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和演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和演进
  • 彭木根,王文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238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码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和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TD-SCDMA标准化和技术演进1

1.1 TD-SCDMA增强技术2

1.1.1 单频点技术2

1.1.2 N频点技术3

1.2 TD-SCDMA短期演进4

1.2.1 单载波HSPA技术4

1.2.2 多载波技术5

1.2.3 TD-SCDMA和BWA的融合5

1.3 TD-SCDMA中期演进6

1.3.1 多天线技术7

1.3.2 其他先进技术8

1.4 TD-SCDMA长期演进8

1.4.1 接入网对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支撑8

1.4.2 对 VoIP业务的支撑9

1.4.3 网络结构的演进10

1.4.4 HSPA+与LTE的关系11

1.5 TD-SCDMA向IMT-Advanced演进11

1.5.1 TD-CDM-OFDM方案12

1.5.2 CS-OFDMA方案14

1.5.3 交织多址15

1.6 移动WiMAX向IMT-Advanced演进17

1.6.1 IEEE 802.16m标准17

1.6.2 移动WiMAX向IMT-Advanced演进19

参考文献20

第2章 TD-SCDMA多频点方案22

2.1 多频点原理22

2.1.1 多频点帧结构设计22

2.1.2 多频点基站的实现24

2.1.3 TD-SCDMA多频点测量25

2.2 TD-SCDMA多频点复用26

2.2.1 同频组网27

2.2.2 异频组网27

2.2.3 混合组网29

2.3 TD-SCDMA多频点配置分析30

2.3.1 公共信道的碰撞概率理论分析30

2.3.2 不考虑随机接入失败后重试的仿真分析31

2.3.3 考虑随机接入失败后重试的仿真分析34

2.4 TD-SCDMA多频点性能36

2.4.1 小区频率配置36

2.4.2 频率复用因子为1时的仿真结果37

2.4.3 频率复用因子为3时的仿真结果39

参考文献40

第3章 TD-SCDMA HSDPA协议41

3.1 HSDPA物理层协议41

3.1.1 HS-PDSCH物理信道41

3.1.2 HS-DSCH传输信道44

3.1.3 HS-DSCH共享控制信道50

3.1.4 HS-DSCH共享信息信道52

3.1.5 HS-DSCH过程54

3.2 HSDPA MAC层协议56

3.2.1 MAC结构56

3.2.2 对等层通信机制64

3.2.3 HS-DSCH 收发控制67

3.3 HSDPA Iub协议规范71

3.3.1 用户平面数据流过程72

3.3.2 HS-DSCH信道帧结构73

3.3.3 控制帧结构74

3.4 HSDPA RRC层协议75

3.4.1 移动性管理75

3.4.2 信道类型切换78

3.4.3 HSDPA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78

参考文献79

第4章 HSDPA关键技术和性能评估80

4.1 TD-SCDMA HSDPA关键技术80

4.1.1 自适应编码与调制81

4.1.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83

4.1.3 快速分组调度87

4.2 HSDPA链路性能评估87

4.2.1 性能评估指标88

4.2.2 重排技术88

4.2.3 高斯信道下HSDPA链路仿真性能89

4.2.4 瑞利信道下无重排时不同AMC的链路仿真性能90

4.2.5 瑞利信道下无重排时不同HARQ的链路仿真性能92

4.2.6 64QAM比特重排分析95

4.3 HSDPA系统性能评估100

4.3.1 自适应编码与调制100

4.3.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102

4.4 TD-SCDMA HSDPA系统调度算法106

4.4.1 调度算法原理106

4.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对比110

参考文献115

第5章 TD-SCDMA多载波HSDPA技术116

5.1 多载波HSDPA总体方案116

5.1.1 UTRAN侧协议设计117

5.1.2 UE侧设计119

5.1.3 多载波HSDPA技术方案的原则120

5.2 多载波HSDPA协议修改121

5.2.1 物理层协议修改122

5.2.2 MAC层协议修改122

5.2.3 多载波HSDPA RRC层协议124

5.2.4 多载波HSDPA Iub协议127

5.3 多载波HSDPA空口性能研究128

5.3.1 调度算法原理128

5.3.2 满业务下系统性能129

5.3.3 实际业务模型下的系统性能135

参考文献139

第6章 TD-SCDMA HSUPA技术140

6.1 HSUPA无线网络协议结构141

6.1.1 协议框架141

6.1.2 传输信道141

6.2 TD-SCDMA HSUPA物理层结构142

6.2.1 时隙结构143

6.2.2 物理层模型146

6.3 TD-SCDMA HSUPA MAC层结构147

6.3.1 UE侧MAC结构148

6.3.2 UTRAN侧MAC结构149

