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 世纪之际的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其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2519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 世纪之际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新经济·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代序) 江其务1
一、什么是“新经济”,怎样看待“新经济”1
第一部分 新经济与中国金融3
关于“新经济·新金融”的思考 张军洲3
一、世纪之交:新经济·新金融3
二、新经济发展的十个经济理论4
二、新起点:制度创新·技术进步11
三、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关系13
新经济与21世纪的中国金融发展 李建国15
四、金融理论和政策问题16
一、“新经济”的缘起与内涵16
二、从国际经验看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19
三、我国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的历史逻辑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7
四、建立21世纪新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30
新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的战略取向 严文兵40
一、知识经济的出现对金融业的影响效应分析40
二、对既有金融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总结42
三、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改革战略选择46
新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秩序与风险控制 薛峰50
一、新经济的内涵、功能与机制50
二、信用的拓展与新经济的实质52
三、制度与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秩序的两个层面54
四、新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控制55
新经济条件下的融资发展 郑泽华58
一、资源配置、融资机制与经济增长58
二、内在经济增长、高科技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60
三、信息不对称、融资绩效与融资发展64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68
浅析新经济对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启迪 刘京生71
一、新经济与传统保险理论71
二、新经济与保险产业结构调整77
关于网上银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周月秋83
一、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83
二、网上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86
三、网上银行竞争基本格局90
四、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93
五、结语94
第二部分 新世纪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99
中国金融发展的绩效评价 王晓芳99
一、储蓄增长的金融中介贡献100
二、金融中介的成本102
三、投资短期化与经济短周期波动107
四、非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对经济增长的抑制113
五、金融结构单一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的累积过程117
创新:新世纪中国金融发展的推动力 李健121
一、创新: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122
二、变改革推动为创新推动:新世纪中国金融发展推动力的转换130
三、创新推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36
中国经济开放中的金融改革与发展 李德146
一、中国经济开放中的金融业发展状况146
二、WTO的开放原则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49
三、中国扩大开放和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156
一、问题的提出160
从竞争角度对中国金融发展的考察 褚伟160
二、对竞争的反思:国外考察161
三、对竞争理念的反思:国内考察163
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金融竞争问题164
五、对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启示165
以“次优选择”的集合达到最优——中国金融业渐进式改革的逻辑 罗金生167
一、关于“次优选择”的金融经济学思考167
二、中国金融业“次优选择”的改革实例171
第三部分 中国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181
我国经济改革二十年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的描述 于学军181
一、制度变迁:周期考察中的主线181
二、货币和信用周期的划分185
三、货币供应量管理:货币和信用周期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91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92
五、汇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和信用周期波动复杂化194
六、通货紧缩:货币和信用周期波动的另一种现象196
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 王维安198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主题198
二、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内在联系及变化特征201
三、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反向变动”的理论解释204
四、寻求经济发展中维护金融安全的战略对策210
五、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安全问题212
关于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目标模式的探讨 凌涛216
一、目前银行业监管体制不完善的表现及影响217
二、深化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219
三、深化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具体选择222
一、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有问题银行227
有问题银行:路径依赖与锁定 阙方平227
二、“委托—代理”冲突与有问题银行230
三、泡沫经济与有问题银行233
四、金融市场失灵与有问题银行235
五、金融监管失灵与有问题银行238
六、政府失灵与有问题银行239
七、结论:有问题银行的路径依赖与锁定241
“十五”时期货币金融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张红地244
一、“九五”后期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结构性矛盾及影响245
二、“十五”时期货币金融政策选择的基础和侧重点253
三、“十五”时期为促进结构调整应采取的货币金融政策259
加入WTO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 卢鸿267
一、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基本要求267
第四部分 中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267
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269
三、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竞争的八大发展趋势270
四、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273
五、结论277
关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若干认识 吴强278
一、关于发展策略(战略)和模式278
二、关于商业银行经营原则279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个要点280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拓展战略研究 惠平284
一、美、英、日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284
二、我国居民收入和金融资产持有形式的变化分析287
三、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影响290
四、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新趋势291
五、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策29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王一林296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借贷化:296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生成的宏观诠释296
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普遍性亏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生成的微观基础304
