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院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院药学
  • 张静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448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院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1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1

一、医院药学实践1

二、医院药学研究2

三、医院药学管理2

第三节 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2

第四节 医院药学展望3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4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4

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4

二、药学部(科)各级药学人员的职责5

一、采购管理6

第三节 药品管理6

二、任务6

一、组成6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6

二、库存管理7

三、供应和使用管理7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7

一、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8

二、发药8

第五节 制剂业务管理8

一、医院制剂的含义及范围8

二、医院制剂的审批8

第六节 药品质量管理10

一、外购药品的质量管理10

二、医院制剂的质量管理12

一、目标管理13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13

二、全面质量管理14

三、标准化管理15

第八节 面向临床开展药学服务16

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16

二、科研管理16

三、建立药学情报信息室(或组)17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18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18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18

二、外用制剂常用原料种类和作用19

三、外用制剂的剂型及作用特点23

四、皮肤病的外用药物选用原则24

五、软膏剂处方设计与制备24

一、中药制剂处方特点30

第二节 中药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30

二、常见医院中药制剂的剂型31

三、剂型对中药制剂的疗效关系33

四、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与疗效的关系34

五、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要求35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37

一、腹膜透析液37

二、血液透析液40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质检科的结构44

二、非标准制剂45

一、标准制剂45

三、质检科的人员45

二、质检科的任务45

第二节 医院制剂的质量标准45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46

一、容量分析46

二、仪器分析法47

三、生物检验法49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质量检查49

一、医院制剂的质检流程49

二、医院制剂质检内容50

第五节 医院质检科的质量控制50

一、需认证的效能指标和认证方法50

二、误差来源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的方法51

二、制剂实例52

第六节 医院制剂分析实例52

一、实验设计52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54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54

一、药效学评价54

二、药动学评价55

三、药剂学评价55

四、临床疗效评价56

第二节 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价56

一、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56

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57

三、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系57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作用58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58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58

第四节 治疗药物方便性的评价59

一、使用的方便性59

二、贮存、运输、携带的方便性59

三、获得的方便性60

四、药品包装的方便性60

第五节 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60

一、药物生命质量评价内容60

二、治疗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的几种关系60

第六节 治疗药物品种质量的评价61

一、药物经济学定义和发展63

二、药物经济学对临床医疗的作用63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63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63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64

一、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64

二、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sis,CEA)64

三、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65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66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步骤66

一、确定研究目的66

二、确定评价方法67

三、成本的计算67

四、效果的计算68

五、经济学评价68

六、敏感性分析68

七、推广及应用价值68

二、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是什么69

一、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可靠69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的应用69

三、文献报道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自己的病人70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71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71

一、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71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71

三、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72

四、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73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74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74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76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79

五、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选择83

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比较83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84

一、ADR监测和药物警戒概念的演变及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关系84

二、近年盛行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85

三、当前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86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88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90

第一节 概述90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90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90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91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92

一、药物因素92

二、机体因素92

三、其他因素93

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准则94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价方法94

二、因果关系评定方法95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96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96

二、监测报告系统97

三、报告程序97

四、不良反应报告范围98

五、报表及注意事项98

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99

二、新药上市后的追踪观察100

四、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100

三、合理使用药物100

一、新药上市前严格审查100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100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102

第一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及其意义102

一、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102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102

三、药物利用研究的作用102

第二节 药物利用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103

一、药物利用研究方法的产生103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进展103

第三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分类103

一、定量研究103

二、定性研究104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104

一、药物的临床评价105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106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107

四、药物情报分析108

第五节 药物利用的影响因素109

一、药物因素109

二、非药物因素110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112

第一节 相关知识112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112

二、新药研究相关法规113

三、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简介113

四、名词解释113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115

一、程序115

二、新药申报资料项目115

二、新药Ⅰ期临床试验117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117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117

三、新药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119

四、新药Ⅳ临床试验121

第四节 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121

一、目的122

二、主要技术要求122

三、程序124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124

一、概述124

二、我国GCP原则125

三、我国GCP内容125

第六节 我国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简介127

一、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28

第十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射剂配伍变化128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128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32

第二节 注射剂配伍变化134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134

二、分类134

三、常见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原因134

四、注射剂配伍变化预测135

五、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实际应用13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137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137

一、基本概念137

三、合理用药工作中药师的作用138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138

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38

一、用药途径及特点139

二、药品用量139

三、用药注意事项140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141

一、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141

二、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141

三、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142

四、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142

五、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142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144

一、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144

二、胎儿期生理与用药特点145

三、新生儿生理和用药特点146

四、婴、幼儿生理与用药特点149

五、儿童期生理和用药特点150

六、儿科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150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与用药特点151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51

二、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152

三、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153

四、老年人的用药原则154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55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55

二、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监护156

三、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57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159

一、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159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160

三、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162

四、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63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164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164

