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
  • 徐祥民,胡世凯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622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2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朝的法律制度2

一、中国法的起源2

二、夏朝的法制制度6

第二节 商朝的法制制度6

一、神权政治与法制9

二、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10

三、商朝的刑罚制度12

四、商朝的司法、审判制度15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17

一、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17

二、宗法制、礼与刑19

三、西周法律的主要内容23

四、西周的司法、审判制度29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32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32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35

一、春秋时期的法律形式35

二、春秋时期的刑罚制度37

第三节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37

一、郑、晋等国的制刑活动38

二、铸刑书、刑鼎引起的争议40

三、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42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44

第一节 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44

一、缘法而治,保证法的实施45

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46

三、赏罚必于民心47

四、行刑重其轻者49

一、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50

第二节 李悝《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50

二、《法经》的主要内容51

三、《法经》的特点53

第三节 商鞅对法制的改革54

一、改法为律,扩充法律的内容55

二、用赏罚手段推行农战政策56

三、剥夺旧贵族的特权57

四、明法重刑,奖励告奸58

第四节 各诸侯国法律制度的变化60

一、法律内容的变化61

二、司法制度的变化62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65

第一节 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65

一、以法为本,严刑峻罚66

二、君主独断,法自君出67

三、法令由一统,民以吏为师67

第二节 秦朝的立法概况68

四、治道运行,皆有法式68

一、立法活动69

二、法律形式70

三、《睡虎地秦墓竹简》71

第三节 秦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73

一、保护封建政权、严厉镇压侵犯皇权和封建国家的行为73

二、保护封建国家和个人的财产权75

三、调整经济关系,保证农、林、牧、渔及手工业的发展76

四、赏功罚过,保证统一战争的胜利78

五、加强吏治,充分发挥国家机器的统治效能79

第四节 秦朝的刑罚制度80

一、刑罚的种类80

二、定罪量刑的原则84

第五节 秦朝的司法监察制度85

一、司法机构86

二、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87

三、监察制度88

第五章 两汉时期的法律制度92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立法概况92

一、两汉的立法活动92

二、两汉的法律形式94

第二节 汉朝初年的法制改革99

一、汉初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99

二、“除秦苛法”100

三、刑罚改革及其意义101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104

一、司法机构104

二、诉讼审判制度107

三、监察制度110

第四节 汉代法制的儒家化特点114

一、养老励亲的立法原则114

二、引经决狱的审判制度116

三、哀矜罪囚的狱政制度和行刑原则118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122

第一节 立法概况122

一、三国时期的立法概况122

二、两晋时期的立法概况123

三、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125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126

一、首创“八议”、“官当”制,使特权制度法典化127

二、五服制度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127

三、确立“重罪十条”128

四、刑罚制度的改革进步129

五、法律形式、立法体例的发展和法律概念的规范化132

第三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134

一、司法机构134

二、审判制度135

三、“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137

一、《开皇律》的制定及其主要成就139

第一节 隋朝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139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139

二、隋朝法制建设的得失141

第二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143

一、唐初统治者的立法思想143

二、唐朝律典的编纂与修订145

三、唐代的法律形式148

第三节 唐律的基本内容150

一、《名例律》所规定的主要制度150

二、《卫禁律》等11篇释义156

三、唐律的基本内容158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地位168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168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171

第五节 唐朝的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172

一、司法监察机构172

二、诉讼审判制度174

三、监狱管理制度176

第八章 宋朝的法律制度180

第一节 宋朝的立法概况180

一、《宋刑统》的制定及其历史地位180

二、宋代的编敕及其在宋代法制建设中的作用183

第二节 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186

一、“重法地法”的制定186

二、刑罚制度的变化187

三、民事、经济立法的发展189

第三节 宋朝的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191

一、司法审判机关191

二、法官选拔制度192

三、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创新193

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197

第一节 元朝的立法概况197

一、蒙古国的立法活动197

二、建元后的立法活动199

一、确认民族不平等200

第二节 元朝法律内容的特点200

二、规定僧侣、贵族的特权地位202

三、保留蒙古族的旧习俗和法律制度203

第三节 元朝的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207

一、中央司法监察机关的多元化207

二、行省制的确立与地方司法监察机关的发展209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211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216

第一节 明朝的立法概况216

一、立法指导思想216

二、《大明律》的制定218

三、《大诰》的颁布220

四、例的删修220

五、《大明会典》的编纂221

一、一般刑事法律内容的变化222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222

二、加强吏治在法律上的反映225

三、民事法律的发展226

四、经济法律的发展227

五、行政管理法律的发展229

第三节 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231

一、司法监察机关体系231

二、会审制度233

三、厂卫机构的“司法”活动234

第十一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236

第一节 清朝的立法概况236

一、《大清律例》的制定与律例合编体例的固定化237

二、会典和则例的编修239

三、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的制定240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主要特点241

一、加重对反逆强盗罪的处罚241

二、确认旗人的特权地位243

三、限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244

四、进一步与儒家思想结合248

第三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249

一、司法机关249

二、审判制度251

三、诉讼制度252

第十二章 清朝末年的法律制度255

第一节 预备立宪255

一、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255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256

三、《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262

第二节 修订法律264

一、修律的组织和程序264

二、修律的主要活动265

三、清末修律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270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治外法权对我国独立完整司法权的破坏271

第三节 司法制度271

二、司法机关的调整273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274

第十三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278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的创建278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79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80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285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286

一、军事法令286

二、行政法令286

三、经济法令287

四、民权保护法令288

五、文化教育法令289

六、社会改革法令289

二、司法改革措施291

一、司法机关和审判机关291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291

第十四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295

第一节 立法概况295

一、立法机关295

二、主要立法活动298

三、立法特点305

第二节 制宪活动308

一、《天坛宪草》的拟订308

二、《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310

三、“贿选宪法”的产生312

第三节 司法制度313

一、司法机关313

二、司法制度的特点315

第一节 立法概况及六法体系的建立318

一、立法体制318

第十五章 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制度318

二、立法阶段320

三、立法体系的形成321

第二节 六法的主要内容322

一、宪法322

二、民法328

三、刑法332

四、民事诉讼法335

五、刑事诉讼法336

六、行政法338

第三节 司法制度339

一、司法机构339

二、特务组织行使司法权340

第十六章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44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立法成就344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44

二、土地立法347

三、婚姻立法349

四、劳动立法350

五、刑事立法351

第二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354

一、司法机关354

二、诉讼审判制度355

三、监所制度356

第十七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60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和对立法的调整360

一、施政纲领360

二、人权保障立法362

三、土地立法的调整364

四、劳动立法的调整366

五、刑事立法的调整367

第二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原则369

一、司法机关体系369

三、诉讼原则及方式370

二、审判制度370

四、狱政制度371

五、人民调解制度372

第十八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377

第一节 宪法原则的确立和主要法律文件的发布377

一、《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77

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378

三、“婚姻条例”381

四、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382

第二节 司法制度383

一、人民法院的建立383

二、司法原则的确立384

三、诉讼制度的发展385

四、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386

五、狱政建设和劳动改造制度的发展388

后记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