三、银行自身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缺陷:国有商业309
银行风险生成的深层根源309
四、行政化“大银行”式的组织制度: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生成的外部成因317
五、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生成的积累效应322
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决策的实践验证 黄志凌325
一、已有的实践已经证明成立专门机构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决策是正确的325
二、已有的实践表明处置不良资产不能用固定模式330
三、资产处置实践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333
改革与创新: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分析 王廷科340
一、非国有商业银行代表了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341
二、从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看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滞后性342
三、深化改革:为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345
四、致力创新: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348
第五部分 金融集团化与混业经营355
金融集团化及其监管架构的探讨 王兆星355
一、金融集团化的主要形式及基本架构355
二、金融集团化是金融业发展的更高阶段357
三、金融集团化是对传统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挑战358
四、金融集团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架构360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我国金融集团化的现实选择 王玉珍363
一、理论依据:社会变革呼唤金融集团化363
二、现实意义:银行集团化的现实选择366
三、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我国金融集团化方案设计367
混业还是分业——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关系探讨 程博明370
一、国外两业关系发展371
二、混业与分业之争的核心:风险问题373
三、我国分业经营模式分析374
四、分业经营不等于分割市场376
五、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走向融合是大趋势378
六、分业经营面临挑战380
七、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分析382
商业银行“分业”与“混业”之比较 袁管华386
一、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386
二、混业经营:大势所趋389
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的选择398
新经济发展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葛兆强403
第六部分 中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403
一、新经济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制度基础404
二、新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运行与发展的影响406
三、中国新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409
证券交易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制度变革 庄心一419
一、证券交易所面临的挑战420
二、国际证券交易所制度变革的趋势423
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革431
我国第二板股票市场发展构想 周民源437
一、我国建立二板市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37
二、我国第二板市场的定位439
三、我国二板市场的设立方式和模式选择440
四、我国二板市场运行规则设计的基本思路441
五、我国二板市场监管架构的设想445
六、构造第二板市场运行的有利外部环境450
关于投资基金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何德旭451
一、中国投资基金:究竟如何定位452
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与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458
三、怎样塑造投资基金的“风格”和“特色”461
四、如何处理发展封闭式基金与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关系465
五、如何处理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与发展的关系469
六、结语475
中国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 谢卫477
一、中国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背景分析478
二、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485
三、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可行性489
四、保险资金介入证券市场适宜途径的探索497
一、期权的非线性及其对传统金融资产定价方法的挑战504
论期权理论中的非线性定价方法 许祥秦504
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与风险中性定价原理510
三、ITO随机微分方程定价与广义风险中性定价原理516
第七部分 西部大开发与金融支持523
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投融资体制变革 朱松华523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始条件分析523
二、统一投融资体制与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矛盾526
三、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开发的经验与启示529
四、西部区域化投融资体制的构建534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 饶国平539
一、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分析539
二、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现状考察541
三、加快资本积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544
一、问题的提出:资金稀缺与最优融资方式选择548
项目融资:西部大开发中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 胡怀邦548
二、西部大开发重点选择及其融资困境550
三、项目融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框架554
四、项目融资的优越性及西部大开发中利用项目融资的可行性558
五、积极利用项目融资进行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62
第八部分 金融及相关理论分析569
中国国有金融支持的经济分析 黄明569
一、国有金融支持的性质、条件与作用机制570
二、国有金融支持的成本与阻力577
三、政府退出国有金融支持的均衡分析582
后货币化时期的金融证券化发展 郝继伦587
一、市场化改革和国有银行垄断信用下的持续货币化:对既有金融发展的总体考察587
二、货币化对转轨的政策含义:货币发行收益,“中国奇迹”与对低效率国有企业的维系588
三、后货币化时期的金融困境:通货膨胀压力和潜在货币信用危机591
四、证券化:后货币化时期金融发展的着力点593
五、关于推进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具体构想596
公共财政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边明社598
一、公共财政是一个与市场经济有本质联系的历史范畴598
二、市场——政府关系的演变与公共财政的发展600
三、构建中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设想604
四、结语607
美国银行发展的新阶段研究 刘积余609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610
二、美国主要的银行机构611
三、美国银行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613
四、美国银行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621
后记625
热门推荐
- 2329464.html
- 2470806.html
- 3682975.html
- 1435651.html
- 2763094.html
- 2129697.html
- 1988667.html
- 451032.html
- 162575.html
- 959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1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4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2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2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