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免疫学
  • 吴长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88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78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免疫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1

第一节 概述1

一、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对抗原的识别1

二、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1

三、免疫应答的调节2

第二节 细胞的黏附与迁移2

一、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归巢中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2

二、肿瘤迁移中黏附分子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4

三、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炎症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5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功能基础5

一、血管内皮细胞6

二、中性粒细胞6

三、单个核吞噬细胞系统6

四、自然杀伤细胞6

五、补体系统7

第四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功能基础9

一、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9

二、T细胞免疫应答10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功能13

一、靶细胞的杀伤13

二、抗体的直接功能13

三、抗体的间接功能13

四、炎症反应13

第六节 免疫系统的miRNA调控14

一、miRNA概述14

二、miRNA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15

三、展望18

第七节 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组成19

第二章 感染与免疫22

第一节 概述22

第二节 感染与固有(非特异性)免疫23

一、物理与化学屏障23

二、正常菌群23

三、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23

四、固有免疫系统的分子成分23

第三节 感染与适应性(特异性)免疫24

一、体液免疫反应24

二、细胞免疫反应25

第四节 感染与免疫调节25

第五节 感染与免疫反应紊乱26

一、感染与变态反应26

二、感染后免疫超常反应27

三、感染后免疫抑制27

第六节 感染免疫逃避28

一、基因变异导致免疫识别逃逸28

二、通过潜伏而规避免疫28

三、对机体免疫反应各个环节的干扰29

四、诱导产生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30

五、诱导T细胞的剔除30

第三章 免疫缺陷病32

第一节 概述32

第二节 原发性抗体缺陷病33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34

二、选择性IgA缺陷34

三、X性连锁高IgM综合征35

四、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35

五、IgG亚类缺陷36

六、特异抗体缺乏36

七、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37

第三节 原发性T细胞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37

一、性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38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38

第四节 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39

一、单核巨噬细胞缺陷39

二、中性粒细胞缺陷41

三、原发性补体缺陷43

第五节 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44

一、DiGeorge综合征44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45

三、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病45

第六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45

一、免疫功能评价46

二、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6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诊断48

四、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的诊断49

五、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的诊断49

六、原发性补体缺陷诊断50

第七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50

一、抗感染药物治疗50

二、免疫制剂补充和替代50

三、免疫重建51

四、基因治疗51

第八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51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因51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2

三、HIV感染的传播53

四、HIV感染的临床表现53

五、HIV感染的免疫病理过程54

六、HIV感染的诊断56

七、AIDS的治疗选择56

八、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的感染57

第四章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59

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速发性(Ⅰ型)超敏反应60

一、变应原6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62

三、IgE合成的调节62

四、IgE Fc受体63

五、组织损伤机制63

六、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65

第三节 细胞毒型(Ⅱ型)超敏反应65

一、概念65

二、组织损伤机制65

三、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66

第四节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超敏反应68

一、概念68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68

三、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69

第五节 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70

一、概念70

二、组织损伤机制71

三、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73

第六节 呼吸系统变态反应74

一、变态反应性鼻炎74

二、哮喘75

第七节 消化道过敏反应79

一、消化道过敏反应79

二、消化道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80

第八节 皮肤过敏反应80

一、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80

二、特应性湿疹81

三、接触性皮炎84

四、尿布皮炎85

五、自身免疫性大疱病86

六、遗传过敏性皮炎88

七、自体敏感性皮炎89

八、传染性湿疹样皮炎90

第九节 药物过敏91

一、药物不良反应分类91

二、药物变态反应的高危因素92

三、机制93

四、临床表现93

五、诊断94

六、处理原则94

七、临床常见的几种药物过敏95

第五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97

第一节 概述97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97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97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98

四、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99

五、自身抗体检测与自身免疫病诊断107

六、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109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114

一、病因114

二、发病机制115

三、病理116

四、临床表现117

五、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20

六、诊断121

七、鉴别诊断122

八、治疗123

九、预后125

第三节 系统性硬化症12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5

二、病理126

三、临床表现126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28

五、诊断129

六、鉴别诊断129

七、治疗129

八、预后130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31

二、病理131

三、临床表现132

四、辅助检查134

五、诊断134

六、鉴别诊断135

七、治疗135

八、预后136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136

一、病因137

二、发病机制139

三、病理141

四、临床表现142

五、实验室检查147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48

七、治疗150

八、预后156

九、SLE与妊娠157

第六节 干燥综合征157

一、病因158

二、发病机制159

三、病理160

四、临床表现160

五、实验室检查163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65

七、治疗166

八、预后168

第七节 白塞病1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68

二、病理169

三、临床表现169

四、实验室检查172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72

六、治疗173

第八节 系统性血管炎174

一、概述174

二、结节性多动脉炎176

三、韦格纳肉芽肿179

第九节 混合结缔组织病18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83

二、病理183

三、临床表现184

四、实验室检查185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86

六、治疗186

七、预后187

第六章 淋巴增生性疾病与免疫189

第一节 概述189

第二节 恶性转化的生物学190

第三节 淋巴细胞白血病191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1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3

