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理学导论
  • 张朝,李天思,孙宏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7215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1.1.1个体的心理现象2

1.1.2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5

1.1.3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5

1.2心理学的性质、门类和任务6

1.2.1心理学的性质6

1.2.2心理学的门类7

1.2.3心理学的任务11

1.3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2

1.3.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2

1.3.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13

1.3.3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16

1.3.4心理学的未来21

1.4心理学研究方法23

1.4.1研究原则23

1.4.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4

1.5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28

1.5.1理论意义29

1.5.2实践意义29

复习思考题30

参考文献30

第2章 科学的心理观32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32

2.1.1唯心主义的心理观32

2.1.2唯物主义的心理观33

2.2心理是脑的机能33

2.2.1脑是心理的器官34

2.2.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34

2.2.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41

2.2.4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43

2.2.5内分泌系统46

2.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8

2.3.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48

2.3.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49

2.3.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49

复习思考题52

参考文献52

第3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4

3.1个性的概述54

3.1.1个性的一般概念54

3.1.2个性的基本特征56

3.1.3个性的心理结构56

3.1.4个性的形成与发展57

3.2需要60

3.2.1需要的概念60

3.2.2需要的种类61

3.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61

3.2.4其他有关需要的理论66

3.3动机67

3.3.1动机概述67

3.3.2需要、诱因与动机68

3.3.3动机的种类70

3.3.4动机的冲突与解决71

3.4动机理论及应用72

3.4.1成就动机理论及应用72

3.4.2归因理论及应用75

3.4.3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应用79

3.5学习动机80

3.5.1学习动机的概念80

3.5.2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80

3.5.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81

复习思考题86

参考文献86

第4章 气质87

4.1气质的概述87

4.1.1什么是气质87

4.1.2气质的学说88

4.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92

4.2气质类型及测量93

4.2.1气质的心理特征及气质类型93

4.2.2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96

4.2.3气质的测量98

4.2.4气质类型的分布调查101

4.3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02

4.3.1气质对能力的影响102

4.3.2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103

4.3.3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104

4.3.4气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105

4.3.5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105

复习思考题107

参考文献107

第5章 性格108

5.1性格的概述108

5.1.1性格的概念108

5.1.2性格的结构特征109

5.1.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10

5.2性格理论111

5.2.1性格的类型理论112

5.2.2性格的特质理论116

5.3性格的形成与发展119

5.3.1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生物学因素119

5.3.2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家庭因素121

5.3.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学校教育因素126

5.3.4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27

5.3.5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个体主观因素128

5.4了解性格的方法129

5.4.1行为观察法129

5.4.2自然实验法130

5.4.3自陈量表法131

5.4.4投射测验133

复习思考题135

参考文献135

第6章 能力137

6.1能力概述137

6.1.1能力的概念137

6.1.2能力与相关概念辨析138

6.1.3能力的种类139

6.2能力结构的理论140

6.2.1能力的因素理论140

6.2.2能力的结构理论143

6.2.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145

6.3能力的发展148

6.3.1能力的发展趋势148

6.3.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51

6.4能力的个别差异155

6.4.1能力的类型差异155

6.4.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156

6.4.3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158

6.5智力测验160

6.5.1智力测验概述160

6.5.2科学运用智力测验165

复习思考题166

参考文献167

第7章 情绪与情感168

7.1情绪与情感概述168

7.1.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168

7.1.2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170

7.1.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73

7.1.4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173

7.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175

7.2.1基本情绪175

7.2.2与他人有关的情绪177

7.2.3与自我有关的情绪177

7.2.4情绪状态178

7.2.5社会情感180

7.3常见情绪问题分析与情绪的调控181

