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教育学
  • 袁振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2752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用教育新理念武装教师——《当代教育学》序 顾明远1

教学建议1

上篇3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3

第1节 教育的发展4

一、教育的概念4

二、学校教育制度5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6

第2节 教育学的发展14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14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9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22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26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27

第1节 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27

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28

第2节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34

一、规模迅速增长34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35

三、内涵逐渐扩大36

四、不平等严重存在37

第3节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38

一、教育全民化38

二、教育终身化39

三、教育民主化40

四、教育信息化41

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46

第1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46

一、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教育历程46

二、“文革”十年中的教育49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改革50

第2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51

一、义务教育52

二、高中阶段教育53

三、民办教育53

四、高等教育53

五、教师54

六、教育经费54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57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57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59

中篇65

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65

第1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65

一、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66

二、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68

一、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70

第2节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70

二、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71

三、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72

四、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73

第3节 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75

一、素质的含义、分类与结构75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目的与任务77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79

第5章 教师与学生82

第1节 教师82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82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86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88

第2节 学生91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91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92

三、学生的发展94

第3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97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97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98

三、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99

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102

第1节 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103

一、中国古代的学习理论103

二、现代学习理论104

第2节 学习的心理条件108

一、智力因素与学习108

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109

第3节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11

一、知识的学习过程111

二、技能的学习过程114

三、知识与技能的迁移116

第4节 学生的学习差异117

一、学习差异与学习风格118

二、学习差异与学习策略120

三、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122

第5节 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多元智力理论124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思想124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内涵126

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130

第1节 课程理论的发展131

一、课程与课程论131

二、三大课程流派133

第2节 课程结构140

一、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140

二、当代课程的基本形式结构142

第3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45

一、课程设置146

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148

第4节 我国当代课程改革150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151

二、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154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160

第1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160

一、教学的概念161

二、教学理论及其历史演变163

三、1949年以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166

第2节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167

一、教学目的168

二、教学阶段168

三、教学内容169

四、教学方法170

第3节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172

一、教学目标172

二、教学过程173

三、教学方法174

第4节 认知教学理论175

一、教学目标176

二、教学原则176

三、教学内容177

四、教学方法179

第5节 情感教学理论180

一、教学目标180

二、教学阶段181

三、教学方法181

四、师生关系183

第6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183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184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185

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189

一、教学效率190

二、教学策略190

第1节 教学效率与教学策略的研究190

第2节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91

一、加涅的九种基本教学策略191

二、盖奇的七种基本教学策略192

三、库宁的教学管理策略193

四、申继亮等对教学策略的分类193

五、顾泠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194

第3节 以筛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上)201

一、青浦实验与经验筛选201

二、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202

三、基于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204

第4节 以筛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下)206

一、基于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206

二、基于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209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212

第1节 道德、品德与教育215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215

一、道德与德育216

二、品德与德育221

三、教育与德育222

第2节 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224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225

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227

第3节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232

一、理论假设233

二、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236

三、简要的评论242

第4节 体谅模式243

一、理论假设243

二、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246

三、简要的评论253

一、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258

第1节 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258

第11章 当代教育评价258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260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262

四、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264

第2节 学生评价265

一、学生评价与学业评价265

二、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267

三、几种常用的测验类型268

四、学生评价的主要类型269

第3节 教师评价271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意义271

二、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272

三、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275

第4节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276

一、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76

二、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内容277

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279

第12章 当代学校管理282

第1节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82

一、学校管理理论282

二、学校管理实践284

第2节 教师管理292

一、依靠教师办学的教师管理思想292

二、教师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93

三、教师管理的方法297

第3节 班级管理300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301

二、班级组织的结构和类型302

三、班级管理的过程303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305

下篇311

第13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311

一、人力资本理论312

第1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312

二、筛选理论314

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315

四、社会化理论317

第2节 教育的经济价值318

一、教育与经济的一般关系318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321

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323

四、教育与收入分配325

第3节 教育资源的利用328

一、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328

二、教育投资的来源与分配329

三、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332

第14章 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336

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变337

第1节 教育民主与政治民主337

二、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338

第2节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339

一、教育平等的概念339

二、教育平等的理论342

三、教育平等的实践345

第3节 教育制度与教育平等347

一、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根源347

二、终身教育: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348

第4节 受教育权的确认和保障349

一、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350

二、学习权的保障351

三、学习竞争、选拔与平等353

第5节 中国教育的民主化354

一、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354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民主化的差距和缩小356

第1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360

第15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360

一、科学、技术是什么361

二、科学技术如何影响教育362

三、教育如何作用于科学365

第2节 教育中的科学成分368

一、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成分368

二、教育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成分371

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主要特征374

第3节 新科技革命与教育374

二、科学教育的新取向377

三、知识增长对教育的新挑战379

第16章 教育与文化383

第1节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384

一、文化概念的演变与文化的构成384

二、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386

第2节 学校文化386

二、使理念成为共同追求387

一、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387

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388

四、形成办学特色389

第3节 教师文化389

一、教师的文化类型389

二、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91

第4节 学生文化392

一、学生文化的成因392

二、学生文化的特征394

三、学生亚文化的类型分析395

四、学生文化研究与学校教育396

第5节 课程文化398

一、课程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398

二、课程文化的批判与重建399

三、课程中的性别文化400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