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秀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18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趋势展望1
1.1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1
1.1.1 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地理条件的研究1
目录1
1.1.2 新中国成立后对生产布局问题的研究2
1.1.3 20世纪60-70年代对沿海与内地关系的研究2
1.2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3
1.2.1 中国产业布局最优区位问题的研究3
1.2.2 中国三大地带划分问题的研究4
1.2.3 产业梯度转移问题的研究5
1.2.4 横向联合与区域协作问题的研究6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7
1.3.1 中国地区差异与落后地区的开发研究7
1.3.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研究8
1.3.4 区域贸易、要素流动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研究9
1.3.3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研究9
1.3.5 高新产业开发区问题的研究10
1.3.6 外商在华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11
1.4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13
1.4.1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问题的研究13
1.4.2 中国区域开发问题的研究18
1.4.3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26
1.4.4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30
1.5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趋势33
1.5.1 区域创新的推进带来的区域经济新问题研究33
1.5.2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区域发展新问题研究37
1.5.3 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引发的区域空间格局新问题研究39
2.中国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问题研究45
2.1 我国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45
2.1.1 经济区划的演变过程46
2.1.2 主要的经济区类型50
2.1.3 综合经济区划基本方案的评价53
2.2 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研究58
2.2.1 行政区划对经济区发展的制约与影响58
2.2.2 行政区作为经济区的区划问题研究65
2.2.3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区区域经济组织的合理化68
2.3 重点区域的经济区组织研究75
2.3.1 沿海经济带75
2.3.2 长江流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78
2.3.3 陇海兰新经济带82
3.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区域差距87
3.1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与现状87
3.1.1 1949—2002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87
3.1.2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基本结构特征91
3.1.3 加入WTO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93
3.2 区域发展差距状况97
3.2.1 分析区域差距的方法97
3.2.2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101
3.2.3 区域社会发展差距116
3.3 区域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119
3.3.1 区域差距影响因素框架121
3.3.2 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9
3.4 缩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141
3.4.1 要素投入的区域协调性142
3.4.2 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142
3.4.3 发挥后发优势,运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143
3.4.4 积极利用有利的空间因素,开发区位资源143
4.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150
4.1 国际产业转移的轨迹与规律150
4.1.1 国际产业转移的轨迹151
4.1.2 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因152
4.1.3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154
4.2 中国将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160
4.2.1 中国承接国际现代制造业转移的必然性160
4.2.2 中国现代制造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164
4.2.3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选择166
4.3 中国三大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现状与问题169
4.3.1 长江三角洲现代制造业基地169
4.3.2 珠江三角洲现代制造业基地173
4.3.3 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177
4.3.4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80
4.4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与措施187
4.4.1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原则187
4.4.2 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对策与措施191
5.1.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00
5.1 中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迫性200
5.中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接替产业问题200
5.1.2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现实意义202
5.1.3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204
5.1.4 中国老工业基地复兴的机遇208
5.2 中国老工业基地优势和劣势的分析213
5.2.1 中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有利条件213
5.2.2 中国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215
5.2.3 中国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成因分析218
5.3 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模式选择221
5.3.1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原则222
5.3.2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选择223
5.3.3 接替产业的选择232
5.3.4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与措施选择243
6.1 我国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现状249
6.1.1 资源开发区与重点资源开发区249
6.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49
6.1.2 我国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及其内涵254
6.2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作用机制及战略对策272
6.2.1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272
6.2.2 重点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288
6.2.3 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292
6.3 案例分析: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评价299
6.3.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预处理299
6.3.2 可持续发展状态水平评价301
6.3.3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302
7.我国贫困地区开发问题研究307
7.1 贫困的界定307
7.1.3 世界银行的方法308
7.1.4 我国的界定方法308
7.1.2 欧珊斯基的方法308
7.1.1 郎特里的方法308
7.2 我国贫困人口的概况分析309
7.2.1 我国贫困人口的总量变化309
7.2.2 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310
7.3 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分析318
7.3.1 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318
7.3.2 区域封闭且居住分散319
7.3.3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321
7.3.4 农产品价格问题323
7.3.5 贫困地区对农村乱收费的承受力很弱324
7.4 我国扶贫政策及措施研究328
7.4.1 政府扶贫基金328
7.4.2 科技扶贫330
7.4.3 小额信贷332
7.4.4 其他“工程”333
7.4.5 劳务输出336
7.4.6 自愿搬迁338
7.5 我国未来扶贫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42
7.5.1 政府应积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扶贫方面的参与343
7.5.2 应兼顾脱贫的数量和质量344
7.5.3 应投入和管理并重345
7.5.4 贫困人口的目标锁定还有待完善346
8.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与趋势分析349
8.1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过程回顾349
8.1.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350
