
一 对复音词和复音组合(短语)的区分289
二对词语结构的理解293
第三章 郑玄对句子的研究300
一对句读的分析300
二 对句中语序的说明302
三 分析为主谓倒装句305
四 对被动句式的说明305
五 分析原文为判断句307
六 对原文修饰性成分的说明307
七 对原文兼语式的补充性说明308
八对疑问句的分析研究309
九对文献复句关系的说明311
十 对韵律句和语义句的区分315
十一对句中成分省略的分析317
第四章 郑玄对语段的研究318
第五章 郑玄对语篇的研究319
一有说明总结上文的319
二 有说明总领下文的319
三 有联系几个语段来理解的319
四 有结合几章的理解的320
第五编 郑玄的方言学研究323
第一章 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323
一郑玄对“方言”的总体认识324
二 郑玄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325
三 郑玄方言材料的获得途径333
四 郑玄的方言分区观念334
第二章 郑玄的方言研究体例341
一用“今”标明古今语言的对比341
二 某地名某为某类341
三 某地言某为某类342
四 某地语某为某类342
五 某地谓某为某类343
六 某,某地曰某类343
七 某读为某,某地语声之误也344
八 某读若(如)某地某某之某344
九 某地某某声相同、近,某作某,某地人声344
十 某地称某为某345
十一某地语助345
十二 某地命某曰某345
本编参考文献345
第六编 郑玄的修辞学研究350
第一章 郑玄在《毛诗笺》《三礼注》中已明确提出修辞术语类350
一兴350
二 比喻351
三 重言与复言352
四 互文356
五变言358
六独言360
七反言与反其言360
八 空省与详略361
九比较365
十共文366
第二章 《毛诗笺》《三礼注》中尚未明确总结的修辞术语类367
一借代367
二夸张368
三 委婉368
本编小结370
本编参考文献370
第七编 郑玄语言学研究之总体特点375
第一章 郑玄强调语言学研究的应用性375
一注释类375
二著作类375
第二章 郑玄重视语言学术语的建设377
一《论语》郑玄注使用的训诂术语377
二 《论语》郑玄注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分析384
三 小结387
本章参考文献387
第三章 郑玄重视语言的综合性研究389
第四章 郑玄重视语言(历时或共时)的比较研究390
一 郑玄从历时角度对字际关系的沟通390
二 郑玄对古今用词的对比391
三 郑玄对古今事物制度的对比392
四 郑玄对古今方言的对比392
第八编 郑玄的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一)——郑玄对以往语言学研究的继承、总结和发扬397
第一章 郑玄对《尔雅》语言学研究的继承情况397
一 郑玄对《尔雅》的明引情况398
二 郑玄对《尔雅》的暗引情况402
三 结语408
本章参考文献408
第二章 郑玄对《毛诗诂训传》语言学研究的继承410
一 郑玄对《毛传》训诂方式的继承411
二 郑玄对《毛传》训诂术语的继承420
三 郑玄对《毛传》训诂方法的继承426
四 郑玄对《毛传》语法观念的继承433
五 郑玄对《毛传》修辞观念的继承437
第三章 郑玄未引用西汉扬雄《方言》说441
第四章 郑玄对《说文解字》语言学研究的继承443
一 郑玄对许慎语言学研究的继承情况研究概观443
二 郑玄与许慎释义比较445
三 小结452
本章参考文献453
第五章 郑玄对杜子春、郑兴、郑众等人语言学研究的继承454
一 郑玄继承前人已有的沟通字际关系术语454
二 郑玄首创的沟通字际关系术语460
三 对郑玄沟通字际关系工作实践的总体评价461
本章参考文献466
第九编 郑玄的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二)——郑玄对其后语言学研究的影响471
第一章 郑玄对东汉同时期学者语言研究的影响471
一 郑玄与何休语言研究的观点分歧472
二 郑玄对东汉同时期其他学者语言研究的影响476
第二章 郑玄对东汉刘熙《释名》的启发481
一 郑玄与刘熙的学术渊源分析482
二 郑玄对刘熙训诂方法的影响482
三 郑玄对刘熙词语释义内容的影响485
四 郑玄对刘熙词语释义方式的影响491
本章参考文献493
第三章 郑玄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汉魏晋南北朝学者对郑玄训诂术语“谓若”的继承为例495
一东汉495
二三国·魏496
三 三国·吴496
四 晋代496
五 南朝·宋496
六 南朝·梁497
第四章 郑玄对唐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唐代学者对郑玄训诂术语“谓若”的继承为例498
第五章 郑玄对宋元明清时期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宋元明清学者对郑玄训诂术语“谓若”的继承为例501
一 南唐501
二 宋代501
三 金代502
四 元代502
五 明代502
六 清代502
第六章 郑玄对清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引郑玄注为例503
一 段注引用郑玄《周易注》32条503
二 段注引用郑玄《尚书注》46条503
三 段注引用郑玄《毛诗笺》204条504
四 段注引用郑玄《周礼注》496条504
五 段注引用郑玄《仪礼注》259条504
六段注引用郑玄《礼记注》218条505
七 段注引用郑玄《论语注》9条505
八段注引用郑玄《毛诗谱》4条505
第七章 郑玄对后世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郑学”名称的历代变迁为例507
一 郑学的专称508
二 郑学与他学的并称513
附录 关于郑玄的语言学研究资料索引516
后记537
热门推荐
- 2742537.html
- 1542077.html
- 3571542.html
- 1736225.html
- 1318570.html
- 3621365.html
- 2000170.html
- 3764176.html
- 593991.html
- 75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8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3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6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7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1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7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