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一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一卷
  • (英)约翰·西奥多·梅尔茨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一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4

Ⅰ思想是隐蔽的世界4

思想是唯一的动因4

自然史如何理解5

没有理智就不可能理解5

野蛮部族的历史是怎么回事呢?6

思想以两种方式进入历史6

思想是不能定义的7

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不明确关系7

思想有多种意义8

当代的思想8

当代史有多大可能和多大价值8

历史学家的据认为的客观性9

关于事实和思想的同时代记载的价值10

思想生活的奥秘10

潜在的思想是天才的原料10

同时代对思想的记载比较忠实11

最近过去的事件12

父传子中语言经历的变化证明思想生活在变化着13

习惯言语不适应原创的思想。新语词的创造13

本著作的对象是回顾这行将完结的世纪的思想生活14

不是一部政治的历史,也不是一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历史14

本书的兴趣在于一切对我们内部生活产生影响的东西15

作真实描绘所必需的亲身认识和经验限定了跨越的地域15

美国的影响只是提一下15

本书的对象仅仅是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思想16

思想的统一是本世纪的产物17

伏尔泰17

亚当·斯密17

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把德国思想带到了英国18

史达尔夫人把德国思想输入法国18

巴黎是科学思想的焦点19

白贝治、赫舍尔和皮科克把大陆数学方法引入英国19

李比希的实验室19

孔德的哲学由一个英国人介绍给他自己的祖国19

康斯特布尔在法国的影响19

科学已成为国际性的了20

词源对思想史的启示21

词源对观念迁移的启示21

歌德22

语词的意义的增长22

新的思想已找到了新的语词23

德·博纳尔的天启语言说和马克斯·弥勒的语言科学23

思想在法语和德语中如何表达24

大陆思想家提出历史哲学25

德语和法语缺乏精确的名词25

但“思想”概念不是英国特有的26

卡莱尔第一个赋予“思想”这语词专门意义26

Ⅱ理智进步的两个因素26

本书的对象27

19世纪在积累知识上是无与伦比的28

19世纪取得的成就:(1)知识方法;(2)知识统一28

追求真理不是知识的目的,只是探究着的心智的态度28

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由伽利略、牛顿等人实践,由培根、孔德、穆勒等人定义29

学术的分裂只是表面上的29

科学和诗歌间的表面距离30

科学和生活间更密切的联系30

一切实际问题皆休戚相关30

19世纪为生活的理想做了什么?31

关于人类兴趣之统一的比较深刻的概念31

表达这种统一的不同术语32

“思想”的定义32

1750—1850年。对学术作百科全书式的处理32

百科全书著作逐渐漠视知识的统一33

德国的大学里已抛弃关于“百科全书”的讲演36

百科全书没有履行它们看来作出的许诺37

法国人主宰本世纪初的科学39

德国反对科学题材的形而上学处理的反应41

学校文献的改革42

科学推理更带哲学性43

德国在研究思想生活上居于领先地位43

从形而上学方法向历史方法转变的原因44

斯宾塞是第一个产生一个哲学体系的英国人44

洛采体系的定义45

洛采同赫德尔的《观念》的关系46

洛采和A.v.洪堡的《宇宙》的关系47

洛采的《微宇宙》49

人类心智生活的构成51

最有效的方法都有其得意之时,但现在非复当时了52

一个世纪并不继承上世纪的一切;它抛弃了许多52

Ⅲ选择一条道路的必然性53

某些历史时期以某个重大事件或运动冠称53

当代无中心事件54

思想史就是哲学史吗?55

歌德的著作包含本世纪最深刻的思想56

哲学是反省性的56

何时思想意味着哲学57

对本世纪思想的探究划分为两个问题57

思辨58

哲学的定义59

本书的划分60

科学和哲学均不构成思想这词的全部意义60

思想也潜藏在时代的文学和艺术之中60

歌德和华兹华斯提高了我们的鉴赏力61

无条理的思想62

被概括为宗教的思想62

科学是精密的、实证的和客观的63

某些兴趣或思想对象是私人的或主观的63

对这些题材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64

哲学介于数理科学和宗教之间65

思想的三重考虑:科学的、哲学的、个人的66

哲学是科学和宗教的中介66

很难分离思想的三个方面67

本世纪初期法国思想以科学为中心67

19世纪初期英国哲学的状况68

歌德的《浮士德》代表本世纪的思想69

一个并非休止的而是动乱的时期69

它的原因可以在它之前的革命世纪中找到69

19世纪思想不是革命的69

本世纪的思想半是激进半是反动70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思想受到拜伦学派扰动70

