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护理专业考试辅导 基础部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护理专业考试辅导 基础部分
  • 周爱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780074782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护理专业考试辅导 基础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护理学基础〕1

第一章护理学概论1

第一节护理学概念1

第二节护士的功能1

第三节护理学发展史1

目 录1

第四节护理道德2

第五节护理的独特功能2

第二章现代整体观点的疾病理论4

第三章护理常用的几种理论5

第一节系统理论5

第二节应激——适应理论6

第四节角色理论7

第三节交流理论7

第五节护士与科学研究8

第四章护理程序9

第一节概述9

第二节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9

第三节责任制护理10

第五章环境与医院环境控制、病人安全与舒适11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略11

第二节 医院环境11

第三节病人安全与舒适12

第四节疼痛12

第六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3

第一节常用的力学原理13

第五节卧位13

第二节应用人体力学原理指导护理工作14

第七章清洁卫生与皮肤护理15

第一节清洁、卫生与健康的关系15

第二节皮肤护理15

第三节晨晚间护理16

第八章冷、热疗法的应用16

第九章休息与睡眠17

第一节休息17

第二节睡眠17

第十章对生命体征的观察18

第一节体温18

第二节脉博及血压19

第三节呼吸21

第十一章饮食与营养22

第一节人类的营养需要22

第二节 医院膳食的种类23

第三节影响营养的因素23

第四节促进食欲的护理23

第五节协助喂食与饮水24

第六节管饲饮食24

第七节要素饮食24

第八节完全胃肠外营养24

第十二章 胃肠、泌尿系统护理25

第一节 胃肠系统的护理25

第二节对大肠活动的护理26

第三节对排尿的观察及护理26

第一节止血、包扎、固定28

第十三章急救技术28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29

第三节氧气疗法29

第四节有机磷(DDV)中毒30

第十四章给药法31

第一节药物的种类、领取方法和保管31

第二节给药的原则及途径32

第三节 口服给药法32

第四节吸入法32

第五节注射给药法33

第六节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34

第十五章输液与输血37

第一节输液37

第二节输血38

第十六章无菌技术、隔离技术40

第一节清洁、清毒、灭菌40

第二节无菌技术41

第三节隔离技术42

第十七章终期病人护理43

第十八章医疗文件44

〔医院护理管理学〕45

第一章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史45

第一节管理学的概念45

第二节管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45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与职能50

第一节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50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职能51

第二节护理过程就是管理过程55

第三章护士的任务与护理管理55

第一节护士的职能范围55

第三节护理过程要运用管理学的科学方法、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其内容57

第四节护理管理在于提高护理质量、质量、护理质量的概念58

第四章我国卫生组织管理和各级护理管理职能61

第一节我国的卫生组织系统61

第二节医院组织63

第三节医院护理指挥系统64

第五章 医院护理人员的编配、分工及考核晋升67

第一节 医院护理人员的配备67

第二节 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的计算法69

第三节 医院常用的护理分工与派班法70

第四节动态管理考核晋升72

第一节交流技术75

第六章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几项基本技巧75

第二节人际关系78

第三节如何掌握时间79

第四节如何处理矛盾80

第七章护士长的角色、职责、工作要求及培养训练84

第一节护士长的素质要求84

第二节护士长的角色模式十个方面84

第三节护士长的职责85

第四节护士长工作的特点及要求85

第八章医院护理单位的布局、设备及管理要求87

第一节结合医院特点的总体要求87

第二节医院各病房布局的共性和特性、各病房的管理要求88

第二节护理规章制度的类别97

第九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的管理97

第一节护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97

第三节如何贯彻实施各项护理制度101

第十章护理业务技术的管理104

第一节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性104

第二节护理技术管理104

第三节基础护理管理105

第四节专科护理管理105

第五节护理程序107

第十一章 医院内感染的管理112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112

第二节医院内感染的概念与来源112

第四节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113

第三节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113

第十二章护理质量标准的管理116

第一节护理质量标准的意义及重要性116

第二节制订各项护理质量标准的原则117

第三节护理质量标准的类别和范例118

第四节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方法122

第十三章护理质量的评价125

第十四章中医护理管理132

第一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32

第二节 中医病房护理管理133

第三节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管理要求134

第四节 中医护理科研的管理134

第一节在职教育的意义136

第十五章护理人员教育的管理136

第二节在职教育的组织管理137

第三节对各项护理人员教育的要求137

第四节护生临床带教工作138

第十六章地段保健及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141

第一节地段保健工作的科学管理141

第二节医院地段保健科的管理143

第三节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143

第十七章护理科研工作的管理147

第一节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类别与内容147

第二节对护理科研工作的管理内容148

第三节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科研条件的创造150

第一节抗原的定义152

第二节抗原的性质152

第一章抗原152

〔免疫学基础〕152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153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154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54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及分类154

