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5中国人才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5中国人才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
  •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3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人才-研究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5中国人才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致谢1

总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1

一、人才标准与范围之辩1

目录1

索引(专栏、表格、图)2

专栏2

专栏0.1 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 邓小平2

专栏0.2 论科学的人才观 胡锦涛3

专栏0.3 培养专门人才的工作,一定要紧迫地抓起来 江泽民4

图0.1 OECD科技人力资源的范围5

图5

二、人才与古代中国5

专栏0.4 国有三不祥 晏子6

三、当代中国人才政策的发展6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发展的基本经验8

专栏0.5 要广纳贤才 江泽民8

表0.2 中国人才教育指数及其排名10

表0.1 按队伍计算的人才总量(2003)10

表格10

五、中国人才总量评估及与国际比较10

表0.3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总量及比例(2003)11

表0.4 高等教育学历指数排序12

表0.5 每百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指数比较12

图0.2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增长13

六、中国人才发展的基本特点13

表0.6 人才综合指数的国际比较13

图0.4 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学历逐步提高(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比例)14

图0.3 高等学校招生数与毕业生数14

图0.7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有单位人才总量呈下降态势15

图0.6 专业技术人才占国有单位职工总数的比例15

图0.5 全国国有科研机构中科技人员学历变化趋势15

图0.10 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产业分布16

图0.9 非国有单位与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变化趋势比较16

图0.8 非国有单位与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变化趋势比较16

图0.11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2003)17

七、未来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资源开发的影响17

图0.12 分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例17

八、国际人才竞争态势及其挑战19

表0.7 经合组织国家中国外出生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百分比(1990年和1997年)21

