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法学
  • 罗豪才,湛中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4705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中国-电视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2

一、行政2

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6

三、行政法的概念11

四、行政法的渊源12

五、行政法的分类15

六、行政法的特点17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19

一、行政法律关系20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26

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31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31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32

三、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34

四、本书的体系安排37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2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43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43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44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45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45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50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55

四、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原则56

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61

第三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61

第一节 行政法主体的概念62

一、行政法主体的含义62

二、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64

三、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机关65

四、行政法主体与公务员66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67

一、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67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68

三、公务员法71

第四章 行政主体84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85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85

二、行政主体资格86

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88

第二节 行政机关90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90

二、行政机关的分类92

三、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95

四、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98

五、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100

第三节 其他行政主体105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105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05

三、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109

第五章 行政相对人114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115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115

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116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118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18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121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行为122

一、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22

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种类124

三、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内容和效力126

第三编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上)第六章 行政行为概述131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32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132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33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137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137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139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143

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143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144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146

四、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147

五、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148

六、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148

七、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149

八、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150

九、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151

十、自为行为、授权行为与委托行为152

第七章 行政程序159

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概念160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分类161

第三节 现代行政程序的产生与发展163

第四节 规范和控制行政程序的意义165

第五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66

一、程序法定原则167

二、公开原则168

三、程序公正原则168

四、相对人参与原则169

五、效率原则169

第六节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170

一、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专家咨询制度171

二、行政评价制度174

三、行政信息公开制度175

四、职能分离制度178

五、行政协议、协商合作制度179

六、行政听证制度182

七、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184

八、不单方接触制度186

九、回避制度186

十、时效制度188

第八章 抽象行政行为193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194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94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类型195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96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198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征198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201

三、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205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207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210

六、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18

第三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220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220

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223

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225

四、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序226

五、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227

第九章 具体行政行为232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33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234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235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240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变更、无效、撤销与废止241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变更242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243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244

四、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246

第四编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下)第十章 行政征收249

第一节 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250

第二节 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251

一、行政征收的内容251

二、行政征收的分类252

第三节 行政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53

第四节 行政征收的方式与程序255

一、行政征收的方式255

二、行政征收的程序255

第五节 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行政征收制度256

第十一章 行政给付259

第一节 行政给付的概述260

一、行政给付的概念260

二、行政给付的特征260

三、行政给付的作用261

第二节 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262

一、行政给付的内容262

二、行政给付的形式262

第三节 行政给付的程序263

第十二章 行政命令266

第一节 行政命令的概念与特征267

第二节 行政命令的分类268

一、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269

二、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区别和联系270

第三节 行政命令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71

第十三章 行政指导273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274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275

二、行政指导的特征276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分类277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意义与作用279

一、行政指导的意义279

二、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279

第四节 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281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281

二、我国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定与行政实践283

三、构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对策和建议285

第十四章 行政许可292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293

一、行政许可的含义293

二、行政许可的性质295

三、行政许可的作用297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范围298

一、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298

二、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299

三、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300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301

一、行政许可设定的基本理论问题301

二、我国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303

第四节 行政许可机关(主体)及其权限304

一、行政许可主体的含义304

二、行政许可主体的种类306

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程序309

一、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309

二、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312

三、特别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关系316

第十五章 行政监督检查319

第一节 行政监督检查概述320

一、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320

二、行政监督检查的特征321

三、行政监督检查的分类322

四、行政监督检查的作用323

第二节 行政监督检查的方法324

一、检查324

二、调阅审查325

三、调查325

四、查验325

五、检验326

六、鉴定326

七、勘验326

八、登记326

九、统计327

十、听取汇报327

第三节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327

一、监督检查立项阶段327

二、监督检查阶段328

三、监督检查处理阶段328

第十六章 行政处罚331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332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332

二、行政处罚与相关法律概念的区别333

三、行政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系335

四、行政处罚的原则335

五、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337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337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337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339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341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341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342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344