第四节 淋巴瘤195

一、霍奇金淋巴瘤195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201

第五节 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208

一、多发性骨髓瘤208

二、良性副蛋白血症(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212

三、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213

四、其他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213

第七章 免疫治疗219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应用219

一、糖皮质激素220

二、以抗体为基础的生物制剂222

三、抑制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223

四、抑制细胞因子合成的药物225

五、细胞因子转换抑制剂226

六、细胞毒药物227

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及其应用229

一、细胞因子229

二、微生物制剂231

三、化学合成药物232

第三节 免疫重建232

第八章 移植免疫234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应答基础234

一、同种异体移植抗原识别阶段235

二、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阶段238

三、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阶段240

第二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病理241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241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242

三、急性排斥反应242

四、慢性排斥反应244

第三节 免疫抑制治疗和新型免疫抑制剂245

一、免疫抑制治疗原则245

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246

第四节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和免疫状态监测251

一、组织配型251

二、免疫状态监测252

第九章 肾脏疾病与免疫255

第一节 概述255

一、肾脏的主要功能255

二、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255

三、肾小球疾病相关的临床综合征257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258

一、病理学分类258

二、发病机制260

第三节 IgA肾病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6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66

二、病理266

三、临床表现266

四、实验室检查267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67

六、治疗268

七、预后268

第四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68

一、病因269

二、发病机制269

三、病理269

四、临床表现269

五、实验室检查270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270

七、并发症271

八、治疗271

九、预后272

第五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73

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273

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276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28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81

二、病理生理282

三、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282

四、并发症284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85

六、治疗285

七、预后287

第七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28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88

二、病理288

三、临床表现288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8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89

六、治疗289

七、预后290

第八节 狼疮性肾炎29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1

二、病理291

三、临床表现292

四、实验室检查293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94

六、治疗294

七、预后296

第九节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97

一、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297

二、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99

三、其他免疫因素介导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04

第十节 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306

一、肾移植后复发性肾炎的定义和分类306

二、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307

三、几种不同类型的肾移植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307

第十章 关节肌肉疾病与免疫312

第一节 概述312

一、病理特点312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313

三、实验室检查316

四、治疗328

第二节 关节疾病的分类329

第三节 关节炎和感染336

一、化脓性关节炎336

二、淋球菌性关节炎341

三、结核分枝杆菌关节炎343

四、梅毒性关节炎345

五、病毒性关节炎347

六、真菌性关节炎349

七、布氏杆菌性关节炎351

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352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354

一、概述35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54

三、病理学356

四、临床表现357

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359

六、诊断360

七、处理362

八、结局368

第五节 脊柱关节病368

一、强直性脊柱炎368

二、其他脊柱关节病375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76

一、概述376

二、病因376

三、发病机制377

四、病理378

五、实验室检查379

六、诊断和分类379

七、鉴别诊断380

八、治疗380

九、预后382

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382

一、概述382

二、病因382

三、发病机制383

四、病理384

五、临床表现386

六、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389

七、诊断392

八、鉴别诊断393

九、处理394

十、预后399

第八节 其他结缔组织病400

一、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00

二、干燥综合征406

三、硬皮病414

第九节 系统性血管炎419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419

二、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423

三、其他血管炎427

第十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428

一、概述428

二、病因429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学429

四、临床表现430

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431

六、诊断433

七、鉴别诊断435

八、处理436

九、预后437

第十一节 遗传性周期性发热437

第十一章 皮肤疾病与免疫440

第一节 皮肤的免疫细胞与重要免疫分子440

第二节 免疫介导的皮肤疾病442

一、天疱疮442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445

三、白癜风447

四、银屑病452

五、特应性皮炎458

六、荨麻疹460

七、接触性皮炎462

八、药疹463

九、伴有皮肤改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65

十、移植物抗宿主病467

第十二章 眼疾病与免疫469

第一节 概述469

第二节 结膜炎469

一、感染性结膜炎470

二、过敏性结膜炎472

三、自身免疫性结膜炎476

四、Stevens-Johnson综合征477

五、结膜炎的其他病因477

第三节 角膜炎477

一、感染性角膜炎478

二、免疫性角膜炎481

三、角膜炎的其他病因483

第四节 巩膜炎484

一、表层巩膜炎484

二、巩膜炎484

第五节 葡萄膜炎485

一、前葡萄膜炎486

二、中间葡萄膜炎486

三、后葡萄膜炎487

四、Behcet病488

五、Vogt-小柳原田病488

六、强直性脊椎炎489

七、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489

八、眼结节病490

九、交感性眼炎490

第六节 免疫反应性眼眶病491

一、炎性假瘤491

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492

第七节 眼的移植免疫492

一、角膜移植的免疫反应492

二、视网膜移植的免疫反应493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496

第一节 免疫学概论496

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的结构496

第二节 常见疾病506

一、支气管哮喘506

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513

三、特发性肺纤维化516

四、结节病519

第十四章 胃肠道和肝脏疾病与免疫524

第一节 炎症性肠病524

一、溃疡性结肠炎527

二、克罗恩病53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肝病532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与免疫538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538

