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市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郝敬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1279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市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
第一章 市场经济的实质2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2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内涵2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5
(三)市场经济本身没有社会属性6
二、市场经济的制度特性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及客观基础1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15
(一)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及作用15
(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18
二、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评价20
(一)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的沿革20
(二)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23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过程及分析24
(一)以农村为重点的改革25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27
(三)全面推行承包制30
(四)根本性改革的抉择33
四、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37
(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状况37
(二)体制转轨的主要任务37
(三)转轨过程中需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39
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40
(一)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必然选择40
(二)适应现阶段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41
(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43
第二篇 构建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的思路44
第三章 构建合格的市场主体44
一、市场经济中企业具备的条件45
(一)企业产权界定清楚45
(二)企业完全独立,有充分的自主权45
(三)企业完全自负盈亏45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46
(一)管理体制决定经营机制46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48
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50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51
(二)“产权”分离的理论根据53
(三)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53
四、培育宏大的企业家队伍60
(一)市场经济是培育企业家的沃土60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特征62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63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精神64
(五)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必要措施65
(六)企业家应主动参与改革67
第四章 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71
一、价格改革是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72
(一)传统价格体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72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75
二、我国的市场体系结构76
(一)专业市场结构76
(二)地域市场结构78
(三)市场组织结构78
三、我国市场体系的现状79
(一)专业市场残缺不全80
(二)市场发育不平衡80
(三)市场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81
四、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81
(一)农村市场81
(二)消费品市场84
(三)生产资料市场84
(四)劳务市场88
(五)资金市场92
(六)技术市场96
(七)房地产市场98
(八)产权交易市场101
第五章 转变政府职能10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控制106
(一)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与不足106
(二)宏观控制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08
二、加快宏观管理的自身改革109
(一)严格区分指导和干预110
(二)主要着力于市场机制的运转110
(三)硬化约束机制,防范权力变异111
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111
(一)整体性职能111
(二)监督性职能114
(三)指导性职能115
(四)服务性职能116
四、双重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116
(一)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状况与分析117
(二)双重体制下政府如何进行宏观调控119
第六章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22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122
(一)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123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途径124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125
(一)失业保险制度125
(二)养老基金制度128
(三)贫困救济金制度128
(四)医疗保险制度129
第三篇 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132
第七章 围绕市场转换内部机制132
一、转换经营机制132
(一)内部模拟市场体制133
(二)建立厂内银行 资金有偿使用134
二、转变管理职能137
(一)管理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化138
(二)机构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化139
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140
(一)人事制度改革140
(二)劳动制度改革141
(三)分配制度改革146
第八章 树立市场观念 适应市场环境150
一、市场营销思想的演变150
(一)传统营销思想150
(二)现代营销思想152
二、树立市场营销观念154
(一)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154
(二)生产引导消费观念155
(三)市场竞争观念155
(四)信息观念155
(五)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观念156
三、适应市场营销环境158
(一)市场环境因素158
(二)市场环境分析167
第九章 建立信息网络 准确预测市场170
一、市场信息的意义及其特点170
(一)市场信息的重要作用171
(二)搜集市场信息的要求172
(三)市场信息的分类及来源172
二、建立高效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175
(一)市场信息网络的功能175
(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网络176
(三)企业内部市场信息网络177
三、全面收集系统处理及时反馈市场信息179
(一)准确全面地搜集市场信息179
(二)及时系统地处理市场信息182
(三)科学完整地存贮市场信息185
(四)快速有效地传递市场信息186
四、建立市场信息自动化系统188
(一)市场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客观需要188
(二)市场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构成189
(三)市场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程序190
五、运用充分信息资料科学预测市场192
(一)市场预测的意义193
(二)市场预测的原理及内容194
(三)市场预测的步骤200
(四)市场预测方法的合理选择202
(五)加强市场预测的组织领导206
第十章 注重产品策略 开拓占领市场208
一、产品概念的全面认识208
(一)明确产品范畴208
(二)认识整体产品概念的意义210
二、最佳产品组合的抉择211
(一)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分析211
(二)淘汰市场衰退产品215
(三)选择最佳产品组合217
三、开发新产品 占领市场219
(一)新产品的特点220
(二)新产品开发的意义221
(三)新产品开发的组织管理222
(四)新产品开发的运用实践225
四、采取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227
(一)“优质”取胜策略228
(二)产品专业化策略231
(三)产品多样化策略231
(四)以“快”取胜策略231
(五)出奇制胜的策略232
(六)“攻势经营”的策略232
五、做好服务 培育市场232
(一)服务的概念及意义232
(二)服务的形式及内容233
第十一章 遵循价值规律 科学运用价格策略238
一、市场价格机制238
(一)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38
(二)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239
(三)价值规律支配社会主义营销价格机制240
二、价格理论及其应用241
(一)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241
(二)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248
三、定价策略和定价技巧250
(一)定价策略251
(二)定价技巧258
第十二章 适应市场要求 强化营销管理262
一、建立适应市场的销售机构262
(一)传统的销售机构模式262
(二)适应市场的销售组织机构264
(三)现代销售机构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268
二、培育适应市场的销售队伍270
(一)引入竞争机制优选销售人才270
(二)销售人员具备的素质和能力271
(三)销售人员的基本职责274
(四)推行销售激励机制276
(五)加强销售人员的业务培训277
三、制定适应现代市场的销售计划279
(一)企业制订销售计划的必要性279
(二)企业销售计划的种类280
(三)企业销售计划的编制原则281
(四)企业销售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282
(五)销售计划的执行检查与分析285
四、疏通适应现代市场的销售渠道287
(一)选择市场销售渠道的意义288
(二)选择市场销售渠道的方法288
(三)市场销售渠道的抉择291
第十三章 迎接“入关” 研究国际市场294
一、正视“入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294
(一)关贸总协定的概念及功能294
(二)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295
(三)忻州地区工业如何迎接“入关”298
二、勇于竞争研究国际市场302
(一)当前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303
(二)各主要国外市场的概况306
(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316
三、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方法317
(一)调查分析国际市场317
(二)选择国际目标市场321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322
(四)进入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326
(五)进入国际市场的广告策略329
第十四章 抓好“人”的管理是进入市场的基点331
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331
(一)以“人为中心”是实践认识的结果332
(二)以“人为中心”是企业发展的要求333
二、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人的积极性334
(一)物质激励机制334
(二)精神激励机制337
三、建立教育机制 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343
(一)抓好政治教育343
(二)抓好智力开发347
热门推荐
- 2940496.html
- 2942843.html
- 3191996.html
- 170528.html
- 1090738.html
- 1756214.html
- 1727450.html
- 1159470.html
- 1259116.html
- 1625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1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9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4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5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0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