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挑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挑战
  • 徐诺金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挑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传统1

1.1.1 问题的提出1

1.1.2 学术传统1

1.2 值得重视的金融生态问题5

1.3 现有金融理论的局限14

1.3.1 金融发展理论14

1.3.2 金融结构理论19

1.3.3 金融功能理论22

1.3.4 金融中介理论28

1.3.5 现有金融理论的局限34

1.4 金融生态学的研究意义及方向35

1.4.1 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金融是一种好方法35

1.4.2 建立金融生态学是一个好建议37

1.4.3 我对建立金融生态学的一点想法40

1.4.4 现有金融生态研究的一些进展41

图表索引42

图1-1 金融生态学示意图42

1.5.1 分析框架44

1.5 分析框架及结论44

1.5.2 主要内容45

1.5.3 主要结论48

附件一:李扬等(2005)的金融生态界说53

附件二:曾康霖教授的来信54

图1-2 金融生态系统54

附件三:曾康霖教授论金融生态55

第2章 生态与金融60

2.1 什么是生态60

2.1.1 “生态”一词的由来60

2.1.2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61

2.1.3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62

2.1.4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成果64

图2-1 生态系统结构图65

2.2 什么是金融生态69

2.3 金融的生态特性之一:进化性75

图2-2 货币进化树79

2.4 金融的生态特性之二:竞争性87

图2-3 金融生态树87

2.5 金融的生态特性之三:创新性91

表2-1 1850~1974年间的金融创新92

表2-2 1972~1982年间的金融创新93

2.6 金融的生态特性之四:稳定性95

图2-4 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图98

2.7.1 金融生态系统的结构98

2.7 金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率比较98

表2-3 美、英、法、日、德金融组织结构表99

图2-5 金融生态作用关系图102

2.7.3 如何评价金融生态102

2.7.2 金融生态系统的功能102

表2-4 增量资本产出比率(ICOR)108

附件: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指数评估108

图2-6 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图109

表2-5 广东省金融生态综合评估指标体系110

图2-7 金融生态综合评估模型流程图114

表2-6115

表2-7115

表2-8115

图2-8 金融环境分析结构模型图116

表2-9 比较矩阵117

表2-10 各城市金融环境得分117

表2-11 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状态指标综合评分表118

表2-12 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结构指标综合评分表119

表2-13 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各类指标指数表120

图2-9 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状态指标综合评分图121

图2-10 2003~2005年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状态指数图121

图2-11 2005年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状态指标排名121

图2-14 2005年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监管指标排名122

图2-12 2005年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主体指标排名122

图2-13 2005年广东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指标排名122

表2-14 各城市金融生态等级评分123

表2-15 2003~2005年各城市金融生态各类指标排名124

表2-16126

第3章 金融生态与环境129

3.1 什么是金融生态环境129

图3-1 生物对因子的忍受范围图解130

3.2 金融生态与经济制度133

3.2.1 经济制度结构及其种类133

3.2.2 三种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135

3.2.3 经济制度是如何影响金融生态的140

表3-1 三种经济制度比较141

图3-2 经济制度与金融生态关系141

3.3.1 政治制度及其分类145

3.3 金融生态与政治制度145

3.3.2 特权的危害及宪政革新的效应:英国的例证147

表3-2 1697~1920年英国国债150

3.3.3 宪政混乱所导致的金融衰退:我国近代史的例证151

3.4 金融生态与法律制度152

3.4.1 法律制度及其功能152

3.4.2 两种法律制度的渊源及特征154

表3-3 金融和法律框架160

3.4.3 法律制度对金融的影响160

表3-4 不同法律渊源国家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状况表164

表3-5 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表166

表3-6 英、美、法、德、日、中六国破产法比较169

表3-7 主要国家破产法对待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倾向性表174

表3-8 美国公司重整准备和批准所需时间176

表3-9 破产程序直接成本表176

3.5 良好金融生态的环境要求与金融生态差异的形成177

表3-10 在《破产法》第11章重整程序中背离绝对优先规则之比例177

3.5.1 良好金融生态的环境要求178

表3-11 美国金融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179

表3-12 银行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180

3.5.2 五国的金融生态差异180

表3-13 1993年各国银行和市场情况的比较表181

表3-14 日、德、美、英四国家庭金融资产构成181

3.5.3 环境变化与五国金融结构的趋同188

第4章 金融生态主体及行为特性193

4.1 什么是金融生态主体193

4.2 金融生态主体的本质(一):现有企业理论没有回答的问题195

4.3 金融生态主体的本质(二):自利性202

4.4 金融生态主体为什么存在208

图4-2 有中介的交易209

图4-1 无中介的交易209

图4-3 金融中介的转换功能210

图4-4 金融主体产生及存在的理由215

4.5 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变异及原因215

4.5.1 不同约束条件下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分析215