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538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46

第二节 糖尿病及其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549

第十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与免疫559

第一节 概述559

一、血液学与免疫系统的关系559

二、血细胞的免疫破坏机制559

三、血液病的免疫治疗56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61

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62

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64

三、药物诱发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66

四、同种异抗体导致的贫血568

五、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570

第三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573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73

二、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577

三、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78

四、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582

五、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583

六、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86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87

一、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89

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90

三、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92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593

第六节 凝血功能失调595

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595

二、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599

三、其他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疾病602

第十七章 神经免疫学608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608

一、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发病机制608

二、多发性硬化的免疫相关治疗614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616

一、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发病机制616

二、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相关治疗617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619

一、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619

二、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相关治疗624

第四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相关治疗626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发病机制626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免疫相关治疗630

第十八章 生殖免疫634

第一节 概述634

一、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634

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636

第二节 受精卵植入和妊娠的免疫学机制639

一、受精卵植入639

二、妊娠免疫学机制641

第三节 妊娠和母体感染642

一、TORCH综合征642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644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45

第四节 胎儿和新生儿对感染的防御646

一、胎儿免疫应答的形成647

二、IgG的胎盘传输648

三、母乳喂养的免疫学意义649

第五节 怀孕期失调650

一、习惯性流产650

二、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的免疫反应653

三、先兆子痫658

四、同种异体免疫661

五、怀孕期器质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664

第六节 临床相关生殖有关抗体669

一、抗激素抗体669

二、抗精子抗体670

三、其他与生殖相关的抗体671

第七节 免疫性不孕672

一、抗精子抗体与不孕672

二、抗透明带抗体673

三、免疫性不孕的诊断标准674

四、免疫性不孕的治疗674

第八节 避孕与免疫675

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避孕675

二、抗精子免疫避孕676

三、透明带免疫避孕676

第十九章 口腔疾病与免疫678

第一节 概论678

第二节 牙周疾病的临床免疫678

一、慢性龈缘炎680

二、慢性牙周炎682

三、侵袭性牙周炎685

第三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白塞病的临床免疫688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688

二、白塞病690

第四节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免疫693

一、概述693

二、免疫学特征693

三、免疫发病机制693

四、病理学694

五、临床特征694

六、实验室检查694

七、鉴别诊断695

八、治疗695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免疫695

一、概述695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695

三、免疫发病机制696

四、病理学696

五、临床特征697

六、实验室检查697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697

八、治疗698

第六节 口腔鳞状细胞癌699

一、概述699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700

三、免疫发病机制700

四、病理学特征701

五、临床特征701

六、实验室检查702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703

八、治疗703

第七节 灼口综合征705

一、概述705

二、主要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发病机制705

三、病理学特征705

四、临床特征706

五、实验室检查70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706

七、治疗706

第八节 HIV口腔感染的临床免疫707

一、流行病学708

二、HIV免疫发病机制708

三、口腔HIV感染免疫学特征708

四、临床特征709

五、实验室检查711

六、诊断712

七、治疗713

第九节 干燥综合征715

一、主要免疫学特征715

二、免疫发病机制715

三、病理学716

四、临床特征716

五、实验室检查71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718

七、治疗719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724

第一节 肿瘤发生与肿瘤细胞抗原性变化724

一、癌基因725

二、抑癌基因727

三、调整基因728

第二节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729

一、免疫监视学说及其评价729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730

三、免疫应答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732

四、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733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查734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734

二、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740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741

一、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742

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742

三、抗肿瘤抗体及其免疫导向疗法746

四、过继免疫治疗749

五、细胞因子疗法750

六、基因治疗751

七、策略与评价751

第二十一章 衰老与免疫753

第一节 免疫系统衰退的表现753

一、免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质和量的改变753

二、老年人对自身抗原免疫应答增强753

第二节 与老年人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754

一、老年人感染的特点754

二、老年人肿瘤755

三、老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756

四、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756

第三节 抗衰老保健与延年益寿757

一、控制饮食和运动757

二、补锌可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757

三、激素对老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757

四、抗衰老药物758

五、胸腺移植758

第二十二章 临床免疫学技术760

第一节 免疫标记技术760

一、免疫荧光技术760

二、酶免疫技术761

三、放射免疫技术762

四、发光免疫技术763

五、胶体金技术766

六、免疫印迹767

第二节 免疫浊度技术768

一、透射光免疫浊度法768

二、散射比浊法768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769

一、流式细胞术概述769

二、检测原理769

三、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770

第四节 免疫相关的新技术770

一、生物芯片及应用770

二、蛋白质组学771

三、免疫PCR技术772

索引7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