第三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55

第三章补体系统157

第一节补体的性质157

第二节补体的激活157

第三节补体的生物学效应158

第四章免疫系统159

第一节免疫功能159

第三节免疫细胞160

第二节免疫器官160

第五章免疫应答162

第一节体液免疫应答162

第二节细胞免疫应答163

第六章免疫耐受性164

第七章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165

第八章抗感染免疫165

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166

第二节获得性免疫166

第九章变态反应167

第二节 Ⅱ型变态反应168

第三节 Ⅲ型变态反应168

第一节 Ⅰ型变态反应168

第四节 Ⅳ型变态反应169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171

第一节免疫学防治171

第二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抗原171

〔病理生理学〕173

第一章绪论173

第二章疾病概论173

第一节病因学概论173

第二节发病学概论174

第三节疾病的转归174

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175

第一节正常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175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175

第四节镁代谢紊乱176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176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77

第一节酸碱平衡的调节177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177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178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78

第五章水肿179

第一节 肾脏泌尿活动及决定组织间液生成的因素179

第二节水肿的概念及分类179

第三节水肿发生的基本机理179

第四节常见的全身性水肿类型180

第五节重要器官的水肿180

第一节正常人体氧气的运输与利用181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与特点181

第六章缺氧181

第六节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81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182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83

第七章发热183

第一节正常体温及其调节183

第二节发热的概念及原因184

第三节发热的发病机制184

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变化184

第五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185

第六节发热的处理原则185

第八章炎症介质186

第一节血浆源性炎症介质186

第二节组织源性炎症介质186

第四节炎症时体内的抑炎因素及抗炎治疗措施187

第三节炎症介质的协同作用及其在炎症中的地位187

第九章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88

第一节正常凝血及抗凝血过程188

第二节DIC的病因和诱因188

第三节DIC的分型与分期189

第四节DIC的发病原理189

第五节DIC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理189

第六节DIC的防治原则190

第十章休克190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和分类190

第二节正常微循环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点191

第三节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191

第五节休克过程中细胞和代谢的变化192

第四节某些体液因素在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92

第六节休克时器官功能的变化193

第七节各型休克的特点193

第八节休克的防治原则194

第十一章心力衰竭194

第一节心肌生物电、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能量代谢过程194

第二节心力衰竭195

第十二章呼吸衰竭195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原因195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195

第三节呼吸衰竭时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196

第四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196

第三节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197

第二节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197

第一节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197

第十三章肝性脑病197

第四节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198

第十四章黄疸198

第一节胆红素的正常代谢198

第二节黄疸的分类199

第三节黄疸的病因及发病原理199

第十五章肾功能不全200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200

第二节慢性肾功能衰竭200

第三节尿毒症201

第二节药物在体内吸收和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202

第四节药物的半衰期202

第三节药物消除动力学的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202

第一节药物的药理效应202

第一章总论202

〔药理学〕202

第五节药物的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及其意义203

第六节药物的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203

第七节药物的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及部份激动剂203

第八节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3

第九节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的临床意义204

第十节药物对细胞的生理生化影响204

第十一节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因素204

第二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209

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209

第六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210

第五节 新斯的明210

第七节 碘解磷啶复活胆碱酯酶210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210

第四节 毒扁豆碱210

第三节毛果芸香碱210

第八节 骨骼肌松弛药的分类211

第九节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211

第十节 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异同211

第十一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异同211

第十二节 多巴胺、阿拉明、麻黄碱、新福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12

第十三节 α受体阻断药的分类212

第十四节 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212

第三节 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220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的分类220