表4-1 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银行行为选择219

4.5.2 金融主体行为变异的典型221

表4-2 有关国家银行问题产生的原因224

4.6 银行没有特殊性227

4.7 完整的资本所有权至关重要230

4.7.1 所有权必须是包括成本的完整所有权230

表4-3 部分危机重组费用230

4.7.2 所有权真的不重要吗231

表4-4 美国6559家上市公司股份集中度232

表4-5 美国6559家上市公司大额股份的分布232

表4-6 英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分布234

表4-7 英国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情况234

表4-8 上市公司中648个大额所有权的集中度235

表4-9 德国372家上市公司大额所有权集中度236

表4-10 法国281642家非上市公司所有权平均集中度237

表4-11 法国上市公司中多数控制型公司分布237

4.7.3 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以所有者为核心238

图4-5 终极所有者的重要性238

4.8 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40

表4-12 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12种情况241

表4-13 金融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情况241

表4-14 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证券交易活动242

4.9 金融生态主体的生存策略:创新246

5.1 什么是金融生态平衡249

5.1.1 什么是生态平衡249

第5章 金融生态平衡及调节249

5.1.2 金融生态平衡的三层结构251

图5-1 微观金融生态平衡256

图5-2 中观金融生态平衡257

图5-3 宏观金融生态平衡258

5.1.3 金融生态平衡的特征258

图5-4 金融生态系统平衡关系图259

5.2 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平衡原理261

5.2.1 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机理261

图5-5 模型Ⅰ: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262

图5-6 模型Ⅱ: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263

图5-7 金融生态价格调节原理264

图5-8 金融生态供求均衡趋势图265

5.2.2 金融生态内在调节条件之一:完整的金融生态主体266

5.2.3 金融生态内在调节条件之二:有效的价格机制266

5.2.4 金融生态内在调节条件之三: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267

表5-2 美国1980~1998年银行的破产与新银行的形成269

表5-1 1980~1998年美国银行的兼并与收购269

5.3 对脆弱银行的挤兑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270

5.4 金融生态失衡及原因275

5.4.1 三种金融危机理论275

5.4.2 过分的管制加剧了银行危机279

5.4.3 过度保护加深危机的案例:日本282

5.4.4 小结285

5.5 金融监管为什么存在286

5.5.1 两种相对立的金融监管理论286

5.5.2 金融监管源自金融的内在需求291

表5-3 日本早期纠错措施概要294

5.6 美、英、德三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295

5.6.1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295

图5-9 美国金融监管框架297

5.6.2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298

图5-10 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关系图303

表5-4 英国重大金融监管事件一览表304

5.6.3 德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305

图5-11 改革前德国金融监管框架306

图5-12 改革后德国金融监管框架308

表5-5 德国金融监管事件大事记308

5.7 新西兰银行监管改革告诉我们什么313

5.8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317

5.9 中央银行在金融生态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321

6.1.1 近代以前的中国金融演进326

第6章 我国金融生态状况及优化路径326

6.1 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的演进326

6.1.2 近代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328

6.1.3 当前中国金融的改革实践332

图6-1 中国金融业体系333

6.1.4 小结335

6.2.1 金融深度336

6.2 我国金融生态现状分析336

图6-3 各国M2与GDP比率对照图337

图6-2 M2与GDP的比率337

6.2.2 金融贡献度338

图6-4 金融业资产/GDP国家比较338

图6-5 各国金融业增加值/GDP比较339

图6-7 我国证券化率340

图6-6 各国金融业就业比例比较340

6.2.3 金融结构341

图6-8 1995年证券化程度比较341

图6-9 股权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342

表6-1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343

表6-2 我国私营个体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344

表6-3 2002年年底日、欧、美、中家庭金融财富组成比较345

表6-4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指标346

表6-5 2005年各地区经济结构346

表6-6 2005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地区分布347

表6-7 证券保险地区结构347

6.2.4 小结347

6.3 我国金融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348

表6-8 执法情况调查353

6.4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良努力及其效果359

表6-9 我国处置金融机构风险情况一览表360

表6-10 广东省金融机构并购及市场退出情况表362

表6-11 “国九条”颁布后出台的一些政策365

6.5.1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金融的本质规律370

6.5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370

6.5.2 政策建议373

图6-10 2000年世界各地存款保额与人均GDP的比率375

参考书目387

后记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