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洁净煤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洁净煤技术
  • 姚强,陈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03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煤-燃烧-净化-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洁净煤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煤炭利用与环境问题1

1.1 世界煤炭资源及其地位1

目录1

1.2 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地位5

1.2.1 中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5

1.2.2 中国煤炭的资源状况6

1.2.3 中国煤炭目前生产和消费状况7

1.2.4 中国煤炭需求与生产预测9

1.3.1 煤炭利用的途径10

1.3 煤炭燃烧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10

1.3.2 二氧化硫污染与酸雨13

1.3.3 氮氧化物与光化学雾污染18

1.3.4 燃烧颗粒物污染19

1.3.5 燃煤产生的其他污染物21

1.4 洁净煤技术21

第2章 煤的净化技术23

2.1 煤炭净化技术的发展23

2.2 煤炭的物理净化法25

2.2.1 跳汰法26

2.2.2 重介质选煤28

2.2.3 浮游选煤30

2.2.4 典型的选煤工艺30

2.3 煤炭的化学净化法32

2.4 煤炭的微生物净化法36

2.5 煤净化产生的废弃物及其利用技术38

2.5.1 煤矸石39

2.5.2 煤泥39

2.6.1 配煤技术40

2.6 配煤与型煤技术40

2.6.2 型煤技术41

第3章 煤的先进燃烧技术45

3.1 燃煤锅炉的低NOx燃烧技术45

3.1.1 燃煤锅炉NOx的生成机理46

3.1.2 燃煤锅炉的低NOx燃烧技术49

3.1.3 低NOx燃烧技术59

3.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61

3.2.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概述61

3.2.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63

3.2.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污染控制75

3.2.4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80

3.3 水煤浆燃烧技术84

3.3.1 水煤浆概述84

3.3.2 水煤浆的特性85

3.3.3 水煤浆的制备86

3.3.4 水煤浆的燃烧88

3.3.5 水煤浆的应用90

3.3.6 水煤浆的发展历史及前景96

4.1 烟气净化基本原理99

第4章 燃煤烟气净化技术99

4.2 颗粒物的脱除技术102

4.2.1 颗粒物脱除的基本原理102

4.2.2 颗粒物脱除技术的分类103

4.2.3 机械除尘技术105

4.2.4 湿式除尘技术106

4.2.5 静电除尘技术108

4.2.6 袋式除尘技术115

4.2.7 电袋一体化除尘技术124

4.3 烟气脱硫技术125

4.3.1 烟气中硫的来源及存在形式126

4.3.2 烟气脱硫技术概述126

4.3.3 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脱硫剂128

4.3.4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133

4.3.5 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144

4.3.6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49

4.4 烟气脱硝技术151

4.4.1 NOx脱除技术概述151

4.4.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NCR)152

4.4.3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155

4.4.4 湿式烟气脱硝技术157

4.5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158

4.5.1 电子束氨法和脉冲电晕法158

4.5.2 活性炭加氨吸附法160

4.5.3 NOXSO工艺160

4.5.4 SNOX工艺162

4.5.5 SNRB工艺162

4.5.6 氧化铜法163

4.5.7 湿式FGD加金属螯合物法164

4.6.1 燃煤电站锅炉的重金属污染165

4.6 燃煤电站锅炉重金属和汞排放的控制技术165

4.6.2 燃煤锅炉汞的污染169

4.6.3 燃煤锅炉燃烧中汞的形态和排放170

4.6.4 燃煤锅炉汞排放的控制技术172

第5章 煤的气化技术178

5.1 概述178

5.1.1 煤气化的定义和实质178

5.1.2 煤气化的基本原理179

5.1.3 煤气化的分类181

5.1.4 影响煤气化效果的几个因素183

5.1.5 煤气的种类185

5.1.6 煤炭气化的基本工艺流程186

5.2 移动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187

5.2.1 常压移动床气化法概述187

5.2.2 典型的常压移动床气化炉介绍191

5.2.3 加压移动床气化法以及典型气化炉193

5.2.4 典型的加压移动床气化炉195

5.3 流化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197

5.3.1 流化床气化法原理198

5.3.2 典型的流化床气化炉介绍199

5.4 气流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203

5.4.1 气流床气化法原理203

5.4.2 典型的气流床气化炉204

5.5 其他气化法209

5.5.1 熔融床气化法210

5.5.2 煤的地下气化法212

5.6 煤气的净化和加工214

5.6.1 脱除酸性气体214

5.6.2 CO变换217

5.6.3 煤气甲烷化218

第6章 煤的液化技术221

6.1 煤液化的意义和相关概念221

6.2 煤的直接液化技术223

6.2.1 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223

6.2.2 煤直接液化的一般工艺过程224

6.2.3 几种典型的直接液化工艺225

6.2.4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关键因素235

6.2.5 直接液化产物的特点238

6.2.6 我国的煤直接液化技术239

6.3 煤的间接液化240

6.3.1 FT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及工艺241

6.3.2 几种间接液化的典型工艺246

6.3.3 间接液化技术的产物特点251

6.4 煤制备其他液体燃料252

6.4.1 煤制甲醇的典型工艺252

6.4.2 甲醇转化成汽油(MTG)254

6.4.3 煤制二甲醚的典型工艺255

第7章 洁净煤发电新技术258

7.1 超超临界发电(USC)技术259

7.1.1 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因素260

7.1.2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历史及前景261

7.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原理263

7.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原理263

7.2.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形式265

7.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269

7.3.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的基本原理269

7.3.2 典型的IGCC示范工程270

7.3.3 IGCC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273

7.3.4 IGCC的发展过程及趋势275

7.4.1 PFBC的基本形式276

7.4 燃煤增压流化床(PFBC)锅炉联合循环技术276

7.4.2 典型的PFBC电站系统278

7.4.3 PFBC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80

7.4.4 PFBC的发展历史及趋势281

7.5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GMCFC)联合循环技术284

7.5.1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284

7.5.2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GMCFC)联合循环286

7.6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联合循环(IGHAT)技术288

8.1.1 美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290

8.1 国际上洁净煤技术的发展290

第8章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展望290

8.1.2 欧共体与日本的洁净煤发展计划292

8.1.3 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293

8.2 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暖294

8.3 煤基近零排放多联产系统297

8.3.1 CO2的排放控制技术298

8.3.2 多联产系统的意义302

8.3.3 煤基近零排放多联产系统的发展305

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