18世纪著作中的破坏性精神70

革命理论不切实际71

这不是发明或者实际政治的历史72

思想被从其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态度方面加以考查72

达尔文、斯宾塞和洛采的建设性思想73

正确的激进主义73

浪漫主义的反动运动73

科学进步被首先考虑76

黑格尔的思想自然发展学说77

第一篇 科学思想78

论述十九世纪前半期科学精神的成长和传播的三章79

第一章 法国的科学精神79

本世纪是科学的世纪79

英国和大陆在科学概念上的差异80

科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81

培根勋爵的预见82

培根哲学的缺陷83

牛顿作的纠正84

法国哲学家接受了培根和牛顿的思想84

培根和牛顿的比较85

拉普拉斯的工作86

法兰西科学院87

大陆的数学方法88

现代分析方法90

较老的综合方法90

科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92

在英国和德国没有这种影响92

巴黎的科学院校93

大革命政府的促进95

孔多塞96

拉卡纳尔97

师范学校理工学校98

蒙日的画法几何学99

化学科学100

新的数理科学101

晶体学101

概率论103

拉普拉斯通过撇开个体性原理而获得其结果108

个体性是生命科学的兴趣中心108

居维叶精密地研究这个中心111

居维叶受的训练115

居维叶是科学院制度的最伟大代表117

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科学的命运119

法国对普及科学的贡献超过其他国家122

文献的普及化和国民的普及化的差异123

单纯文献普及化的危险123

大革命增添了现代对科学的实际普及化125

拿破仑一世对科学的影响128

拿破仑偏爱数理科学130

他贬斥当代哲学代表131

他亲自广泛应用统计方法132

他的科学荣耀主要是衍生性的132

居维叶给予法国人士应有的显赫地位133

第二章 德国的科学精神135

德国大学的创建136

人民对大学的发展137

德国大学的地理分布139

德国大学制度的充分发展140

哲学院141

哥廷根大学141

大学和高等学校的关系142

大学是一种训练研究的学校143

Wissenschaft的理想145

在德国大学制度下得到发展146

在法国和英国“科学”意指“精密科学”148

精密科学在德国的接受149

科学在18世纪里尚未在德国大学里落脚153

科学期刊155

高斯的数学研究156

科学精神在本世纪第二个四分之一中进入大学157

雅可比的数学学派159

1826年由李比希建立的化学实验室161

德国科学的世界性162

李比希的有机分析164

生物学是一门德国的科学165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理论166

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和约翰内斯·弥勒167

心理物理学169

精密研究精神和Wissenschaft172

哲学和史学必需百科全书式的观点173

自然哲学174

科学观点和哲学观点的冲突174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

柏尔采留斯对德国科学的影响177

自然哲学和医学科学178

为科学而科学179

古典和哲学学派的遗产180

研究的完整性和透彻性181

研究和教学相结合182

科学和哲学相结合183

生物学在科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成长184

杜布瓦-赖蒙德论弥勒184

“活力”被抛弃185

生物学中的机械观点186

数学原理的批判187

精密的、历史的和批判的思想习惯188

在德国Wissenschaft理想中结合189

Wissenschaft的伦理价值189

第三章 英国的科学精神191

国外科学组织191

大不列颠的类似机构192

本世纪早期英国科学193

据说英国科学的衰落195

普莱费尔的批评196

白贝治的批评197

外国对英国科学的看法198

英国人对白贝治等人的回答200

