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验动物学
  • 陈主初,吴端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73251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实验动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实验动物学概论1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1

一、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1

目 录1

二、实验动物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2

三、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2

二、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

三、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3

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3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与应用价值3

第三节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4

一、动物实验的发展4

二、实验动物的发展5

三、动物模型的发展6

四、组织机构的发展7

五、我国实验动物科技发展简况7

第四节实验动物学伦理9

一、动物保护主义与动物福利法规9

二、实验动物学伦理规范10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13

第一节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标准化13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13

二、近交系动物14

三、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和分离近交系动物17

四、重组近交系动物18

五、杂种F1代动物20

六、封闭群动物21

七、突变系动物22

八、遗传工程动物23

九、实验动物遗传监测24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29

第二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29

二、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30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32

四、清洁动物和普通动物34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监测34

□第三章 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条件的标准化37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环境37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37

二、控制实验动物环境的重要性37

三、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38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43

四、我国实验动物环境标准43

一、实验动物设施分类44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组成44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布局45

四、实验动物设施的维护48

第三节实验动物笼器具49

一、隔离器49

二、层流架49

三、笼具50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料标准51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及垫料51

四、饮水设备51

二、饲料配合技术52

三、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53

四、饮水53

五、垫料54

第五节 实验动物环境和饲料质量的监测54

一、实验动物环境监测54

二、实验动物饲料质量监测55

二、群体的遗传组成57

一、遗传性状的判断57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57

第一节实验动物育种繁殖基本技术57

三、定向选择59

四、繁殖方法60

五、性别鉴定62

六、性成熟与配种年龄63

七、动情周期与发情鉴定63

八、配种方法与交配识别64

第二节近交系动物的育种繁殖65

一、育种方法65

九、妊娠诊断与妊娠期65

二、保种方法66

三、繁殖生产方法67

第三节封闭群动物的育种繁殖68

一、育种方法及注意事项68

二、保种方法69

三、繁殖生产方法70

第四节 杂种一代和重组近交系的育种繁殖71

一、杂种一代的育种繁殖71

二、重组近交系的育种繁殖71

一、突变基因的培育和保持72

二、同源导入近交系的育种繁殖72

第五节携带特定基因品系的育种繁殖72

三、分离近交系的育种繁殖73

□第五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76

第一节 小鼠76

一、生物学特性76

二、常用品种、品系77

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79

第二节 大鼠79

一、生物学特性80

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1

二、常用品种、品系81

第三节豚鼠82

一、生物学特性82

二、常用品种、品系84

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4

第四节家兔85

一、生物学特性85

二、常用品种、品系86

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7

第五节 犬88

一、生物学特性88

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9

二、常用品种、品系89

第六节非人灵长类动物90

一、恒河猴的生物学特性90

二、常用非人灵长类品种91

三、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91

第七节其他实验动物92

一、哺乳类92

二、鸟类97

三、爬行类97

五、鱼类98

四、两栖类98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02

第一节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概述102

一、环境设施管理102

二、饲料、饮水管理102

三、引种及运输管理103

四、日常管理103

第二节小鼠的饲养管理103

一、饲养环境103

二、一般饲养管理104

一、饲养环境105

第四节豚鼠的饲养管理105

第三节 大鼠的饲养管理105

一、饲养环境105

二、一般饲养管理105

二、日常管理106

第五节兔的饲养管理108

一、一般饲养管理108

二、不同类型兔的管理109

第六节犬的饲养管理110

一、一般饲养管理110

二、不同类型犬的管理110

第七节猴的饲养管理111

三、繁殖111

第八节其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12

一、东方田鼠的饲养管理112

二、小型猪的饲养管理112

三、鸡的饲养管理113

四、鱼类的饲养管理114

第九节 洁净设施的运行及操作115

一、亚屏障系统、屏障系统的运行及其管理115

附:超净生物层流架的无菌操作技术118

二、隔离系统的操作与管理119

附:无菌及悉生动物的饲养管理121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传染病123

一、病毒性疾病123

□第七章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及卫生防疫123

二、细菌性疾病127

三、真菌感染129

四、寄生虫疾病129

二、传染病的防疫原则及措施131

三、卫生检疫及动物健康检查131

一、动物传染病的概念131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131

四、实验动物的隔离与封锁133

五、常用的消毒方法133

□第八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实验的准备135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135

一、相似性原则135

二、差异性原则137

三、易化性原则137

四、相容或相匹配原则137

五、可获性原则137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选择应用138

六、重复性和均一性原则138

第三节选择实验动物应注意的问题143

一、年龄与体重143

二、性别144

三、生理及功能状态144

四、健康状况145

五、品系与等级145

第四节动物实验准备与描述146

一、动物实验的准备与管理146

二、动物的购入146

三、动物实验的描述147

□第九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49

第一节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149

一、意义149

二、分类150

三、设计原则和评估151

四、复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53

第二节 常用动物模型的复制153

一、肿瘤动物模型154

二、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56

四、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57

三、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57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58