8.1.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356
8.2 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365
8.2.1 目前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特点365
8.2.2 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及其影响分析373
8.3 影响未来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因素分析377
8.3.1 国外环境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377
8.3.2 国内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关系380
8.3.3 区域发展阶段性变化与区域经济关系381
8.4 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向与促进措施387
8.4.1 未来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走势判断387
8.4.2 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的措施392
9.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398
9.1 区域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398
9.1.1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398
9.1.2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406
9.1.3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409
9.2 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格局412
9.2.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格局413
9.2.2 中国区域竞争力的分布格局420
9.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关系425
9.3.1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分布的不重合性426
9.3.2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空间集中度的比较428
9.3.3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空间分布的差异指数431
9.3.4 中国区域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贡献432
9.3.5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之间存在的问题436
9.4 中国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发展阶段分析439
9.4.1 中国区域竞争力的发展阶段441
9.4.2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443
9.5 对改进我国区域创新与竞争力的建议444
10.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448
10.1 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化448
10.1.1 中国正在走进移民时期,急需建立稳定、公平、开放的城市化政策体系448
10.1.2 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450
10.1.3 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以近邻流动和中程流动为主452
10.1.4 跨省流动人口流出地的区域结构特征455
10.1.5 流动人口在各省城市、镇和乡村的分布特征456
10.1.6 流动人口的迁移原因458
10.1.7 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城市化460
10.2 中国城市化的规模结构研究461
10.2.1 50年来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及其根源461
10.2.2 城市短缺是中国城市规模结构中的主要问题466
10.3 中国城市现代化研究468
10.3.1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468
10.3.2 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评价方法470
10.3.3 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与评价478
10.3.4提高中国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对策思路488
11.中国大都市经济圈研究493
11.1 都市圈概念及其相关讨论494
11.1.1 国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的研究494
11.1.2 我国关于都市圈的研究495
11.1.3 关于都市圈内涵有争议的问题497
11.2.1 关于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几种观点499
11.2 经济学意义的“都市圈”499
11.2.2 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定义500
11.2.3 经济学意义“都市圈”的实证分析502
11.3 中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特征比较504
11.3.1 经济水平504
11.3.2 增长源泉506
11.3.3 动力机制508
11.3.4 产业特色509
11.4 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与竞争态势510
11.4.1 环渤海都市圈“引擎”:北京举办奥运会及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510
11.4.2 长三角都市圈“引擎”:上海举办世博会及国际性大都市建设511
11.4.3 珠三角都市圈“引擎”:港澳与内地的CEPA协定512
11.5 区域一体化的共性障碍与推进策略513
12.1.1 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的增长517
12.1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长及其特征517
12.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迁及其经济影响517
12.1.2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化518
12.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来源520
12.1.4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521
12.1.5 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522
12.2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522
12.2.1 三大地带外商投资区位的变化522
12.2.2 沿海地区外商投资区位的变化526
12.2.3 各省区市外商投资的分异特征528
12.3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531
12.3.1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531
12.3.2 外商在华投资区位的决定535
12.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543
12.4.1 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543
12.4.2 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本形成的影响544
12.4.3 外商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545
12.4.4 外商投资对地区工业化的影响547
12.4.5 外商投资对区域贸易的影响548
12.4.6 外商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549
13.统筹城乡发展——21世纪初中国社会进步的挑战与对策研究554
13.1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背景555
13.1.1 统筹城乡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重要启示555
13.1.2 城乡失调是制约中国21世纪发展的重大障碍556
13.2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条件558
13.2.1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目标558
13.2.2 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559
13.3 统筹城乡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及对策思路560
13.3.1 统筹发展基础教育561
13.3.2 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565
13.3.3 统筹城乡就业567
13.3.4 统筹社会保障572
13.3.5 统筹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573
13.3.6 统筹发展城市与建制镇575
13.3.7 统筹都市中的城乡矛盾579
14.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587
14.1 统筹区域发展的依据分析588
14.1.1 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588
14.1.2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践依据589
14.2 中国区域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分析590
14.2.1 西部地区的落后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591
14.2.2 以东北地区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的老化问题突出592
14.2.3 东部一些城市地区膨胀问题突出594
14.2.4 中部六省的相对地位有可能下滑595
14.2.5 第三轮区域经济冲突有可能爆发597
14.3 统筹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措施600
14.3.1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600
14.3.2 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603
热门推荐
- 3117694.html
- 3131647.html
- 2006344.html
- 1389157.html
- 2221591.html
- 2780354.html
- 3445684.html
- 2289676.html
- 358694.html
- 1085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6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2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