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涂爱荣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5282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概念1
(一)宋明理学的概念1
(二)德育方法的概念5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概念7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研究现状8
(一)国内研究现状8
(二)国外研究现状9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研究意义10
(一)有利于当代德育方法理论的建立10
(二)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12
(三)有助于公民道德建设12
(四)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14
四、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15
(一)文献研究法16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6
(三)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7
(四)阶级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7
(五)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8
第一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19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9
(一)政治背景19
(二)经济背景20
(三)文化背景22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制度基础24
(一)封建的宗法制度24
(二)封建的教化制度26
第二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27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哲学理论渊源27
(一)人性之论27
(二)理欲之争37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德教理论渊源46
(一)宋明理学家借鉴发挥了儒家德育理论与方法的思想46
(二)对道家德育理论与方法思想的继承与发挥52
(三)宋明理学家继承发挥了佛教德育理论与方法的思想57
第三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施教方法思想的理论思考60
一、对德教为先思想的关注60
(一)周敦颐强调“文以载道”60
(二)朱熹倡导“立学教人”61
(三)王阳明主张“为学不偏”62
二、对循序渐进方法的重视64
(一)张载提出“穷理有渐”的方法65
(二)二程提出“教人有序”的方法66
(三)朱熹提出“循循有序”的方法66
(四)王阳明提出“盈科而进”的方法68
(五)王夫之提出“立教有序”的方法69
三、倡导对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70
(一)张载主张“尽人之材”71
(二)二程强调“因人材性”73
(三)朱熹提倡“各因其材”74
(四)王阳明提出“施教不可躐等”75
(五)王夫之强调“因人而进”77
四、注重对启发诱导方法的运用78
(一)周敦颐重视“愤启悱发”79
(二)张载强调“问有发端”80
(三)二程提出“诚而后告”80
(四)朱熹提出“时雨化之”81
五、对童蒙教育思想的关注82
(一)张载提出“蒙以养正”的思想82
(二)二程强调“养正于蒙”的思想84
(三)朱熹倡导“习与智长”的思想85
(四)王阳明主张“顺导性情”的思想87
第四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自我修身方法的思想(上)90
一、强调学思结合90
(一)张载提出“学则须疑”91
(二)二程主张“深思玩味”92
(三)朱熹强调“学当致思”92
(四)陆九渊提出“致疑切思”93
(五)王夫之重视“学思相资”94
二、关注知行关系95
(一)二程的“知先行后”思想96
(二)朱熹的“知行相须”思想96
(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97
(四)湛若水的“知行并进”思想99
三、强调“立志”100
(一)张载强调“钦事有立”101
(二)二程强调“学圣志道”102
(三)朱熹强调“人自立志”103
(四)陆九渊强调“立志辨志”103
(五)王阳明强调“学莫先于立志”104
(六)王夫之强调“正志为本”105
四、推崇“慎独”106
(一)邵雍推崇“君子不可不慎独”107
(二)朱熹强调“君子慎其独”107
(三)陈白沙主张“平生昧慎独,即事甘掣肘”108
(四)王阳明提倡“致中和在慎独”108
第五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自我修身方法的思想(下)110
一、关于“穷理”的修身方法110
(一)张载关于“穷理尽性”的方法110
(二)二程关于“格物穷理”的方法111
(三)胡宏关于“穷理致知”的方法113
(四)朱熹关于“即物穷理”的方法114
二、关于“去欲”的修身方法115
(一)周敦颐提倡“惩忿窒欲”116
(二)张载主张“克己寡欲”116
(三)二程强调“防欲戒侈”117
(四)朱熹倡导“存理灭欲”117
(五)陆九渊强调“消磨私欲”118
(六)王阳明提倡“胜私复理”118
三、关于“立诚”的修身方法120
(一)周敦颐“诚者,圣人之本”的思想121
(二)邵雍“先天学主乎诚”的思想121
(三)张载“因明致诚,因诚致明”的思想122
(四)二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的思想122
(五)朱熹“诚者,天理之本然”的思想123
(六)陈白沙“才与诚合”的思想123
四、关于“主敬”的修身方法124
(一)二程的“人德必自敬始”思想124
(二)朱熹的“敬义立,其德盛”思想126
五、关于“改过”的修身方法127
(一)周敦颐强调“迁善改过”128
(二)邵雍主张“趋善就新”129
(三)陆九渊提倡“改过迁善”129
(四)王阳明号召“改过从善”130
六、关于培养道德精神的修身方法131
(一)张载“集义养气”的方法131
(二)陆九渊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思想133
(三)陈白沙的“养善端于静坐”的方法134
(四)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135
第六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基本特征139
一、突出自我修身的能动作用139
(一)注重向内用力的修养功夫139
(二)强调修身主体的道德自觉141
二、注重人格美育的塑造143
(一)追求“学为圣贤”的道德意境143
(二)崇尚“孔颜之乐”的人生情怀145
三、运用哲理思辨的思维模式148
(一)强调道德本体论与道德修养论的统一148
(二)强调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149
第七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价值与现代转换152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价值152
(一)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现代价值152
(二)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代价值155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代价值160
二、实现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转换162
(一)实现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现代转换的必要性162
(二)实现现代转换的原则164
(三)实现现代转换的路径167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借鉴与超越168
(一)在基础道德教育方面的借鉴与超越169
(二)在促进知行转化方面的借鉴与超越172
(三)在重视自我教育方面的借鉴与超越174
(四)在关注“人”的发展方面的借鉴与超越175
附录:文中所涉宋明理学家简介179
主要参考文献195
后记200
热门推荐
- 1466970.html
- 3211999.html
- 95009.html
- 956244.html
- 1278922.html
- 1072928.html
- 2058025.html
- 507686.html
- 1707844.html
- 1175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0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2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7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1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8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