九、关于中国人才发展的政策建议21

十、结论23

第一章 中国的人才战略24

一、中国人才战略的基本内涵24

专栏1.1 人才强国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 胡锦涛25

二、中国人才战略的形成和发展26

专栏1.2 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9

三、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30

专栏1.3 世界人才战 王通讯31

专栏1.4 人力资本时代 加里·贝克尔32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务33

专栏1.5 “人才强国”的标准 彭剑锋 朱兴东35

五、结论36

一、中国人才管理的改革历程37

第二章 中国的人才管理37

专栏2.1 干部“四化”是一个战略问题 邓小平38

专栏2.2 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江泽民41

二、中国人才管理的机制变革42

专栏2.3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需要把握四个关系 张柏林42

四、结论45

三、中国人才管理的现代化45

专栏3.1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长远和现实的需要 江泽民47

第三章 中国的人才能力建设47

一、中国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发展47

图3.2 1952~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水平(元)48

图3.1 1952~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48

图3.3 1952~2003年科教文卫支出(亿元)49

图3.5 1952~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亿元)50

图3.4 1952~2003年科教文卫占财政支出比例(%)50

图3.7 国家财政科研支出(亿元)51

图3.6 1952~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51

图3.9 1952~2003年教育经费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52

图3.8 1952~200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52

图3.10 1978~2003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元)53

图3.11 195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百万人)54

表3.1 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与就业人口构成(%)54

专栏3.2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吴敬琏55

图3.13 1995~2001年成人培训结业人数(万人)56

图3.12 1995~2001年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56

图3.14 1995~2001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万人)57

专栏3.3 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 路甬祥58

二、中国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8

三、中国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的发展思路59

专栏3.4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厉以宁63

四、结论64

一、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概念65

第四章 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65

图4.2 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产业分布66

专栏4.1 我们需要一些专家、懂行的人 邓小平66

图4.1 专业技术人才占国有单位三支队伍的比例66

二、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本特征66

表4.1 专业技术职务系列(29个)67

图4.3 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67

图4.5 2001~200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学历(万人)68

图4.6 2001~2003年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结构(万人)68

表4.2 2001~2003年我国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构成情况68

图4.4 2003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分类68

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69

专栏4.2 关于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和统计范围 蔡学军69

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71

图4.7 我国继续教育组织与实施体系72

五、专业技术职务管理73

专栏4.3 恢复职称是一个重大决策 邓小平74

六、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75

图4.8 经济增长与专业技术人才增长指数图(1978年为100)76

表4.4 1997~2001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行业结构变化比较77

表4.3 专业人员占劳动力比重的国际比较77

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78

专栏4.4 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制度重于技术 吴敬琏80

八、结论81

第五章 中国的公务员队伍82

一、公务员的含义82

专栏5.1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温家宝83

二、国家公务员队伍现状84

图5.2 2003年国家公务员年龄情况84

图5.1 2003年国家公务员层次分布84

图5.3 1998~2003年国家公务员队伍变化趋势85

图5.4 2003年国家公务员学历情况86

三、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86

图5.5 各级机关中有关学历人员比例对比87

图5.6 公务员辞职人员比例变化情况88

四、公务员报考热及其评价89

五、中国的“官民比”及其状况91

专栏5.2 史籍所载我国历代官吏与人口之比 余兴安92

六、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展望93

专栏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简机构和编制的情况 柏良泽93

专栏5.4 公务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 华建敏96

七、结论98

第六章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99

表6.1 国有、个体、私营企业有关数据比较(截至2002年年底)99

一、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99

图6.2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100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100

图6.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100

表6.2 1998年、2002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历层次比较101

表6.3 1998年、2002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年龄结构比较101

三、角色与身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设计应思考的首要问题101

专栏6.1 中国企业家的四个条件 厉以宁103

四、谁来选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104

五、用人必考其终: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105

六、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107

表6.4 北京市1998年公司管理人员报酬调查107

专栏6.2 正视人力资本的存在 魏杰109

七、对所有者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110

八、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111

九、市场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基础112

专栏6.3 寻找中国的企业领袖 张维迎114

十、良好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催化剂114

十一、结论115

第七章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116

一、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现状116

图7.1 非公企业管理人员学历状况116

图7.4 非公企业技术人员产业分布117

图7.3 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状况117

图7.2 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产业分布117

表7.1 非公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业分布117

图7.5 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118

表7.3 非公企业具有职称人员的行业分布118

表7.2 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分布118

图7.7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研究生的比例119

图7.6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占总量的比例119

二、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分析119

图7.9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大专生的比例120

图7.8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本科生的比例120

图7.10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中专生的比例120

图7.11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高中以下人员的比例120

图7.12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的比例121

图7.13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36~45岁人员的比例121

图7.14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46~54岁人员的比例121

表7.4 非公企业管理人员的产业分布122

图7.15 三类非公企业管理人员中55岁以上人员的比例122

图7.16 三类非公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22

图7.17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的比例122

图7.18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生的比例123

图7.21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生及以下人员的比例123

图7.20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中专生的比例123

图7.19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生的比例123

图7.22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及以下人员的比例124

图7.23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36~45岁人员的比例124

图7.24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46~54岁人员的比例124

图7.25 三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55岁及以上人员的比例124

表7.5 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产业分布125

表7.7 非公企业中级职称人员的产业分布125

表7.6 非公企业高级职称人员的产业分布125

表7.8 非公企业初级职称人员的产业分布125

表7.9 三大地区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状况126

图7.26 三大地区非公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比例126

图7.27 三大地区非公企业中级职称人员比例126

图7.28 三大地区非公企业初级职称人员比例126

表7.10 北京、上海、天津三市非公企业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数量比较127

表7.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公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数量排序127

