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血管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 陈灏珠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82234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脏解剖与生理的研究1

第一节 心脏的内构1

一、心腔的形态结构1

二、心脏的间隔2

三、心壁的构造3

第二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3

第三节 心脏的血液供应及回流5

一、心脏的动脉5

二、心脏的静脉6

三、心脏的淋巴6

第四节 心脏的神经6

第五节 心脏的生物力学7

第六节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8

一、内向电流通道8

二、外向电流通道9

第二章 心电学检查12

第一节 心电图12

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12

二、正常心电图12

三、房室肥大13

四、心肌梗死15

五、心律失常19

六、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25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27

一、DCG导联系统27

二、DCG机的种类27

三、DCG的临床应用28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30

一、HRV的分析方法30

二、HRV的临床应用31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31

第四节 心室晚电位31

一、晚电位记录方法32

二、晚电位的特征和识别方法32

三、晚电位的诊断标准32

四、晚电位检查的适应证33

五、晚电位的临床意义33

第三章 心血管病的超声诊断现况34

第一节 Voxel模型动态超声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34

一、历史回顾34

二、三维重建的原理35

三、三维重建方法36

四、临床应用39

五、三维重建与二维超声显象比较43

六、局限性和展望44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46

一、检查方法48

二、用于心脏患者术前诊断48

三、在术中监测及手术效果评价中的应用53

四、TEE检查的并发症57

五、术中TEE显象与心外膜超声心动图的比较57

第三节 血管腔内超声60

一、血管腔内超声显象61

二、心腔内超声显象70

三、冠脉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73

第四章 心血管病的特殊放射学和磁共振检查86

第一节 心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86

一、心血管造影轴位投照86

二、数字减量血管造影术86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87

一、常规CT扫描87

二、螺旋CT扫描88

三、电子束体层成象系统(超高速CT)88

第三节 磁共振成象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88

一、磁共振成象技术简介88

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89

第五章 心血管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91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与心脏作功91

一、首次通过法91

二、平衡法91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94

一、心肌灌注显象94

二、急性心肌坏死灶显象96

第三节 常规核心脏显象临床应用要点96

第四节 正电子断层显象(PET)与心肌活力估测99

第六章 介入性心脏导管诊断和治疗技术101

第一节 漂浮心导管术的临床应用101

一、原理和结构101

二、指征102

三、操作步骤102

四、并发症103

五、临床意义103

第二节 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术103

一、原理和结构104

二、指征105

三、操作步骤106

四、并发症107

五、临床意义108

第三节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的植入109

一、仪器和设备110

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10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旋切术与旋磨术117

一、定向冠脉内旋切术117

二、冠脉内旋磨术118

三、冠脉腔内斑块旋吸术119

四、冠脉内低速旋切系统119

第五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激光成形术121

一、热激光(连续波激光)和准分子激光(脉冲波激光)121

二、经皮冠状动脉内脉冲染料激光溶栓术125

第六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超声血管成形术127

一、原理128

二、安全性128

三、仪器和导管129

四、操作方法130

五、应用指征130

六、实验研究130

七、临床研究134

八、并发症135

九、术后处理135

十、局限性136

第七节 心脏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疗137

一、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37

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45

三、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146

四、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148

第八节 冠状动脉支架149

一、冠状动脉支架的分类与设计150

二、新型冠状动脉支架153

三、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154

四、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定量分析在支架术中应用的价值157

五、支架内再狭窄158

第七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160

一、心脏传导系统及其电生理160

二、His束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161

三、窦房结功能测定162

四、房室结功能测定162

五、房室结双径路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163

六、Jame纤维(L-G-L综合征)163

七、Mahaim纤维(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电生理特性163

八、Kent束(典型的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64

九、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165

十、房扑的电生理检查165

十一、房颤的电生理检查166

第八章 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电复律167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167

一、心脏起搏及其进展167

二、永久性起搏治疗指征及其扩大174

三、起搏器类型的合理选择175

四、起搏并发症及防治176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176

一、原理177

二、装置177

三、适应证177

四、禁忌证178

五、电复律方法178

六、复律后的维持与复发179

七、并发症及处理179

第九章 心源性猝死的新概念、新理论181

第一节 新概念181

一、定义181

二、流行病学182

三、病因学182

四、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183

五、心源性猝死的病理解剖184

六、临床表现184

七、诊断184

第二节 心跳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185

第三节 现代临床复苏术186

一、基础生命抢救(BLS)186

二、进一步生命抢救(ALS)188

三、持续生命支持(PLS)191

四、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192

五、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192

六、复苏有效指标193

七、复苏失败的原因193

八、何时终止复苏术193

第四节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194

第十章 心力衰竭与休克197

第一节 心力衰竭197

第二节 休克220

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及其治疗236

第一节 心脏起搏治疗术236

一、临时人工心脏起搏236

二、永久性人工起搏器237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和除颤治疗239

第三节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241

一、射频消融治疗的指征241

二、操作步骤242

第四节 经皮心导管电消融治疗严重心律失常247

一、适应证248

二、操作步骤248

三、操作方法249

四、并发症249

第五节 激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50

第六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化学消融250

第七节 外科手术治疗心律失常251

一、室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251

二、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253

三、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254

第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255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作用原理255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255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256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256