6.3.3 MAC层数据传输150

6.3.4 MAC层调度管理157

6.4 TD-SCDMA HSUPA关键技术165

6.4.1 混合自动重传机制165

6.4.2 基于Node B的快速上行调度机制167

6.4.3 功率分配173

6.4.4 功率控制176

6.4.5 速率控制178

6.5 移动性管理180

6.6 无线资源管理181

6.6.1 优先级配置181

6.6.2 准入控制181

6.6.3 拥塞控制182

6.6.4 负荷控制182

6.6.5 动态无线承载控制182

6.7 TD-SCDMA HSUPA系统性能183

6.7.1 无线链路性能指标183

6.7.2 Node B快速调度185

6.7.3 E-TFC选择187

6.7.4 HARQ187

参考文献188

第7章 TD-SCDMA HSPA演进189

7.1 HSPA+协议架构190

7.1.1 当前R6版本的系统架构190

7.1.2 HSPA+网络结构演进190

7.1.3 支持软切换的HSPA+协议架构196

7.1.4 与以前版本UTRAN之间工作方式架构197

7.1.5 上行宏分集合并198

7.2 HSPA+MAC层协议改进199

7.3 HSPA+关键技术200

7.3.1 MIMO技术200

7.3.2 分组数据业务用户的持续连接208

7.3.3 下行链路采用更高的调制方式64QAM212

7.3.4 上行链路采用更高的调制方式16QAM212

7.3.5 层2改进213

7.3.6 增强的Cell FACH213

7.3.7 干扰消除213

参考文献214

第8章 TD-SCDMA LTE技术215

8.1 3G LTE概述215

8.1.1 3G LTE的需求指标216

8.1.2 TDD和FDD模式217

8.1.3 LTE主要技术提案217

8.2 3G LTE网络架构218

8.2.1 协议接口219

8.2.2 简化的SAE架构219

8.3 3G LTE协议架构220

8.3.1 总体描述220

8.3.2 物理层功能及服务222

8.3.3 层2功能及服务223

8.3.4 RRC层226

8.3.5 非接入层控制协议226

8.4 3G LTE物理层227

8.4.1 双工方式和帧结构227

8.4.2 基本传输和多址技术229

8.4.3 基本参数设计233

8.4.4 下行复用和参考符号结构234

8.4.5 上行复用和参考符号结构236

8.4.6 控制信令设计237

8.4.7 调制和编码240

8.4.8 多天线技术240

8.5 3G LTE物理层性能评估244

8.5.1 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244

8.5.2 延迟分析245

8.5.3 覆盖247

8.5.4 移动性247

8.5.5 网络同步248

8.5.6 MBMS248

8.5.7 复杂度248

8.6 3G LTE物理层处理过程248

8.6.1 小区搜索248

8.6.2 上行随机接入250

8.6.3 同步机制251

8.6.4 功率控制251

8.6.5 链路自适应252

8.6.6 分组调度机制253

8.6.7 MBMS业务支撑254

8.7 3G LTE先进技术254

8.7.1 OFDM系统的MIMO分集和复用255

8.7.2 OFDM系统的波束赋形技术259

8.7.3 下行干扰消除技术261

8.7.4 上行干扰消除技术263

参考文献264

第9章 IMT-Advanced移动通信系统265

9.1 IMT-Advanced概述265

9.1.1 场景概述265

9.1.2 性能指标266

9.1.3 关键机制269

9.1.4 频率方案274

9.2 IMT-Advanced空中接口协议参考模型276

9.2.1 物理层276

9.2.2 媒体接入控制层278

9.2.3 无线链路控制283

9.2.4 无线资源管理283

9.3 MIMO-OFDM机制283

9.3.1 MIMO-OFDM基本原理284

9.3.2 MIMO-OFDM系统资源调度286

9.4 IMT-Advanced系统先进技术289

9.4.1 无线中继技术290

9.4.2 网络协同技术292

9.4.3 信道编码技术298

9.4.4 协同编码技术301

9.4.5 MIMO天线技术305

9.4.6 端到端的QoS保证307

参考文献309

第10章 TD-SCDMA多媒体广播系统311

10.1 TD-MBMS系统网络架构312

10.1.1 网络参考模型与参考点313

10.1.2 TD-MBMS基本业务功能314

10.1.3 同步方式317

10.1.4 组网方式317

10.1.5 业务流程318

10.2 TD-MBMS无线空中接口协议组成319

10.2.1 TD-MBMS协议架构320

10.2.2 TD-MBMS空中Uu接口要求321

10.2.3 协议结构322

10.3 TD-MBMS媒体接入控制层机制323

10.3.1 UTRAN侧MAC-c/sh/m结构324

10.3.2 UE侧的MAC-c/sh/m结构324

10.3.3 信道结构324

10.3.4 MAC层和无线链路控制层326

10.3.5 MAC层和无线资源控制层327

10.4 TD-MBMS管理机制327

10.4.1 关键信息使用周期发送327

10.4.2 UE的移动性操作328

10.4.3 UE的无线资源管理328

10.5 TD-MBMS空中接口技术329

10.5.1 增强的时隙结构329

10.5.2 宏分集合并332

10.5.3 UE移动性的支持333

10.5.4 UE业务并发的支持333

10.5.5 TD-MBMS性能评估333

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