一、中毒机制164

二、中毒症状164

三、解救原则164

四、对症治疗165

三、解救原则165

一、中毒机制165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165

一、中毒机制165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165

二、中毒症状165

二、中毒症状166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166

第四节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166

一、中毒机制166

二、中毒症状166

三、药物治疗166

第六节 苯二氮?类药物中毒167

三、药物治疗167

二、中毒症状167

一、中毒机制167

三、药物治疗167

二、中毒症状167

一、中毒机制167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167

第七节 异烟肼中毒168

一、中毒机制168

二、中毒症状168

三、药物治疗168

第八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168

一、中毒机制169

二、中毒症状169

三、药物治疗169

第九节 抗癫癎药物中毒169

一、苯妥英钠169

二、卡马西平169

二、中毒症状170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170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170

一、中毒机制170

第十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171

一、中毒机制171

二、中毒症状171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171

第十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171

一、中毒机制172

二、中毒症状172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172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172

一、中毒机制172

一、中毒机制173

二、中毒症状173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173

第十四节 蟾蜍中毒173

二、中毒症状173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174

第十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174

一、中毒机制174

二、中毒症状174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174

第十六节 氰化物中毒及解救175

一、中毒机制175

二、中毒症状175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175

第一节 药学监护的起源177

一、近代药学的发展177

第十四章 药学监护177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178

第二节 药学监护的内涵及实施意义179

一、内涵179

二、实施药学监护的意义179

第三节 药学监护的实施180

一、收集资料180

二、发现问题180

三、评估问题180

四、建立药学监护计划181

五、评价取得的结果181

第四节 病人资料的收集181

一、病人资料181

二、创建数据库181

三、数据库的组成182

第五节 药物治疗问题的鉴别和评估183

一、鉴别药物治疗问题183

二、用问题列表评估药物治疗问题183

第六节 药学监护计划和干预措施的实施184

一、使用SOAP格式记录监护计划184

二、用IDEAL法解决药物治疗问题184

三、药学监护的干预措施185

第七节 药学监护干预结果的记录185

一、治疗结果的衡量186

二、记录186

第八节 提高药学监护水平的措施186

一、药师和医师合作187

二、与患者进行交流187

三、提高病人依从性188

一、药学监护的理论模式189

二、药学监护的实践模式189

第九节 药学监护的模式189

第十节 药学监护中的不利因素190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193

第一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意义和重要性193

一、意义和重要性193

二、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历史193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195

一、概述195

二、适应证195

三、禁忌证196

四、并发症196

五、人体需要摄入的能量计算197

六、肠外营养的成分配比197

二、适应证199

一、概述199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199

三、常见并发症200

四、应用方法200

五、常用药物200

第四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近期发展201

一、重组人生长激素201

二、谷氨酰胺202

三、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202

四、精氨酸202

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02

六、生长抑素203

七、核苷酸203

八、膳食纤维203

第一节 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强度的关系205

第十六章 治疗药物监测205

第二节 检测样品与血药浓度的关系206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注意事项207

一、血药浓度的评价207

二、采血时间和方法207

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208

四、待测物的选择208

五、有效浓度范围的确立208

六、样本的测定209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分析方法209

一、建立监测方法应具备的条件209

二、血液浓度测定中的质量控制209

三、药物监测方法简介209

四、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210

第五节 常见监测药物的有效血浓范围、测定方法及其他211

第十七章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218

第一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意义218

一、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218

二、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临床意义218

三、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必须条件218

四、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219

第二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方法219

一、稳态一点法219

二、血药浓度随访测定法220

三、诺模算图法220

四、多点法220

五、Bayesian反馈法与群体药物动力学220

四、生活习惯223

三、药物因素223

五、药物动力学方面的遗传因素223

一、病理因素223

二、生理因素223

第三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223

六、药效学的遗传变异224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225

第一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225

第二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和任务225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226

一、药学信息的来源和收集226

二、资料的评价和整理227

三、收集药学信息应注意227

第四节 药物情报的查阅227

四、查阅文献资料的步骤和方法228

三、检索工具的用法228

二、检索工具的种类228

一、医药文献的类别228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229

一、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229

二、为药事委员会提供咨询服务230

三、定期出版“药讯”230

四、编辑“协定处方”或“医院药品集”230

五、举办专题讲座230

六、医院药学信息服务展望230

第十九章 病患用药教育231

第一节 从患者依从性看病患用药教育的必要性231

一、依从性的现状231

二、提高依从性的措施232

三、依从性的评价232

一、病患用药教育的基本内容233

四、病患用药教育的必要性233

第二节 病患用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233

二、病患用药教育的方法234

第三节 不同病患群体的用药教育234

一、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教育235

二、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235

三、肝病患者用药教育235

四、肾病患者用药教育236

五、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教育236

六、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教育237

二、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程度不一238

三、缺乏统一的施教方法和材料238

一、重视程度不够238

第四节 病患用药教育的困难及克服方法238

第二十章 医院药学人员职业道德239

第一节 药学伦理学的概念239

一、伦理学与药学伦理学239

二、药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239

三、学习药学伦理学的意义240

第二节 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241

一、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241

二、药学道德规范242

第三节 药学工作的道德责任243

一、医院制剂生产道德责任243

二、调剂配发中的道德责任243

三、临床药学服务道德责任243

四、科研道德责任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