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
  • 吴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60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1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节 心律失常诊断发展史3

一、脉搏描记器与心电描记器3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心律失常诊断发展史及梯形图解法溯源第一节 概述3

二、心动过缓与心脏阻滞4

三、文氏现象5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

五、过早搏动7

六、预激综合征8

八、心房颤动9

七、阿-斯综合征9

第三节 梯形图解溯源11

第四节 我国心电图学现状12

第五节 心电学发展趋势14

三、差异性传导15

二、不均匀性传导15

第二章 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5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定义15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15

一、递减性传导15

四、蝉联现象16

五、裂隙现象18

六、纵向分离19

七、单向传导或单向阻滞20

九、干扰现象与干扰性脱节21

八、多层阻滞21

十、节律重整现象24

十一、折返激动26

十三、长短周期现象30

十二、二联律法则30

十四、连缀现象31

一、根据心电图诊断分类33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分类33

二、根据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分类34

三、根据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分类35

四、根据病因分类37

一、心肌细胞的膜电位39

第一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概述39

第三章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39

三、电活动的传导41

二、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41

四、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变化42

一、正常自律性43

第二节 自律性异常43

第三节 触发活动45

四、并行心律以及调整性并行心律45

二、异常自律性45

三、自律性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45

二、早期后除极46

一、后除极与触发活动46

三、延迟后除极47

一、传导减慢及阻滞49

第四节 传导异常49

二、折返51

第一节 自律性异常57

第四章 心律失常的细胞和离子流基础57

二、房室结58

一、窦房结58

四、工作心肌59

三、浦肯野细胞59

一、早期后除极60

第二节 触发活动60

二、延迟后除极61

一、折返的开始62

第三节 折返激动62

二、折返的稳定化63

一、常用缩写字母65

第二节 常用缩写与符号65

第五章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解的基本技术第一节 概述65

第三节 梯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66

二、常用符号66

一、P波梯形图表示方法68

第四节 梯形图表示方法68

三、A-V水平激动与传导梯形图表示法69

二、QRS波群梯形图表示方法69

五、常见心律失常的梯形图解70

四、束支阻滞表示方法70

六、希氏束电图的梯形图71

一、按心脏激动形成和传导情况绘制梯形图72

第五节 实例梯形图72

二、表示一些特殊心电现象的梯形图解78

三、作者自行设计简明易懂的示意图82

第七节 小结85

第六节 心率与间距的关系85

第一节 概述89

第六章 窦房结干扰与窦房结功能障碍89

第二篇 心律失常的梯形图解89

三、窦房交接区隐匿性传导90

二、窦房间干扰90

第二节 窦房结干扰90

一、窦房结内干扰90

一、窦性停搏92

第三节 窦房结功能障碍92

二、窦房阻滞93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7

第四节 实例梯形图100

二、早搏发生的机制112

一、早搏的类型112

第七章 过早搏动112

第一节 概述112

四、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114

三、早搏时相分期与早搏波形变异的关系(表7-1)114

五、早搏的代偿间歇115

七、早搏心电图分析的步骤116

六、早搏的病因及临床意义116

二、鉴别诊断117

一、心电图特征117

第二节 窦性早搏117

二、鉴别诊断118

一、心电图特征118

第三节 窦房交接性早搏118

三、折返型房性早搏在心房折返径路内的传导情况119

二、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119

第四节 房性早搏119

一、心电图特征119

四、房性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120

五、房性早搏的房室传导情况121

六、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内双径路、三径路传导122

八、房性早搏诱发其他的心律失常123

七、房性早搏揭示窦性并行心律123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传导情况与鉴别诊断126

二、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126

九、房性早搏的鉴别诊断126

第五节 房室交接性早搏126

一、房室交接区结构、传导的基本特点126

四、房室交接性早搏逆向传导情况128

一、心电图特征129

第六节 室性早搏129

五、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与逆向传导情况129

六、房室交接性早搏伴正向逆行P-波129

二、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130

三、特殊类型的室性早搏131

五、室性早搏伴逆行性室房传导情况133

四、与插入性室性早搏有关的心律失常133

八、成对室性早搏QRS波形易变性的原因134

七、室性早搏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134

六、室性早搏引发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逸搏134

十一、良性室性早搏与病理性室性早搏的鉴别135

十、室性早搏的分级135

九、分支性室性早搏与肌性室性早搏的特点135

二、早搏波形正常化类型(以窦性心律为例)136

一、基本概念136

第七节 房室旁路性早搏136

第八节 早搏波形正常化136

第九节 实例梯形图137

三、临床意义148

二、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共同特点148

第八章 逸搏和逸搏心律148

第一节 概述148

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分类148

一、心电图特征149

第三节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49

第二节 窦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49

一、心电图特征149

二、临床意义149

四、临床意义150

三、鉴别诊断150

二、房性逸搏的定位诊断150

三、鉴别诊断151

二、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点及其机制151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51