第九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259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59

二、房室传导阻滞260

第十节 过早搏动的药物治疗262

一、室上性早搏262

二、室性早搏263

第十一节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264

一、窦性心动过速264

二、房性心动过速265

三、心房扑动266

四、心房颤动267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8

六、室性心动过速269

七、心室扑动和颤动270

第十二章 心脏瓣膜病272

一、病因的认识272

二、诊断及瓣膜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274

三、心脏瓣膜病治疗的进展277

四、心脏瓣膜病的预后280

五、瓣膜病合并冠心病280

第十三章 高血压病282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282

第二节 高血压病的诊断284

第三节 高血压病的治疗289

一、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289

二、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291

三、利尿剂降血压的评价292

四、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研究293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95

六、咪唑啉受体拮抗剂296

七、其他降血压药297

第四节 高血压病的预防297

第五节 高血压急症299

一、分类299

二、高血压危象发病机制299

三、高血压急症的治疗301

第六节 继发性高血压303

一、激素、体液因素与高血压304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308

第十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320

一、病因和发病情况320

二、发病机制325

三、病理328

四、临床分期和分类330

五、临床表现331

六、实验室检查331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333

八、预后333

九、防治33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9

一、流行病学34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42

三、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342

四、临床类型345

五、诊断标准和方法345

第三节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47

一、临床表现347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347

三、预后与防治351

第四节 心绞痛351

一、发病机制351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352

三、临床表现和分型35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57

五、预后359

六、防治359

第五节 心肌梗死363

一、发病情况364

二、发病机制365

三、病理解剖366

四、病理生理367

五、临床表现367

六、实验室检查368

七、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369

八、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和血池显象373

九、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74

十、诊断和鉴别诊断375

十一、并发症375

十二、预后377

十三、防治377

第六节 缺血性心肌病383

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384

二、临床表现38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85

四、预后385

五、防治385

第七节 冠心病猝死386

一、病理387

二、发病机制387

三、临床表现387

四、防治387

第十五章 肺栓塞与急性肺源性心脏病389

一、病因389

二、病理390

三、病理生理390

四、临床表现392

五、实验室检查39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95

七、治疗395

八、预防396

九、预后396

第十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398

一、新生儿心脏外科不断发展和完善398

二、Ⅰ期根治性手术更多地替代了姑息性手术398

三、复杂心脏病手术矫治成功率逐步提高398

四、介入治疗及微创心脏手术399

五、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概述399

第十七章 心肌病403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403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408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409

第四节 右心室心肌病411

第十八章 病毒性心肌炎416

一、发病机制新认识416

二、临床表现及预后419

三、病原学检查420

四、心肌损伤指标421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炎的进展421

六、放射性核素对心肌炎的检查423

七、磁共振诊断心肌炎424

八、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探讨425

九、有关心肌炎治疗的进展426

第十九章 心包疾病432

第一节 心包的解剖和生理功能432

第二节 心包炎的病程演变432

一、急性纤维素性(干性)心包炎432

二、心包渗液和心脏压塞434

三、缩窄性心包炎436

第三节 心包疾病的病因类型439

第二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442

一、病因442

二、病理443

三、临床表现444

四、并发症445

五、特殊类型446

六、实验室检查447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448

八、治疗450

九、预防451

第二十一章 妊娠、手术、全身性疾病与心脏病453

第一节 心脏病与妊娠453

一、正常妊娠和分娩时的循环生理改变453

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454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455

四、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457

五、围生期心肌病457

第二节 心脏病与手术459

一、手术对心脏的影响459

二、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461

第三节 心脏病与全身性疾病462

一、糖尿病与心脏病463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脏病466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心脏病468

第二十二章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分离470

第一节 主动脉窦动脉瘤470

第二节 主动脉瘤472

第三节 主动脉夹层分离477

第二十三章 其他心脏病485

第一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485

第二节 高原性心脏病487

第三节 放射性心脏病491

第四节 高动力性循环491

第五节 低血压492

第六节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494

第七节 β受体过敏综合征496

第八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497

第九节 心脏肿瘤498

一、症状表现498

二、常见的心脏肿瘤499

第十节 心脏移植的内科问题502

一、心脏移植的发展史502

二、受心者的选择503

三、供心者的选择503

四、手术前准备504

五、手术后并发症504

六、手术后的长期处理505

第二十四章 电脑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508

一、概述508

二、计算机自动诊断心电图509

三、动态心电图513

四、心室晚电位514

五、心率变异性515

六、QT离散度分析517

七、动态血压5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