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素质论 素质与素质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742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素质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素质论 素质与素质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的素质是什么?1
第二节 素质的分类5
第三节 理性认识能力与智力素质7
第四节 理性认识能力与道德素质10
第五节 理性认识能力与通用素质13
第六节 理性认识与心理素质15
第七节 素质的外化形式20
一、 概述22
第二节 学习能力22
第一节 智力素质的组成22
第二章 智力素质22
二、 提问能力及其评估23
三、 吸收能力及其评估25
四、 记忆能力及其评估28
五、 外语学习能力及其评估32
第三节 科学研究能力37
一、 概述37
二、 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其评估38
三、 提出假设的能力及其评估40
四、 结论推论能力及其评估43
五、 实验验证能力及其评估44
第三章 道德素质47
第一节 概论47
第二节 道德的性质与原则48
第三节 道德素质52
一、 道德意识52
二、 道德判断54
三、 道德情感55
四、 道德意志57
第四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59
一、 人生观59
二、 价值观61
三、 世界观64
第四章 通用素质68
第一节 概论68
第二节 办事能力69
一、 事务安排能力69
二、 语言表达能力70
三、 核算能力71
四、 信息收集能力73
五、 快速反应能力74
六、 灵活性76
七、 敬业精神77
八、 权力结构意识78
九、 谋略能力80
第三节 处世能力80
一、 人际亲和能力81
二、 团队精神82
三、 号召力83
四、 指导能力84
五、 组织观念85
六、 人际关系建立能力85
第一节 概论87
第五章 心理素质87
第二节 心理特性89
第三节 心理素质91
一、 承受体能压力的心理素质92
二、 承受精神压力的心理素质93
四、 调节愤怒的心理素质93
三、 承受挫析、失败的心理素质96
五、 战胜弧独的心理素质99
第六章 理性思维形式(1)——概念及其运用101
第一节 引论101
第二节 概念101
第三节 概念内涵分析104
一、 概念的内涵条件必须是概念所指事物的本质属性106
二、 被定义的下位概念必须直接隶属下定义项中的上位概念107
三、 分析所用内涵条件必须与被定义概念有共性108
四、 概念内涵分析不能同义反复109
第四节 概念外延分析109
一、 必须揭示被分析概念的下位概念;下位概念必须具备被分析概念的内涵110
二、 外延分析的标准或依据必须前后一致111
三、 分析要按层次进行111
四、 概念外延分析不能以此代彼112
第五节 概念综合113
二、 概念综合不能把一些不相干的概念扯在一起114
一、 概念综合要反映上下位之间的有机结合关系,不能简单相加114
三、 概念综合要显示上下位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115
第六节 概念更新与发展116
一、 事物分析118
二、 事物综合123
第七章 理性思维形式(2)——判断及其运用128
第一节 概论128
一、 判断与概念128
二、 概念的结合129
三、 判断的分类134
四、 判断的检验135
一、 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137
第二节 性质判断137
二、 性质判断的逻辑检验138
第三节 关系判断141
一、 关系判断的结构141
二、 关系性质的逻辑特征142
第四节 模态判断145
一、 模态与模态判断145
二、 客观模态判断与主观模态判断147
三、 各类模态判断之间的关系151
一、 联言判断154
第五节 复合判断154
二、 选言判断158
三、 假言判断163
第八章 理性思维形式(3)——推理、归纳及其应用171
第一节 概论171
一、 直接推理171
二、 间接推理171
第二节 直接推理173
一、 直接推理的分类173
二、 组合关系推理173
三、 换质质量推理177
四、 换位直接推理179
五、 换质换位直接推理181
六、 附加属性直接推理184
七、 关系判断直接推理185
第三节 间接推理185
一、 概论185
二、 性质判断间接推理186
三、 性质判断间接推理的一般规则188
四、 性质判断间接推理总规则195
第四节 联言判断间接论推理197
第五节 选言判断间接推理198
第六节 假言判断间接推理201
第七节 归纳推理207
一、 概论207
二、 完全归纳推理209
三、 不完全归纳推理211
四、 部分枚举归纳推理213
五、 科学归纳推理215
第九章 理性思维形式(4)——论证与反驳及其应用216
第一节 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216
第二节 论证的规则218
一、 论题必须清楚、明确219
二、 论题必须前后保持一致220
三、 论据必须是公认为真的判断222
四、 论据必须前后一致*224+++五、 推理必须是有效的演绎或可以接受的归纳225
第三节 反驳227
一、 驳倒论题:驳倒论题就是说明尚待论证的论题不能成立228
二、 驳倒论据;驳倒论据就是指出论据虚假228
三、 驳倒论证方式:驳倒论证方式就是指出论证方式上有逻辑错误230
第四节 反驳的分类231
一、 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231
二、 演绎反驳与归纳反驳232
一、 偷换概念234
第五节 论证与诡辩234
二、 隐藏概念*235+++第十章 理性认识、逻辑与科学237
第一节 理性认识与逻辑237
一、 遵守理性思维形式各项规则的自觉性238
二、 弄清各理性思维形式之间内有联系的自觉性239
第二节 理性认识与科学精神240
一、 质凝精神242
二、 实践精神242
三、 精细分析精神243
四、 开放精神243
一、 同一律244
第三节 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244
二、 矛盾律246
三、 排中律249
四、 充足理由律251
第十一章 素质教育与人才观念更新255
第一节 引论255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目标256
第三节 怎样以增养人的素质为目标258
第四节 素质教育的特征261
一、 注重讲概念262
二、 注重讲为什么263
三、 注重讲运用264
四、 以师德感人265
第五节 人才观念更新268
附:企业领导人素质271
一、 概述271
二、 决策能力272
三、 知人善用能力273
四、 国际适用能力276
五、 关系建立策略的选择能力276
六、 办事模式的国际适应能力279
七、 领导作风上的国际适应能力280
热门推荐
- 1128078.html
- 3503462.html
- 690805.html
- 1412414.html
- 2317157.html
- 1095599.html
- 2150953.html
- 2388668.html
- 3587934.html
- 979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2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4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9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4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7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