一、心电图特征151

一、心电图特征152

第五节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52

四、临床意义152

三、临床意义153

二、鉴别诊断153

二、室性逸搏的定位诊断153

三、临床意义153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53

一、心电图特征153

第七节 实例梯形图154

第二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定义163

第一节 概述163

第九章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163

一、两条传导径路164

第三节 产生反复搏动的条件164

第四节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165

三、传导速度缓慢165

二、单向阻滞165

第五节 反复搏动的分类166

一、心房源性反复搏动167

二、房室交接区异位激动引起的反复搏动169

三、室性异位激动引起的反复搏动171

四、混合性反复搏动172

二、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需与下列心律失常鉴别173

一、房性反复搏动需与下列心律失常鉴别173

第六节 反复搏动的鉴别诊断173

第八节 实例梯形图174

第七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临床意义174

二、并行心律的分类187

一、发生机制187

第十章 并行心律与并行性心动过速187

第一节 概述187

一、窦性并行心律的类型188

第二节 窦性并行心律188

三、心电图基本特征188

四、鉴别诊断188

五、并行心律的临床意义188

第三节 房性并行心律189

二、各型窦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特征189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191

第五节 室性并行心律192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并行心律193

二、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性折返(包括并行灶周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及折返性心动过速)195

一、间歇性并行心律195

第七节 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195

六、并行灶周围外出韦金斯基现象196

五、并行灶周围外出交替性文氏周期196

三、偶联间期递增型、递减型、固定型的并行心律196

四、并行灶周围外出文氏现象196

九、多重性并行心律197

八、并行灶周围外出多径路传导197

七、并行灶周围间歇性外出一度阻滞197

十二、电紧张调频性并行心律198

十一、隐匿性并行心律198

十、与束支阻滞有关的室性并行心律198

第八节 实例梯形图199

四、折返激动的终止210

三、折返激动的维持条件210

第十一章 阵发性折返性心动过速210

第一节 形成机制210

一、形成折返激动的基本条件210

二、折返激动的诱发因素210

二、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211

一、窄QRS波心动过速诊断要点211

第二节 折返性窄QRS波群心动过速211

四、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2

三、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12

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14

一、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要点215

第三节 折返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15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原有的束支阻滞或功能性束支阻滞216

三、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预激旁路顺向传导217

四、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18

五、室性心动过速219

第四节 实例梯形图220

第二节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的机制233

第十二章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形成的阵发性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一节 简史233