第一节 局麻药的作用原理220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220

第四节 水合氯醛221

第五节 癫痫大发作用药221

第六节 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特点221

第七节 硫酸镁的药理、抗惊厥原理221

第八节 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的药理作用221

第九节 碳酸锂的作用原理222

第十节 丙咪嗪的作用原理222

第十一节 左旋多巴抗震颤性麻痹的作用原理222

第十二节 吗啡的作用机理222

第十三节 心源性哮喘与吗啡222

第十六节 中枢兴奋药的分类223

第十五节 阿斯匹林的药理作用223

第十四节 度冷丁的镇痛机理223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及利尿药药理学231

第一节 强心甙的药理作用231

第二节 强心甙的临床应用231

第三节 洋地黄毒甙、毒毛旋花子甙K及地高辛体内过程异同232

第四节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原理232

第五节 硝酸甘油合并心得安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232

第六节 心得安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原理232

第七节 降压药分类233

第八节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原理233

第九节 利血平降压原理233

第十节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降压原理233

第十四节长期应用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234

第十五节 保钾利尿药的作用原理234

第十一节 普萘洛尔降压原理234

第十三节 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原理234

第十二节 速尿的利尿原理234

第五章血液系统药理学244

第一节 肝素和双香豆素抗凝机理244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的抗凝机理244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机理244

第四节 铁制剂244

第五节 维生素K244

第六节 叶酸与维生素B12245

第二节 磺胺药与甲氧苄胺嘧啶(TMP)配伍机理246

第三节 泌尿道感染的合成抗菌素246

第六章抗菌素类药理学246

第一节 磺胺类246

第四节 青霉素G247

第五节 半合成青霉素与天然青霉素247

第六节 头孢菌素类247

第七节 大环内酯类248

第八节 氨基甙类248

第九节 四环素类248

第十节 氯霉素类248

第十一节 异烟肼248

第十二节 利福平249

第十三节 青霉素与变态反应249

第十四节 治疗尿路感染时在碱性尿中抗菌作用增强的常用抗菌药249

第三节 H2受体阻断药256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56

第四节 缩宫素(催产素)的药理作用256

第七章激素类药理学及其他256

第二节 H1受体阻断药256

第一节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256

第六节 抗甲状腺药257

第七节 胰岛素257

第八节 口服降糖药作用原理257

〔生物化学〕263

第一章蛋白质263

第二章核酸267

第三章酶273

第四章糖代谢278

第五章脂类代谢285

第六章生物氧化289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293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299

第九章代谢调节302

第十章DNA的合成—复制306

第十一章RNA合成—转录308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310

第十三章肝脏代谢315

第十四章血液321

第十五章骨骼与磷代谢324

〔护理伦理学〕332

第一章绪论332

第一节道德、职业道德和伦理学概述332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333

第二节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33

第二章护理道德的基础理论335

第一节生命论335

第二节人道论335

第三节美德论335

第四节义务论336

第五节公益论336

第三章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338

第一节我国护理道德发展及其优良传统338

第二节国外护理道德发展状况338

第四章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340

第一节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340

第二节护理道德的基本范畴340

第一节护理关系道德及其规范的概述342

第五章护理关系道德及其规范342

第二节护患关系道德及其规范343

第三节护士与各类医务人员的关系道德及规范343

第四节护士与社会公共关系道德及其规范344

第六章护理道德教育、修养和评价346

第一节护理道德教育346

第二节护理道德修养346

第三节护理道德评价347

第七章心理护理道德349

第一节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略)349

第二节心理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349

第三节心理护理道德要求349

第八章基础护理与责任制护理道德350

第一节基础护理道德350

第二节责任制护理道德351

第九章门急诊护理道德352

第一节门诊护理道德352

第二节急诊护理道德352

第十章手术护理道德353

第一节一般手术护理道德353

第二节整形、美容外科护理道德353

第十一章特殊护理道德354

第一节特殊护理的特点354

第二节危重病人的护理道德354

第三节精神病人护理道德354

第四节慢性病人护理道德355

第五节传染病护理道德355

第三节儿科护理道德356

第二节妇产科护理道德356

第一节老年病人护理道德356

第十二章老年病人、妇幼病人护理道德356

第十三章计划生育和优生护理道德357

第一节计划生育护理道德357

第二节优生护理道德357

第十四章医学高技术应用中的护理道德358

第一节 医学高技术及道德的价值358

第二节高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358

第三节高技术应用中的护理道德要求358

第四节高技术应用中的护理难题359

第二节家庭病床护理道德360

第四节健康道德与健康教育360

第三节自我护理道德360

第一节社区保健道德360

第十五章预防保健护理道德360

第五节康复护理道德361

第十六章临终护理和尸体护理道德362

第一节临终病人护理道德362

第二节尸体护理道德362

第十七章护理科研道德363

第一节护理科研道德特点和意义363

第二节护理科研道德要求363

第三节人体实验的护理道德364

第十八章护理管理道德364

第一节护理管理与护理道德364

第二节护理管理中的道德要求365

第三节护理领导的道德素质365

热门推荐