7.3.1情绪智力181

7.3.2常见情绪问题分析183

7.3.3情绪的调控189

复习思考题192

参考文献193

第8章 意志194

8.1意志概述194

8.1.1意志的概念194

8.1.2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196

8.2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197

8.2.1采取决定阶段197

8.2.2执行决定阶段198

8.2.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200

8.3意志品质及其培养204

8.3.1意志品质及其培养204

8.3.2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206

复习思考题209

参考文献209

第9章 意识与注意210

9.1意识210

9.1.1意识的基本概念210

9.1.2意识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变化212

9.1.3无意识213

9.1.4自我意识及其形成213

9.2注意的概述216

9.2.1注意的基本概念216

9.2.2注意的功能218

9.2.3注意的外部表现218

9.2.4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219

9.3注意的种类220

9.3.1无意注意221

9.3.2有意注意222

9.3.3有意后注意223

9.3.4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的关系223

9.4注意的品质224

9.4.1注意的范围224

9.4.2注意的稳定性225

9.4.3注意的分配227

9.4.4注意的转移228

9.5注意规律与教学229

9.5.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29

9.5.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30

9.5.3巧妙地利用几种注意交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231

9.5.4避免与控制分心231

复习思考题233

参考文献233

第10章 感觉和知觉235

10.1感觉和知觉的概述235

10.1.1感觉和知觉235

10.1.2感觉与知觉的分类237

10.2感觉和知觉的规律243

10.2.1感觉的基本规律243

10.2.2知觉的特征248

10.3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253

10.3.1观察及有效观察的条件253

10.3.2观察力的培养255

10.3.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256

复习思考题258

参考文献258

第11章 记忆260

11.1记忆概述260

11.1.1什么是记忆260

11.1.2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263

11.1.3记忆的分类264

11.2识记269

11.2.1识记269

11.2.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69

11.2.3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70

11.3保持和遗忘271

11.3.1保持271

11.3.2遗忘及其特点273

11.3.3遗忘的原因278

11.3.4复习279

11.4再认和回忆282

11.4.1再认282

11.4.2回忆283

11.4.3再认和回忆的关系284

11.4.4影响回忆的因素284

11.5记忆的品质286

11.5.1记忆的敏捷性286

11.5.2记忆的持久性286

11.5.3记忆的准确性287

11.5.4记忆的准备性287

复习思考题287

参考文献288

第12章 思维289

12.1思维概述289

12.1.1什么是思维289

12.1.2思维的种类290

12.1.3思维与语言293

12.1.4思维的生理机制295

12.2思维的过程和形式295

12.2.1思维的心智操作295

12.2.2思维的形式297

12.3问题解决299

12.3.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99

12.3.2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300

12.4想象概述303

12.4.1什么是想象303

12.4.2想象的种类303

12.5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06

12.5.1思维的品质306

12.5.2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307

复习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1

第13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312

13.1心理健康概述312

13.1.1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312

13.1.2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314

13.1.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16

13.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及方法317

13.2.1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317

13.2.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319

13.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328

13.3.1学习心理问题与辅导328

13.3.2个性问题与辅导331

13.3.3人际交往问题与辅导336

复习思考题342

参考文献343

第14章 学与教的心理学344

14.1学习心理344

14.1.1学习心理概述344

14.1.2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345

14.1.3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352

14.2教学心理354

14.2.1教学心理概述354

14.2.2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355

14.2.3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与优化360

复习思考题363

参考文献363

附录A心理效应364

A.1罗森塔尔效应:真诚期待364

A.2“破窗理论”与细节暗示365

A.3鲇鱼效应——适时的压力会成为动力367

A.4同体效应368

A.5摩西奶奶效应368

A.6瓦拉赫效应368

A.7蝴蝶效应369

A.8配套效应——给孩子合适的“睡袍”370

A.9齐加尼克效应371

A.10超限效应371

A.11过度理由效应372

A.12苏东坡效应372

A.13瓦伦达心态373

A.14暗示效应373

A.15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374

A.16得寸进尺效应375

A.17沉锚效应375

A.18巴奴姆效应376

A.19林格尔曼效应376

A.20名片效应377

A.21马太效应377

A.22共生效应378

A.23责任分散效应378

A.24触摸的心理效应379

A.25霍桑效应379

附录B心理测验380

B.1症状自评量表(SCL-90)380

B.2A型行为问卷383

B.3气质类型问卷385

B.4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387

B.5内外向性格类型测定390

B.6个性成熟度测验391

B.7创造力测验397

B.8职业适应性测验401

B.9焦虑自评量表(SAS)411

B.10抑郁自评量表(SDS)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