第三节 房室结双径路引起心室双重性反应的取决因素235

第四节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的心电图表现236

第五节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的鉴别诊断237

第七节 实例梯形图239

第六节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的临床意义239

第二节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252

第一节 概述252

第十三章 加速性逸搏心律252

二、心电图特征253

一、发生机制253

四、鉴别诊断255

三、心电图诊断255

一、发生机制256

二、心电图特征256

五、临床意义256

第三节 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256

二、心电图特征258

一、发生机制258

三、心电图诊断258

四、鉴别诊断258

五、临床意义258

第四节 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258

四、鉴别诊断259

三、心电图诊断259

第五节 实例梯形图260

五、临床意义260

一、心房扑动的分型271

第一节 心房扑动271

第十四章 扑动和颤动271

三、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272

二、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272

四、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273

六、鉴别诊断274

五、心房扑动伴外出阻滞274

一、心房颤动的分型275

第二节 心房颤动275

七、心房扑动发作前后有关的心电图异常275

八、心房扑动的临床意义275

四、心房颤动合并房室阻滞的诊断276

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276

二、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276

六、心房颤动伴心室内传导异常278

五、心房颤动合并房室干扰现象278

十、特殊类型的心房颤动280

九、心房颤动发作前后有关的心电图异常280

七、心房颤动合并室性异位搏动280

八、心房颤动的发作与终止280

十一、鉴别诊断281

一、心室颤动的分类与临床意义283

第四节 心室颤动283

十二、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283

第三节 心室扑动283

一、心电图特征283

二、鉴别诊断283

三、混合性紊乱性心律284

二、室性紊乱性心律284

二、发生机制284

三、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284

第五节 紊乱性心律284

一、房性紊乱性心律284

第六节 实例梯形图285

第二节 传导系统的解剖和电生理学特点293

第一节 概述293

第十五章 传导阻滞293

二、房内阻滞与心房分离295

一、窦房阻滞295

第三节 传导阻滞的定义与分类295

三、房室阻滞300

四、室内阻滞301

第四节 生理性传导阻滞303

第五节 实例梯形图304

三、分类313

二、命名313

第十六章 预激综合征313

第一节 概述313

一、溯源313

二、WPW综合征的解剖基础与电生理特性314

一、WPW综合征心电图表现314

第二节 经典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314

三、WPW综合征的诊断315

四、WPW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319

二、解剖基础与电生理特性321

一、心电图特征321

五、WPW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21

第三节 短P-R间期综合征(LGL综合征)321

二、解剖基础与电生理特性——Mahaim纤维的认识323

一、心电图特征323

三、伴快速心律失常323

第四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Mahaim纤维)323

三、诊断324

第五节 实例梯形图325

四、Mahaim纤维与心动过速325

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及特点337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历史和起搏心电图337