一、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344

二、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349

第十七章 行政强制353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354

一、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355

二、行政强制的原则355

三、行政强制的作用357

四、我国行政强制的现状358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359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359

二、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关系359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类型和设定360

四、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361

五、行政强制措施的救济362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362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362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民事强制执行的区别363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363

四、行政强制执行体制365

五、行政强制执行程序366

六、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367

第十八章 行政奖励370

第一节 行政奖励概述371

一、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371

二、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371

三、行政奖励的原则372

四、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373

第二节 行政奖励的程序374

第十九章 行政合同377

第一节 行政合同概述378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379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380

第二节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382

一、行政合同的种类382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386

三、国外行政合同制度简介388

第三节 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和解除390

一、行政合同的缔结390

二、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92

三、行政合同的履行394

四、行政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95

五、行政合同的终止396

六、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396

第二十章 行政裁决401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述402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402

二、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03

第二节 行政裁决的作用405

第三节 行政裁决的种类406

第四节 行政裁决的程序407

第二十一章 其他与行政相关的行为411

第一节 行政规划412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与特征412

二、行政规划的种类415

三、行政规划的作用416

第二节 行政仲裁417

一、行政仲裁的概念与特征417

二、行政仲裁的种类419

三、行政仲裁的作用422

第三节 行政调解423

一、行政调解的概念与特征423

二、行政调解的种类425

三、行政调解的作用425

第四节 行政事实行为426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与特征426

二、行政事实行为的构成428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429

第五编 监督行政与行政救济第二十二章 监督行政433

第一节 监督行政概述434

一、监督行政的概念和特征434

二、监督行政的分类435

三、监督行政的意义436

四、监督行政的原则437

第二节 国家权力性监督437

一、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437

二、权力机关的监督442

三、司法机关的监督443

第三节 非国家权力性监督444

一、执政党的监督445

二、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监督445

三、社会组织的监督445

四、新闻舆论的监督445

五、公民个人的监督446

第二十三章 行政责任449

第一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450

一、行政违法450

二、行政不当451

第二节 行政责任452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452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453

三、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453

四、行政责任的追究454

五、行政责任的免除456

第二十四章 行政复议462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463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463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464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466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469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472

一、行政复议范围的概念472

二、确立复议范围的标准和方式472

三、《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范围473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机关与管辖474

一、行政复议机关474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476

第四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477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477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478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478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478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478

一、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478

二、行政复议的审查和受理480

三、行政复议的审理480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488

第一节 行政诉讼概述489

一、行政诉讼概念和特征489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489

三、行政诉讼法491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92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和确定方式492

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492

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492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管辖493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概念493

二、级别管辖493

三、地域管辖495

四、特殊的裁定管辖496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496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496

二、行政诉讼当事人497

三、行政诉讼代理人501

第五节 行政诉讼程序501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501

二、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502

三、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503

四、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504

五、行政诉讼的执行程序506

第六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507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507

二、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则508

三、行政诉讼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510

第七节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与决定511

一、行政诉讼判决511

二、行政诉讼裁定513

三、行政诉讼决定515

第二十六章 行政赔偿520

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521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521

二、行政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522

三、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525

四、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526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527

一、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527

二、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528

三、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529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530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530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530

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532

一、行政赔偿程序的概述532

二、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及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程序533

三、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及复议机关处理程序534

四、行政赔偿诉讼程序534

五、行政追偿程序536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536

一、行政赔偿的方式536

二、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537

三、行政赔偿费用的支付与管理538

第二十七章 行政补偿542

第一节 行政补偿概述543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和特征543

二、行政补偿的原则544

三、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545

四、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立法思路546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和方式547

一、行政补偿的范围547

二、行政补偿的方式549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和程序549

一、行政补偿的标准549

二、行政补偿的主体550

三、行政补偿的程序551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555

参考文献560

后记5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