表7.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公企业中级职称人员数量比较127

表7.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公企业初级职称人员数量128

三、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的政策环境128

专栏7.1 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张维迎130

四、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131

专栏7.2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基本矛盾 李建钟132

五、关于改善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133

六、结论134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35

第八章 中国特定社会群体的人才开发135

图8.3 中国与发达国家技工队伍结构的比较136

图8.1 2004年技能人才层次结构136

图8.2 历年通过技能鉴定的人数136

专栏8.1 中国在全球知识经济格局中的定位 胡鞍钢 熊义志137

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138

图8.4 2003年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139

三、其他社会群体的人才开发141

专栏8.2 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客观依据 叶忠海141

图8.6 女性干部比例(%)143

图8.5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男女就业人员的比例(%)143

图8.7 女性人才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44

图8.9 青年人才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45

图8.8 45岁以下青年干部占干部总量的比例(%)145

图8.11 少数民族人才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46

图8.10 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量的比例(%)146

四、结论146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47

第九章 中国的区域人才开发147

二、人才区域分布的现状149

表9.1 2003年东中西部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149

表9.2 东中西部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例(2003)149

表9.3 东中西部各省市每万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2003)150

三、西部人才开发的实践151

表9.4 东中西部各省市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例(2003)151

图9.1 东中西部每万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2003)(人)151

图9.2 东中西部人才市场发展指数151

四、区域人才开发的新时代153

专栏9.1 进一步做好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工作 张柏林153

五、区域人才开发的未来发展156

专栏9.2 西部要形成吸纳精英的机制 胡鞍钢157

六、结论158

第十章 中国的人才市场159

一、中国人才市场化配置的发展159

专栏10.1 人才自由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樊纲160

二、对中国人才市场发展状况的评估161

三、中国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163

表10.1 各地区人才市场发展指数排序163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建议166

五、结论168

第十一章 中国的国际人才资源开发169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际人才资源的重要论断169

二、出国留学的发展170

图11.1 历年派出、回国和未归的海外留学人员数171

三、留学人才的吸引和使用173

四、引进和利用国外人才178

图11.3 2003年境外来华工作专家国别分类(万人次)179

图11.2 2003年境外来华工作专家专业分类179

图11.4 2003年引进境外专家的前五位的省市占全国总量的比例179

专栏11.1 人才国际化:我国大城市人才工作的战略新命题 沈荣华180

五、未来中国国际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181

六、结论183

第十二章 中国的人才权益保障184

一、中国人才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184

专栏12.1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85

二、人才政治权利的保障185

表12.1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统计表186

表12.2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构成187

专栏12.2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188

专栏12.3 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邓小平189

三、经济和社会权益保障189

四、结论190

一、人才资源: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191

第十三章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191

专栏13.1 质量而不是数量:劳动力贡献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胡鞍钢 熊义志192

二、中国未来人才开发存在的基本问题193

专栏13.2 人力资本的追赶先于经济追赶 胡鞍钢 孙文正等194

三、“十一五”期间人才供给趋势分析194

表13.1 历年通过技能鉴定的人数196

四、“十一五”期间人才需求趋势分析196

五、“十一五”期间人才供求缺口分析197

六、未来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198

表13.2 “十一五”期间人才供需对照表198

专栏13.3 被中国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 詹姆斯·海克曼200

七、结论201

附录一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大事记(1978~2004)202

一、重要会议讲话202

二、重要政策决定205

三、重要事件208

附录二 中国人才状况数据库217

1.中国人口总数及构成218

2.中国经济总量及变化趋势218

3.中国产业结构概况219

4.中国各地区人口、生产总值及构成(2003)220

5.中国劳动生产率和产业贡献率221

6.全国就业人员年末人数221

7.就业人员产业分布222

8.分地区所有制城镇就业人员总量(2003)223

9.分地区城镇就业人员所有制构成(2003)223

10.非国有单位与国有单位职工变化趋势比较224

11.女性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2003)224

12.女性就业人员总量224

13.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职工人数224

14.全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2003)224

15.各地区城乡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2003)225

16.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2003)225

17.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25

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与毕业生数226

19.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例(2003)226

18.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例226

22.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占GDP的比例和科教文卫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27

21.普通高等学校分科毕业生数227

23.历年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人数228

24.中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229

26.专业技术人才占国有单位职工总数的比例229

25.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分布229

27.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229

28.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变化趋势比较229

29.各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状况(2003)230

30.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230

31.1999~2003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学历230

35.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总量的比例231

34.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分布231

32.1998~2003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职称)构成231

33.1998~2003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231

36.女性、少数民族和青年人才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232

37.女性、少数民族和45岁以下青年干部占干部总量的比例232

38.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状况232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数233

39.历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3

40.历次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33

41.历次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33

43.科技经费投入概况234

47.部分国家R D支出及其占GDP的比例235

46.部分国家每万名劳动力中R D人员数235

44.科技活动成果情况235

45.部分国家R D人员235

48.部分国家和地区大专以上人员占15岁以上劳动力的比例236

49.部分国家和地区每百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236

53.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237

52.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分布情况237

51.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情况237

50.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情况237

54.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产业分布情况238

主要参考文献239

42.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概况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