第十七章 心脏起搏及起搏心电图337

第一节 心脏起搏概述337

三、起搏器的名称与代码338

三、AAI起搏器正常心电图表现339

二、AAI起搏器的计时周期339

第二节 AAI起搏心电图339

一、AAI起搏器的适应证339

四、AAI起搏器异常心电图表现340

一、VVI起搏心电图基础341

第三节 VVI起搏心电图341

二、VVI起搏器的计时周期343

三、VVI起搏器正常心电图表现344

四、VVI起搏器异常心电图表现345

五、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346

一、D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348

第四节 DDD起搏心电图348

三、DDD起搏器心电图的特殊表现349

二、DDD起搏器的功能349

四、DDD起搏器的工作模式350

五、DDD起搏器异常心电图表现351

第六节 实例梯形图354

第五节 频率应答型起搏心电图354

一、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366

第一节 食管导联心电图366

第十八章 经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应用366

二、各部位不应期测定方法367

一、不应期种类367

第二节 心脏不应期测定367

一、窦房结起搏功能368

第三节 窦房结及房室交接区功能检测368

三、窦房传导时间369

二、心脏固有心率369

四、房室交接区功能测定370

一、顺向性房室结双径路371

第四节 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检测371

一、形成最大预激的几种因素372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检查372

二、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心律失常372

五、揭示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373

四、诊断多发性房室旁路373

二、诊断隐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373

三、诊断隐匿性预激综合征373

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74

第六节 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4

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75

第七节 实例梯形图377

四、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377

三、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377

第三节 分类391

第二节 发生机制391

第三篇 心电现象的梯形图解391

第十九章 文氏现象391

第一节 概述391

一、窦房结传导文氏现象393

第四节 常见文氏现象393

三、房室传导的文氏现象395

二、心房内文氏现象395

四、柬支内的文氏现象399

五、分支阻滞的文氏现象400

八、异-肌传导的文氏现象401

七、折返径路内的文氏现象401

六、旁路的文氏现象401

第五节 临床意义402

第六节 实例梯形图403

第二节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411

第一节 概述411

第二十章 折返激动411

一、按折返径路的性质分类412

第三节 折返激动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412

五、按折返发生动作电位时相分类414

四、按折返的形式分类414

二、按折返的部位分类414

三、按折返的范围分类414

第五节 窦房结折返415

三、折返激动的终止415

第四节 折返激动诱发、维持与消除415

一、折返激动的诱发415

二、折返激动的维持415

第六节 心房内折返416

第七节 房室交接区折返417

第八节 房室折返418

二、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交接区折返419

一、束支折返419

第九节 心室内折返419

第十一节 临床意义420

第十节 反复搏动420

三、并行收缩节奏点内折返420

第十二节 实例梯形图421

第三节 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29

第二节 隐匿性传导的发生机制429

第二十一章 隐匿性传导429

第一节 概述429

一、房室交接区的隐匿性传导430

三、窦房交接区的隐匿性传导436

二、束支及分支内的隐匿性传导436

五、隐匿性早搏437

四、旁路的隐匿性传导437

第四节 隐匿性传导的诊断439

第六节 实例梯形图440

第五节 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440

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分类450

一、室内差异性传导的概念450

第二十二章 差异性传导及蝉联现象450

第一节 差异性传导450

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临床意义454

第二节 蝉联现象455

一、束支之间的蝉联现象456

二、束支以外部位的蝉联现象457

第三节 实例梯形图458

二、研究房室多径路传导的常用方法467

一、基本概念及发生部位467

第二十三章 双径路和多径路传导现象467

第一节 概述467

一、房室间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68

第三节 房室双径路、多径路传导468

第二节 窦房交接区双径路传导468

一、窦房交接区发生双径路传导的电生理基础468

二、窦房交接区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68

二、顺向性(前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69

三、逆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470

七、双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472

六、逆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472

四、双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72

五、顺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472

二、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73

一、基本概念473

八、希氏束内双径路传导473

第四节 心房、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多径路传导473

第五节 异-肌交接区外出双径路、多径路传导474

四、鉴别诊断474

三、折返径路内多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474

第六节 实例梯形图475

一、房室交接区的双层阻滞486

第一节 房室交接区的多层阻滞486

第二十四章 多层传导阻滞现象486

二、房室交接区的三层阻滞489

第四节 异-肌交接区的双层阻滞490

第三节 束支、分支的双层阻滞490

第二节 窦房交接区的多层阻滞490

第六节 房室旁路的双层阻滞491

第五节 折返径路中的多层阻滞491

第九节 实例梯形图492

第八节 临床意义492

第七节 传导系统多部位单层阻滞所组成的多层阻滞492

第三节 机制502

第二节 定义502

第二十五章 超常与伪超常传导现象502

第一节 概 述502

第四节 心电图表现及鉴别503

第五节 伪超常传导504

二、心室内(含束支)超常传导504

一、房室传导的超常传导504

一、韦金斯基(Wedensky)现象505

三、裂隙现象(gap phenomena)506

二、剥皮(Peeling)现象506

第七节 实例梯形图507

第六节 临床意义507

第二十六章 频率依赖性房室和束支阻滞516

第一节 频率依赖性房室阻滞516

一、快频率依赖性房室阻滞516

二、慢频率依赖性房室阻滞518

第二节 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519

一、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519

二、慢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523

第三节 实例梯形图525

第二十七章 干扰与脱节537

第一节 概述537

第二节 定义537

第三节 发生条件538

第四节 发生机制541

第五节 分类541

一、干扰542

二、脱节542

第六节 鉴别诊断542

第七节 临床意义543

第八节 实例梯形图544

第二节 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的基本方法555

第一节 引言555

一、良好的心电图记录555

第二十八章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方法555

第四篇 其 他555

二、心律失常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56

三、梯形图的绘制558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推理分析方法559

一、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559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原则559

二、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和评价571

第四节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限制性578

第二节 常规心电图580

第一节 概述580

一、12导联同步分析完整记录心律失常的心电图580

第二十九章 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580

二、确定主导节律581

三、对心房波的分析581

四、查明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585

五、对QRS波群的分析585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586

第四节 药物激发试验587

一、潘生丁试验587

三、异丙肾上腺素试验588

四、多巴酚丁胺试验588

二、腺苷试验588

五、心得安试验589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589

一、正常人的动态心电图表现590

二、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和评价中的应用591

三、心脏起搏器功能评价594

第一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概述597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的诊断方法597

第三十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希氏束电图597

第三节 希氏束电图598

一、历史回顾598

三、体表希氏束电图599

四、心内希氏束电图记录599

二、希氏束解剖结构599

一、鉴别一度房室阻滞601

二、鉴别二度房室阻滞601

第四节 希氏束电图的临床应用601

三、鉴别三度房室阻滞602

第五节 结语604

第二节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具有确诊价值的心律失常605

一、正常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605

第三十一章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评定心律失常的价值第一节 概述605

二、房性心律失常606

三、交接性心律失常607

四、室性心律失常607

第三节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具有提示诊断价值的心律失常608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608

二、宽QRS波群心动过速610

三、传导阻滞612

四、并行心律和并行性心动过速614

五、心电现象615

六、心电图综合征615

第三节 常规12导联无法诊断的心律失常616

第一节 概述618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分类618

第三十二章 心律失常处理的现状618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619

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619

二、室性心律失常621

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622

第五节 特殊情况心律失常的治疗622

第六节 威胁生命心律失常的问题处理625

第七节 房室阻滞与室内阻滞的处理625

附录 心律失常术语中英对照6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