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江教育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印江教育志
  • 《印江教育志》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印江教育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印江教育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官学 书院 私塾19

第一节 官学19

社学19

县学19

第二节 书院21

龙津书院22

正本书院23

育才书院23

第三节 私塾24

义学24

私塾25

附:科举制度30

第二章 幼儿教育33

第一节 发展概况33

第二节 教学39

班级的编制和教师的配备39

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40

幼儿游戏活动41

幼儿园学科教学法43

附:1989年幼儿园基本情况表45

部分幼儿园简介45

第三章 小学教育49

第一节 发展概况49

清末的小学教育49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小学教育59

第二节 学制67

清末的小学学制67

民国时期的小学学制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小学学制68

第三节 教学70

教学计划71

教学内容81

教学方法83

教学研究86

教研机构及教学活动86

教学实验90

第二课堂93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96

教育内容96

学生中的群众组织104

第五节 体育 卫生109

清末的小学体育109

民国时期的小学体育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小学体育、卫生工作110

附:印江镇二小体育教学活动简介114

第六节 成绩考核116

明、清时期的成绩考核116

民国时期对小学生的成绩考核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小学生的成绩考核117

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9年小学基本情况表119

区(镇)小学简介133

第四章 中学教育149

第一节 发展概况149

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中学教育150

第二节 学制158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学学制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中学学制159

第三节 教学161

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161

教研机构与教研活动167

教学改革16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171

清末、民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172

第五节 体育 卫生178

体育活动及竞赛178

卫生保健179

第六节 成绩考核180

第七节 招生182

第八节 学籍管理188

附:1989年普通中学基本情况表190

县、区中学简介191

第五章 职业教育206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6

第二节 各种职业学校211

师范学校211

农业中学216

其他职业技术学校217

附:1989年农职业学校基本情况表221

新寨农中、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简介221

第六章 成人教育2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224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225

民国时期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29

第三节 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习239

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习班239

广播电视大学242

高(中)等教育自学考试242

第七章 教师243

第一节 师资发展概况243

第二节 教师的编制251

清末及民国时期教师的编制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教师的编制252

第三节 教师的任用、管理与考核257

民国时期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59

第四节 教师的合格要求及培训提高265

民国时期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68

第五节 教师的待遇272

教师的政治待遇272

教师的经济待遇289

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人民政府历次表彰文件304

第八章 教育经费及学校设施314

第一节 教育经费314

清代314

民国时期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320

第二节 校舍327

明、清时期327

民国时期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328

第三节 设备333

第四节 集资办学及勤工俭学338

集资办学338

勤工俭学339

第九章 教育行政与党群组织343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343

县级教育行政343

区(乡)级教育行政组织351

学校行政组织352

第二节 教育系统的党团组织354

中国国民党354

中国共产党354

三青团357

共青团358

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群众组织359

教育会359

教育工会359

教工代表大会363

国民教育研究会363

教育学会363

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364

第十章 教育成果366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教育成果36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成果37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教育成果373

第十一章 教育人物383

第一节 人物传略383

第二节 人物简介395

教育大事记405

1985年以来重要文件辑录466

编后5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