英国协会的创建201

英国高等智力工作的特征202

科学院和大学并不总是公正的203

傅里叶203

菲涅耳203

普吕克尔204

格拉斯曼204

英国缺乏中央组织205

托马斯·杨205

道尔顿206

法拉第207

格林208

布尔208

白贝治208

英国思想的特征210

没有科学思想学派211

英国科学的个人性和实用倾向211

本世纪初期英国最显著的特点212

英国大学的独特之点213

博雅教育的理想213

教育和教学的统一217

英国的教育组织221

皇家研究院222

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222

塞德伯格的约翰·道森224

苏格兰的大学224

爱丁堡皇家学会226

《爱丁堡评论》227

剑桥分析学会227

苏格兰的大学生活228

都柏林数学学派230

英国的科学贡献的重要性231

科学知识在大陆的传播232

英国科学家的孤独232

英国人的个人主义234

过去五十年里的变化235

英国的生物学贡献236

詹纳238

英国人钟爱大自然238

个人主义和自然主义在英国的结合240

萨尔伯恩的怀特242

地质学会243

威廉·史密斯244

查尔斯·贝尔245

历史地理学246

马丁·威廉·利克248

三个民族工作的比较250

第四章 天文学的自然观252

本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科学精神252

科学成为国际性的252

民族差异的消失254

具体的科学思想255

科学哲学255

惠威尔的《历史》和《哲学》257

哲学和科学259

主导科学思想大都非常古老260

数学精神262

当初次引入科学的时候264

牛顿的《原理》264

万有引力公式266

由它发出的思路267

误差因素269

拉普拉斯和牛顿271

促进科学的几种兴趣271

单纯观测的不足272

实用的兴趣273

数学公式的聚焦反应275

从数学上定义的物质和力277

重量和质量278

万有引力不是物质的终极性质280

吸引和排斥283

电和磁的作用284

放射定律285

分子作用286

天文学观点。宇宙的、克分子的和分子的现象288

克分子尺度的特殊意义289

几何学公理291

直接测量万有引力的困难292

分子现象的天文学观点293

毛细作用294

波斯科维奇对牛顿公式的推广295

库仑的测量298

高斯和韦伯的扩充298

戴维和法拉第300

安培和韦伯发展天文学观点302

韦伯的基本测量304

发展无穷小法的必要性308

牛顿公式是物理天文学的基础308

牛顿公式在普适性和准确性上独一无二310

牛顿公式是终极定律吗?311

拉普拉斯的见解311

天文学自然观的对立面313

第五章 原子的自然观315

扼要重述315

原子论317

拉瓦锡318

燃素说320

燃烧理论321

定比法则322

J.本亚明·李希特尔324

道尔顿324

柏尔采留斯325

原子论和万有引力的比较326

沃拉斯顿的预言326

倍比法则327

当量328

简单是真理的象征329

普劳特假说330

同分异构现象的发现333

有机化学334

李比希的有机化学定义335

取代作用336

类型理论337

本世纪中期前后化学理论上的不确定状况339

原子论的两个方面340

一种方便的符号体系341

亲合性研究的忽视344

柯普于1873年论化学理论344

周期律345

化学推理和物理推理间的区别346

气体分子运动论347

阿伏伽德罗假说349

阿伏伽德罗又遭忽视351

原子观点的发展352

巴斯德发现“空间螺旋特性”352

原子和分子353

焦耳的计算354

克劳胥斯的第一篇论文355

分子的内能356

原子论约在1860年被接受为一种物理学理论357

克拉克-麦克斯韦。统计自然观357

平均学说359

原子的几何排列360

晶体学360

晶体学定律和原子定律的类比362

同形性363

多形性363

结构和立体化学364

化合价365

原子键366

碳四面体367

原子观点的缺陷和不足367

化学亲合性理论368

实际影响369

有机化学定义的变化370

原子观点批判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