六、泌尿、内分泌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59

第三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160

一、温病动物模型161

二、五脏证候动物模型162

三、气血津液动物模型163

四、六淫证候动物模型164

五、七情证候动物模型164

二、各类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特点165

一、概述165

第四节免疫缺陷动物模型165

第五节转基因动物模型169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169

二、听觉和视觉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170

三、骨、软骨和皮肤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171

四、癌症的转基因小鼠模型172

五、免疫和血液系统疾病转基因小鼠模型173

六、代谢和激素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173

七、病毒性疾病转基因小鼠模型174

二、大鼠的抓取与固定177

一、小鼠的抓取与固定177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编号、标记方法177

□第十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177

三、豚鼠的抓取与固定178

四、兔的抓取与固定179

五、犬的抓取与固定180

六、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方法180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181

一、全身麻醉方法181

第三节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182

二、拔毛法182

一、剪毛法182

三、动物麻醉的注意事项182

二、局部麻醉方法182

三、剃毛法183

四、脱毛法183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183

一、经口给药183

二、注射给药184

三、其他途径给药186

第五节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186

一、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186

四、犬的采血方法188

二、豚鼠的采血方法188

三、兔的采血方法188

第六节实验动物各种体液的采集方法189

一、淋巴液的采集189

二、消化液的采集189

三、尿液的采集190

六、腹水的采集191

七、精液的采集191

八、阴道内液体的采集191

五、胸水的采集191

四、脑脊液的采集191

九、骨髓的采集192

第七节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192

一、颈椎脱臼法192

二、空气栓塞法192

三、急性大失血法192

四、过量麻醉药麻醉法192

五、二氧化碳吸入法192

一、手术基本操作193

第八节 动物实验常用手术方法193

八、断头法193

六、击打法193

七、化学药物致死法193

二、颈部手术195

三、股部手术197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的生理病理检测200

第一节 一般体征的检查与测量方法200

一、体重的测量方法200

二、体温的测定方法200

第二节血液及造血功能常用指标的检查方法201

一、血液常用指标的检查201

四、呼吸频率的测定方法201

三、脉搏的检查方法201

二、造血功能常用指标的检查204

第三节血压的测定与记录方法205

一、直接描记法205

二、间接测压法205

第四节尿液与粪便的检查方法206

一、尿液的检查方法206

二、粪便的检查方法207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208

一、胃液的检查208

第五节胸、腹腔及脑脊液的检查方法208

三、胸、腹腔积液的检查209

四、脑脊液的检查209

第六节肝、肾功能的检查方法210

一、肝功能检查210

二、肾功能检查214

第七节病理解剖学检查215

一、试管动物培育程序218

二、超数排卵218

第一节试管动物培育技术218

三、体外受精219

四、胚胎移植219

第二节转基因动物培育技术219

一、转基因动物培育的原理与方法220

二、基因剔除小鼠和基因替换小鼠223

三、转基因动物的应用224

第三节克隆动物培育技术225

一、核移植法克隆动物226

二、胚胎分割法克隆动物228

三、雌核发育二倍体动物228

四、克隆动物与克隆技术的应用229

一、胚胎冷冻保存的机制230

二、胚胎冷冻保存方法230

第四节胚胎冷冻保存技术230

三、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应用231

第五节小鼠基因组研究231

一、小鼠基因组作图231

二、小鼠基因图谱的应用233

第一节 国外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236

一、美国236

□第十三章 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236

二、欧洲237

三、日本238

第二节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238

一、管理机构及其职能238

二、管理法规238

附录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41

附录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243

附录3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245

附录4-1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94)248

附录4-2实验动物封闭群的繁殖方法253

附录4-3常用近交系小鼠、大鼠的生化标记基因254

附录5实验动物环境指标国家标准(GB14925—94)255

附录6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国家标准(GB14922—94)256

附录7实验动物病毒检测等级国家标准(GB14922—94)256

附录8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等级国家标准(GB14922—94)257

附录9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营养成分常规检测指标(GB14924—94)257

附录10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维生素指标(GB14924—94)258

附录11 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氨基酸指标(GB14924—94)258

附录12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常量与微量元素指标(GB14924—94)258

附录13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微生物控制指标259

附录14实验动物繁殖生理数据259

附录16实验动物所需的活动面积260

附录15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260

附录17常用消毒药品及用法261

附录18常用实验动物全身麻醉药及其用法和剂量261

附录19常用实验动物前驱麻醉、镇痛和安乐死药物剂量262

附录20实验动物常用抗生素剂量表263

附录21实验动物脏器平均重量比264

附录22实验动物生理指标参考值265

附录23实验动物正常血压参考值…………………………………………………(265 )附录24实验动物血液学正常指标平均参考值和范围266

附录25实验动物正常生化指标参考值267

附录26实验动物正常血清电解质参考值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