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尺度丘陵山区耕地演变机理及预警系统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国松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55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丘陵地-耕地-演变-研究-湖北省-丘陵地-耕地-预警系统-研究-湖北省-丘陵地-耕地-预警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尺度丘陵山区耕地演变机理及预警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耕地的概念1
研究的背景1
研究的意义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8
国外研究动态8
国内研究动态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路线13
研究方法13
技术路线13
第四节 本书组织结构16
第二章 耕地演变的理论基础18
第一节 耕地演变的历史18
采猎文明时期的耕地19
农业文明时期的耕地19
工业文明时期的耕地21
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耕地23
第二节 耕地演变的理论基础24
区位理论24
经济学原理27
可持续发展理论33
本章小结38
第三章 现代技术在耕地演变研究中的应用39
第一节 GIS在耕地演变研究中的应用39
GIS的概念及应用39
GIS在耕地演变研究中的应用42
第二节 RS、GPS技术在耕地变化研究中的应用46
RS、GPS的概念及其应用4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研究进展47
RS、GPS在耕地演变研究中的应用49
现代技术在耕地变化研究中的特点51
本章小结51
第四章 多尺度耕地资源的演变驱动机理研究53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54
研究区域的选择54
基本概况55
自然条件56
社会经济条件59
资源概况62
第二节 多尺度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演变时空分析64
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概况64
多尺度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演变时空分析66
不同尺度耕地演变的机理比较98
第三节 小尺度耕地演变机理区域差异研究99
各个乡镇耕地变化的差异99
各个乡镇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分析101
结论104
本章小结105
第五章 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106
第一节 耕地可持续利用与LUCC研究106
可持续发展与耕地利用106
耕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110
第二节 粮食安全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113
粮食安全的概念113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粮食安全115
第三节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基础116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内容116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117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研究119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基础122
第四节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137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137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141
第五节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实证分析143
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143
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143
结果分析146
建议与对策147
本章小结149
第六章 耕地预警模型与预警系统初步设计研究151
第一节 我国耕地资源变化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151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151
耕地资源流失与粮食安全的矛盾153
第二节 最小耕地面积与耕地的压力指数158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概念158
耕地压力指数159
实例分析161
建议171
第三节 耕地预警系统概述172
预警的概念和内涵172
预警的起源和发展174
耕地预警的分类176
耕地预警特点和功能179
耕地预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流程181
第四节 动态耕地预警模型建立183
耕地等级的划分18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时监测189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预警分析190
警情分析和调控措施192
案例分析及讨论194
第五节 咸宁市耕地预警系统的初步设计197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198
系统目标、功能及性能设计199
系统结构设计200
预警系统安全和保密设计204
本章小结20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206
第一节 全书总结206
全书总结206
主要创新点209
第二节 研究展望211
参考文献213
后记230
热门推荐
- 2190527.html
- 1884149.html
- 2686249.html
- 2531780.html
- 1326592.html
- 1184058.html
- 3457340.html
- 3745890.html
- 362871.html
- 1101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6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1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8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8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8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6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5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